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儒家的政治理论――奉天…


本站公告

    读者朋友:

    中国有句俗话:“人善人欺,马善人骑。”又说:“人善人欺,天不欺。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天”是最伟大的,也是最公平的。中国的老百姓,把天拟人化了,称之为“老天爷”。

    中国人发誓赌咒,也要“指天为证”,说:“我要是有半句虚言,天打五雷轰!”。这样的“毒咒”,中国人是不轻易发的,一旦发了这样的咒,就没有人会不相信这个人的话啦!

    由此可见,天,在中国人心中的崇高地位。

    这样伟大、公平的天,委派了一些人到人世间来,当然不是让他们来享受的,也不是让他们来祸害老百姓的。

    按照儒家的说法,是让他们来主持公道,维护社会安定,让善良的老百姓,不受欺压,安居乐业的。一句话,是来保护老百姓的,称之为“保民”。

    “奉天保民”的思想,在中国,是一种很悠久的传统思想。当然不是儒家发明的,是儒家继承下来的。这个思想,在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中,发挥了极大的影响。它要求,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皇帝,以及他的一群官僚们,都要有一份责任。

    儒家的经典《礼记》中,有一篇文章《曲礼》。

    《曲礼》记载了商周时期的一些社会制度,生活习俗,礼仪、礼节,以及当时人们的一些思想。这篇文章中,有这样的一段话:

    国君去其国,止之曰:“奈何去社稷也?”大夫,曰:“奈何去宗庙也?”士,曰:“奈何去坟墓也?”国君死社稷,大夫死众,士死制。

    这段话,翻译成白话,就是:

    国君如果要离开他的国家,就应当制止他,说:“你为什么要抛弃国家呢?”大夫如果要离开他的封地,就应当制止他,说:“你为什么要抛弃自己的家族呢?”士人如果要离开他生活的地方,就应当制止他,说:“你为什么要抛弃祖先生活过的土地呢?”

    国君应当为国家,牺牲自己的生命;大夫应当为老百姓牺牲自己的生命;士人应当为自己的职务牺牲自己的生命。

    国君、大夫、士,这三类人,在中国的封建社会都是统治阶层中的人物,是治理“小人”的“君子”。按儒家的说法,他们都是天委派到人世间来的,他们都负担着保护老百姓的责任。

    国君不能抛弃自己的国家,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为了国家,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在中国的封建社会,每当改朝换代的时候,总有一些亡国的国君自杀,还有一些王公大臣,跟着去死,史书上称为“殉国”。

    这就是“国君死社稷”。

    明朝的崇祯皇帝,在李自成的军队进入北京城时,就在煤山自杀,“殉国”了。

    中国封建社会中,还有一些“好官”,他们有的在抵御外族侵略的战争中,英勇战斗,甚至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有的能为老百姓说话,为老百姓办一些好事。

    那些勇于抗击强暴恶势力,为老百姓说话的“好官”,史书上称为“为民请命”。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很多“为民请命”的“好官”。大家熟悉的包公,就是一个典型的技术形象。这就是“大夫死众,士死制”。

    儒家的“奉天保民”思想,对封建统治阶层,提出了四项要求。

    那四项要求?

    这就是孔子提出的四项“施政纲领”:

    第一项:正身;

    第二项:勤政;

    第三项:德政;

    第四项:仁政。

    这四项“施政纲领”,是孔子的政治理论的核心。我现在只是在这里提一下,说明这四项“施政纲领”,都是儒家的“奉天保民”的思想。

    详细的解读,留待《第五章 孔子的政治理论》。

    中国的老百姓,有这样的一种说法:“天下,只有两户半人家。孔圣人是一户人家,张天师,也算一户人家。皇帝就不行啦!只能算半户人家。”

    读者朋友,你知道为什么吗?

