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美食


本站公告

    相传在很多年前木城有一位孝子,为人梗直,乐于帮忙。

    有一次在采茶的时候忽遇大雨,于是匆忙间将采回来的茶叶带回家。

    刚到家中,就听到邻居家中有人惊呼,一棵枯死的树干倒下来砸塌了他们的房子。

    于是那位孝子顺手将采回来的茶叶往门背后一扔,就冲了出去。

    在左邻右舍的帮助下,终于将那家人从倒塌的房舍中救出来。并帮他们搭建了一个简便的住所……

    那位孝子回到家中后,已是筋疲力尽,连澡也没洗,只擦干了身上的雨水,换了衣服,倒头就睡。

    一连数天都是一边做农活,一边和大家一起帮那家人抢修住房。

    好不容易才将那家人的事情办好,才来得及边做农活、边收拾家务事。

    终于将家中这段时间乱放、乱扔的东西收拾归位,才发现了那代茶叶。

    那袋茶叶由于扔在地上,也没有晾开,所以茶叶都已经变了色,并且生了很多虫,里面还有好多、好多的虫屎。

    那位孝子只得将那袋茶叶提出去扔了。

    但却被他的父亲提了回来,准备亲自动手将那袋茶叶炒出来,留着自己慢慢喝……

    那位孝子见劝不转自己的父亲,只得将茶叶拿过来仔细地将里面的虫和虫屎挑出来,淘洗干净,十分精心地将那袋茶叶慢慢地炒制成一袋好茶。

    十分奇怪,那袋茶叶特别好喝,并不是他父亲才觉得好喝,而是品尝过那袋茶的所有人都说:那种茶特别香、特别甜。

    那种茶只在夹江流行。试问有谁愿意喝那种生过虫,并且有很多虫屎的茶叶制成的茶?

    只有那些有孝顺子女的老人们才愿意喝那种由他们的儿女、孙子们送他们的那种茶。他(她)们都把那种曾经生过虫,并且有很多虫屎的茶叶制成的茶当成了美味、当成了每天都离不开的主食,这种现在只在夹江流行的茶叶,在当地被称为:

    老人茶。

    老人茶一般只取茶尖以下的茶叶精心制作而成,所以味浓且香、静心健脾、开胃消食……

    茶尖被人们精心炒制成了夹江的另一种名茶,那种茶味淡,但是清心明目,喝后唇齿留香……

    那种茶叶因为外型一尖三叶,上下的叶尖十分像一只正在欢唱的鸟嘴,中间的一小片茶叶酷似鸟的舌头,所以在当地被尊称为:

    雀舌

    当年909核工部刚迁移,定居在木城的南坝和南安,因为东北人最多,不了解我们四川一年四季都有新鲜蔬菜,都把土豆当成了美食,每一次购买都是数十斤甚至上百斤的购买,还把当地人看得目瞪口呆。

    直到当地人听说东北有半年多的时候,冰天雪地,没有新鲜蔬菜,只有吃窖藏的白菜和成堆的土豆时,才暗暗心惊:妈呀,幸亏我没有生在东北,否则,有半年的时间得把白菜、土豆等经得放的菜当成美味,当成主食!

    909的东北人刚住到木城基地之后,有十余年的时间都把鸡、鸭的头、尾、内脏等丢弃不吃。

    可把当地人乐坏了。那些年因为刚过细粮关,又遇上割资本主义尾巴,不能自己养鸡、养鸭,一切都属于集体财产,属于国家物资。什么东西都是计划供应。

    不但没有地方买,就算有卖的地方自己也没有买东西的钱。

    所以被909的朋友们弃而不食的头、尾及内脏被当地的农民朋友当成了一种:

    美食

    我从小到现在最喜欢吃的不是鸡肉、鸭肉,而是腰肝和肠子……

    很多人都不喜欢吃鸡肠,说是又绵又韧,不好吃。

    但我喜欢吃,每次我煮的时候,都是汤宽、火猛。只要火候掌握好,虽然没有鸭肠脆,但是却比鸭肠香。

    在木城的时候,因为没人和我抢着吃东西,所以我就变着方法吃……

    除了每次都是先将不好吃、不好看的先挑出来吃。还将几根鸭脚板的骨头剥出来啃干净,然后才将最好看的那根鸭脚掌留到最后吃。

    每年冬天快来的时候,木城屠场都要做腊肉。

    大家吃过晚饭后,办公室的妈妈及甘琼芳甘??。还有一位女职工张大娘一起做后勤工作:先将一些空着的筐子搬到指定地点,以后再将大家剔出来的骨头等收拾到办公室后面的一个大锅里煮起……

    其他职工们杀猪、刮毛、翻下水的各归其位。

    其余的各位职工全部操刀上阵,在第二个天井的屋檐下排开几路案板,先将骨头剔出来后,再将边口按要求划开到猪皮的位置上,仅让猪皮将那一块一块的猪肉连在一起。

    然后将边口送到盐池边过磅、码上盐,摆放在盐池里。

    马哑巴、马叔叔是残疾人,一着急就会啊巴、啊巴地直叫唤,并且不断地打手势……

    不太重要的事情,往往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连他也会非常得意。

    如果有比较重要的事情,大家不理解,马叔叔一番惊呼和比划之后,就会提刀砍或抱石头砸人。

    马叔叔高大槐梧,体力很好,所以大家都很怕他。

    唯一不怕马叔叔的是被人称为乖聋子的夏叔叔。

    夏叔叔并不是聋子,而是耳朵有点背,当面夸他的时候,他听不明白,只会跟着大家哈哈大笑……

    只要有人背着他说他坏话,或是骂他,尽管很小声,却也会被他听得清清楚楚,如果那人和他处得关系不错,他会一边哈哈大笑,一边回骂对方。

    如果关系处得不好,或是不熟悉,夏叔叔就会边骂边提着刀追砍。

    木城把那种说他好话,他听不见。一说他坏话就被他听到的人统称乖聋子。

    当大家终于完成了任务后,后勤组的人也将剔下来的骨头煮好并将汤面上煮出来的骨头油,打捞起来放进一个大坛子里,装满一个又换装另一个……

    每次制作腊肉的工作结束后,就会将那些坛子里的骨头油,过称后,按职工的人数平均分配。

    我们家有一个很漂亮的绿皮白里的瓷锅,每次都要分到满满的一锅,我父母总是将它留起来,专门做菜给我吃。

    我小时先天不足,后天不补,不喜欢吃肉,更不喜欢吃菜,每顿饭从来没有吃饱过,但身体却一年比一年好。

    我想肯定是我父母用那种骨头油给我蒸的水菜(辣酱)、豆油(酱油)才会让我的身体自立自强吧!

    我至今吃过的动物油里,也只有猪骨头油最好吃!!

    我记得啃骨头的时候,静悄悄的最闹热,只有人们用刀剔骨头,嘴巴空出来说上一两句笑话的时候,才最热闹。

    只有夏叔叔的刀法好,每次啃完骨头后,剔下来的肉还能装满一个大海碗……

    人们啃骨头的时候,都会先挑一块扇子骨出来先啃,扇子骨就是肩膀上面那块象折叠扇一样的骨头,每次嘴完筒筒骨(棒子骨),就会将筒筒骨的断面往扇子骨上猛捅,直到将里面的骨髓捅出来……

    我当年可吃了不少的那种骨油。

    大家工作完后收拾好家私,打扫完卫生,一听到“吹笛子了”的喊声,都一起开心地朝厨房跑去,将热气腾腾的骨头抬出来。

    各位朋友,你们说:啃骨头象不象吹笛子?

    几年后,马叔叔和夏叔叔终于吵得不可开交,提刀对砍……

    如果不是屠场的人也是身强力壮,并且都是大家奋不顾身地扑上去推开两人,马叔叔那次要吃大亏。

    夏叔叔虽然没有马叔叔个子高,但身材更槐梧,更何况他身边还有一个已在屠场工作两、三年的儿子。

    那位夏老哥也拥有令人羡慕的一身肌肉,并且天不怕、地不怕。

    马叔叔终于从下街的屠场调到上街的生产资料门市。虽然离他们家更近了,但马叔叔却恨上了屠场的所有职工……

    我只希望马叔叔现在火气小了,也明白了当年大家舍身扑上去、奋力地并将两人推开。

    并不是在帮夏叔叔父子,其实大家最关心,并且得到帮助最大的正是马叔叔自己啊!

    八一年下半学期我在甘露恶补了半年,我父母终于同意让我重新回到了木中,就读于八二级二班。

    八二级二班有一位同学最活跃,父母在供销社,所以我们一见如故,很快交上了朋友。

    那位同学身材修长,面容清秀,白白的脸上有一对很好看的双眼皮大眼睛,名字叫许杰,但同学们喊他名字的时候,姓没改,名字却喊低了一度,喊成了:许姐

    许杰的父亲:许国权在供销社上街大饭店当厨师,做得一手好馒头和其它一些面食手艺。

    值得一提的事是木城的陈财录、陈大爷有一门方圆上百里都没有的绝招:

    一窝丝

    据说是用去膜的生边油和面粉加水和一些其它的材料精心柔制而成。

    因为柔制很费时,醒面的时间也长。

    特别是在成型时,要象兰州拉面一样,需要双手不断地来回扯。

    要扯得很细、很均匀的时候,再切成段,放到蒸笼里蒸。

    在我的印象中,蒸好的“一窝丝”,比细面条更透明,比粉更嫩,银白色、粉嘟嘟的煞是好看……

    我过去身体不好、闷油,只吃一点点瘦肉,只要瘦肉上粘了一点肥肉我就不吃。

    但我却喜欢吃生边油柔出来的“一窝丝”。应该说的是我吃的不是“一窝丝”,是我父母才吃的是“一窝丝,我吃的应该是“几根丝”。

    听说陈大爷于10余年前将那门手艺传了2个人,其中一位便是许杰的父亲……

    听人说,十余年前,木城逢场便有许叔叔做的“一窝丝”……

    几年前,只在逢年过节的时候,许叔叔才做……

    现在,许叔叔会做,但最近几年都没有人再吃过“一窝丝”了。

    我知道:许叔叔不做的原因有很多、很多……

    木城的张学能,今年85岁,于30多年前从很远、很远的外地学了一门手艺回到木城。那门手艺就是:甜皮鸭

    我小时候最挑食,最喜欢吃的只有3样:甜皮鸭、猪花肠、猪肚

    在我的记忆中乐山地区没有甜皮鸭,整个夹江也只有木城的张鸭子才会做甜皮鸭。

    当年什么东西都要计划供应,连白酒、烟叶也要计划供应……

    我父亲是一个很教条主义的人,不会送包袱、不会收贿赂……

    但是却对张鸭子开了后门,很多次批白糖计划给张鸭子……

    我想:我父亲偷批白糖计划给张鸭子,可能是因为我最爱吃甜皮鸭。也可能是因为我父亲也爱吃甜皮鸭……

    我父亲肯定不会是因为想保护木城的一种美食,才把白糖计划偷偷地批给张鸭子吧?

    当年木城糖果厂制作的糖果:白糖糕、饼干最出名。最受大家喜欢的当数木城月饼!

    木城月饼从没做过广告,也不曾有过华丽的包装。但却因为好吃,被附近的几个县市的人们争相当成了走亲访友的最佳礼物……

    木城的月饼一般只送最熟悉的亲戚和最亲近的朋友,因为只有吃过木城月饼的人才会知道,木城月饼确实好吃,但因为木城月饼因为包装简陋、价钱不贵,所以称不上礼物!

    木城月饼确实不是礼物。因为只有得到过那份礼物的人才知道:

    得到一份木城月饼,那是得到了对方的一份人情!

