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在于没有人真正做到了,看清楚了——是“没有人做到”,因为他害怕被别人说成“无能”“没出息”,没有人真正敢去做,她说那样的话自己对不起自己,人活一世,就是要享受嘛,那样才对得起自己。他害怕自己被别人瞧不起,于是道貌岸然;他怕别人说自己,于是不择手段……
我以前很不明白,既然做不到或者不甘愿做,但为什么这么多人还在说,现在明白了,那是说给别人听的,好比广告商做的广告一样,说话总是腰不疼的。
平平淡淡才是真。大家不要再说这样的话了吧,说多了真的会有人感觉的恶心的。我会率先把恶心实践,并告诉你:我还会把它进行到底的。
我以前觉得作家是个神圣的东西,至少在很长一段时间。我觉得那些人根本就不能算作人,因为他们是活在我们的想象中的,身上有很耀眼的光环,我们会像看神仙似的仰望他们,他们给我们的是精神上的慰藉或者激励,等等等等。他们也许也不吃饭,不像我们正常人一样喝水,上厕所,逛街,旅游等等。总之,他们是活在我们想象中的。
因为一个献爱心的东西,他们和我站得很近了。更因为一个比较无聊的东西——“捐款门”,彻底改变了我的立场,这是我这些文字的中心、主线。
童话故事里经常说:从此,王子和公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但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幸福生活是平淡还是充满刺激。当然,可以知道的是,王子和公主的生活在我你的眼里是幸福的,而且,这个幸福来自于他们是“王子”和“公主”,倘若换成一个平民出身的男孩和女孩子呢,大家的想象也估计会变得苍白,并对此质疑:他们会幸福么?
这里触及到的问题之关键在于哪儿呢?王子有钱,平民没钱。
——话题拽回来,这个活在我心目中神圣的东西——作家,出来骂人了。因为他们被一群无聊的人骂了,骂的话题还触及了“钱”。谈感情多伤感情啊,我们直接谈钱,估计这个骂人的人没有多少钱,于是引发了心理不平衡,这就好比那些自己不愿做但还道貌岸然地喊着“平平淡淡才是真”的伪君子们一样,我已经说过,说话总是要不疼的。汶川地震一周年了,谈感情太伤灾区人民的感情了,于是我们直接谈钱,余秋雨到底捐了多少钱?杨红樱到底捐了多少钱?麦家、阿来、杨红樱的他们到底是不是在利用筹款在发“国难财”?对于这里提到的这些名字估计大家不陌生,但这个问题的尖锐性摆在我面前的时候,我还是很不知所措的。作家也会弄出这些事情来?
我不知道我们在怀疑什么,或者说为什么去怀疑,总之阿来把去年捐款的“转账汇款回单”都贴出来,麦家和杨红樱也是一通详细解释,仿佛自己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似的。只有余秋雨的态度还算“平淡”,这估计就是传说中的“平平淡淡”的“真”,也可能是文人的“不屑钱财”之最好的的形式表现。但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就很不解了:为什么余秋雨不把证据拿出来证明自己确实捐款了呢?
不知大家发现问题了没有,我在前面是支持能做到“平淡是真”这件事的人的,也就是说,我支持并欣赏余秋雨不解释的举动,反正我做了,我不想解释。但这时候我也在问同样的问题:为什么你就不能爽快点拿出来给他们看看呢?
后来弄清了,原来是真拿不出来,先前说是“捐了二十万”,接着说是“二十万的学校”,再接着学校变成“二十万的图书馆”,这还没有完,接收方出来澄清了,说是“价值超过二十万的图书馆里的书”。这个圈子绕得不小啊,我们对这种无聊追问本身嗤之以鼻。但还是想去追问:你到底捐了多少?网上的留言更是现实、直爽。钱!钱!钱!钱!你不捐钱或捐钱少了就是没有社会责任感,没有同情心,没有功德心,没有人性,没有作为一个作家应该有的等等等等的“心”。原来那些光环不过如此。
周杰伦的光环应该不小。刘德华的光环也不差,但在这些关于钱的问题面前,照样败下阵来,很好地解释了“吃力不讨好”这个句子的含义。
我相信麦家说的那些都是真的。为什么千万的捐款和实际的数目出入甚大,那是因为当初说捐款的时候有很多的人给的是空头支票,我相信并感慨并支持阿来杨红樱的解释,这不一点也不软弱。比起那些口头捐款的人,总好出很多,比起那些无聊的追问“到底捐了没有”的人总好出更多。
余秋雨做的过分了点,只能这么说,文革的事情我没经历过,我不去说什么。但一个关于爱心的“捐款”面前,你一个大学者连话也说不清楚就不太好了吧,这种“平淡”仿佛从恋人沦落下来的“朋友”一般,宁愿不要。那些说“平淡”的人们,还是回去自己先“平静”一下比较好。没“钱”别出来说别人的不是。
还是“平淡”吧,我不可避免地也这么“道貌岸然”一把,因为我只是个没钱的普通人。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