忘乎所以的楚庄王甚至去中原打听,周天子的鼎有多大啊?
鼎在周朝是权力的象征,就跟后来皇帝的玉玺差不多。楚国问鼎大小,实际上有打算取周王朝而代之的意思。所以后人把图谋篡位也叫做“问鼎中原”。
公元前601年,楚庄王怀着“问鼎中原”的春秋大梦撒手西归,他十岁的儿子楚共王继承了他未竟的事业。
但是一个十岁的娃娃哪里能驾御得了群臣,朝廷实际控制在两个叔叔子重、子反的手里。
反看上了一个年轻的寡妇、绝代美人,打算把她娶进门。但是大夫巫臣力劝他打消这个念头,说那个女人克夫,命硬。子反不想为贪一时之欢,赔上卿卿性命,就听人劝吃饱饭放弃了那个寡妇。
没多久,子反听说巫臣领着那个寡妇私奔了,恍然大悟,勃然大怒。下令将巫臣留在京城的家属全部杀了,并和子重一起瓜分了他的财产。
巫臣知道后指天骂地发誓报复。他是一个著名的说客,搁现在叫外交家,能言善辩,能说会道。他象个媒婆一般在晋国和吴国之间展开穿梭外交,终于将晋吴拉在了一起。
巫臣请晋国的军事教官训练吴人车战和列阵之法,并让儿子留在吴国为官,指挥吴国从侧翼进攻楚国。吴国在晋国的扶植下逐渐强大起来并不断地骚扰楚国。敌进我退打不着,敌退我进气老猫。人不犯我我犯人,人要犯我我就跑。吴国成了楚国的后方大患,子重、子反疲于奔命,曾一年之内出征七次,北上中原争霸的势头也因此受到影响。
公元前575年,晋国进攻郑国。郑国一贯的墙头草作风得罪了中原一大批大佬,人人恨不能得而诛之。
郑国急忙向现在的大哥楚国求救。楚共王亲自挂帅,带领子重、子反往赴救援。彼时楚共王已经亲政多年。
两军在鄢陵(河南新郑市东南)展开大战。
一通鼓响,湖北队首先发起进攻并很快攻到对方前场,围住山西队大门狂轰烂炸。山西队先是龟缩在禁区内死守不出,后趁对方攻势见缓突然展开反击。
混战中,湖北队场上队长、灵魂人物楚共王左眼负伤,不得不被替换下场,场上形势一度陷于被动。山西队两条边线下底传中,中路快速压上,将湖北队三面包围。湖北队左支右拙已是险象环生。这时,湖北队箭头人物养叔突然雄起,依靠他精湛的技艺频频撕破对方防线。山西队不得不退守中场。
养叔是湖北队著名的神射手,绰号“养一箭”,通常都是一箭中的,根本用不着补射。“百发百中”、“百步穿杨”都是打他这开始的。
此时,太阳已经落山,一通锣响之后,比赛结束。
第一回合,双方以0:0打成平手。
楚共王因为眼睛受伤不能再参加比赛,他想把队长的袖标转交给子反。当他来到子反的营帐,一进门就闻到浓浓的酒气,再看到摊成一堆烂泥的子反,楚共王长叹一声,转身离去。
次日,子反醒来。他慢慢睁开眼,怔怔地看着天空,湛蓝的天上浮着几朵白云。他突然意识到:帐篷没了!一骨碌爬起来,发现营寨也不见了,士兵也不见了,空旷的田野上只剩下他孤零零一个人。
反惊诧而又茫然。
终于,他想起来了--
昨晚战场归来,子反又饥又渴,善解人意的侍卫奉上一罐热“汤”。子反刚要喝,却闻到浓浓的酒香,于是问:“是酒吗?”侍卫看子反欲喝又止,知道他是想喝又怕传闲话。子反是军中司马,负责军纪,军纪里有规定战时不能饮酒,子反如果执法犯法传出去好说不好听。侍卫太善解人意了,他回答:“是辣椒汤”。两人相视一笑,子反一饮而进……
反明白自己醉酒误事,楚军没有临阵统帅无法再战,只能连夜撤走。楚共王把他抛弃,是让他这个负责军纪的人自己掂量该怎么办。
反又悔又愧,找了根绳子上吊自杀了。
楚国在鄢陵受挫后逐渐丧失了在中原的影响力,晋国趁机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郑国等楚国小弟迫于晋国压力再次屈膝在晋国的脚下。
吴国在晋国的策应下也对楚国展开蚕食攻势。“蛮夷属于楚者,吴尽取之”。不仅如此,吴国继续进攻楚国本土,企图以蛇吞象。