    木城屠场的马哑巴当年最喜欢我,尽管屠场的职工们也都有大有小不等的子女,但马叔叔都不理睬他们,一见到我就笑,啊巴、啊巴地对我打手势……

    所以,我不但能看懂很多手势,我比划的手势别人一看就能懂。

    我接班离开木城几年后,才听说马叔叔有一个儿子,能说会道、聪明好学,在木城粮果厂,卧薪尝胆,偷师成功,已经回家在木中门口自己开了一个糖果厂……

    所以现在的木城月饼有两家:供销社和马记月饼

    青衣江沿岸有一种会飞的昆虫,由于受到惊吓后,会从屁股喷出一种象水一样的液体。如果喷到眼睛里,会让你火辣辣地流好长时间的眼泪。如果喷到手上,虽然没有让你又痒又痛的感觉,但几天之后,被喷过的地方,就会象老烟民的手一样出现很明显的焦黄色。

    那种虫将屁作为炮弹攻击对方,所以青衣江沿岸的人都把那种虫称为:屁弹虫

    那种虫用不烫手的温水,就能让它将屁放干净,只要屁股突出来就算将屁放干净了。炒得浑身冒油的时候最香,是好吃,所以那种虫又称为五香虫

    如果屁股没有突出来,那就是屁没有排干净的特征之一;另一个特征就是翅膀象活着的时候一样合在背后,没有象飞机翅膀一样斜支在两边。

    那种虫的屁是挤不干净的,那种屁的味道非常辣口,象烧碱的味道。

    青衣江还有几种特产:黄辣丁,身形象鲢鱼,但体型更瘦长,身上的颜色象腊梅一样是黄色的……

    另一种鱼身形象黄辣丁,但体型要小些,身上呈黑色,和黄辣丁一样鱼腮后面的两根鱼稽有毒,刺中人后,伤口处要痛好多天,两种鱼比较起来,黄辣丁的毒性要大一些,味道也更好吃些……

    那种象黄辣丁的鱼,本地人称为粑赖子。

    还有一种鱼被称为粑石子,鱼头象黄辣丁,鱼身象鲤鱼,颜色灰白,前腹有一个吸盘专门粑在激流中象娃娃鱼一样吃自来食。

    另一种特产就是大名鼎鼎的娃娃鱼。

    还有一种特产是一种两栖动物,身上的皮肤象青蛙,但圆圆的肚子和身上的斑点象蛤蟆。那种动物的数量比青蛙少得多,但是却比青蛙肉好吃,学名叫石蛙,当地人称:石鹅

    我的同学郑成君有一个哥哥,最喜欢吃石鹅。有一次见青衣江河滩的石头下,有一只石鹅露出了脑袋,于是快步地赶了过去,一伸手抓住石鹅的脑袋使劲一提……

    不曾想那只石鹅被扯出了一米多长,定睛一看:妈呀,是一条蛇!

    吓得他扔了就跑,扑爬礼拜地跑出了很远才哈齿、哈齿地直喘粗气……

    到现在,很多人忘了他的名字,只记得他的绰号:郑石鹅

    85年我从永兴分社调到县社储运公司筹建处。储运公司的仓库、办公楼及专用线在完成地基拆迁工作后,开始修建。

    县供销社利用那次的拨款在县社修了两栋宿舍和在储运公司修了一幢宿舍,于88年基本上同时完工,并开始入住。

    我父亲虽然不是县社的主任,又是在82年才由木城供销社从主办会计的位置上调到县社基层股当股员。

    但我父亲却是储运公司筹建处的主办会计,场地的拆迁工作、工程的预算、招标等都是我父亲协助县社的副主任、筹建处的主任:周树清、周叔叔一起从头抓到尾。所以在那次县社的分房中有优先选择权。

    我妈妈那时也因腹腔积水,多次住院,并且在家中休养时,也是足不出户。

    我妈妈不想住底楼,因为客厅的对面是另一栋宿舍楼,寝室外面虽然是一小,可是有围墙挡住,什么也看不见。

    最高的是4楼,我妈妈又怕以后屋顶漏雨,所以选择了当时编号为二幢一单元三楼一号的房子。阳台上不但能清楚地看到一整个一小,水工厂的位置也在我们的视线之内……

    当年每到大年30,我妈妈总是要我把她扶到阳台上,水工厂在半夜的时候,放的礼花炮,可比夹江县城放的礼花炮还要多,还好看……

    因为我妈妈有病,过去住的房子都是单间或是单间改造的宿舍房,虽然带厨房,但是都是使用的公共厕所。

    所以我妈妈急切地盼望能够住到带厕所的宿舍。

    那天住房方案刚刚定下来。我妈妈就要我去求保管钥匙的干久荣,干叔叔。尽管大家对分配方案还有很多意见,并且还没有正式通知大家领钥匙,但干叔叔还是把钥匙给了我。

    我们连夜将床和人搬了过去。尽管没有窗帘,没有家具,但那好长,好长的一段时间,我们睡得很香、很甜……

    在这套宿舍里,我们一家三口吃的每一顿饭,都成了我们难忘的美食。

    储运公司修建的时候,招牌打得很大:四川省供销社夹江柑桔综合中转库

    加上公司地址离县城很近,所以陆续调了很多人来。

    会计是复兴供销社的主办会计:李英才

    李英才人长得很漂亮、为人很随和、算盘打得又快又准,所以当时她年龄不大,只有一个4、5岁的儿子。但比她年龄大的人也和我一样尊称她为:李大姐

    出纳是从甘江供销社调过来的一位女孩,人虽然长得漂亮,可名字有一点那个,她叫:渠嵘

    储运公司还是象我在永兴供销社一样,数我的年龄最小,最顽皮。尽管渠嵘做了好几年的出纳,算盘打得好,钞票也数得快。

    在储运公司,我的算盘仅次于李英才,略强于渠嵘。但数钞票的本领,我可比她们两位强。

    数钞票的本事我可以和银行的职业高手比赛:

    一次4根指头就能数4张钞票。

    当年陈杰和他的朋友来玩的时候,我能同他们一边摆龙门阵,一边数钞票,常常让他们看得目瞪口呆。

    所以,储运公司成立土产股后,从土产公司调过来的股长彭治国、副股长李勇智都很喜欢我:

    让我在土产股当了出纳,并且在人手不够的时候也让我当保管及验质员。

    土产股的两大业务是收菜籽和红桔。不但季节性很强,收购的时间也很特殊;我们的供货商在白天从各点将菜籽或红桔收起来后,得分等级或数量分别包装,下午或晚上才能装车发运。

    晚上送货,不但不担误白天收货,也能偷税、漏费,还能串级吃混糖果子。

    所以,不管远的收购点,还是近的收购点,都将天黑后的时间,当成了黄金时间。

    我记得有一次收菜籽,还是收红桔的时候,临时请了一位厨师。那位厨师是典型的农村家庭主妇,做的菜真可谓:煮得粑、放得韩(咸)。

    终于在做了几天饭后,做的一顿白宰鸡上,被大家炒了鱿鱼。

    那天,那位大师傅煮了一只鸡,不但宰得很大块,并且在拌味道的时候,加了大量的水菜(辣酱)。

    于是大家决定:不请厨师,我们大家下馆子!

    由于大家都没有亲戚、朋友开饭馆,所以每次出发前就会让大家说,在那一家吃过什么好菜或是听谁说过那一家有什么招牌菜……

    只要听得大家口水滴,就会得到大家的拥护或是少数服从多数。

    有一次大家议论起县邮电局对面的小毛街口,往交易市场走的旁边有一家叫官记牛肉店,片的头肉又大又薄,吃起来香脆可口。

    还另有一个招牌菜:爆炒千层肚

    说得大家直流口水,也吃得大家喊爽、喊痛快。

    在喝酒、喝得痛快的时候,我无意中谈起了那道菜应该有什么作料,什么东西该分什么时候下锅,在几分火的时候再下芡、出锅……

    一见到大家听得聚精会神,清丝雅静地听我猛吹壳子。我更加得意,那场壳子真正称得上:行云流水

    大家听得耳朵馋、嘴巴发痒、肚里直冒酸水……

    也记不起是那一位提议:让我亲自做出来,让大家尝一尝。

    第二天中午,就由我亲自买菜,做了一个爆炒千层肚。

    等我将其它菜送上桌,准备坐下来吃饭的时候,那一大盆爆炒千层肚,只剩了连盆底也圈不满的一点点。

    大家十分遗憾地对我说:你炒得太好吃了,如果不是想给你留一点,这个盆子老早就被扔下了桌子。

    我也哈哈大笑:你们能够说好吃,那就太好了,如果我坐上桌子,那盆菜还剩一大半,就该把我扔下桌子了。

    那顿饭,菜比官记牛肉吃得多,钱才花了不到一半。而且大家胡吹海喝一连数小时,也不用担心吃的时间太长,惹人讨厌。

    所以,早、中、晚都由我来买菜和做,深夜餐,如果来得及就由大家帮我做。实在是夜深了,大家不想动手,就一起上街找馆子。

    那个时候,做百货、日杂等生意的几乎都是国营单位或集体企业,早上不到8点不开门,下午不到6点就关门。老远八天才一个路灯,街道两旁是栽了数十年的梧桐树,两旁的树枝将街道完全遮完了。白天在北街和东大街的最比端,都走得人感觉得阴森森的。

    一到晚上,隔得很远的路灯,又被梧桐树遮得只剩波箕大的一个地方,在两个路灯的中间,都暗得只分得清男女、看不清人样子。

    如果再坏一个路灯,那可真是看得清人影子,分不清男女了。

    所以,一到深夜,从我们身边过去的人或发生的事,都会给我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从那次以后,大部分的时间就是由我义务地做厨师。并且,数年的时间里,我都没有乱报帐、吃回扣。

    大家见我做的菜好吃,并且洗的肥肠很干净,所以在大家有值得庆贺的日子或是打平伙的时候,我常常享受出力不出钱的待遇。

    有一次储运公司搬运队有人办招待,清炖了一锅肥肠,被请吃的人都摇着头笑着跑开了,我路过的时候,也被他们很热情地留住了……

    我拿着筷子伸向锅里的时候,才发现:汤面和肥肠上都粘有一些谷壳。那种细小的谷壳,在我们这里是喂猪的原料,统称为糠。我才明白那些人摇着头、笑着跑开的原因。

    但我仔细地看了那些糠,不象是猪吃进去的。因为那些糠很干燥并且没有其它的颜色。

    那几位吃肥肠的人,见其它人走开后,悄悄地问我:你怎么还吃得那么香?

    我哈哈大笑后,也小声地告诉大家我的怀疑。并且告诉他们:我从小在屠场的猪圈旁或粪池边,边玩边吃饭,别说你这肥肠没有怪味,就算真的没洗干净,你们能够吃得下去,我难道还不敢吃?

    大家一听,都伸出了大姆指:佩服啊佩服,我们才算遇上了真正的五香嘴。这些糠是我们见到僧多粥少,在肥肠炖好后才扔进去的!

    表弟陈坚和梁蓉结婚时,先在成都办了酒席,又回夹江再办九大碗。

    那时候我还是八字差一撇,属光棍一条。

    梁蓉到夹江后对我的印象很深,在心里记得:那位表哥特别会吃!

    有次我出差成都,陈坚有事,只梁蓉和陈彤陪我到春熙路附近吃一种煎蛋面。

    梁蓉和陈彤都夸那种面,鸡蛋煎得焦焦的,再配上那种绵、软、脆的面条,真是太好吃了。

    吃面的时候,我也一个劲地直夸那面好吃、煎的蛋好吃……

    出来后,我才对两位说:那碗面好吃,但鸡蛋不好吃。因为当时生意很忙,所以用大火煎的鸡蛋,外脆里稀,并且鸡蛋煎成了黑色。应该用小火煎鸡蛋,并且两面该是金黄色才对。但我们吃的那三个鸡蛋都不同程度地煎成了黑色,只要出现了黑色,鸡蛋就变苦了。

    只听得陈彤直呼:高、高、实在是高。

    又听得梁蓉哈哈大笑:妈呀!你真是一个五香嘴表哥!!

    自从梁蓉大约十余年前和陈坚离了婚,我再也没见过梁蓉,也没有再听人称呼过我:五香嘴表哥

    我到现在也没见过那位侄儿,只记得三?每次提起来都溢于言表:我那个孙孙,好乖啊!我、我很想见他……

    我也很想见到那位侄儿,更想听到梁蓉惊喜地叫道:哎呀!五香嘴表哥来了!

    我第一次出省,是在88年我妈妈去逝后,出差去了兰州,储运公司就派了我一个人参加兰州召开的供销系统西北供货会。

    我第一次一个人出省,让我父亲放不下心来,在县社打听了几天后回来告诉我,县社斜对面的土产公司派了李德贵、郭斌参加,并告诉了我:他们准备出发的时间,并让我找他们一下,到时一起出发。

    李德贵、李叔叔的子女们都有我大了。郭斌也大我几岁,郭斌个子也比我高,身材很槐梧,是贵州绥阳人,那里盛产海椒,并且所产的海椒,西南数第一。他们都是常常跑外面的人,一路都很照顾我。

    在这里我再一次地对你们说一句:谢谢你们,我的两位师长,我的两位朋友。

    在成都我们坐上了成都到乌鲁木齐的火车,在火车上我们没有来得及摆龙门阵,因为火车上放起了我们从来没有听过的好歌:一无所有、黄土高坡……

    还有单口地方戏:王木犊外传

    那两盘磁带迷到了全部坐火车的人,一遍又一遍地点播那两盘磁带。

    直到晚上停止播音,大家才十分遗憾地收住了笑声。

    第二天,天还没亮的时候,那两盘磁带又被大家开始点播。

    大家又一路笑到了兰州……

    在兰州下车时,有的车厢全部下空了,最多的一个车厢,只有几个人在里面。

    让我又记住了一个让我今生难忘的地方:乌鲁木齐

    那一定是一个很寒冷、很荒凉的城市!

