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三大门派”综述(五)


本站公告

    “别裁派”的祖师爷,是南怀瑾先生。

    我在前面谈到,我国的第一代国学家,例如:鲁迅先生、胡适先生等,都是先学习了传统文化,再通过留学,接受西方文化,学成了“学惯中西”的人物。他们在“五四运动”中,倡导科学和民主,高举反封建的大旗,为中国的文化事业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南坏瑾先生,虽然也是国学家,可是,他和我国的第一代国学家,略有不同。

    南坏瑾先生主要修习的是“传统文化”。

    南坏瑾先生早年踏遍全国,拜访“名家”,多次遁入深山寺院,闭关修炼。可以说,以传统的方法,修习传统文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国学家”。

    南坏瑾先生移居台湾后,深感传统文化的丧失,后继无人,忧心忡忡。从七十年代开始,在台湾开讲传统文化知识。

    深厚的“国学”功底,糅合了传奇式的人生经历,再加上自己的缜密思考和天才的发挥,南坏瑾先生的讲座,可以说,通俗易懂,妙趣横生,而又思想深刻。在海峡两岸,引起了广泛的反响。是公认的国学大师。

    读南怀瑾先生的书,感到了他学识的丰富,道、儒、释,诸子百家,三教九流,无所不知,无所不晓。

    但是,在崇尚西方自由、民主的人士看来,南坏瑾先生未免有些“守旧”。以朱熹为祖师爷的“传统派”人士,又对南坏瑾先生提出质疑,怀疑他“通俗易懂,妙趣横生”的讲解,是不是“传统文化”的“原汁原味”?还指出了他的一些“错误”。

    我认为:南怀瑾先生,首先是一位“国学大师”,他的“国学”,都是“中国货”。其次,他对传统文化有深刻的理解,和自己的独特见解。在此基础上,融会贯通,用通俗的语言,讲解出来,使当代的青年,对传统文化,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

    所以,南怀瑾先生,是一位国学大师,更是一位传统文化的普及者。南怀瑾先生的工作,是有益的。所以,来自两方面的质疑,都可以休矣!

    有朋友要问:“你为什么说,南怀瑾先生,是‘别裁派’的祖师爷呢?”

    我说:

    南先生对《论语》的解读,是厚厚两大本,六十多万字的《论语别裁》。在这部书中,南先生对《论语》,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观点。

    南先生说:“在我认为《论语》是不可分开的,《论语》二十篇,每篇都是一篇文章。我们手里的书中,现在看到文句中的一圈一圈,是宋儒开始把它圈断了,后来成为一条一条的教条,这是不可以圈断的。再说整个二十篇《论语》连起来,是一整篇文章。至少今天我个人认为是如此,也###天我又有新认识,我自己又推翻了自己,也未可知,但到今天为止,我认为是如此。”

    “传统派”对《论语》的解读,就是把《论语》割裂开来,把其中“孔圣人”的话,理解为千古不变的“道德教条”,“句句是真理,一句顶一万句”。

    在这样的“认识”和“心态”下,怎么能对《论语》进行科学的解读呢?

    南先生打破了“传统派”的这个陈规陋见,认为,整个《论语》,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其中的二十篇,都有密切的联系。整个《论语》,是一篇“大文章”,论述了一个完整的思想。这种对《论语》的整体认识,开启了我们对《论语》的崭新理解,是科学地解读《论语》的起点。

    “别裁派”对《论语》的解读,就是从这个“起点”开始的。所以,我说,南怀瑾先生,是“别裁派”的祖师爷。别裁派的名称,也是由《论语别裁》而来的。

    别裁,别裁,有别于“传统派”之谓也!

    把《论语》看成一个整体,是别裁派解读《论语》的第一个原则。

    那么,“别裁派”的掌门人,是谁呢?

    现在的“解读《论语》江湖”,是传统派的一统天下,别裁派才刚刚兴起。所以,要找出一个有成就的,奠定别裁派理论基础的学者,还真得难找。

    为什么呢?

