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武当(上)


本站公告

    也许是想到了中华国术的现状,黄华峰心下不无悲哀,但更多的是对把这国粹发扬光大的一种沉重责任。曾几何时,黄华峰也像其他武者一样对身怀的秘技珍而不传,但自从学得吴公仪一脉太极拳之后,才发觉以前的行为何其荒谬!国术唯有发扬光大,才不会在历史长河里消失,才能够一代又一代传下去。

    1966年文化大革命起,武术“反唯真”活动激烈,武术被否定,反对实战,旧拳谱书籍被销毁,就连大部成名武术家也因为旧时代问题而遭受到迫害。待到文革结束,中华国术的精髓几乎已经消失殆尽,只剩下理论部分,或体育表演等套路花架子。

    贺梦纤有些狡黠问道:“黄老师是哪位武术世家的公子?”

    黄华峰想得多了,有些恍惚,一时之间连贺梦纤在问他话也没听清。黄华峰摇了摇头,抛去诸般杂念,定神向贺梦纤问道:“你刚才说什么?”

    陈林明见黄华峰先前走神,有点担心道:“黄老师,你是不是身体不舒服?要不你先休息,我们就不打搅你了?”

    贺梦纤也道:“是啊!黄老师,我也没什么大问题要问的,你先养好精神,明天我再问也不迟啊!”

    黄华峰不由摇头失笑道:“刚才想到了些事情,一时出神,所以不曾听闻你的话。你还真以为我能有什么大事?”

    四人仔细观摩了一下黄华峰,果见他精神奕奕,都放下心来,吁了口气。叶政心直口快道:“吓死我们了!我刚才还以为黄老师与那些匪徒打斗受了什么暗伤呢!”

    众人闻言,都莞尔一笑。贺梦纤笑道:“你真有想法!嗯,对了,黄老师,我刚才问你师承哪一门派,又是如何在武术没落的现代学到真功夫的?”她这话却是改了口。

    黄华峰闻言,微微一笑:“我从小就喜欢武术,尤其是看了李小龙演的《精武门》之后,更是生出练武之心。我虽然出生在广东,可惜不是生活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当时家里条件太差,供不起我读武术学校,但这股热情却越发涨了起来。我曾奶奶很疼爱我,看到我整天舞棍,便唤我到身前,说她要教我拳法,说是她父亲传的。到得后来,我才知道原来曾奶奶的父亲在民国时竟然是一位武术家,人称‘阳江刀王司徒平’。”

    贺梦纤娇问道:“老师的功夫是家传的?”

    黄华峰失笑道:“我真正拿手的功夫乃是太极拳,怎么会是家传的?曾奶奶只教了我一套呼吸之法,却没像她开始所说那样教我打拳,这仅仅为我打了个牢实的基础而已!我第一次学的拳术是咏春拳,是佛山叶问一脉所传,虽然所学不全不真,却是咏春拳不假。”

    计科联抢说道:“叶问,我知道!甄子丹演的武打电影《叶问》,我看过的,网上都说他是李小龙的师傅呢!”

    叶政很鄙视地看了计科联一眼,说道:“这是中国八岁小孩都知道的事儿,你插什么话?就你懂?听黄老师说!”

    陈林明闻言,嘿嘿一笑。黄华峰接道:“李小龙是叶问十大弟子之一,他所创截拳道与咏春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中国有两大武术之乡,一是河北沧州,二是广东佛山。我在佛山也见过些奇人异士,黄飞鸿的弟子林世荣一脉为了锻炼腿脚,单脚可穿十公斤的石鞋走路如常;‘神枪李’李书文的关门弟子刘云樵一脉在国民政府南逃时曾流落在此,也见过其搂桩、靠桩练拳,或劈挂出掌。承蒙他们看得起我这后辈,多少指点了一番,使得我有幸得窥此等拳法冰山一角。”

    “直至一日,遇到陈正分老师,他见我勤好武术,遂不避门户之见,把他学得的吴公仪一脉太极拳尽数传授给我。这吴氏太极拳传自杨氏太极拳,乃杨式太极拳传人杨澄浦把太极拳简化之后所成,极为容易学会。杨澄浦年轻时懒散,不曾认真学习父兄的功夫,基础却是不牢,所以欠缺实战之用。我因为曾经学过逆腹深呼吸之法,又了解咏春拳、八极拳、铁线拳等外家杀伤力大的拳脚功夫,学得这手太极拳之后,倒得了几分神髓。我现在一身功夫,却是我把几门功夫融会贯通之后才得的。”

    四人听到黄华峰之话,都道:“老师这手功夫如此了得,想不到是自己博采各家所长而得,真是厉害!老师可要真个把它传给我们啊!”最后一句话,四人显得无比紧张,又一副可怜兮兮之状。

    黄华峰笑道:“你们也不用说这话拍我马屁,你们只要肯认真按我所说刻苦练习,我自然也不会藏私不教。现在我便教你们我最擅长的逆腹深呼吸之法,开始练气,也就是平常大家所说的气功。练气才会用劲,所谓‘内练劲气,外练力气’,要知道这劲与力是完全不同的。呵~~~看你们迫不及待的样子,这劲力之分我以后再和你们说吧!”

