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春秋


本站公告

    希腊运动员在赛场上争冠,东周诸侯们在战场上争霸。

    “烽火戏诸侯”之后,周平王即位。卫、晋、郑、秦因为勤王护驾有功各得封赏。

    卫侯晋级为公爵。当初周公杀武庚,将朝歌分封给自己的弟弟建立了卫国。

    晋、郑都被追加了封地。晋国的创始人是周成王的弟弟,封地在山西。郑国的创始人是周厉王的小儿子,封地在陕西。

    秦国连升三级被封为伯爵,正式列于诸侯。秦国本是周王的附庸,――没有主权没有名分的封国,在陕西。

    周平王重新组阁,将卫侯列入五官,将郑伯列入六卿,辅佐周王管理朝政。

    周朝管制分三公、六卿、五官。如果三公相当于政治局常委的话,六卿相当于国务委员,五官相当于各部委首脑。

    周平王在秦军的护送下迁都洛阳。为了酬谢秦国将周朝的发源地歧山一带送给秦伯。

    反正那里已是犬戎的沦陷区,周王无力收复,索性送个顺水人情。

    秦伯很不含糊,三下五除二把犬戎撵得撂蹶子狂奔,把歧、丰之地一齐揽入怀中,一举成为诸侯中的大国。

    周朝迁都之后,周天子的实力和威望都一落千丈,再没有往日的威风了。

    想当年,周天子那是名副其实的一国之主,金口玉言,一言九鼎。哪个诸侯不老实,天子一句话就可以废了他,齐哀公甚至被当场扔锅里煮了。

    当时天子手握精兵14师,1师1万人,那就是14万人。诸侯中大点的国才两三师,小国一师就不错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天子说话当然硬气。

    现在不行喽,14师让犬戎兵干掉十之###,落架的凤凰不如鸡。说话也没人听了,天子成了名誉国家元首。

    秦国举行郊?(谛),就是在郊外垒个祭坛(类似北京的天坛)祭祀上帝。鲁国听说后,立即跑到周王那里告状,但是周王装聋作哑不敢过问。

    古人祭祀人神和天神,但是人之始祖神和天之最高神是天子的专利,诸侯不得僭(jiàn)越。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是头等大事。诸侯僭越祭祀是触犯天子神权的行为,是不可饶恕的。但是周王竟然不敢过问。

    周王迁都还要依赖秦军保护,他连自保的能力都没有,哪里还有余力###别人。

    鲁国一看,没人管啊,鲁侯也回去祭祀上帝。

    从此,周公制订的礼制尽废,不守规矩的诸侯比比皆是。诸侯不再把天子当老大,也没人再找他去告状、评理、拍板,有什么事自己解决。后来诸侯连进贡都懒得给了,朝拜都懒得去了。周王别说煮齐哀公,煮饭都快揭不开锅了。

    这不能怪诸侯势利,因为那年代就讲究实力和势力。

    诸侯之间有什么纠纷也是依靠实力来解决,力大理大,不服就开打。为了容身于江湖,诸侯纷纷拉帮结派,或是为了不被别人欺负,或是为了欺负别人。

    周平王死后周桓王即位。

    周桓王年轻气盛,血气方刚,他要重振王室声威。他选中郑国作为“杀鸡给猴看”的首选对象。

    公元前707年,周桓王御驾亲征###郑国。但是郑国毫无惧色,摆出“鱼丽阵”与周王对阵。

    “鱼丽阵”是将车兵、步兵混成编旅。每辆战车后面跟随5个步兵,就象现在的坦克掩护步兵冲锋,利用战车的冲击力撕开对方防线,步兵一拥而入扩大战果。如果战车兵战死,步兵还可以随时替补。

