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黎明与半夜三点之间


本站公告

    “我们私奔吧。”

    很长时间以来,经常想到这句话,也在网上看到很多人这样说,其实知道,这都无关乎真正的“私奔”,自然与爱情无关。只是在一个地方呆久了,难免会有放逃离的想法,好比和一个人相处久了,会发现对方的不足,为了不至于放大那点不足,只好分开。不同的是,有人呆久了,会去设法享受这点孤单和平淡,有人,却受不起。

    又一个雨夜,躺在床上睡不着觉,只怪听雨是古代诗人的闲情。纷杂的生活中行走的现代人,不论怎样的安逸恬适,也无论如何找不到了那份闲情。冷窗外偶尔响起雨打在某个物体上的声音,分外使这个夜安静寂寞了,于是忽然间,觉得仿佛外面有一个巨人,正在向里面观望着什么。

    想象着一个场景,一个人,站在一个相对的高度。对坐着这个城市,看着人来人往的情景在视线中一点点模糊,听着嘈杂的声音在听力范围内一点点隐去。想不明白,难道什么事情都是这样吗?终究要走上一段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的开始,又把寂寥轻易地丢过来?很难相信,我们就是这样一直生活着。

    也会观望别人的生活,也会羡慕别人的处境。但当自己也那样的时候,却也知道,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想起了傍晚雨最大的时候,神经质地撑着伞去外面吃饭,路上的行人都很少,偌大的校园里,只剩下情侣在雨中走着,拿出手机思量许久,终于决定了打一电话,问:“吃饭了么?”

    那边的短暂沉默和话语间的一点点意外在那一瞬间被我捕捉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最近做的事情都比较唐突,且不带一点感情的挑剔。我们都觉得很有点尴尬,仿佛气氛仅靠着我努力问答维持着,风吹过来,寂静的夜空里只剩下雨声,越来越大,也越来越远。最终,那边说:“考虑一下,一会儿回复你。”

    这才感觉到,雨真的有点大,也有点冷。身边走过一个女孩子,走过了又退回来,说:“是你……你在这里做什么?”

    在这里做什么呢?我说:“我去吃饭。”

    其实还是在等人,或者说,是在等一个回复。

    “一个人,雨这么大,你还跑这边来吃饭?真有兴致。”

    “哪里。”我说。

    后来谈起共同做的事情,谈到关于人与人相处,人对身边的人的看法之类,这些东西真让我感到疲惫,在这个城市里,虽知道这样的累真的算不上什么,后面的生活才是真正要用力面对的,但已然很累了,这是真的。

    醒着,知道累,就知道了差距,估计这就是累的真正来源,很多人都是。回复终于过来,我说:“我们走吧。”正好顺路,一路继续着刚才的话题,她走到了目的地,相互道再见。我则去吃饭。

    “我们私奔吧。”

    我又想起这句话:“私奔去哪里哦?”

    “离开这里,去哪里都行。”

    “好……”

    去另一个城市,帮我度过这一段天明。去另一个生活情境,替我完成这一点过渡。雨还在下着,这里城市最明显的特点,巴山夜雨哦,晚上下雨,白天日出。感觉很久没离开这里了。忽然很想,在一个空气饱满的日子里,看着列车上隐约熟悉的脸庞,相互友好地问候,离别时候,道一声“珍重”。

    越来越向往那种“人生只如初见”的美好。只因不想看见那么多的悲欢离合,人情冷落。一年又一年,那样的感觉来袭的时候,都会令我不知所措,继而对所处的情境产生严重的隔离感。而孤独,终归是不好的。

    雨声大了一点,过一会儿,慢慢消失了,夜幕也压得很低。我知道,天就要亮了,这个城市新的一天,就要迈着清爽的步子,来到我们面前……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