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看过曹文轩的小说《草房子》,曾轻易地被那些充满乐趣的童年往事感动,想起自己留恋的童年时光。有机会又看了改编的同名电影《草房子》,依旧那么清晰被那种童真的乐趣感动,看着那片神秘的油麻地,忽然就很想去那里看看。
电影讲述的是男孩桑桑眼里油麻地小学的人们,以及那群小孩子快乐的童年里发生的小事情,纸月的神秘身世;穿插着青年教师蒋一轮和白雀的短暂爱情;男孩杜小康家道中落的悲伤命运在这些少年眼里的景象等等……故事大概发生于60年代初,这个时期可说是中国政治运动旺盛的时期。但整个影片通过一个少年的眼光来看待世界,展现60年代纯朴的风土人情,同时透出一种淡淡的忧愁,只是一片纯真,没有丝毫的政治色彩。带着我们的,是有关美好的童年回忆。
我一次次感受到并感叹于小孩子之间那种毫无瑕疵的纯情,以及互帮互助的动人情感何天真质朴的心思。孩子的情感是纯真的,那里有真正的忧伤,真正的尊严,真正的力量,有真正的关爱,和真正动人的勇敢。连他们之间的羡慕和得意都能让人抿嘴一笑,因为那些可爱的举动来自纯真的心灵。
男孩桑桑对杜小康的自行车的羡慕,家道富裕时候的杜小康在别人面前的得意,“秃鹤”的“秃”让他在同学们面前的自卑,为了尊严做出的一系列闹剧一样的举动,让我们很轻易地回想起童年快乐时光里的那份天真。我最感慨那段“秃鹤”在雨中对这风雨中的芦苇大喊的情景,那是一个小孩子自己的勇敢和自信,他只是很不服气,他在想有朝一日用自己的力量使别人对他刮目相看,于是,连那份倔强,都很容易地牵起我们童年的美好记忆。
小孩子都喜欢成为别人眼中的焦点,男孩桑桑大热天穿着棉袄戴着棉帽子在操场上,希望以此成为人们目光的焦点,赢得了一时的心理满足,可当人们看到“秃鹤”而转移视线的时候,就给了他无限的失落,这些都是表现在脸上的。他羡慕杜小康的自行车,但自尊又让他嘴硬,甚至对杜小康充满敌意。直到有一天,杜小康来告诉他自己不能上学了,他才猛然觉得:那一刻,我觉得杜小康才是我最好的朋友。
而那一次的家道中落,也让杜小康的那份得意从此消失,他和爸爸只有出去放鸭子。他又在学校门口摆起了一个小摊,卖小东西赚钱,因为他想上学,他知道他不想离开油麻地,所以勇敢地站起来,继承父业,摆起了小摊。当桑桑看到昔日的同学不能上学而在坐那里卖东西的时候,他的心里在想什么呢?他撕了爸爸的获奖得来的笔记本,不是他不爱惜东西,原来是为了给杜小康抄课本出来……
纸月是一个让人怜惜的女孩子,干净、安静,内向、善良。从影片中她出场的时候就是这样的形象。她没有爸爸妈妈,跟着奶奶生活,却有着皑皑白雪般的心灵。她不多说话,但她善解人意、热爱帮助别人、不让别人担心,带给我们的,却是最童真的美好。板仓的那些男孩子欺负她的时候,为了不让又当爹又当妈的奶奶担心,她只好不说,男孩桑桑为她挺身而出,死不认输的时候,她那点善解人意的微笑,让我们很是感动、心疼。她当影片的最后,她跟着一个陌生的人登上去南京的航船的时候,我们都为她祝福。
我没太注意到细马,之前看小说的时候还仔细看了他。知道这个领养来的孩子,在一个陌生的世界里,感觉被别人排挤,无法适应新的生活的情况。并且在新的生活面前,他选择了逃避,但这次的影片中。我却对他没有什么深的印象。或许是被油麻地那片神秘而美丽的风景和人情吸引了吧。
童年就是那一片充满阳光的草房子,她让我们想起浪漫、温馨、纯真无邪,是一切美好的所在,她美得宁静、温馨、悠远。桑桑坐在草房子的顶端,看着远去的六年小学生活,看着自己的童年消失的时候,心里布满失落,我们也为那些逝去的时光留恋不舍。
我还能想起那片油麻地的芦苇,那是一个神秘的地方。杜小康和他爸爸在那里放鸭子,微风中,杜小康坐在船头,看着鸭群缓慢游向前去……可惜的是,在电影里,曹文轩并没有刻画杜小康和他爸爸放鸭子的过程,成为整个影片里我唯一挑剔的地方。
我们的童年已经远去,但愿我们从这里,看到那些我们生命中最值得记忆的时光,并一直记得,那是我们生命中最美好的东西。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