    我们出了火车站后,并没有马上去找四川省供销系统该去的地方:体育宾馆

    而是背着旅行包四处寻找卖磁带的地方。一路上我们还在议论:如果一无所有和黄土高坡在两盘磁带上,我们就该买3盘磁带回家了。

    我们终于买到了两盘磁带,我们都舍不得试听,都希望带回家后再拆开封条,和朋友、家人们一起分享。

    我们在体育宾馆报道、交费后,住宿和伙食都由宾馆安排。

    在黄河第一桥旁,我被惊得目瞪口呆:

    那个地方和第一个让我的眼泪泡涨的枕头梦几乎一模一样……

    不同的是,我当时站在黄河第一桥的旁边照了两张相,一张是我们三人的合影、一张是我的单人像。

    我一边看第一桥对面的楼房,一边在想:在梦中,我应该是站在很高的地方……

    一边在想:我有很严重的恐高症,都不敢站在三楼的窗户上。

    一想到这两件事,真是让我心里砰砰地乱跳,有一种喘不过气来的感觉。

    在体育宾馆住的是云、贵、川三省供销系统的人,出差的时间各有长短。唯一相同的是都没有来过西北;没来过兰州。

    有一次吃中午饭的时间,不知是谁先欢呼了起:快看啊!黄风怪来了!!

    当时正在热播六小龄童主演的《西游记》。一听有人在喊黄风怪来了,都连忙放下手中的碗筷,站起身来,顺着大家指着的方向看过去……

    只见一片黄沙象被玻璃隔着一样,整整齐齐地向这边扑过来……

    大家都没有见过这种奇异的景象,很多人都扑到窗边,把窗子打开,将身子探出去观看。

    只听得饭厅的女服务员们一阵阵地惊呼:快将窗子关上、快将窗子关上……

    女服务员们边喊,边比划、一边还冲了过来。

    大家一楞之后,才陆续反应过来,手忙脚乱地将窗子关上。

    刚把窗子关好,只听辟辟叭叭地一阵乱响,吓得大家直吐舌头:

    我的天啊!再迟关一会儿,这顿饭里恐怕全是砂子,肯定不能吃的了。

    这顿饭不吃,还算好,反正大家也算吃了个半饱!只怕那顿黄砂刮进来,要打得大家惊叫唤。你听那黄砂打在玻璃上的声音!

    有一顿饭,上了一盘海鲜,每只虾子竟然有4、5寸长短。

    我们西南三省也有很多虾,但长不足寸,短的很透明,长不及一个指甲壳。

    我们那一桌,没有人吃过那样大的虾,都把那些大虾当成了小虾。边吃边议论:

    这种大虾不好吃,稍不留神,只怕要被脑袋的硬壳戳伤嘴巴……

    有的人东张西望地看邻桌怎么吃。

    终于有人在我嚼完一只大虾,并坚难地吞下肚中后,发现了数张桌子上,只有一个人在剥了壳占着调料吃虾仁……

    大家才恍然大悟,难怪这次桌子上送了一个空盘子上来,原来是要大家:

    剥了壳壳吃米米!

    那时候提倡学英语,大家都说,英语每句话后面,都要加一个S。于是笑那些要面子但不会念英语的人念花生的英语是:剥了壳壳吃米米屎!

    我那次是:吞了壳壳吃虾屎!

    当时应该是夏天,体育宾馆栽得有很多苹果树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88年的兰州跟我们的感觉是:地上寸草不生,树上不长绿叶。山上尽是灰黄色,天上尽是灰白色。

    所以在兰州只待了一个礼拜,一到会议结束,连夜排队买火车票,第二天提前数小时赶到了火车站。

    一到秦岭、火车两旁的树木把我们的脸都映绿了,大家都把窗子提高到了极限,争着将身子探出去看绿色。

    同我们一起坐火车的西北朋友,都争着问我们这批云、贵、川的朋友: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有一位朋友的回答最有趣,逗得那节车厢的朋友们一起哈哈大笑:

    我们、得了绿色饥渴症!

    大约在91年李勇智承包了储运公司土产股,我押一个车皮的红桔到了天津。

    天津果品公司的王振中,在几年前代表天津果品公司来四川夹江发红桔车皮的时候,认识了土产公司收红桔的李勇智,两人私交甚好。

    王振中个子不高,一口非常好听的东北普通话,让人很轻易地记住了他。因为他做事豪爽、从不吃回扣,又是到夹江来发红桔及少的国营企业之一。

    红桔因为串级、容易腐烂等原因,所以来夹江发红桔的老板,不太熟悉的客户,都要求先签合同并先付一部份货款,才开始收购,装车皮前一次付完。

    很熟悉的客户都不用签合同,将款一次性付完,装车皮后再结帐,如果当年还计划发车皮,余款就留在帐上,下次一起结帐。

    王振中因为是国营企业,又不吃回扣,说到做到,所以在夹江发车皮的企业和个体户都将王振中当成了财神,不用王振中签合同,不用他在结帐单上签字,只要王振中一点头,大家都会拼命的严把质量关,一般十抽一的果子,都做到了十抽三、十抽四。

    有些小贩因为串级,因为价格等原因交了2、3天都没有卖出去的红桔,要求大家低价收购的时候,为王振中验质有一句行号:你白送我,我们都不要。

    车皮到了天津后,王振中请我到他家中吃了一顿饭。

    当时就王振中一个人在家,他为我做了一份美食:炒大虾

    煮好的大虾去壳清洗后,炒黄葱……

    黄葱到现在我也不喜欢吃,但我却清楚地记得:大虾炒黄葱特别好吃。

    从88年我在兰州体育宾馆第一次吃虾后,到现在也吃过不少虾:象炸酥肉一样的油炸虾、酸辣味、甜酱味、火锅味、醉虾等都吃过不少,但味道都不如黄葱炒大虾,我想可能就是人们说的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吧!

    不信,你可以试一下,原材料很简单,就是大虾和黄葱,不象炒腰花和肝片一样要掌握火候,多炒一些时间和少炒一些时间都可以……

    因为改革开放等原因,91年以后我再也没见过王振中。只听说王振中的儿子因为先天性心脏病,让王振中借了很多外债。也听说王振中最困难的时候,走街串巷地卖过布头……

    王振中:你儿子的病治好了吗?

    王振中:你的身体健康吗?家庭和睦、平安如意吗?

    你是否还记得:在夹江你曾经有过这样的一位朋友?

    91年我还押过一车皮西红柿到了包头。包头果品公司的秦勇,比王振中晚到夹江几年,虽然秦勇个子高,身材修长,人也很英俊,单位也属国营企业,也同样不吃回扣,但和王振中比起来,名气却是远远地不及了。

    和我一起押车皮的还有靓张。当时五通金粟靓张的叔叔和李勇智联合发了一个车皮到了包头,所以我们还没到包头,靓张的叔叔就已经到了。

    车皮到了后,秦勇公司的经理和副经理一起在宾馆请我们吃了一顿饭。

    秦勇悄悄地告诉我们:他们副经理是蒙古人,酒量特别大,一旦喝高兴了,就会很热情地劝酒,如果你不喝,他就会向你唱祝酒歌,唱完一轮祝酒歌,你再不喝酒,他就会跪在你面前继续唱。

    一轮歌再唱罢,你再不喝酒,他可是要拨刀子伤人。

    在内蒙古,蒙古人劝酒伤人,那算误伤,可不算犯法。

    因为秦勇一怕我们喝酒伤身体,更怕我们喝不下去又伤身体又伤感情,所以悄悄地告诉我们一个秘密:蒙古人不会劝那些不喝酒的人喝酒!

    所以那晚上,我们四个人连吃了两顿饭。

    靓张和他的叔叔先回了四川,我留在了包头,每天我都是准时8点到果品公司,果品公司的人是8点后才到公司,并且将大饼带到办公室,就着涪陵榨菜当早餐,4、5个人居然要吃七八袋涪陵榨菜。

    以后的几天里,我也不吃面条了,也象他们一样8点过带着大饼和涪陵榨菜到果品公司。只是那种大饼咬得我的两个牙巴酸……

    我那个时候才明白了:过去在四川,我们家一年也吃不上十袋榨菜,每次看到涪陵榨菜其中某某厂年产榨菜数百吨,我都不知道究竟销到那里去了,原来不仅仅是我们坐长途的时候改口味吃的,是这东北及西北缺新鲜蔬菜的地区都把涪陵榨菜当成了美食!

    内蒙的朋友告诉我:最近没什么新鲜蔬菜,除了既当水果又当蔬菜的黄瓜、西红柿,只有萝卜了,都吃萝卜煮猪肉,都让人吃腻了!

    我听了后哈哈大笑:有萝卜就能做几个菜,还有猪肉,怎么会让你们吃腻了呢?

    萝卜切成丝既可凉办,又能炒还能煮成汤;切片、切块,既可以煮汤也可以炖。

    猪肉,既可以煮好吃白片肉,也能炒回锅肉;切成丝可以炒,切成片,既可以炒;也可以勾芡煮成汤,不勾芡也能煮成连锅汤。切成块既能红烧又能炖。还能加鸡蛋和芡炸成酥肉。怎么说没有菜呢?

    那些人听我一口气的背了这么多种吃法,都不仅惊叹起来:妈呀!难怪人称食在天府。我们过去都不相信,还以为是四川人在做宣传。难怪秦勇一听说出差四川,脸都笑烂了!说在四川不但吃得好,住得好,差旅费还要节约一大半。看来我们该存一点钱起来,以后让秦勇带我们到四川玩。

    我也十多年没见过秦勇了,听说他过得挺好的:秦勇因为讲信誉、不吃回扣,除了在夹江,在其它地方,他的名气也渐渐地响亮起来。

    他们公司在十年前也修了一段专用线,车皮可以直接拖到仓库边,秦勇也在那一年当了科长。

    在这里我遥祝秦勇和他的朋友们:身体健康、家庭幸福、平安如意!

    夹江最早的白宰鸡要数北街的王老五,在夹江有关老五的笑话实在太多了,最押韵的要数一首儿歌:老五、老五,睡讫晌午,听到网(碗)响,爬起来抢到一个缺网(碗)!

    王老五很小的时候,他们家就开始偷偷地卖宰成块的白宰鸡,那时候5分钱一块,块头比鸡蛋还小,后来又卖片成片的白宰鸡,一角钱一片。

    到了后来,政府渐渐地放宽了政策,允许私人做生意,身材高大槐梧的王老五成了夹江第一位将整只鸡挂出来零售的老板。

    王老五正式挂牌卖白宰鸡,是在80年,距今已有27年的历史了。

    吴淞是92年在十字口卖白宰鸡,我记得当时吴淞还打出一个招牌:口水鸡

    人们问他:怎么叫口水鸡?

    吴淞回答不上来,只好对大家说:我在外地看到过这个招牌,只是还不明白这个名字的意义。

    我听到后还哈哈大笑,对老婆说:什么叫口水鸡都说不出来,还敢乱打人家的招牌,吴淞该挨口水,这才叫口水鸡!

    他该对大家解释:吃了我的白宰鸡,想起那个味道,就会流口水,所以叫口水鸡!!

    口水鸡的招牌打得并不长,很快就将那个招牌成了现在的名字:吴淞白宰鸡

    那两位的白宰鸡的味道不如我做得好,我于93年在街心花园的小东街口上卖过两个月的白宰鸡,招牌是:立强白宰鸡

    两个月的时间,我连摊子也一起卖完了,你们说:我的生意好不好?

    最值得一提的是:张泉生白宰鸡

    张泉生个子不高,家住蔬菜农场,旧铁路桥旁。

    张叔叔老实厚道,热心帮忙,跟大家都谈得拢一堆。

    我82年住到县供销社,就开始吃张叔叔做的饭菜。

    县供销社在北街临街有一幢3楼一底的办公大楼,办公大楼的空间很高,楼顶是瓦房。四层的办公大楼居然和现在6层的宿舍楼一样高。

    那幢大楼大约修于81年,那年第一次播出美国的电视连续剧:大西洋底来的人

    我父亲带我到县社看过几次电视,大门口到处堆放着机砖,地上也凹凸不平。

    县社的院子不大,那个食堂将县社的办公楼和宿舍区隔开了,到那片老宿舍要从月亮街绕过去。

    身材又高又大的主办会计:彭叔叔保管着县社那台大电视的钥匙。

    县社的食堂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司务长周昌贵,一个就是大师傅张叔叔。

    在85年的时候,张叔叔和县社的有些领导发生了争执,于是辞职离开了县社,利用自己做饮食的强项卖起了白宰鸡。

    当时张叔叔的摊子就在西门口?江信用社旁,直到现在仍有一个分店在那里。

    张叔叔的手艺和为人处事,让他的生意一开张就超过了王老五白宰鸡。

    有一年城市规划,将张泉生、王老五、吴淞等白宰鸡迁移到了政府公寓的水果市场里,大家吃白宰鸡要跑好远的路,于是在大家的要求下,在北街开了一个分店。

    余鸭子也在夹江卖了二十几年,于03年获得了乐山市名特小吃后,同张叔叔的儿子一起在东大街、也就是在分司街和下岗一条街的对面买了一个转角的铺面,两家名特小吃同在一个铺面里经营。

    我过去手里有钱的时候,到成都三?家,不是买张泉生白宰鸡,就是买木城甜皮鸭,陈坚他们可是百吃不厌啊!