    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中,孔子的儒家思想,永远地占据着统治地位,无论怎样地改朝换代,孔子的儒家思想,也不会退出历史的舞台。山东曲阜的“衍圣公”,传了一代又一代,传了七十六代。最后一代“衍圣公”病逝于一九一一年,那时已经是民国时期了。

    所以说,孔圣人是一户人家。

    另一户人家,是老子的道家。

    老子的“道家”,在中国,已经变化成了我国本土的宗教――道教。道教的掌门人,称为“天师”。

    从汉朝的张道陵创立道教,在江西龙虎山的“天师府”修炼“九天神丹”,成了第一代“天师”,到现在已经传到了第六十四代。

    所以,张天师,也算是一户人家。

    皇帝就不行了。

    俗话说:“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封建社会中,改朝换代,皇帝下台的事情,是经常发生的。中国历史从夏朝开始,到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消失,“开国皇帝”就有三十多位。

    皇帝不是一家人永远能当下去的,到时候,就要换一换。皇帝的宝座,大家都有份。所以,只能算“半户人家”。

    读者朋友,也许要问,这是为什么呢?

    按照儒家的说法,天给老百姓委派了个皇帝来保护老百姓,不是就再不管了。天还要随时考察皇帝治理国家的情况。

    皇帝把国家治理得好,老百姓安居乐业,天就高兴。天一高兴,就把“凤凰”、“麒麟”、“灵芝”之类表示吉祥的动物、植物,放到人世间来,表示对皇帝的嘉奖。

    要是皇帝吃喝玩乐,欺压老百姓,王公贵族也不干好事。老百姓生活困苦。天就不高兴了,就要对皇帝发出警告。

    最大的警告,就是:让夜空中出现彗星。

    彗星,中国人通俗的称呼叫“扫帚星”。认为这个星,不是好东西,它一出现,就是有灾害发生了。

    儒家认为,彗星的出现,是天向皇帝提出警告,称为“天象示警”。

    这个时候,皇帝就要检讨自己的行为,更正自己的错误。

    如果皇帝改正了错误,天就原谅他了,如果不改正,或者没有改好,天就要继续发出警告,什么山崩地裂呀!江河断流呀!水灾、蝗灾呀!这些自然灾害,都是天对皇帝的警告。

    翻开中国古代的历史记载,三千多年,对彗星的出现,有最完整的记录。

    什么原因呢?

    不是中国古人,对天文学特别感兴趣,原因就是,彗星的出现,是“天象示警”,是天对国君的警告,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情。所以,一定要记载下来。

    儒家认为:如果皇帝不听天的警告,继续为非作歹,继续欺压老百姓。老百姓怨声载道,对皇帝充满了怨恨,就要起来“造反”了。

    就好像大海里的水,可以载着大船行驶,也可以把大船掀翻了一样,老百姓可以养活皇帝和贵族们,也可以把他们打倒,让他们当不成皇帝、贵族。

    儒家认为:老百姓的这个行动,是对的。因为“人心即天心”――老百姓的心,就是天的心。老百姓都反对这个皇帝,天也就反对这个皇帝,就要收回了对他的委任,不让他当皇帝了。

    这就是革除皇帝的“天命”,简称“革命”。

    儒家是赞成革坏皇帝命的。

    在坏皇帝的天命已经被天革除了,但是,暂时还没有下台,新皇帝也暂时没有出现。这个时候,是一个混乱的时期,中国历史上,称为“乱世”。

    乱世之中,老百姓最受苦了。

    所以,中国有句俗话:“宁为太平犬,莫做离乱人”。

    ――宁愿在太平盛世中,当一条狗,也不愿意生在乱世,做一个人。

    所以,生活在乱世中的中国古代老百姓,都希望有一个人出来“做皇帝”,结束混乱,自己可以过太平日子。

    这个结束混乱的人,老百姓就称他为“真龙天子”。

    天下乱糟糟的,谁是真龙天子呢?

    这就要了解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独特现象――谶语。

    什么是“谶语”呢?

    且听我慢慢道来:

    既然人间的一切事情,都是天安排的,那么,天一定也会把自己的安排,提前向老百姓透露出一点出来。

    让谁当皇帝,天也一定会提前透露给大家。

    是不是呢?