吴国在江苏和安徽南部。吴国的创始人是周文王的叔伯哥哥和虞国的创始人是亲兄弟。晋国假虞灭虢后,吴国称王,宣布脱离周室。
公元前514年,阖(hé)庐即位吴王。
阖庐手下有两员大将,伍子胥和孙武。
伍子胥本是楚国的高干子弟。父亲武奢遭人陷害被满门抄斩,伍子胥“微服过韶关”逃出楚国,投奔了阖庐。
孙武是吴国人,自幼熟读兵书,曾写了一本《兵法十三篇》,即后世闻名的《孙子兵法》。《孙子兵法》被后世称为武经之首,孙武也因此被称作兵圣。
公元前506年,楚国围攻蔡国,蔡国向吴国求救。
吴王阖庐求教于孙武和伍子胥,两人都力主出兵,并主张就此拉开总攻楚国的序幕。
孙武说:“楚国将主力部队都部署在了吴国方向,而蔡国方向兵力薄弱。我们出兵救蔡,一则拉上一个外援,二则避实击虚,直插郢(Yǐng)都,擒贼先擒王”。
吴王于是拜孙武为大将,伍子胥为谋主(军师),弟弟夫概为先锋,统率全国三万大军倾巢而出,去救蔡国。
围攻蔡国的楚军看到吴军声势浩大,知道不是对手急忙撤围而去。孙武说:“兵贵神速。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我们从陆路奔袭郢都,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吴军会合蔡军绕过大别山,直奔汉阳。楚军在汉水调集重兵截住了吴军。孙武见无机可乘便主动后撤引诱楚军来追。楚军果然上当,他们放弃汉水天险渡河追击吴军。
吴军一连串漂亮的回马枪将敌人打了一溜滚。遭受重创的楚军决定退回汉水继续与吴军对峙,打不过你我耗死你。
楚军在汉水支游渡河。吴军追兵引而不发,单等楚军“半渡”的时候突然发起攻击。楚军立时大乱,争相渡河逃命,根本组织不起有效的抵抗,留在河这边的楚军全部被吴军歼灭。
孙武曰:“兵者,诡道也”,打仗玩得就是阴谋诡计。这和当年“仁义”的宋襄公不肯半渡而击最终惨败在楚军手下形成鲜明对比。
逃过河的楚军已毫无斗志,他们放弃汉水天险向郢都逃去。吴军跟踪追击,一直撵到郢都城下。
当时的楚王叫楚昭王,还只是个十几岁的孩子,根本没经过什么阵仗。见楚军大败,吴军追来,第一个念头就是逃之夭夭。楚军正在组织守城待援,听得楚昭王跑了,士气大跌。
吴军很快攻入郢都。
孙武以三万破了楚军二十万,十天时间就占领了楚国国都,充分显示了“兵圣”的实力。
但是吴军进了郢都之后就变了一副嘴脸,极尽报复之能事,彰显蛮夷之本色。他们奸污抢掠,挖坟掘墓,除了屠城,几乎坏事干绝。吴王占据了王宫,淫遍楚王的嫔妃;吴将占据了楚臣的家,淫遍他们的妻妾;吴兵闯进民宅,奸淫他们的子女,男女不论。
大兵圣孙武竟然也没能免俗。孙武虽然在他的《兵法》里说过“攻城为下,攻心为上”,但是他的智谋好象多在攻城上,少在攻心上。仅有一次孙武建议保留楚国的祭祀、宗庙、社稷,以安抚楚国百姓,还被吴王否决了,任由伍子胥肆意报复。
伍子胥报复得有些过分、有些病态,他以报父仇为名,引异国兵攻陷了祖国的首都,全歼了祖国的军队,全奸了祖国的妻女,并且拆了国君的祖庙,挖了国君的祖坟,还把国君尸体从坟里拉出来又是鞭打又是斧剁。
让人联想到引清军入关的吴三桂。
吴军恣意任为,激起楚人的愤怒和反抗。故事的发展便从反面证明了“攻心为上”的正确。
楚昭王在秦国的帮助下发起反攻,楚人以各种方式迎接子弟兵抗击吴国侵略者,吴军节节败退,孙武的智谋也失去了效力。压力面前吴军又发生内讧,先锋夫概兵败之后逃回吴国自立为王,吴王得知后急忙放弃楚国,领兵回去平息转变。
吴军撤兵,楚昭王得以复国。但是楚国的强盛不再,霸权从此转移到吴国手上。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