    过去在储运公司当光棍的时候,我们几位常常买乾石烧鸭,乾老板有时一见我们来了,就会告诉我们:快一点,屋里的鸭肠还没下锅。

    我们几位于是前呼后拥地往铁匠街的中段跑,乾老板的家离我师傅李明忠的家不远,又黑、又长、又窄的过道后面才是乾老板的操作间。

    那几位师傅一见我们来了后,先问我们大概要多少,然后再抓一把鸭肠出来,在和筛漏(竹编的筛子)里反复地又搓又洗,边洗边将火烧得最旺,然后将煮好的鸭子捞出来,然后象下面条一样均匀地撒进锅里……

    乾老板和那几位师傅都知道,我们储运公司的几个五香嘴只吃那种汤宽、火猛煮出来的鸭肠。那种鸭肠的味道……

    哎呀!现在我不告诉你,不是怕你看得流口水!!而是现在写得我的口水滴!!

    乾石鸭子还免费为我们下岗职工做过几次培训,

    各位朋友,你们喜不喜欢铁匠街口的乾石鸭子?

    西门口的董晓明是在93开始卖卤肉,到现在连老板都记不清在那一年了。

    我却还记得,是因为我老婆的口味最刁,只喜欢吃董晓明的卤肉。

    在亚虹怀孕的时候,我岳母告诉她:不能吃卤肉,特别是不能吃羊肉,只怕小孩会得羊癫疯;吃了卤牛肉,生出来的小孩皮肤很黑。

    老婆开始很听话,忌的东西特别多。

    但老婆不喜欢吃的东西太多了,现在还要忌她喜欢吃的东西,就找不到东西吃了,一想起甜皮鸭,一想起卤肉就馋得直流口水。

    我见她病厌厌的象个东亚病夫,于是就给她买卤肉、甜皮鸭……

    每次她吃过饭,就把我抓回娘家,陪她们一家人散步、吃瓜子、花生……

    每次天黑净了后,告别了她娘家人:我就把她送回家里,让她看电视,我再出去给她买甜皮鸭、卤肉……

    老婆最喜欢吃的就是董晓明家卤的牛肉、牛筋,又怕以后生的宝宝黑,我就安慰她,在凉山满山遍野都是放羊的彝族人,吃的羊肉比我们吃的猪肉还多,怎么没见彝族人得羊癫疯?

    如果说你营养不良,把大人和小家伙饿倒了,生一个白白净净的东亚小病夫,还不如生一个黑呼呼的健康宝宝。

    老婆听我这样安慰她,才敢放心地吃卤牛肉。

    老婆总是非常得意地告诉她妈妈:我不喜欢吃卤牛肉。

    小家伙生下来后,老婆和岳母大人见到燕洁比她妈妈还白净,都非常得意。

    岳母大人表扬亚虹:怀孕的时候忌得好……

    老婆总是得意得哈哈大笑,悄悄地告诉我:幸亏我没听妈妈的话,否则这几个月里我吃什么啊?

    各位朋友,你们现在明白:为什么老板都记不住他们开张的时间,我却记得清清楚楚的原因了吧!

    我和老婆是92年底结的婚,结婚几个月后,董晓明他们才卖卤肉,他们的卤肉摊每天会从月亮街推出来,那时他们下午才出来,最早收摊的就是他们的卤肉摊,每次出摊的时候,摊子上总是堆好大一堆卤肉……

    现在张叔叔爱上了钓鱼,水果市场的摊子也收了,只有东大街、北街和新区保健站那里的一个菜市场有三个老招牌老字号的:张泉生白宰鸡

    甘江的护油粑也非常好吃,那对夫妻于82年就从甘江到县城交易市场的一条小巷经营。95年迁移到南街和分司街口做起了生意,直到去年分司街口对面的楼房修起后,才搬了过去。

    我女儿燕洁就读于十字口的英才幼儿园。

    毛英才原名毛秀云,城关镇人,生于民国14年4月30日。1949年12月7日,牺牲于成都西外十二桥,年仅24岁。

    英才有四兄一姐,她最小,人称六妹。

    8岁时,她吵着要上学,父亲不同意,她又哭又闹,其父不得已才同意了。教师李旭初发现她刻苦好学,思维敏捷,在学生中颇有号召力,因此,亲为更名英才。

    英才的同辈女友有彭淑良等人,她常常去彭家玩,彭家兄长是中共地下党员,她从小就受到一些新思想的启迪,积极要求上进。

    英才幼时,通过媒妁之言,与本城富商谢家之子订婚;她读书到10余岁,父亲便认为当富商媳妇,当家理财的知识业已具备了,因此,不再让英才读书。英才因不能再上学的事与父亲发生了争执。她父亲提出:“你兄长们都不上学了,你一个女的还有什么资格上学?”英才哭着,坚决要求读书,其父无可奈何只得同意,她终于争取到了上学的机会。

    民国28年,英才去成都大墙西街实用补习学校,系统地补习初中学科;两年后就考入教会办的成都华美女中高中部。

    同学中赖松、张瑞、张瑜等人成了她的好朋友,赖松是中共地下党员。

    民国38年6月,英才大学毕业了。其父毛春山特来成都接她回夹江,6月13日她去小天竺街“章身”裁缝店取衣服,准备次日即同其父乘船回家。

    离开裁缝店时,她不小心将装有那本《中国土地法大纲》的书夹遗失的店里。裁缝店隔壁的警察所得到这个书夹后,便密谋诱捕文件的遗失者。6月14日晨,英才被警察局的密探逮捕,押至省警察局稽查处,后转移至将军衙门省特委会的看守所监狱。

    1949年12月,成都解放前夕,军统特务头子毛人凤会同四川省主席王陵基,下了罪恶的“洗监令”。12月7日深夜,毛英才等32人被秘密捆押到成都西外十二桥,将他们枪杀于旧防空壕的荒草丛中。

    毛英才烈士是我岳父的亲姑妈,当年我岳父的爷爷带着12根金条去赎毛英才的时候,就是带着我岳父去的,在临狱中还看到了毛英才。

    毛姑婆坚持自己的立场,坚决不同意被赎出去,决不改变自己的信仰。

    我岳父的爷爷带着金条嚎啕大哭地离开了成都,还感动得我的岳父陪着他爷爷从成都将眼泪流回了夹江……

    那个幼儿园就是解放后,政府没收了我岳父爷爷的家产,那个幼儿园最早叫北街幼儿园,就是在那个幼儿园,30多年前让韩梅笑,让我哭的幼儿园。

    直到毛英才在被追认为烈士后,北街幼儿园才改名为:英才幼儿园

    英才幼儿园外有一家招牌上写着:

    老字号叶儿粑

    那家的叶儿粑最好吃,在我心情不好的时候,总是会去买两个粑来吃。

    两个粑我当然吃不饱,但那份美食,那老两口温柔、和谐的模样,却总是让我得到一种安慰。

    铁匠街中间的两口子也做叶儿粑,但只卖一早上,每次总要等上一段时间才能买到。

    让我想起了一句流行话:

    酒好也怕巷子深,那是市场经济!

    酒好不怕巷子深,那才是真理!!

    十多年前小东街有一个大集体的包子店,小笼包子做得最好吃,最让人怀念的是那一碗用筒筒骨熬出来的带丝汤。

    那碗汤浓浓的、香喷喷的……

    每次有朋友来玩,想吃包子,我总是带着朋友七绕八拐地找过去……

    有两次我追女朋友,也将她和她的朋友们约到了那里……

    大家都说:那包子好吃,最好吃的是那一碗用筒筒骨熬出来的带丝汤。

    那一家包子店随着集体企业的相继倒闭而消失了。

    我现在最喜欢吃的包子是县政府对面,往交易市场走的路口。

    那里的包子非常好吃,不比当年那家包子店的味道差。

    但骨头汤却没有当年那一家的味道好,如果要比较的话:当年那家包子店用了很多筒筒骨熬出来的,而现在这一家,只用了几根筒筒骨煮出来的。

    没有当年那家的颜色浓,更没有当年那一家的味道香。

    最近几年人们非常推崇韩国泡菜,总认为韩国泡菜最好吃。

    其实我们夹江的泡菜也不赖,夹江泡菜一般分为两种:一种生水泡;一种熟水泡。

    生水泡:一般指用瓷盆或塑料桶接自来水,放24小时,以便于杀菌加的氯气跑完。如果有井水更好,我们四川大部分地区少雪,如果有雪水那当然更佳。

    熟水泡:将辣椒洗净沥干水份,然后用鲜开水浇辣椒,待盆中的水冷后再装入瓶内,这样做出来的辣椒不但脆,而且酸水特别辣。

    生水泡的菜装瓶前将要泡的菜码上适量的盐,放上10多分钟再放入装水的瓶中。

    熟水泡的菜装瓶前或装瓶后再加盐搅匀……

    要泡的菜,一定要码盐,码盐的时候最好用瓷碗或瓷盆,不要用锅瓢或不锈钢制品。

    制做好的盐水再加一些制做好的泡菜或泡菜水,两天后即可食用。

    泡菜用的筷子最好选用未使用过的竹筷或是洗干净再刮几遍的旧筷,主要目的是不能带油晕。

    要泡的菜也得分品种选用不同的材料:

    比如:豇豆、黄瓜、四季豆等该选那种还没长醒,身材细长,不饱米(不丰满)的原料。

    如果要泡四季豆或芋头就该把四季豆两端摘掉去筋,芋头切成厚薄均匀的片子,单独装瓶,数天后再食用。四季豆要完全断生,芋头要不麻嘴方能食用,否则容易中毒。

    莲花白、花菜很多人都将主茎俗称老壳(袋)弃而不用,其实像瓢儿菜,水白菜等吃完后剩下的菜老壳削去外皮,切成厚片子,泡出来的菜还特别好吃。

    夹江本地的莲花白,个头很大。一般分为两个品种:一种抱得很紧,适合炒和凉办;另一种抱得很松,叶子最脆,适合煮汤、吃火锅,最适合做泡菜,上午泡进去,下午便能吃,那种莲花白不但脆,味道还特别甜。

    泡叶子菜的时候,直接将盐放进酸水再搅匀,然后将叶子菜没入水中,数小时后就可食用。

    莴笋青最适合煮腊肉和香肠,正所谓一物降一物,莴笋青最适合煮腊肉、香肠、烫火锅、吃羊肉汤。

    还有一种吃法,既是用白水煮,不带一点油晕,然后粘糍粑海椒。

    糍粑海椒也是青衣江沿岸的一种独特吃法:过去青衣江沿岸陆路不发达,所以每天都会有数十趟的竹筏,木筏放下来。

    放筏的人到市场上买东西不方便,于是会买很多冬瓜、南瓜、萝卜等放在筏上,萝卜买回来后,将长叶子的蒂去掉,可以多放一些日子不会空花。

    那时的青衣江没有污染,蓝得象日喀则的天空。

    夹江有一句旧话:江水煮江鱼。

    是指在青衣江钓鱼,用青衣江的水煮,才最好吃。那是指那个时候的青衣江水,现在的青衣江水可不能随便吃了。

    放筏的人会选用上好的干朝天椒,用少量的米汤煮,煮好后的朝天椒肉嫩、皮薄,放进对窝里捣烂,然后加煮辣椒的米汤、花椒未,那时可没味精和鸡精,现在可以加味精或鸡精了。

    江水(白水)煮的莴笋青、萝卜、冬瓜或南瓜,占上糍粑海椒,那种味道真是不摆了(不用说了)。

    那种佐料在夹江称为:痴皮菜

    痴皮在夹江话中是一次一次碰钉子,却不知悔改。

    那种佐料麻辣得你浑身冒汗、口中喷火、眼睛流泪,却仍然想吃。

    各位朋友,你们说:这种菜痴皮不痴皮?

    莴笋青除了这些吃法,菜皮也不可丢,用刀子在菜皮上划一条线,然后撕去老筋,待风吹半小时后,再码盐后放入泡菜坛。

    萝卜长叶子的菜蒂,削去边上的老叶杆,剖成两半、洗净、凉干、码盐后既可放入泡菜坛。

    蒜苔、芹菜苔、胡萝卜、大头菜、嫩茄子等都可做泡菜。

    五通桥还盛产嫩姜,属于佐料生姜的一种,嫩芽细长如玉指,仿佛透明,略带一些鹅黄,口感特别嫩、特别脆、味淡,最适合炒菜和制成泡菜。

    各位朋友,用这些材料做出来的泡菜,是否能胜过大名鼎鼎的韩国泡菜?