    两军一对阵,郑军的车步混成旅将王师杀得人仰马翻。乱军当中,周王肩上也被射中一箭,狼狈而逃。

    这一战使得周王颜面尽失、威风扫地,天子仅有的一点威严也荡然无存。

    从此江湖上再没有人把周王放在眼里,甚至开始打他王座的主意,意欲取而代之。

    楚国率先自立为王,但是他还没能取周王而代之。

    楚国地处现在的湖南湖北一带,当时属“蛮夷”之地。中原诸侯认为自己才是中国正统,没有谁把他当回事。除了南方那些“蛮夷”小国,“楚王”并没有获得国际社会的承认。

    周王虽然很愤怒,但也无可奈何,只能听之任之。

    其实中原诸侯也蠢蠢欲动,但是一是碍于道义,毕竟受过几百年周礼的教育,二是实力欠缺,尚不能力压群雄。

    中原实力最强的要算郑国,不但打遍周边无敌手,甚至将老大打得屁滚尿流,在江湖上扬名立万。但是郑国只是地方一霸,它还没有发展到全国性霸主的地步就因为家庭内讧而衰退。

    郑国的老大郑庄公死了,他的大公子忽继位。但是忽有个弟弟、二公子突,也非常想过过国君的瘾。

    “突”以割地为酬谢,请宋国帮忙赶跑“忽”,自己取而代之。

    宋在河南商丘――商部落的祖籍。商朝灭亡后,周朝将纣的哥哥微子封于宋,管理那里的商朝遗民。“三监之乱”时,微子没有参加叛乱,得以幸免于难。

    “突”即位后,宋国要求他履行诺言。但是,此一时,彼一时,“突”翻悔了。

    彼时他是在野党,哥哥是执政党,国家是哥哥的,弟卖哥田不心疼。此时不一样了,他政变成功了,转而成为执政党,国家是他自己的,割地如割肉一般疼。

    宋国勃然大怒,发兵攻打郑国。

    郑国求救于鲁国。鲁国看在鲁郑交好多年的份上,发兵来援。郑、鲁联手击退宋军。

    战事刚告一个段落,纪国又慌慌张张跑来求救,说齐国趁鲁军外出大兵压境。

    齐国“先祖哀公为纪所谮,见烹于周”,齐哀公是因为纪国诬告而被周王煮的,齐国以之为世仇念念不忘。但是纪国见势不妙,跑去拜了鲁国为大哥,和鲁国签了军事同盟协议。有鲁国罩着,齐国一直不得方便下手。现在鲁军外出,国内空虚,齐国认为这是天赐良机,立即发兵攻打纪国。

    鲁国火速回援。郑国出于“有来无往非礼也”,也提兵助战,随鲁国援纪。

    宋国刚在以一敌二的PK中落败,非常不服气。看到郑、鲁又要联手去对付齐国,立即发兵义务助齐,希望和齐联手与郑、鲁再决雌雄。

    齐国那边已经约了卫国和燕国做帮手,现在纪国城下,六国车兵混做一处撕杀。

    卫、燕出工不出力,齐国以一敌三,乱棍之下堪堪落败。

    危急时刻,宋军赶到,挡住了鲁、郑、纪三国攻势救下齐国。但是齐军已基本丧失战斗力,宋军孤掌难鸣,在郑、鲁合力攻击下再次败退。

    齐国也只得恨恨而去。

    鲁、郑、纪和齐、宋、卫、燕,七国从此结下梁子混战不休。

    且说郑国,二公子突当年能够篡位成功,外靠宋国国君,内靠大夫祭足。祭足是郑国的权臣,在朝廷有很大的势力和关系网。他暗地里串联改立二公子为君,赶走大公子。

    祭足自恃拥立有功,十分傲气,在朝廷指手画脚、独断专权,俨然周公再世。二公子虽然坐上了国君的位子但丝毫感觉不到权力的快感,于是对祭足渐生恨意。

    臣矛盾日益尖锐,二公子意欲除掉祭足。但是消息走漏,刺客被捉,二公子害怕祭足报复潜逃出国,流亡蔡国。

    祭足迎回大公子忽回国继位。

    大公子已经领教了祭足的厉害,不敢前翻旧帐,追究当年背叛的责任,仍将祭足等当年政变主谋留任。但是群臣心里有病,担心复辟的大公子总有一天会拿出本“变天帐”和他们秋后算帐。于是大将高渠弥趁大公子外出打猎时将其杀死,改立三公子为君。

    当时祭足正在齐国进行国事访问,对国内的政变毫不知情。

    国君更立也常常会引起外交关系的变化。现在的郑国与齐为友与鲁为敌。二公子向鲁国借兵进攻郑国,祭足交好齐国对抗鲁国。

    齐国出兵杀死了三公子和高渠弥,祭足立四公子为君。

    四公子为了坐稳君位,一面修好齐国,一面奉楚国为大哥,答应年年纳贡,永为属国。

    有这两个大国撑腰,二公子倒是一时也不敢造次。

    不过,经过四位公子的一番折腾,当年被称为“小霸”、小老大的郑国,从此沦落为别人的小弟。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