    以新的观点解读《论语》的学者还很少,这很少的人,也都是刚刚开始“研究”,他们的“研究成果”,还没有出来。所以,别裁派,暂时还没有掌门人。

    所以,我只好先为大家介绍别裁派的四员大将了。

    第一员大将,是李零先生。

    李先生自称:“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当“传统派”诸公,都取得了煌煌的学术成就的时候,他还在妈妈的怀里吃奶啦!所以,没赶上那个把孔子奉为圣人的时代。所以,对孔老二,有一种天生的反感。他宣言说:自己不喜欢《论语》。

    按照一般的逻辑,李先生,是不会去解读《论语》的。

    但是,不幸的是,他是个研究考古的学者。中国出土的文物中,有很多的“竹简”、“帛书”之类的东西,要研究它,就需要有古汉语的功底。所以,李先生的古汉语造诣,就没得说了。要读懂、理解这些中国古代的文献,不了解儒学,不理解孔子,是绝对不行的。

    所以,在考古专业的需要下,李先生不得不研究《论语》。

    有充分的古汉语知识,又有“不喜欢《论语》”的“精神”。李先生解读起《论语》来,和传统派,就不一样啦!

    李先生说:“孔子不是圣,只是人,一个出身卑贱,却以古代贵族为立身标准的人;一个好古敏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传递古代文化,教人阅读经典的人;一个有道德学问,却无权无势,敢于批评当世权贵的人;一个四处游说,替统治者操心,拼命劝他们改邪归正的人;一个古道热肠,梦想恢复周公之治,安定天下百姓的人。他很惶,也很无奈,唇焦口燥,颠沛流离,像条无家可归的流浪狗。”

    所以,李先生就把他解读《论语》的著作,题名为:《“丧家狗”――我读“论语”》。

    把孔子比喻为“丧家狗”,是否妥当,还当别论,但是,把孔子从神坛上拉下来,还原成一位古代的学者,却是科学解读《论语》所必须的。

    最近,李先生又出版了解读《论语》的第二本书,书名是:《去圣乃得真孔子》。不用我多说,大家应当知道是什么意思了。

    去掉孔子的“圣人”封号,把他还原成一位古代的学者,这是别裁派解读《论语》的第二条原则。

    第二员大将,是马千里先生。

    马先生解读《论语》的著作,是《论语新裁》。

    马先生说:

    “《论语新裁》之‘新’并不全在于释义之新,而更在于对《论语》一书的重新理解。历代学者多论《论语》为散录先贤言论,并无严格的编纂体例,集章为篇,只是‘大致归类’,每篇并无明确的中心思想,各章之间也不存在前后文的联系。而在撰写《论语马说》的时候,由于提炼文意的需要,对篇章之间的脉络多有留意,依稀发现不仅每个章句之间存在着密切关联,甚至每篇还可以看作独立的论文,各篇之间也存在严密的逻辑关系,条理之清晰令人惊叹。

    “我想,以前我读《论语》之所以不能够完全懂得原意,多是因为心存其断裂,从而难以完整把握,致使读来如散沙、如乱麻,了无头绪,不过领略一些断章之意罢了。私下认为,如果能够理顺其中脉络,必恢复《论语》整篇论文的本来面貌,而非零散的语录了,这样对于理解将大有裨益。尤其把一些历来理解上就存在歧义的章句放在全篇的结构中去看,其含义也只能是唯一的了,这也是本书要重点论述的一个方面。”

    马千里先生是研究经济和策划的,以经济、策划的眼光,来看待《论语》,当然就比较重视《论语》的整体性。所以,马先生对《论语》的整体思想,各个篇的中心思想,都做了解读。这些,都是符合别裁派的原则的。

    更难能可贵的是:马先生对于丹教授的“乱讲《论语》”,进行了严正的批评,在网络上,发表了很多批驳于丹的文章。

    应当科学的解读《论语》,不可以随便乱讲,更不能以解读《论语》为名,贩卖自己的私货,蒙骗青年。这是别裁派解读《论语》的第三条原则。

    第三员大将,是新燕顿旺先生。

    新燕顿旺先生解读《论语》的著作,是《隐藏的论语》。

    新燕先生说:

    “我在写《隐藏的论语》的时候,大概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不写一个字,专看每一篇的宏观结构,潜心思考每一条语录所具备的深刻内涵,谨慎论证它所在的位置究竟能对篇题起到什么样的阐述作用。

    “这样我就先得到每一篇大致的中心思想,再将这二十篇的中心思想罗列出来,考察篇与篇的内在关联、说理的逻辑顺序和脉络,并分析它们分属于孔子思想的哪一部分。

    “就这样,一幅‘燕鹊图’就诞生了。

    “所以,我是先发现《论语》的‘燕鹊图’式结构,而后写成《隐藏的论语》的。

    “之后,大概是完成《隐藏的论语》初稿的大约两个月后,我又因一个偶然的机缘,彻底破解了《论语》二十篇之所以按现在的顺序编纂的原因。欣喜之际,几欲垂泪!