    储运公司的郭德安做的泡菜最好吃。

    但他有很多忌讳:不用筷子夹,每次取泡菜的时候,都会将手洗干净、揩干,然后用手抓。

    并且不让女人碰他泡菜的坛子。

    说是如果女人碰过泡菜坛,不但味道要变坏、泡的菜也不脆、泡菜水也要生霉。

    其实泡菜属于贱菜,如果长时间不动酸水,自然要生霉。

    泡菜应该将泡好的菜夹出来,不能长时间泡在里面,每泡一批菜,就该用不同的刀法。

    用的刀应该是不沾油洗干净的水果刀,不用菜板削:滚刀削、正削、斜削……

    先吃完一批再吃下一批。

    如果生霉、起花,就该换水,将脚底的菜泥倒掉:加适量的高度白酒。

    我曾将郭哥的经验癫倒告诉老婆:泡菜要女人亲手做。

    我老婆最会说懒话:我只吃泡菜,管它做泡菜的是太监还是人妖。

    哦嗬!你们看:我多好的主意?总是无法对付不想动手的老婆!!

    我曾见到过很多市场上的卤凤爪,颜色黑,并且爪子上无肉。

    那是大家不明白凤爪见盐后就会缩水,直接将凤爪放到卤水里煮。

    那样做出来的凤爪不但缩称,而且颜色不好看,口感也差。

    应该将凤爪洗净后,先入冷水中出一水,待水开后,再将凤爪捞出来洗净浮沫,再入卤水中煮,这样做出来的凤爪不但不缩称,而且能涨份量,不但通体如玉,还有让人一见就流口水的酱色。

    这出一水的做法还适合猪皮、猪肚、猪蹄、卤鸡……

    很多饭店、卤肉摊上做的猪皮没有我做的好吃,那是因为他们的猪毛没有拨,皮子没有刮洗干净的原因,因为他们制作的东西实在太多,生皮的毛不好拨,所以大家是煮好后再拔的原因。

    应该在煮之前将粗、大、长的毛拔一遍,再刮洗干净,煮好后再拔一次。

    试想,有很多猪毛和皮上那层脏东西煮出来的汤都不好喝,做出来的猪皮怎么会好吃?

    98年我到丰都拓展瓷砖厂搞销售,前任销售科长是陈杰大学时认识到的大学朋友,两人不同校,但都是夹江人,所以同样被称为大学同学。

    那位朋友姓候,因为销售成绩不理想,所以陈杰将燕山的设备科长黄万勇调到了丰都接替了他的销售科长职务。

    我被派到万县直销点前,同黄万勇一起跑了附近几个县……

    黄万勇过去是夹江县人大修建“燕山瓷砖厂”的设备科长,我们“佳友公司”买厂后,他任设备科长,我协助他管理设备,所以我们两人很熟悉。

    在梁平他请我吃当地的名小吃“羊肉格格”,还有油炸花生米。

    我们两人都谈到陈杰他们一家人的为人处事,都知道跟着他们一家人不可能过上富裕的日子,所以黄万勇告诉我:他在拓展瓷砖厂,只是想暂时拥有一份工作,只要找到合适的工作,他便会马上辞职,到另一个环境中去搏一次……

    我也告诉他:如果不是我父亲强烈反对,我现在已经在广安帮我的朋友赵军了。我现在来丰都主要是董事长和陈杰向我父亲保证,如果“拓展瓷砖厂”的业务正常了,他们会退我两万元的股金。我会用一部份钱来装修自己的家,一部份钱用来经营自己的小吃。

    我还告诉黄万勇:我对饮食有一种天份,只要一尝,便能知道那种小吃有什么佐料,什么材料先下锅,那种材料后放……

    花生米一端上桌子,我便笑着告诉黄万勇:这盘花生米酥(微火油炸)得太嫩了,少了一种香脆。

    黄万勇夹了几颗花生米一尝,便笑着问我:你怎么知道……

    我便告诉黄万勇:这盘花生米一端上来,我便见到花生米外的那层皮还没有一种透明的油亮色,所以知道这盘花生米还欠一些火候,这盘花生米应该炒到这种颜色的时候才起锅,花生米的余热便可以将花生米的火候控制得刚好。否则,在锅里将花生米炒到合适的火候,花生米的余热便会将花生米烫焦,花生米便会皮焦、味苦……

    “羊肉格格”一端上来,我也笑着告诉黄成勇:这个名字起得太好了,不但让人一听就知道是用小格的蒸笼蒸出来的,也让人听到后想到满清的公主才被称为格格,让这种小吃有一种特别高贵的身份。

    我吃了几块羊肉格格,便告诉黄万勇:这家小吃虽然生意火爆,但做得不地道。拌味的胡椒不但加得太多,也太粗了,除了咸淡合口外,满嘴都是胡椒的辣味,没有其它佐料的香味。

    这种羊肉格格刀法上倒很特殊,我过去吃的蒸肉都是切成片或是切成丝,主要是便于蒸熟和入味,这种羊肉格格是切成很大的羊肉丁,虽然拌料的香味差了一点,但羊肉的香味却吃了个十足实。

    我炸酥肉的时候,老婆总是让我将肉切成很大、很薄的片子。但我却是将瘦肉切得很大,还有一点厚,并且告诉老婆一定要微火慢炸,否则外脆里稀不好吃,瘦肉切得太薄只吃得到脆香的味道,但是酥肉的肉香却吃不到了。

    看来不管是做饮食,还是搞设备和管理都可以用一句话来总结,那就叫:

    万佛归宗

    我以后回夹江做羊肉格格,一定会用最细的胡椒或是象生姜一样只要胡椒和生姜水来拌味,我相信,不出一年的时间,我做的羊肉格格一定会比梁平这家的羊肉格格好吃。

    黄万勇一听,不禁哈哈大笑:我的天啊!你才吃了几块羊肉格格居然说出了这么多的大道理,我相信你以后做的花生米、羊肉格格一定是夹江数一数二的名特小吃,我以后回夹江一定带朋友来吃你做的小吃!

    羊肉格格吃完后,我们见到下面垫底的蔬菜,在夹江或其它的地方一般都是红薯或土豆,听说还有用芋头拌味加蒸肉粉的蔬菜,但我还没吃过。我用筷子夹起来看了看便告诉黄万勇:一定是白薯!

    白薯夹江也有,但一般都是清炖或红烧,并且吃的人也极少。白薯身上长满了根须,刮出来后会流一种很粘手滑溜的液体,吃的时候会有一层很老的外皮。

    但我将白薯泡在水里刮,刮完清洗干净后,就会用最快的速度切出来泡进淡盐水里,下锅之前再用清水淘洗二次,所以我做出来的白薯大家都说好吃。

    黄万勇将信将疑地夹了一块,一边慢慢咬一边慢慢地品味,那块白薯快吃完了,才终于对我笑着说:果然是白薯!

    我在关河发高岭土的时候,曾到附近的小镇吃过羊肉汤。

    羊肉汤一端上来,我便闻到很浓的一股膻味,一看汤色便知道了。

    我问老板:是不是没有打血泡……

    老板告诉我:这里的人口味吃得很大,习惯吃这种膻味很大的羊肉汤。

    关河钟国宏的小旅馆正好在关河场口上,所以场镇上只有他的羊肉汤生意最好。

    攀枝花、会理最出名的是延边羊肉汤。

    过去我数次经过攀枝花、总以为是吉林延边自治区的朝鲜人在那里创下的名牌。

    直到在攀枝花发高岭土矿的时候,才知道二滩电站那里有一个延边镇,因为修二滩电站所以整体迁移到红格往会理去的路上。

    因为时间和钱太少,所以我还没到那个新修的县城去过,每次路过的时候,总是在心里嘀咕:等生意正常了,我一定专程到延边吃一碗正宗的羊肉汤……

    我在攀枝花和会理吃过打着:正宗延边的羊肉汤。

    但那个羊肉汤的味道还不如钟国宏的羊肉汤好喝。

    钟国宏的羊肉汤不但打了血泡,还加入了一些香料,所以羊肉好吃,那口汤好喝……

    每次赵军、郭守成来关河,总是会和我一起吃他们家的羊肉汤。

    有次赵军在火锅旁问钟国宏:为什么我们每次来吃,你总是会将鱼端一盆上来,也不问我们喜不喜欢吃鱼?

    钟哥便对我解释:我见到汉字上的一个鲜字是鱼和羊合在一起。所以我便想鱼和羊合在一起便是一个鲜字,那鱼煮到羊汤里味道会不会更鲜?

    我们三人一听便击掌叫好!

    鲜字是很多饮食店、饭店常挂出来的一个招牌字,但我们第一次听到如此解字的,还是钟哥!

    所以我们三人便击掌叫好……

    我的亲家包兴华过去也开羊肉店,只是因为地势不太理想,加上亲家母怀孕所以将饭店关了。

    包光兴华也是一个五香嘴,常常和我谈论美食,我俩对饮食的理解常常不谋而合。

    我想如果包兴华以后有精力重操旧业,他做的美食一定更胜钟国宏的羊肉汤。

    我的同学帅亚富,在读书时是我们班搞笑第一高手。

    我在永兴供销社上班时,在生产资料门市上,我管门市,高明贵管仓库,见我开的提货单出货。

    高明贵高大英俊,特别是嘴唇上的一撮小胡子,极象成龙主演的第一部醉拳的杀手:严铁森

    我们合作得很愉快,有一次帅亚富来找我,希望我能卖一点尿素肥给他。

    那时什么化肥都是计划供应,每家都有一张可以折叠起来象扑克牌一样的本子,必须到指定地点购买。

    夹江县城附近的农村,人均只有几分甚至只有几厘地,每亩田或地只能按季节分到碳安50斤,尿素3斤。

    那次我和高明贵商量好了,将一包尿素做了损耗处理。我亲自用自行车将那包尿素送到了帅亚富在青衣江大桥进城路旁的外婆家。那包尿素,当时值我20天的工资:40元

    帅亚富在81年后,一家几兄弟被招到夹江县卫生巾厂,就在过去的那个稀饭学校,现在的高炮营后的一条小河对面。

    那个企业破产后,帅亚富就到了他老婆的家乡洪雅去发财了,他的两个哥哥,帅亚均、帅亚明,还有一个妹妹帅玉萍就在二小进交易市场口做起了蔬菜生意……

    03年我到“华西都市报”投稿,在火车站见到帅亚军要到金口河的朋友那里去,看看有没有什么生意。

    不久后,回到夹江卖起了鲜羊肉,和煮好的羊肉。

    现在,在他们卖过菜的地方,还能见到刮得干干净净的鲜羊肉和煮好后,白白净净,粉都都切得很均匀,摆放得整整齐齐的羊肉……

    那一小段一小段的羊肠子,就象切断后才煮的香肠,薄薄的肠衣裹不住丰满的嘎嘎(夹江话:肉)。

    不由让人想起最经典的美食:

    牛肝、马肺、羊肠子

    人们常说富顺的豆花非常好吃,我也深有同感。

    我跑了很多少省,都没有将动物血做得像豆花一样嫩的血旺。

    在会理关河,当地的彝族人,都将猪小肠洗干净然后将猪肉、心、肝、肺还有猪血加味拌在一起做成香肠,整段、整段地吹干,然后再按吃饭的人数切一段来煮熟……

    在甘肃我吃过羊血包子:有一次为我们拉瓷砖的汽车司机,在金塔瓷砖厂装完货后,顺路到了他的家,在天明前休息了几个小时。

    早上他送了我几个羊肉包子,我只吃了一个。

    我第一口咬下去的时候,便发觉那种包子腥味好大,里面有一种切得象凉皮子一样的东西,象不化渣的腊,一吃到嘴里,我便马上明白了:那是羊血!

    那个包子我没有细嚼,每次匆匆地咬下来一小口,便一仰脖子将它吞下去。

    我在外省的时候,好多地方都将那些动物的血让它自然凝固,然后煮成半成品,在吃之前将它切成块、切成片,煮或烫。

    以上的几种方法,吃上去都给人一种很粗糙、不化渣的感觉。

    只有我们四川人在取动物血时会放一些水加入适量的盐,再杀动物。

    那些动物血被直接放在了兑好盐的水中,经过搅拌,过一段时间,那些血旺便凝结在一起,表面可以随波逐流般的荡动。

    手摸上去给人一种吹弹立破的担心。

    鸡血旺最香,鸭血旺最绵软,猪血旺最多、最普启遍。

    木城的豆花有血旺般的稀嫩(非常嫩),木城的血旺有豆花般的绵软……

    木城的豆花和血旺绵软得可以用筷子小心地夹起来,木城的豆花和血旺嫩得好象吃冰粉……

    还有木城的牛肉汤锅,一碗牛杂和肠子才1.50元,牛心、千层肚、黄喉才3元。

    小小的一碗牛杂,比起重庆3元钱一份素菜,贵州5元一客的豆花饭(米饭在内)。你是喜欢吃上一斗碗素菜,还是木城那碗“梭斗”的小吃?

    在夹江,梭斗是表示那种菜特别好吃、特别下饭。一吃进嘴里还不用你使劲吞,就连菜带饭滑到了胃里。

    各位朋友,将那种好吃的食物含在嘴里,连饭还有差点将舌头也一起吞进了肚里。

    你们说:那碗菜梭斗不梭斗?