    我想,一般老百姓,在天命论的影响下,都会很自然地产生这样的想法。这种想法,就为想当皇帝的人,提供了一个宣传自己,“炒作”自己的机会。

    秦朝的时候,有一位农民出身的小官吏――陈胜,带领着一群老百姓去服劳役。中途遇到大雨,耽误了行程。按秦朝的法律,就应当处以死刑。

    这群老百姓,是死定了,带领他们的陈胜,也活不成。

    在这种情况下,大家都想找一条生路。唯一的生路,就是“造反”!这条路,风险虽然很大,但是,也有一线的希望。要不走这条路,那就只有等死啦!

    陈胜了解了大家的心理,就在一块白绢上写了“大楚兴,陈胜王”六个字,塞到一条鱼肚子里,然后让人把鱼送到伙房。厨师剖开鱼肚子,发现了白绢。于是,陈胜“炒作”成功,“大楚兴,陈胜王”,立刻传开了。大家都想跟着陈胜“造反”。

    陈胜见时机到了,就杀了押送他们的军官,大家揭杆而起,“造反”啦!

    后来,陈胜真得成事了,建立了“张楚国”,自立为王。虽然不久兵败被杀,但是,楚国的大将项羽,还是兴旺了很长的时间,最后和刘邦争夺天下。

    所以,“大楚兴,陈胜王”这句话,在以后的历史发展中,都应验了。

    当时出现的话,以后有被历史所证实。这样的话,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很多。中国人称之为“谶语”。“大楚兴,陈胜王”,只是无数谶语中的一个。

    “谶”是“预言”“征兆”的意思。

    “谶语”是,天预先透露给老百姓的话。

    读者朋友,大家不要以为,谶语都是想当皇帝的人,自己造出来的。在中国历史上,很大一部分谶语,都是奉承权贵,自己也想捞点好处的人,造出来的。

    汉朝的王莽想当皇帝,就因为他是个“权贵”,有人就投其所好,在一块石版上刻上王莽身穿龙袍的画像,他的身边,再刻上几个大臣。把石版献给王莽,说是从地下挖出来的。这就叫“图谶”,也算是天透露给人间的消息。

    王莽当然很高兴,找到了自己“受命于天”,该当皇帝的根据。

    有些谶语,可能也没有想当皇帝的企图,只是表示了老百姓的一种不满情绪。

    汉朝董卓当权的时候,飞扬跋扈,欺压老百姓。就是皇帝和大臣们,也受他的欺负,敢怒不敢言。

    有人就造出儿歌来骂他:

    千里草,

    何青青.。

    十日卜,

    不得生。

    千里草,就是一个“董”字,当然是指董卓。别看你现在绿幽幽的,长得很茂盛。但是,我给你算了一卦,十天之内,你小命玩完!

    当时京城的小孩子都在唱这首儿歌。

    事情也凑巧,第二天,董卓就让吕布杀死了。这首儿歌也就成了谶语啦!――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都知道。

    还有一些谶语,可能是当时一句普通的话,只是在重要的特定场合说的,以后又和历史发展巧合,也就成了谶语。

    清朝的末代皇帝“登基”的时候,还只有三岁,他的亲属抱着他坐在金銮殿上。仪式开始的时候,奏起了音乐,小皇帝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吓得大哭起来。

    他的亲属就哄他:“好了,好了,别哭了!回家了!回家了!”

    过了不到三年,爆发了辛亥革命,清帝国被推翻了,末代皇帝赙仪,也真得回家了。

    “回家了!回家了!”这句话,也就成了谶语。

    中国人把这种情况,称为“一语成谶”。

    中国人认为,在重大的场合,是不能随便乱讲话的。比如,婚礼、寿宴,说话都要注意。特别是旧历年的大年三十晚上,不能说不吉利的话。这个重要的时候,说了不吉利的话,可能要“一语成谶”,在新的一年里就应验啦!

    为什么呢?

    这就是我们中国人的“天命观”:

    人人头上有片天,

    离地三尺有神灵。

    老天爷时刻都在监视着你,你要是满口胡说,就让你“一语成谶”!

    读者朋友:

    拉拉杂杂地讲了这么多,恐怕废话不少。

    儒家的“天命论”还没有讲完,下一章,再接着讲!

    谢谢您的阅读!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