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伐树而去


本站公告

    西晋时的名士,之所以能够成为名士,有的因为帅得开花,比如潘岳;有的因为口才好,讲得天上掉星星,比如王衍;有的会烧钱,比如石崇。还有一些,虽然也满能烧钱,但还是因为个性张扬而闻名的,比如王济。

    王济不是生人。看过前面的文章,应该知道,他老子就是西晋名将王浑。跟山东琅琊王家一样,山西王家,也是当时的高门大族。这爷俩,因为伐吴的功劳归属问题,老跟王?过不去,把人家整的挺惨。跟他老子比起来,王济名气更大,原因很简单,因为他是个性男。

    王济字武子。他从小就才情过人,长得也不错。《晋书》里说他“风姿英爽,气盖一时”。古时的贵族或官家子弟,他们的娱乐活动多跟军事有关。王济最喜欢的,是骑马射箭,加上他天生神力,平时要是搞个竞赛,他总是赢家。

    武艺出色,文化方面,王济也不含糊,他读得最熟的书,是《易经》和《老》、《庄》。这几部书,乃是魏晋时期名士必读,从前面写到的若干人物的故事中看,这一点已经很清楚了。

    道家的书读多了,王济自己下笔做文章,也是“飘逸俊茂”,再加上他擅长琴棋书画多般技艺,因此年纪轻轻,就声名在外。能够跟裴楷齐名,这已经足够说明问题了。

    因为王济的家世好,小伙又是一表人才,武帝司马炎把闺女常山公主嫁给他做老婆,这下王济的官路更加畅通。仕官后,他与孔恂、王恂、杨济等人同列,被人们称为一时之秀彦。有一回,武帝在式乾殿召集群臣,看到王恂、王济两人分别站在他两边,于是对其他人说道:“朕左右可谓恂恂济济矣!”恂恂、济济都是兴隆、旺盛的意思。武帝这话,即兴说出,倒也颇见工巧。

    出身和驸马的身份,这些还是次要的,王济之所以能够得到武帝的赏识,主要因为他口才好。每次入宫进见皇帝时,他总会口若悬河般地评论人物和朝政。西晋初年,清谈的风气已经开始兴盛起来,王济同样精于此道,而且因为他思路清楚,反应敏捷,同一个道理,他翻过来,正过去,可以讲好几遍,听起来好象在谈几件事情,没有一点重复。朝中的大臣,要是谁想跟他搞场辩论,无疑是自取其辱。

    但是这些还不是王济最显著的特点。王济恐怕是魏晋时期最懂马的人。杜预曾经对武帝说,“王济有马癖,和峤有钱癖,臣有《左传》癖。喜欢一个什么东西成“癖”的话,就很不得了了。因为痴爱,所以精通,王济对马性的了解,确实绝冠当时。

    一个小故事,足以说明问题。有一回,王济乘着马车出门办事。那匹马,估计也是个爱美的主儿。它身上佩戴着漂亮的连干(马身上的一种饰物)和鄣泥(垫在马鞍下遮挡尘土的马具),感觉自己这样跑在路上,比别的马都帅,高兴得不行,于是跑得贼欢。跑着跑着,来到一条小河跟前,那马突然一下停住了,任凭马夫怎么拍脖子,踢肚子,就是不肯走。马夫下了车子,走到小河跟前,看了看,很纳闷,心说水挺浅的啊,它咋就不敢过呢?王济见出了状况,也跳下车子。他来到马前,看看它的眼睛,马上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他对马夫说道,“这很明显,它肯定是因为爱惜自己身上的连干和鄣泥,怕把它们给弄湿了,所以才不肯走的。”马夫按王济的指示,把鄣泥摘了,那马果然就乖乖地渡河了。这事传出去,大家都服了。从此以后,他们碰到有人说懂马的,就会对他说,“您歇了吧,看看人家王济,那才叫懂马呢。”

    王济具有当时所有纨绔子弟的共同特点。他性情豪侈,喜欢丽服玉食,生活作风非常腐化。跟何曾和石崇等人相比,毫不逊色。当时京都洛阳的地价非常之高,可谓寸土寸金。王济的烧钱运动,就从这里开始。他花天价,在市区黄金地段买了块地。可是他既不在这块地上盖房子,搞房产生意;也不用来开赌场,或者建加油站。那干嘛用呢?做跑马场。

    真看出王济爱马来了,什么时候也忘不了这事儿。可是王济的养马场,也不是用来赚钱的。他搞这个,纯粹就是为了自己好玩的。

    烧钱买地,还嫌不够,王济又让人串了铜钱,布满跑马场的上空,这样一来,赶上阳光明媚的日子,人站在高处,往下一看,一片金光锃亮,时人称为“金沟”,光听这名字,就知道有多气派了。

    奢华,从来是跟浪费相伴而生的,这个现象,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表现得尤为明显。这个时期,那些以竞夸奢华为乐的人,心理上多少都有些变态。石崇为了打击王恺,把好端端的一株珊瑚树砸得粉碎。王敦和王导去石崇家坐席,因为王敦说什么都不肯饮酒,石崇竟然连杀数位进酒的美人。那一片金光耀目的世界里,处处都弥漫着血的味道;一身锦绣的大臣和名士们,酒醉的眼睛里,闪烁着迷狂与毁灭的光芒。