    储运公司往火车站走,要经过夹江水泥厂,那个水泥厂因为设备太陈旧,污染太严重,所以大家意见很大。

    在储运公司修专用线站台的时候,我们公司几个人正在站台上谈工作。

    我偶然发现我穿的西服两个肩膀上有很多头皮屑,我一边很奇怪,一边悄悄地将那些头皮屑拍掉……

    不到半小时,我又发现了双肩居然又掉了很多头皮屑,不禁让我很奇怪:我昨天才洗了头,今天刚将肩上的头皮屑拍掉,又没有挠过脑袋,怎么会有那么多的头皮屑?

    我穿的是一件很合身的西服,大家都说我穿那件衣服很好看,并且那个蓝色也很漂亮,所以被我当成了拜客衫(拜访和接待客人或是逢年过节时才穿的衣服)。

    白色的头皮屑一落到我蓝色衣服的双肩,所以特别显眼,于是只有我才在那个不长的时间里,连拍了两次。

    大家一见我悄悄地退出去,又挠头皮,又拍双肩,不由得也往自己或对方的肩膀上看过去……

    这下子站台上的人马上散开了,一起又挠头皮,又拍双肩……

    储运公司的经理陈友俊一见大家又挠头皮又拍双肩,一边拍,一边向四处一看,便向大家喊到:不要再挠头皮了,那不是头皮屑,那是水泥厂的水泥灰。你们看水泥厂烟囱的烟雾朝这边飘过来了,大家还是进会议室再说吧!

    各位朋友,你们说水泥厂的污染对夹江县城有多严重?

    03年的时候,旧水泥厂便停产卖给了火车站,火车站在扩建货场的时候,县政府便将那条烂路扩建成了环城路,两边也修了不少的铺面房屋。

    洪雅县余坪老字号“欧云羊肉店”于94年在余坪开业,夹江的好吃嘴们最喜欢到马村去吃“马村鱼头火锅”,渐渐地将游玩的地方从马村水库扩大到中兴,又进一步地玩到了余坪……

    一尝到“欧云羊肉店”的羊肉火锅,于是邀朋约友地坐车或开车到余坪一饱口福。

    在04年9月份火车站至储运公司平交道口的环城路修好后,第一家到那条路的中段卖起了羊肉火锅。

    一开张便生意火爆。

    “鱼漫江湖”于04年10月23日以“大锅全羊”为名在“欧云羊肉店”斜对面开始卖羊肉,生意火爆,于6月更名为“鱼漫江湖”。

    06年3月“鱼漫江湖”推出藤椒鸡火锅和肥肠鸡火锅……

    4月推出鲜竹笋鸡火锅;5月推出苦笋鸡火锅……

    从此在夹江成了名食名店,生意火爆。

    过去在东门口无名无姓的一家饮食店,也在06年5月份在环城路开了一家“永兴酒家”,店主是永兴人,和我也算半个老乡,曾有数面之缘……

    现在正用他独特的风味,热情地服务,争取在夹江饮食行业永远兴旺发达……

    位于火车站附近的好吃街,建成招商后很是风光了一段时间,但那个地方毕竟太偏僻了,加上夹江不是一个旅游地区,所以逐渐地有些小吃不是关门歇业就是乔迁它处……

    现在头尾还剩两家在经营:

    过去县城到火车站只有一条大路,陈杰当年从西南民族大学毕业,将行李随火车托运。当年没有出租车和三轮,所以陈杰来找我帮忙,我将储运公司的三轮车骑到火车站将他的两个木箱装在三轮上,骑到现在那家“老渔翁片片鱼火锅”处时,陈杰见我骑三轮随心所欲,一时心痒,便要我让他试一试……

    速度慢时他还能控制三轮车,在速度快起来的时候,他却突然龙头一偏,如果不是我眼疾手快,将三轮车牢牢地抓住,那次他就连人带三轮翻倒在冬水田里,那个时候,那条路从东门口至乐山市农资仓库才算县城,出了那个地方就只有一片老远就见不到人的冬水田了。

    老婆每次上班都要经过好吃街,每次回家的时候都会见到很多人在那里吃鱼,好多次都对我说:老公等你会挣大钱的时候,我们一家人也去吃一顿,你闻这个味道好香。

    好吃街的另一段,县财政局的对面是“刘?兔头”,谢明洋参军前,就住在河街拘留所附近,他有位嫂嫂在纸盒厂上班,他三哥在冻兔厂工作。冻兔厂在火车站往黄土埂的小路上,当年我们夹江吃兔肉的很少,兔肉几乎外销,兔腰要熟人才能买得到,兔头就没人吃了。“刘?兔头”就是在97年冻兔厂附近卖起了兔头,由于冻兔厂倒闭,夹江吃兔头的人也越来越多,于是才从冻兔厂迁到县城,最终落脚于现在的那个位置。

    现在对我来说吃兔头还是一件奢侈品,加上老婆不敢看兔头,所以我只得把口水吞在肚子里:等我有钱的时候,我请朋友们一起去撮一顿,老婆稍息(一边休息)……

    文化馆对面的刚砂锅,在93年开张的时候,我们两口子便常常去吃,直到有了女儿,我又被“佳友公司”捆住了手脚,所以我们两口子便不常去了,只有燕洁常到那里去吃。

    燕洁认路的本事倒不含糊,2岁左右便会说话,那时她妈妈在复兴编织袋厂上班,连她外婆也不知道她妈妈在那里上班,有一次听她外婆说起她妈妈,她便告诉她外婆:妈妈……这……

    她外婆根本不相信燕洁能找到她妈妈,只是闲得无聊于是跟着她一路走街心花园,过了电影院,在过去到火车站的老路上找到了复兴编织袋厂,燕洁指着编织袋厂的大门,对她外婆说:妈妈……这……

    她外婆才边吃惊,边相信了,直到看到燕洁头也不回地跑到后面车间将妈妈叫出来,才笑弯了腰……

    燕洁只有在不舒服、吃不下饭、或是打完针,我才会带她到砂锅米线店,由于她常常是一个人吃一个小锅,年纪又小,模样也乖,所以那里的老板和服务员都非常喜欢她,常常在她吃完后,再给她添一碗汤……

    那个砂锅米线店,装修得越来越来豪华,生意越来越好,其绝招就在那锅汤里面,真可谓添一分太香,减一分太淡……

    储运公司的罗晓萍当年也是一位美女。她的父母于82年在半边街原夹江二中的校门口开了一家龙江味抄手。我时常到那里去吃。直到88年以后,罗晓萍调进储运公司,我才认识她,并知道那家美食店的夫妻原来是她父母。

    罗晓萍在储运公司倒闭后,就在复兴路城市信用社旁开了一家龙江味抄手店,算来也该有7、8年的时间了吧?

    罗晓萍不但人长得漂亮、嘴巧、手更巧。你看她的生意比半边街的老店生意还好!

    半边街的老店现在由罗晓萍的弟弟两口子经营,他们的父母几年前光荣退伍。

    城市信用社斜对面的金太阳大酒店于97年7月开张,至今已快10年的时间,那里装修豪华,不但品种齐全,还有高档的海鲜。

    我每次带燕洁路过那里,总是会停下来告诉燕洁:以后等我有钱的时候,我要为她点一只最大的螃蟹,还有最肥的虾。

    谁让那些螃蟹和虾总是隔着玻璃恶狠狠地盯着我?谁让陈杰在97年的时候,在金太阳大酒店气得我一突坐??

    97年的时候,同我在乌鲁木齐的朋友先坐卧铺车回来了。他带了3千元先回四川,我带着3千元却一时买不到火车票。联系好的车票都在11月中旬,于是我买了一张机票,于10月30日赶回了夹江。

    我的货还卖断了一个多星期,卖出了16个车皮。其它3个直销点最多的将仓库的库存加在一起才4个车皮。而且我还得到了一份乌鲁木齐的质检报告。

    陈杰几天后才在金太阳大酒店招待我们,同行的有陈杰的几位朋友,我一时也想不起来了……

    陈杰还没有等我把好消息告诉他,就对我和那位朋友说:据我的朋友告诉我那个建材市场8千元就能租2个门面,而且是一楼一底。你们租了一个门面就花了3万元。这个房价悬殊太大了吧?还有你的销售记录也不全,据我掌握的行情,你的销售记录要比实际销售价格低1分多钱。

    那天气得我一突坐,说话也提不起劲来。我只有气无力地告诉陈杰:你说的那个建材市场叫地窝铺市场,刚修好正在招商。那里不但有保安,还有一条铁路专用线。

    那里离现在的建材市场还有十多公里,到现在为止,那里不但没有老板,连麻雀和老鼠也没有。

    尽管金太阳的美食很香,我却气得吃不下去。所以没有力气告诉陈杰:我为什么卖了16个车皮,我为什么拿到了乌鲁木齐的质检报告。

    我没有告诉陈杰:我有乌鲁木齐的质检报告,更加没有告诉陈杰:以后有机会我会在金太阳气得陈杰一突坐!

    复兴路对过去是一条小街同兴路,过去的同发商场拆了后修了一座漂亮豪华的经江花园。

    那条小巷有两家经营天津包子的老店,街口还有一个经营“云南砂锅米线”的新铺子。

    那年陈杰刚毕业,我和赵军为了联系白糖到云南去了一趟,我和赵军分摊了费用请陈杰也一起去了。

    一到昆明我们便买了一张昆明的地图,见到地图上标有一家“蒙自过桥米线”也顾不得其它事了,直接坐公交车赶到了那里。那家的生意相当好。我们排着队等椅子空出来,我在一张椅子前排了个第二名。

    那次我们3位分别落座,同时得到了那3碗“蒙自过桥米线”。陈杰和赵军爱面子,肯定不会告诉你,他们吞口水的模样……

    只有我才会告诉你:那天我流的口水,泡涨了我的皮鞋!

    现在不用出县城你们就能大饱口福,吃到正宗的“过桥米线”和湖南特色的饭菜:在姚牌路有一家潇湘湘菜馆,那里装修豪华,美女帅哥都很热情,他们经营正宗的湖南菜。

    在成都人民北路“文殊院”附近有一家“云南过桥米线”。05年我的《“风雨舟”的故事》写成后,我带燕洁上成都投稿,想尝一尝当年让我流口水的美食,不曾想还坐过了一站,没有让我们尝到那个美味。

    05年下半年那段路正在改造,我和燕洁坐在双层大巴楼上司机的位置上,还差点被颠下来了。

    那几次可把我和燕洁乐惨了,双脚被甩起来,身子一个劲地往下沉的滋味真美!

    谢谢你们,成都的双层大巴和司机!!

    “苏稽跷脚牛肉”最早发源地在苏稽周村。那里农村有个风俗习惯,桌下有一凳,两头上翘,那里的人爱将脚跷在上面吃东西。就象有些广东人爱蹲在凳子上一样。“苏稽跷脚牛肉”之名便由此而来。

    “苏稽跷脚牛肉”选用了上好的香料,在吃的时候才将生料放在那口汤锅里反复地煮烫。那口汤里有几味药料有顺气、通窍之功能。加上沾水选用了上好的朝天椒,所以有些小伤风、小感冒不用吃药、打针,只要连吃几顿“苏稽跷脚牛肉”便可不药而愈……

    这不仅仅是传说。当我被麻辣得头皮发痒,浑身出汗,双脚轻飘飘的时候,确实是一身通泰!

    宋黑蛮原名宋全林,他的家就在我们楼下的那排老房子里。因为从小长得黑,面相不善,还不用动手,对方先虚三分。

    彝族人家族观念重,又有民族保护政策。所以夹江人称彝族人为蛮子。大家因为怕宋全林,所以在宋全林很小时候起就给他起了一个绰号:宋黑蛮。

    宋黑蛮于2000年专程到“苏稽跷脚牛肉”学习,艺成后于2001年在新区姚牌路开了一家“宋黑蛮跷脚牛肉”一开张便生意火爆。于06年9月迁到环城路好吃街对面,发展至今共有6年的时间。宋黑蛮的师傅是……

    哎呀!别扯我的手!!

    什么?你不让我告诉大家你师傅是谁,免得你以后有很多师弟。你现在要招徒弟,老的少的都可以,以后还要开连锁店?

    没问题,谁叫我们是家门呢?看我的:

    各位父老乡亲,各位亲戚朋友。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宋黑蛮跷脚牛肉,以其优秀的价格,完美的选料,实行三包,代办托运……

    为了锅锅正宗,碗碗清香,跷脚牛肉的那口汤,宋黑蛮更是亲手操作,绝不外传。为了保证让“宋黑蛮跷脚牛肉”能够永保老招牌、老字号,全国仅此一家,绝无分店!

    恭喜你!家门。

    咕咚

    听朋友们说“罗平饭店”的老板以前曾在江湖上漂,经朋友介绍认识了一个夹江女孩,因为他本人喜爱美食,厨艺又高。结婚后于92年在迎春东路开起了“罗平饭店”。

    我们“佳友公司”于94年在那个饭店附近租了一个一楼一底的小楼,常见他们饭店生意很好,停在饭店门口的汽车五花八门,挂什么牌照的都有。

    90年县中队和看守所从建设路和半边街迁到“罗平饭店”附近,91年拘留所也从河街迁到那里,现在那里一门三单位。那条横街由牌坊路直通新华大道。过去没有名字的田坎路也被命名为“新生路”。“罗平饭店”的生意就更好了!