    “这一连串的突破,使我深感《论语》编辑者的良苦用心,深感《论语》内涵之精深不可穷尽,也更坚信读《论语》的方法,必须要将整部书、每一篇通篇予以考虑,继而结合每一条语录的上下文结构、说理逻辑去理解,才不致偏差。

    “应该说,拙著《隐藏的论语》的最大特点,就在解读方法上的‘论’与‘语’并重,这是前人所从未有过的,希望大家能通过这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于《论语》中获得更多启发。”

    新燕先生是一位细心的学者,他所说的,发现了《论语》中的“燕鹊图”,其实就是,对《论语》整体结构的进一步研究。这是符合别裁派的第一条原则的。

    可以说,是对别裁派的一个贡献吧!

    第四员大将,就是“在下”,我――恒非了(不谦虚地说)。

    恒非解读《论语》的“滥作”,就是各位现在正在读的这本书。

    恒非对《论语》的理解,可以说,比较“另类”。

    恒非认为:《论语》是,孔子的学生编写的《孔子评传》的删节本。

    孔子去世之后,孔子的学生集合在一起,哀悼老师的逝世,然后,大家讨论,决定为老师写一本“传记”。在“传记”中,记载老师一生的言论和经历。

    这本书,就是《论语》。

    《论语》一书,原始本,有两方面的内容:

    一个内容是“语”。

    记载孔子说过的话,孔子的著名学生说过的话。

    另一个内容是“论”。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记述孔子的人生经历,记述孔子和他著名的学生说话时的具体情况。

    如果还有什么其他内容的话,就是对老师,对著名学生的评价。

    《论语》原始本,应当是厚厚的一本书。

    《论语》写成的时候,应当是孔子去世之后,又过了一段时间了。

    原始的《论语》,只是孔子的传记,不是当时儒家的学习课本。所以,并没有受到儒生们的重视。

    当时的儒生,除了学习孔子遍定的“六经”之外,当然也想聆听老师亲自的教诲。但是,老师已经去世多年,只有《论语》中,还保存着老师说过的话,于是,他们就删去了《论语》中“论”的部分,只保留了“语”的部分。

    由于删节得不可能彻底,我们从现在流传下来的本子里,还能发现一些痕迹。

    这个删节符合了儒生们的需要,流行起来的时候,原始的《论语》,也就灭失了。但是,这本书,终究不是孔子编定的,没有引起当时人们的注意,也就没有留下历史的记载。直到汉朝确定“独尊儒术”之后,因为记录了孔子的话,才引起人们的重视。可是,这个时候,已经见不到原始的《论语》了。

    我们今天看到的,当然也只有删节本啦!

    有的朋友,也许要问:“你没有看过原始的《论语》,大家都没有见过。你是怎么知道的呀?”

    我说:我是通过对现在流行的《论语》,进行仔细地研究,推测的。我相信,是有这样一个原始的《论语》的。

    要问我,是怎样“推测”的,那就麻烦啦!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也超出了本书讨论的范围,我也就不说了。

    基于对《论语》的这种理解,我对《论语》的篇目,进行了重新的编排,试图在这本书里,解读孔子的思想,再现孔子的人生经历,告诉各位朋友,一个真实的孔子。

    别裁派的祖师爷,和四员大将,就介绍到这里啦!

    大家要记住的是,别裁派解读《论语》的三项原则:

    一)把《论语》看成一个整体,这是别裁派解读《论语》的第一个原则。

    二)去掉孔子的“圣人”封号,把他还原成一位古代的学者,这是别裁派解读《论语》的第二条原则。

    三)应当科学的解读《论语》,不可以随便乱讲,更不能以解读《论语》为名,贩卖自己的私货,蒙骗青年。这是别裁派解读《论语》的第三条原则。

    谢谢您的阅读!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