    毁灭的欲望,在王济身上同样明显。

    说起来,王恺这个人,真是蛮有喜剧细胞的。凭着他那点有限的产业,跟这个斗,跟那个斗,斗来斗去,失意的总是他。看,他跟王济又掐上了。

    王恺有头牛,号称“八百里驳”。这牛,块头大,跑得快,外形威猛,绝对称得上是东方神牛。王恺对他这头宝贝牛非常爱惜,每回牵出门去显摆之前,总得先在牛角和牛蹄上拴了彩色的丝线,这样,牛一出门,遂观者如堵,大家都说,“看,牛旁边站着的那个,就是王恺……”

    王济听说王恺多么宝贝这牛,坏心眼儿冒出来了。他告诉王恺,打算跟他玩个游戏。游戏的形式,就是比射箭。王济表示,自己可以出赌金千万,而王恺呢,不用他出钱,只要把八百里驳押上就行。

    王恺对自己的箭术很有信心,因此毫不犹豫地接受了挑战。他牛拜哄哄的,让王济先射。王济不跟他客气,嗖一箭,正中靶心。王恺直接傻了,结果他自己这一箭,连个八环也没射到。

    王恺输了比赛,也就等于输了自己的心肝宝贝牛。这么好的牛,王济以后坐着它拉的车出门,该有多威。可是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还没等王恺反应过来,王济就大大咧咧,舒舒服服地坐到椅子上,喊来手下,命他们去把八百里驳的心挖出来,呈给他看。左右大叫一声得令,抄起刀子,就奔牛去了。没有几下,一冒着热气的牛心就被捧了上来。王恺在一边看着,直接崩溃。感觉那颗滴血的,不是牛心,而是他的心。

    还有一件类似的事情。和峤跟王济齐名,被人称为有“钱癖”。“钱癖”很容易理解,有这种癖好的人,可是不少。爱财爱到极点,往往吝啬,王戎的事迹已经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和峤也是这么一位。他是个标准的铁公鸡,吝啬鬼。跟王戎相似的是,和峤家也有棵很好的李树,结出的果子,又大又甜。这么好吃的李子,他一般都是拿到市面上去,高价出售,轻易不肯给宾客们享用。就连皇帝向他求取时,他最多也就给个几十颗。王济知道这事后,坏主意又冒出来了。赶到李子成熟的时节,他带了一群街痞青年,闯到和家园子里,大吃一番。吃够了,就抡起斧子,把树砍倒,然后扬长而去。这一招实在霸道,那几斧头下去,差点没要了和峤的老命。王济这么做,已经不是心理变态的问题,简直就是土匪强霸的行径。

    另外一件事,知名度很高。有一回,武帝到王济宅上作客。王济有心在皇帝跟前显摆显摆,那桌宴席搞的,真叫一个丰盛。各种菜肴,都盛在琉璃器皿里,真是琳琅满目,美仑美焕。诸般菜肴中,那道蒸乳猪尤其鲜美,武帝连吃数块,恨不能连猪鼻子都啃了。他就纳闷了:这乳猪,咋就这么好吃呢?最后没忍住,还是开口问王济其中的原委。王济不紧不慢地回答道:“原因很简单,这个猪嘛,是用人奶蒸滴。”武帝听了,一阵反胃,心说,“你这也太夸张了吧,奢侈浪费,也得有个度哇,变,实在太变了。”结果饭还没吃完,他就起身走了。

    吴亡之后,原来的吴国国君孙皓被空运到洛阳,成为西晋的阶下囚。武帝有心想侮辱一下这个亡国之君,于是有一回,趁他跟王济下棋的功夫,让孙皓站在一边,端个茶倒个水什么的。下着下着,武帝突然对孙皓说道:“我听说你做主子的时候,特别喜欢剥人家的面皮,这是为什么啊?”孙皓是个暴君,剥人面皮的事,以前真没少干。可他现在是人家的阶下之囚,被人羞辱,他也没办法,只能乖乖听着。可是沉默不语,毕竟不象回事,恰在此时,他看见王济的脚丫子,在桌下伸出老长,都快够到武帝的腿了,于是答道:“见无礼于君者则剥之,”这样的回答,表示他懂事体,讲礼节,借此还可以巴结巴结武帝,以示对他的尊敬。不过从这件事,王济的任性大胆,也可见一斑。

    王济死时才四十六岁。武帝对他的死很感惋惜,追赠给他骠骑将军的封号。因为王济的名气和身份,当时的社会名流,有许多都来吊唁。其中有个叫孙楚的,一向很崇拜王济,他来得最晚,哭得最凶,大约是因为哭得太有特点了,引得大家伙也都哭起来,到最后,大家都整不明白到底为什么在哭了。

    哭完以后,孙楚向着灵床说道:“您生前一直喜欢听我学驴叫,我今儿就给您再学两声罢。”说完就“啊哦啊哦”地叫起来。声因像,难得的是相貌和体形也很像,宾客们,有的脸上还湿着呢,一听这动静,都忍不住笑了。孙楚扭过脸来,恨恨地瞪他们一眼,咬牙切齿地说道:“怎么你们这些该死的不死,却让王济死了呢?!”

    不知当时,那些宾客听了孙楚这话,会作何反应,反正我猜,他们脸上不会太好看。不过客观来说,王济这人,其实是配不上这样的评语的。一个人的才情,如果不能用在正路,去做一番利国利民的大事,那么即使才高八斗,家财万贯,也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这样的人,或许能够显名于一时,却一定不能扬名于万世,因此,王济这位西晋时期另类的名士,留给后人的,除了那几则令人发笑的故事外,依我看,也并不比石崇、王恺那些人多哪去了。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