    听人说“罗平饭店”的老板和周润发主演的“和平饭店”一样有很多故事,还听朋友们说“罗平饭店”的主人同“和平饭店”的主人一样的帅!!

    木城迎宾饭店的老板于90年从南坝迁回木城五里渡,在木城往洪雅方向200米处开起了饭馆,16年的时间规模已经发展得很大了。但那段路在木城是黄金之地,2个铺面的饭店不可能发展到3个或4个铺面,于是就向纵深发展。一进木城迎宾饭店,你就会惊讶,满以为走到尽头后,才发现后面还有一个大堂……

    那里的伙计都在埋怨老板,不扩张门面,只顾向后面发展,却让那些送菜的伙计吃了苦头,一端住菜盘,就得赶紧跑,否则还没送上饭桌菜就凉了。

    其它饭店的跑堂伙计是眼快、手快、嘴巴更快。但木城迎宾饭店的跑堂伙计是脚杆最快。

    如果大家不相信,请到木城迎宾饭店去看一看那个饭店有多深,你们就会明白。那样远的距离,送菜不跑快一点,能吃得到热菜吗?

    05年的时候,木城迎宾饭店在复兴纺织袋厂外面租了3个门面开起了分店,至今有一年多的时间了。

    在靠近纺织袋厂的地方有一家同样档次的“姐妹饭店”,虽然开业的时间比木城迎宾饭店要早一些,但现在已经关门歇业了。

    各位肯定要问:木城迎宾饭店的美食怎么样?

    我还没有去吃过,当然不能告诉你。但公路对面是巧丰化肥厂,那个厂生产的化肥还获过奖,工人的工资和待遇都不低,也有职工食堂,但我却常常见巧丰化肥厂的一些职工跑过公路来打饭,那几位常常是几个人一起拿着饭盒冲过公路,又一起端着饭盒跑回厂,也不嫌麻烦,所以我猜想木城迎宾饭店的美食一定很香……

    02年我在黄土埂“富翔硫璃瓦厂”打工,老婆不能干,应变能力差。大家给她介绍过几个工作她都做不下来。于是在年底见牌坊路的“巧丰编织袋厂”正在招工,于是便让我陪她去报名,工作至今。

    老婆在燕洁2岁的时候,曾到复兴纺织袋厂打工,打过一年多的纺织袋。当时四姐他们一家迁到南京仪征后,四姐她们的缝纫机便留在三姐家,直到四姐他们回到夹江,我才将缝纫机还她,但缝纫机头一端的两角已被纺织袋磨圆了,让我一直遗憾至今。

    我到成都表弟租的洗车场做饭,两月后便回到夹江。我没有回“永发瓷砖厂”的打算,听说吴庆华承包的永发瓷砖厂租期快到了,他将位于甘江宝华寺的“宏发三分厂”租下来,正准备招工,于是我到那地方去了几次……

    那时候从“复兴纺织袋厂”附近新修了一条街,那条街是夹江最漂亮、最豪华的一条街。听说从“盛峰瓷砖厂”直到火车站,是新修的一条进站路,老进站路口有文伦广告。新的进站路上有“北海道娱乐城”、“瓷都驿站”、“布拉格广场”,还有“圣千惠”浴足城。那是夹江最漂亮、最豪华、档次最高的消费城。

    新华大道到“盛峰瓷砖厂”那段,拖拖拉拉的修了几年,变化都不大,直到05年下半年至06年上半年,铺天盖地的发生了变化,那条路现在可漂亮了……

    梅花酒家在2000年的时候在新华大道的红绿灯处开门营业,我们夫妻的“风雨舟”从斑马线上过的时候,便会从那家生意很好的大饭店附近经过。只有在我们晚上归家的时候,才不会从斑马线上绕过去。

    “梅花酒家”04年从新华大道红绿灯处迁到了进站路上,那个大饭店现在豪华得象一家宾馆……

    离“梅花酒家”不远的地方有一家“万乐鲜羊肉火锅城”,那个火锅店的老店在雅安名山县百站马溜坡。

    那个老店于90年开业,至今已有17年的历史,06年9月在夹江进站路开业,那个分店的美食首推:红锅和腊肉汤。

    尽管那几位帅哥美女很热情,但我却不敢在那个火锅城久坐。不是他们的热情让我感到不方便,而是那个火锅城的香味,让我直吞口水。我怕他们看到我流口水的模样……

    分丝街口的“六六豆腐脑”是86年在现址的斜对面开门做生意。那时候那里还是一楼一底的木房子。

    96年那里要拆迁的时候搬到现在的地方,至今已有几家在分丝街口还有那条新街“吉庆巷”开门做生意,那几个小吃店首推的名小吃就是“夹江豆腐脑”。

    我们读初中的时候,学过一篇课文“荔枝蜜”。从那时候才知道了蜂糖原来还分了很多品种。

    木中有2棵很大的荔枝树,听说解放前那里要结几百斤荔枝。解放后,夹江的气候变化很大,夹江的荔枝树只开花不结果,很多荔枝树都被砍了,只有木中的那两棵荔枝树,因为树大,树型好看才被保留了下来。

    那两棵树树枝在很低的地方就分开了,非常好爬,但学校不准学生爬那两棵树。

    我的同学周永父母都在学校教书,周永也住在学校。陈杰81年回甘洛补习,我便没有了朋友。所以我常常到木中找周永,我们在星期天爬到那两棵荔枝树上玩耍,荔枝树对过去是一排百年以上的老木屋,木中的图书室便在那排老房子里。

    我们家买得有几大瓶蜂蜜,我偶尔的也会冲一点来吃。有次周永让我陪他去捉蜜蜂,说是能尝到新鲜的蜂蜜。

    我一听觉得非常好玩,便陪他一起到油菜地里捉蜜蜂。

    周永从菜籽花上捉了一只蜜蜂,将尾部的那根刺拔掉,尾股上便流了很多液体出来,周永将那只蜜蜂送到我嘴边,我小心地尝了一口一点甜味也没有,我便告诉周永,这水一点甜味也没有,一定是蜜蜂将花粉粘在大腿上带回蜂箱,在蜂箱中才酿的蜜。

    周永不相信我的话,一连捉了几只蜜蜂来尝,还是说不出三七二十一来。

    我见周永又捉了一只蜜蜂,刚把尾上的刺拔掉,嘴里就吐了很多透明的液体出来,便用手去沾来一尝,一尝之下果然是蜂蜜,不禁哈哈大笑:作作嗦嗦,你把蜜蜂的肠子水吃了,还说那是蜂蜜!

    周永也哈哈大笑,只是笑得很尴尬,一只手按到脑袋使劲刨,一只手撑住笑弯了的腰……

    从那次以后,我们又打听到了夹江没有荔枝蜜,夹江最好的蜂蜜是杨槐树上采的“杨槐蜜”。

    我自小辩味的本事不小,读幼儿园的时候,有几位女同学将小手指般细的猪瘦肉带到学校,让男同学们排好队,每人嘴里喂一丝象头发般细的肉丝。

    那次那几根不长的猪肉喂进我的嘴里,我便慢慢地尝出了那不是猪肉。

    那时候同学们要一个星期才能吃一回肉,并且数量很少,所以大家并没有尝出那不是猪肉。

    我一日三餐,除早上不吃饭,只吃面条或稀饭馒头,其它两餐都不离肉,所以尽管那几丝肉实在太少,还是让我尝出了那不是猪肉。

    我并没有立即吐出来,而是含在嘴里好长时间,终于让我尝出来:那是桉树皮。

    那几位男同学听我说出的名字懵了半天。可把那几位女同学们笑倒了……

    我父亲有几次买回来的蜂蜜,让人吃着头晕,我老婆悄悄告诉我:父亲又买了歪货,买回来的蜂蜜吃不得。

    我只得告诉老婆:那是蜜蜂采错了花,父亲买回来的那是桉树蜜。

    老婆每次路过“杨氏蜜蜂园”展出的蜂蜜时,总是告诉我:寿延春蜂产品在第七届国际蜂产品保健博览会上荣获金奖。老公快点挣钱回来,我连那几个大瓶子一起买回去,轮流冲来吃!

    在北街的西端有一家“快哚颐面馆”于07年春节后开张。拿手的招牌菜有宜宾燃面、京酱肉丝面、生椒牛肉面、炖鸡面、口磨抄手等外地名特小吃。在不远的地方有一家“风味小吃”,那是一家老招牌老字号的小吃店,早上那些上学的儿童和上班的大人们常常要排队……

    在“风味小吃”的街对面有一有“飘香活水兔”的饭店招牌上标有“峨眉一绝”。那家的生意最好,特别是中午,饭店里坐满了客人,一小放学的小朋友们也把饭店外那个装兔子的笼子围满了。这个拉拉兔子的尾巴,那个扯扯兔子的耳朵,那些小朋友的笑声常常把客人点菜的声音压了下去,我从外面过去的时候,偶尔听到吃饭的客人们扯开嗓子地吼那些服务员:我……一份飘……活……兔。

    半边街上的百货公司在很多年前就倒闭了,那些铺面都租了出去。“张琴小吃”于07年接了一家小饭店重新装修开业,重新装修后的“张琴小吃”干净漂亮,过去的那个小饭店灯光昏暗、厨窗上的纱窗都看不出过去的颜色了,由于过去那个小饭店经营的时间长,所以装开水的暖水瓶不但很脏,还滑溜溜地让人提着不舒服,我只在那里吃过一次饭,味道还不错,只是卫生环境太差。我想,那个饭店经营不善的原因可能只是进入了一种恶性循环:越不讲卫生那些顾客就越脏,那些顾客越脏,越臭就越没人到那个饭店吃东西……

    我想那个饭店经营不善的原因还有很多,但那个饭店我只去吃过一次就再也不想去了,我不选择那个饭店的原因就只因为灯光太喑、卫生环境太差。

    离“张琴小吃”不远的地方有一家写着“川东北名小吃”的“开元米粉”。

    燕洁在小学毕业后,就读于夹江二中。二中最早的校门在半边街上,在衙后街斜对面,很多年前夹江开发滨江广场的时候迁到了滨江路上。二中的外面也修了一排铺面房,那应该是夹江唯一修的很漂亮但没有楼的铺面房。

    在二中门外稻香村桥旁有一家“风俗饭店”于96年开张营业,那个饭店开张后不久赵军在那个饭店办招待,那次有赵军的几位朋友还有我和陈杰。那个饭店的饭菜都很可口,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份凉伴鸡肠。

    很多饭店都有凉伴鸡肠,但是都做得绵软、不脆。那次在“风俗饭店”赵军向我们推荐了那个饭店的招牌菜:凉伴鸡肠。

    那盘菜一端上桌就得到了大家的称赞,那次满满一桌菜都剩了不少,唯一被点了两次的就是那盘“凉伴鸡肠”,而且两盘菜都被吃了个精光。

    在“风俗饭店”的斜对面是一家装修得很漂亮的“滨江饭店”,那个饭店于02年开张,5年的时间并平长,但回头客却平少……

    在学正街有一家姐妹面坊于07年3月开张,最扯人眼球和拉客回头的有两份名特小吃:鳝鱼面和鸡丝带皮汤。

    从学正街往南门口走过去的南街粮站现在被开发成了“南馨花园”,那条街很漂亮。街口有一家“双流正宗肥肠粉”,那里有几道名菜让人一看就会流口水:心肺粉、冒节子、肥肠、心肺汤……

    过去储运公司曾经喂过一条大狼狗,每天必不可少的定额是一付心肺。吃心肺的人不多,但卖心肺的人又不开零,所以在此之前我们没有专门买心肺做美食,自从储运公司喂了那条狼狗,我们几位好吃嘴可沾了不少的光。

    我们想吃心肺的时候将那根很粗的气管套在水笼头上捏紧然后放水,待心肺被水涨起来后才用刀将边沿依次剖开,那样洗出来的心肺才最干净。

    我们不想沾狼狗光的时候,狼狗也沾不上我们的光:买回来的心肺被喂狗的人直接剁碎放进那口很脏的锅里,快煮好时才放一些米进去,煮好后放凉才倒进狗碗里……

    “双流正宗肥肠粉”不但锗出来的心肺很干净,而且还特别香,毕竟我们只是业余水平,对方可是如职业高手啊!

    我相信:真正的美食家路过“双流正宗肥肠粉”的时候,炖肥肠和炖心肺的香味一定会让他(她)的口水滴!!

    在南馨花园挨近分司街的地方有一家餐馆打出的招牌最牛:苏稽第一家全牛席。

    全牛席的牛字是一个硕大的牛头型图案,该餐馆的简介是:苏稽第一家全牛席创建于光绪年间。云、贵、川、上海、江苏、浙江、广州、北京等地有一百多家连锁店……

    各位朋友:你们看还有没有比这家的招腻更牛的餐馆?

