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劫后江南


本站公告

    一九三八年五月十二日,粟裕让部队休息半天,然后离开麒麟桥,沿公路向宣芜铁路封锁线前进。他们开始听到“隆隆”的炮声,而后重机枪声由隐约到清晰。越接近前线,火药气味越浓。路上遇见从前线溃退下来的国民党军官兵,有成班成排的,三二两两的。还有农民抬着一些姨太太坐的轿子,后面跟着卫士。还有许多手、脸、头缠着纱布的伤员。整支队伍看起来垂头丧气,一片惊慌与混乱。

    “你们是哪个部队呀?”“我们是新四军。”“你们开到哪里去?”“我们到前线打鬼子。”“鬼子很厉害,有飞机大炮。我们都被打垮了。你们这样的武器,还打什么鬼子罗!去送死喔!”“我们不怕鬼子,我们能够打败鬼子!”“别看我们队伍小,我们新四军是一支铁军!”

    这是败退的国民党士兵和先遣队战士间的对话,最后一句是一个干部说的。

    当天晚上粟裕率部队到达芜湖县湾址镇以南九连山侧的宣芜铁路。先行到达的侦察参谋张铚秀安排四名侦察员在铁路两头分别担任观察警戒,自己带一名侦察员接应粟裕。

    粟裕亲自指挥部队:“同志们注意,过铁路时可能遇到敌人的铁甲车。铁甲车上的探照灯很亮,照得四周像白天。如果碰到铁甲车,就地卧倒不要动,这样它就看不到我们。”

    粟裕问张铚秀:“张参谋,敌人铁甲车开来,在比较远的地方能发现吗?”张铚秀说:“不知道,怎么发现?”粟裕便走近铁轨,蹲下去用耳朵贴在铁轨上,又用手轻轻抚摸铁轨道:“这样做,如果有铁甲车,你在较远的地方,就可以听到铁轨传来的声响。”

    当晚,部队顺利通过了这段敌人封锁线,经东门渡、裘公渡、进入宣城县境杨泗渡。当时兵荒马乱,老百姓见当兵的带枪的都怕,粟裕到杨泗渡时,镇上几百户人家,跑得只剩下几个老小。粟裕派出政治处的人给逃跑的老百姓做工作后,老百姓才回到镇上。在杨泗渡休息了一天。第二天部队行军到贵池镇南岸时,因受到土匪武装余宗臣部的阻拦,不能北渡,粟裕只得率部返回杨泗渡又住了一夜。

    随后粟裕率先遣队进入江苏境内的高淳县,北渡石臼湖,经博望、朱门,于五月二十二日到达了江苏江宁县的叶家庄,司令部驻在曾任过国民党政府财政部次长的叶文明先生家里。

    叶先生得知住在他家的是司令部,一见副官曹鸿胜的长相和派头,误把他认为是司令,搬来个竹躺椅叫曹鸿胜躺下休息。后来他发现躺在椅子上的是个小个子,就小声地把正在睡觉的人唤起来:“谁叫你睡在这里?这是给司令睡的。”曹鸿胜闻声赶来说:“叶先生,他就是司令员!我是他的副官。”

    叶先生问:“司令,贵姓大名?”曹鸿胜介绍说:“我们的司令员叫粟裕。”叶文明“啊哟”一声,说道:“这个名字好熟悉,在哪儿听过?” 粟裕知道叶是国民党政府要员,自然知道粟裕是何许人,只是不便言明罢了,于是说,“蒋介石的通缉令,通缉捉拿匪首方志敏,粟裕。”叶不觉有点尴尬,频频点头,连声说:“想起来了,久仰,久仰!”

    屋子的人都笑了。

    “粟司令,有件事要请教你。”“叶先生有什么事尽管说,一些事情一时弄不通,大家商量,何言请教呢?”“请问贵军到此何干?”“我们新四军到这儿来是为了消灭我们民族共同的主要敌人——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军!”“果真是这样,我以朋友的身份斗胆奉劝你几句,你们说的抗日大道理是非常正确的;你们这支部队作为抗日宣传队,也是无可非议的。然而,真要同日军交战,事情并不那么简单。国军几十万大军,还有飞机、大炮、坦克的支援,在上海、南京都遭到惨败,何况你们呢?”“叶先生,你是只看到了我们部队现在武器装备差。我军以现在这样的武器装备,在十年内战中,屡次打败了武器装备强过自己百倍的蒋军。今天,日寇的武器装备尽管比我们中国强,但我们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特别我们进行的是民族战争,只要我们和各界人士团结一致,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日本强盗。”“粟司令,你说的我完全相信。你们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围追堵截都没法阻挡你们。由此可以料想,日本侵略军将来也一定会败在你们手下。”