    言罢,黄华峰就把自己所会的逆腹深呼吸之法细细讲解给四人听。在中国有一门功夫无比神奇,那便是所谓的“内功”,正是“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其实内功远没有武侠小说里所说的那么厉害,它只是一种养生聚气之法,来使得全身之力可瞬间爆发,在一点作用且能够凝而不散。要知道练武可是一种透支生命的行为,必须懂得养生练气才可健身甚至调和周身达至延年益寿。至于传说中的种种,如摘叶飞花伤人,起码黄华峰是没见过的。

    黄华峰教会四人逆腹深呼吸之法后,又指导他们练习一番太极拳,才对他们正色道:“你们不要以为这太极拳浅显易懂,其实里面学问大着呢!这太极拳要求姿势端正,打起来时转动圆通无滞,如流水白云般惬意,而且必须勤练多打。你们看我使出来是不是与你们有所不同?”

    四人想了一下,发现彼此之间果然大是不同。叶政迟疑一下,说道:“老师使出来好像很自然!”

    黄华峰闻言,顿时露出赞许之色,接道:“不错!自然,太极拳的唯一秘密便是自然,唯有达到自然才算一脚踏进这路拳法的大门。你们必须谨记这点!”

    陈林明四人闻言,诺诺应是。当下黄华峰让他们回房勤练拳法,并告知四人,他明日会到武当山上等着他们四人,以此作为一桩训练。四人听到黄华峰翌日还要考察自身练习,忙不迭退下苦修。待陈林明四人回房之后,黄华峰却是轻身走出房门,出得旅馆,向武当山走去。

    黄华峰此趟前来武当山并非单纯为了旅游,实在是身怀目的而来。至于教授陈林明四人武术却是意料之外的事,他到得这武当山脚下,一时想到大宗师张三丰无私把太极拳传授下来,使得人人可学来强身健体,更开创出堪比少林的武术大派武当,黄华峰神情激动之下,觉得发扬中华国术任重道远,遂先从己身开始。

    武当山,又名太和山,仙室山,古有“太岳”、“玄岳”、“大岳”之称,又称赞为“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武当山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涧?十一洞?三潭?九泉?十池?九井?十石?九台等胜景?风景名胜区以天柱峰为中心有上?下十八盘等险道及“七十二峰朝大顶”和“金殿叠影”等奇景。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就毫不吝啬赞颂武当山“山峦清秀?风景幽奇”。

    武当山还保存有规模宏伟的道教建筑群和众多的文物古迹。古建筑群分布在主峰以北?多集中在古东神道两侧。唐贞观年间建五龙祠于此?宋?元建筑增多。明永乐年间大兴土木?建成33个规模宏大的宫观建筑群?39道桥梁?12座亭台及山石砌成的“神道”?建筑总面积达160多万平方米。2万多间宫观建筑绵延70公里。至今保存较完整的有玄岳门?遇真宫?磨针井?复真观?元和观?紫霄宫?南岩天乙真庆宫石殿?太和宫?铜殿和金殿。建于天柱峰绝顶的金殿又称金顶?为四坡重檐歇山式宫殿?由铜铸鎏金构件铆榫拼焊而成?总重约90吨?是中国现有最大铜建筑物。

    也许正是因为武当山道家文化鼎盛,身为道士和武术家双重身份的张三丰才能创出威名赫赫的武当拳术。武当拳术以静制动,以柔克刚,炼气凝神,刚柔相济,内外兼修,乃内家拳之最。太极拳又为武当拳术之最,黄华峰虽然已经学得吴式太极拳,但他一直有一个心愿,想去看见识一下真正的武当太极拳。这武当太极拳才是正宗的太极拳,也是最原始、最接近自然的,而武当除了太极拳之外,还有绵掌等六十种内家拳,可想而知这个中厉害。

    武当山景色秀丽险奇,山峦层叠,洞潭幽明,涧泉水清。登其上居高临下,使人有远天地而小万物之感,闻听鸟叫虫鸣,感受凉风习习,纵有百般烦恼也会尽付虚无。身处奇景,自然神清气爽,若真有避世隐居之人,这也算最佳选择,亲近天地自然,化身无限磅礴,巍峨高大。

    也不知是什么原因,黄华峰站在天柱峰顶上,高眺远望,竟有种鱼游碧海、龙翔九霄的感觉。这感觉使得他心旷神怡,好像心底里凭空出现无限欢喜一般,竟似想仰天长啸,不过在他要张嘴出声之际,偏偏又无端生起不要破坏自然和谐的想法。这不,话到嘴边顿时变成了一声轻笑,充满生气的一笑。

    也不知黄华峰在这站了多久,反正是夕阳西下又到现在的旭日东升。不知何时,在他的背后突然出现一位老道士,自个打起拳法来。老道士像是没看到黄华峰一般不曾理会他,黄华峰如石像一样定定站住看着远方,也没转过身来看往老道士。旭日初升之下,微风习习,山腰间早起爬山的各位旅客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幕:一老一少,一静一动,一如天地,这就是永恒。

    (请支持啊!)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