    在南馨花园和分司街口有一家“李砂锅福建千里香馄饨”,那家小吃店的老板是一位很漂亮的小妹,那家人是我们夹江人。那位小妹的兄嫂在很多年、很多年前到福建开了一家“川味馄饨”,经过胸年的经营不但发扬了川味的特色还吸取了闽南地方风味,才有了今天的招牌:福建千里香馄饨。

    各位朋友你们看:这家兄妹有多谦虚,成都到福建的火车距离就有2千5百多公里,还应该加上成都到夹江的路程,这家馄饨的香味可飘了近3千公里啊!

    在“福建千里香馄饨”的斜对面是一家“长沙雪园包子店”毛泽东主席当年的一首诗“沁园春。雪,就是当年毛主席尝了那家包子店的拿手小吃后诗兴大发写下的一首词: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在迎春南路到南门大桥那一路的小吃、饭店更是多得不可胜当数,曾经有人手指头数过来、脚指头搬过来都没有数伸展(清楚)。所以我建议:那些到夹江的旅客冬天尝美食、夏天数饭馆。因为夏天穿凉鞋,脚指头好数……

    南馨花园对过去是新修的一个体育场和夹江最大的一个户场,在那条不长的街上全是上规模上挡资金人的美食店:

    红利来凤鱼

    曾记金来凤鱼城(夹江一分店地址:瓷都大道)

    明友饭店

    重庆泡椒肥肠鱼

    井研特色:飘香羊肉汤

    扬州炒饭

    峨眉红旗连锁在迎春市场后门对面,迎春市场后有两家收售废旧电器的铺了子。我为了写小说可贱卖了不少电器,现在我们家电器可缩了水:过去有2台21寸的长虹被我换成了1台29寸的长虹彩电和价值500元的DVD,最后29寸的长虹和DVD换成了1台17寸的杂牌彩电兑换成了500元人民币打印了美食、水话等为“商人论坛:风雨同舟横空出世”做好了坚实的基础。

    我现在每星期一、四有新章上传。

    那台价值1千2百元的新飞拉丝冰箱被我以300元的价格跳崖!

    在那条街上还有“鱼王火锅”,其中以“客聚斋”最有特色。我所说的最有特色是指它的店铺,而不是它的味道。要知道:我已经有好多年的时间没有到过那样豪华、高挡次的餐馆了。

    “客聚斋”有2个铺面在一幢5楼一底的套房楼下,旁边是一扇焊着薄铁皮的铁门,过去之后才是一幢一楼一底的小别墅,有3个铺南外面的“客聚斋”招牌显得很古老、厚重……

    迎春市场外面有一家“旅游餐厅”,在25年前那家餐厅在东门口红绿灯峨眉、乐山的路口上开张,因为地势好所以外地的游客占多数,其中有几家旅行社还将它作为在夹江的定点饭店。大约在15年前由于公路扩建所以被迫搬迁到了迎春市场的右侧,直到现在我舅子毛代农那个半死不活的县印刷厂,从“旅游餐厅”在红绿灯处开张到“旅游餐厅”搬到迎春市场每年县印刷厂的团年饭总是订在“旅游餐厅”。

    县印刷厂也曾经风兴、辉煌过,“旅游餐厅”也曾经风光无限。

    现在迎春市场的左侧是县工商所,15年前那里曾经是夹江生意最好的一家饭店:东南美。

    在当年生意最好的当数“东南美”,第二就该数“旅游餐厅”,第三才数“青江饭店”。“夹江宾馆”的场地最大,装修最豪华,但“夹江宾馆”的餐馆生意却总是比不过“千佛宾馆”,是因为“千佛宾馆”的厨师长是夹江赫赫有名的特级厨师:毛万均。

    毛万均是我泰山毛万林的亲兄弟,我老婆毛亚虹的五爸,我泰山在他们兄弟中排行老大。

    县印刷厂严重萎缩了,那个厂的工人上政府部门的行政班,早8晚6,中间休息2小时,星期六、星期天不上班,上满勤才2百多元的工资,属半死不活的企业……

    “旅游餐厅”也缩了水,在夹江的饭食行业中应该排列在20名之内。“旅游餐厅”名次虽然缩了水,但质量和美味却更上一层楼。君不闻:浓缩就是精华?

    曾经风光的县印刷厂到现在半死不活的企业,每年的团年饭都订在“旅游餐厅”,是“旅游餐厅”的美味让县印刷厂支其矢志不渝?还是英雄相惜、同病相怜??

    我想:只有县印刷厂的现任厂长才能明确地告诉你!

    过去的县车站位于夹江宾馆的后门,于10多年前搬迁到了东门口红绿灯峨眉方向100多米处。在县车站的对面有一家于今年4月份才到夹江的兰州人开了一家“兰州拉面”的美食店。

    那家美食店的老板从网络上得知中国共产党将峨眉山发展成为中国第一山后慕名来到夹江开起了正宗的“兰州拉面”。

    我们四川的麦子一年两熟,出了四川后陕西、甘肃、新疆等地的麦子一年一熟,那些地方的麦子总是在秋收后播种、春节后才出苗,秋天才收割,一年一熟。那些麦子和四川的麦子比起来开花的时间长、涨浆的时间长,所以面筋柔软、纤维长……

    在四川我吃面食不经饿,所以才在早晨起来没开胃前吃面食,其它2顿只能吃饭,否则还没到时间就会饿得我吐青口水。

    那家“兰州拉面”选用的是西北的面粉,所以那家“兰州拉面”的美食不但好吃,还经得饿。

    那几位兰州朋友告诉我:p;#8226;daily•p;#8226;cn在06年1月10日、17日、20日刊登了:中国第一山纵横出世。

    所以“兰州拉面”刚开张一个月,广东、香港的一家著名连锁店也登陆夹江:和平路电影院斜对面在今年5月份开了一家“粥公粥婆”。

    粥公粥婆“我们内地人不熟悉,但在广东、香港及东南亚却如雷贯耳有中国的“麦当劳”之称,但“粥公粥婆”却比“麦当劳”还早几百年的时间……

    据说在古时候有一对老夫妻,子、媳俱忘,只留一幼子同那对老夫妻相依为命,风雨同舟……

    由于没有正常的收入,那对老夫妻只得将买回家的米熬成粥,因为没钱买肉、买蔬菜,所以常常在菜市场捡一些人们遗漏的肉沫及废弃的蔬菜老叶子。那些肉沫及菜叶子实在太少了,无法单独做成菜,只得一起放进锅里熬。

    由于捡回来的肉沫和菜叶子数量不等,品种不一,所以那对老夫妻捡回百样菜,熬成千种粥。

    人们渐渐地发现:那对老夫妻熬出来的粥实在是太香了,于是人们开始向那对老夫妻买粥喝。

    那对老夫妻渐渐地日子变得很宽松、很富裕。于是有钱将他们手孙子送进了私塾……

    那对老夫妻的孙子从小吃的苦太多,所以发愤读书,加上天资聪慧,所以长大后竟然孝上一个头名状元。

    当地的人们便称那对老夫妻的粥为“状元粥”。“状元粥”于是便名振八方。

    那位状元回到家乡后,感激他的爷爷奶奶,更感激那里的你老乡亲。因为那位状元心里明白:菜叶子能够捡到,如果不是那些父老乡亲的关照,肉沫怎么能够捡到?

    那位状元不敢将把他从粘养到大的粥取名“状元粥”,因为在广东爷爷奶奶被尊呼为阿公阿婆所以将“状元粥”的名字改为“粥公粥婆”。

    “粥公粥婆”从此在广东、香港及东南亚成了美食中的状元,名牌中的极品!

    在建设路电影院旁中药材公司外面有一家“武汉酷味鸭脖”。经营那个美食摊的是一为挺漂亮的女老板,那为女老板告诉我:去年她见到“华西都市报”中国共产党将峨眉山发展成为中国第一山后突发联想:峨眉山成了中国第一山,夹江是峨眉、乐山的必经之地,在夹江经营美食岂不是比经营其它项目强?于是来了一个家庭总动员,得到了其家人的积极支持,于是到中州、北京、天津等地遍尝其美食,最终被武汉的鸭脖子所吸引,回到家后又是一次家庭总动员,最终选定了将武汉的美食引回四川。于是二上武汉学习了四、五家的风味,技成之后回夹江于07年6月份在中药材公司外经营起了“武汉酷味鸭脖”。

    我的老婆嘴巴最刁,吃甜皮鸭总是先吃美腿,再吃翅膀,最后再吃经典美食:鸭脖子。

    过去老婆总是能独享美食。可燕洁长大后,总是让老婆感叹:这鸭脖子怎么这样短?

    每次我们一家人到成都动物园看天鹅,我和燕洁总是赞美天鹅长得特别好看,老婆也是惊叹:天鹅怎么长得这样好看?老公,这天鹅的鹅脖子肯定好吃!!

    老婆的一番赞美总是会让我和燕洁气得一突坐……

    由于这几年我们的票儿少,所以每次都是买半边甜皮鸭,卖甜皮鸭的老板总是将鸭头和鸭脖子分别搭在一起卖,所以我每次买甜皮鸭都要走上几家才能买到搭鸭脖子的一边。

    现在可好了,有了那家“武汉酷味鸭脖”我可以不跑几家了。那些喜欢吃鸭脖子、翅膀、脚板的朋友们也可以不搭鸭身子了。

    那位女老板还告诉我:再不抢先占领市场,等以后夹江成了旅游城市,房租、摊位一涨,我又不知道要卖多少鸭脖子才是我的利润?

    那位女老板还告诉我:她的家人和朋友正在外地学习当地美食,技成后……

    夹江新区建成招商以来,夹江老字号“姑嫂饭店”便领先其它饮食行业,迁移到了新区牌坊街,至今仍是夹江餐饮业的王牌……

    在牌坊街还有:

    全国连锁八条腿

    简阳老字号佳味羊肉汤

    重庆来凤鱼庄

    在相邻的王水井街有

    重庆骑龙火锅

    黑竹沟野山菌火锅

    容?棒棒鸡

    在邓沟步行街上有重庆的连锁店:孔亮火锅。

    在分司街口,有几家通宵豆花饭,各类高、中、低档的美食,更是让你来到夹江之后再无后顾之忧!

    在过去陆路交通不发达的时候,铁匠街曾是夹江纸业的集散之地。

    现在冷清、僻静的西街也曾在当时风光无限……

    因为西街在这数十年里成了被人们遗忘的角落,所以店租不贵。那些未经改造的老房子更是屋主们自己经营的场地。

    这十余年的时间,西街的美食早已为它们获得了价廉物美的称赞。

    各位朋友,外地的饮食连锁店能让你有似曾相识、如久别归家的感觉。

    当地的名特小吃、餐饮名店更是让你有一见如故的欣喜。

    当你在旅游峨眉、乐山刹一脚,畅游夹江的二郎庙、千佛寺之余再尝一尝夹江的各类小吃,你是否会有以后到夹江旅游、投资之余,顺便到峨眉、乐山玩一玩的错觉?

    各位朋友,你们还有什么犹豫?

    各位朋友,你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来夹江看一看,尝一尝??

    我老婆太挑食了,喜欢吃的东西地球上还没有。

    老婆喜欢吃的有:月亮茄子,火星海椒、黄鳝耳朵、墨蚊子(五倍子里生的小虫,象蚊子一样咬人、很痛,个头比跳骚还小)脑髓……

    老婆因为太挑食,加上先天不足,后天不补,所以身体很差,风大了就会说:肉太酸……

    被我常常提醒她:那是因为感冒了,所以口味不正。

    煮的肉、炒的菜常常是十二分的火侯。

    老婆常常教训我:这次太淡了,还有一点酸。

    这次太韩了,火候也不够,再煮几分钟,再炒几铲子。

    几年之后,我仍然无法掌握老婆的口味,只得自动让贤:我掌刀,老婆掌勺。

    老婆炒的回锅肉,不但辣椒炒成了一卷卷的皮皮,蒜苗也被炒成了吃过四、五顿的模样,清汤寡气的象秋天地上的竹叶。

    每次吃回锅肉,我总是边吃饭,边提醒老婆:老婆大人,你炒的酥肉好没好?

    每次吃面,我总是先将自己的面挑起来,然后再将她的面留在锅里,一次一次的提醒她:老婆大人,你炖的面化了?。

    老婆的手不晓得轻重,让我不得不一次次地提醒她:老婆大人,你忘了放盐?

    闭上你的斑马嘴!

    老婆总是有理由教训我:这段时间老汉(父亲)中午给我送的饭,太韩了!我想吃一顿清淡一点的菜。

    老婆大人,这次是不是把盐巴打翻了?

    闭上你的河马嘴!

    老婆总有绝招反败为胜:臭老公,快点挣钱回来嘛!大家都说我现在做那样重的体力活,应该吃得韩一点!!

    咕咚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