    在叶家庄稍事安顿后,粟裕立即派出三个小组执行侦察任务。一个小组由作战参谋张藩率领到东路的丹阳,侦察常州方向的敌情,一个由宣传队长吴福海和测绘参谋王培臣到中路的溧水、句容,侦察镇江方向和敌情。另一个小组由侦察参谋张铚秀率领到西路的汤山、龙潭、下蜀一带侦察敌情。粟裕自己则亲自率部前往此次侦察的目的地——句容县境内的茅山。

    自从国民党大军溃退、官员逃跑之后,苏南大地上留有一些由国军溃散官兵组成的游击队。世界上几乎所有军队在倒霉的时候都会掠食于民。这些游击队成份复杂,在这方面更是行家里手。他们纪律很坏,只知花天酒地,与日寇互不侵犯,还趁火打劫。不仅敲诈、抢劫、奸淫,而且还大肆烧杀,给当地民从留下了极其恶劣的印象。江宁第四区赵村一带二十余里的房子,就是国军溃散官兵放火烧的,当地民众被杀的有百多人。

    江宁、句容一带的百姓看到先遣支队时怒目相对。因为粟裕他们是穿着国民党的军服进去的,老百姓把他们当成那些国军的溃散官兵。有些村庄有自卫武装,他们将大门紧闭,墙头上架起土枪土炮,向部队高声大喊,不许部队靠近。若靠近他就开枪警告,同时村子里号角长鸣,好像是在进行联络,完全一副准备厮杀的架式。

    粟裕得知后,远远地看着那个村庄,高兴地说:“好呀,老百姓知道拿枪自卫,好事呀!命令部队,不许开枪!”

    政治处的人给群众做解释说服工作,说先遣支队是当年的红军,但是没有用:苏南群众绝大多数根本就不了解红军。看到先遣支队背的是烂破的枪械,机关枪也很少,服装也不整齐,怀疑他们能不能打日本: “去年几十万大兵,有那么多的机关枪、大炮和飞机,都退走了,你们这样少的人,这样差的枪,恐怕……” “既然抗战会胜利,敌人的力量在削弱,但为什么徐州又要撤退呢?现在南京没有几个鬼子,为什么夺不回来呢?……”群众对先遣支队不理不睬,有一些强悍的地方民众则不准他们住房子,连粮食也不肯卖给他们,甚至向他们开枪。

    吃了闭门羹,粟裕却高兴得很。他集合部队训话,说:“我们打鬼子是为了老百姓。我们必须有老百姓的支持,将来还要这些老百姓养我们。因此我们必须严格执行群众纪律,坚决做到群众不让进村就不进村,就在村外或者是田野里露营;不让进屋就不进屋,就在门外或者屋檐下过夜。无论多么困难也不要向老百姓发火,也不许拿群众一针一线。更不能向开枪的群众还击。”

    这样一来部队只好睡野地,还饿肚子。到达句容县夏甲村时,部队已经有几顿没有开饭,粟裕想无论如何也要想办法解决粮食问题。于是他亲自带着打前站的前哨分队走向夏甲村,准备找当地一个姓樊先生解决吃饭问题。然而走到夏甲村时,正在黄豆田里劳动的老百姓看到大路上来了一支带枪的队伍,慌忙丢下活儿,撒腿跑回家中关起了大门。

    这时,天上突然下起雨来,粟裕命令队伍停止前进,把他们带到夏甲村的打谷场上排成队,唱起了一首又一首抗日歌曲,《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松花江上》……。一共唱了十多首歌。雨越下越大,这些兵的上上下下都湿透了。

    有几个上了年纪的老人壮着胆,从门缝内注视着这支刚来的队伍:“这是打哪儿开来的队伍呢?天底下有这样秋毫无犯爱护老百姓的队伍吗?”

    同江南其它地方的老百姓一样,夏甲村老百姓屡遭土匪抢劫与国民党中央军敲诈,又深受日本鬼子之害,不由得惊讶起来了。有两位老者壮了壮胆,开门来到场边上,想探个究竟。

    粟裕迎上去问话:“老伯,这村有没有一个教私塾的樊先生?”

    一位老者回答说不晓得,另一位老者正是粟裕要找的樊先生。他见粟裕是慕名而来的,但又不认识这个瘦小的军人,就接过话说:“你们找他做什么?”

    粟裕说:“我是粟裕,想到他书房喝杯茶。”

    钟期光上前介绍说:“我们是新四军的先遣部队,这是我们新四军二支队副司令员粟裕同志!”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