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三大门派”综述(一)


本站公告

    读者朋友:

    古往今来,解读《论语》的著作多如牛毛,据说有三千多家。遥远的古代,已经远离我们而去,我们且不去管它,让我们把目光投向现代。

    现代人解读《论语》的著作,也很多。但是,总结起来,大体上有四个“学术派别”。

    如果我们把解读《论语》的“活动”,比喻成小说家金庸先生笔下的“江湖”。那么,在“解读《论语》”这片江湖中,就有三大门派。

    读者要问:“哪三大门派?”

    闲话休提,且听我慢慢道来!

    第一大门派,称为“快乐派”。

    这一派的“祖师爷”,是一个叫阿Q的人。

    说起这个阿Q,虽然是个名不见经传的人物,但是,在中国名头还真不小,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据说,他本是一个穷苦的农民,依靠“打工”勉强维持生活。对“儒学”基本上也没什么“研究”,对孔子基本上也没什么了解。

    但是,你要说他全无“儒学”知识,那也不对呀!

    他知道“男女授受不亲”,十分讲究“男女之大防”。要是看见一男一女在闲聊,他就不高兴了,认定他们在“勾搭”,搞“一夜情”什么的。要走过去,说几句“诛心”的话。

    但是,你不要以为阿Q就是个“君子”啦!他也“流氓”了三回。

    第一回,在看戏的人群中,趁机摸了女人大腿一把。因为隔着裤子,阿Q也没什么感觉,也就过去了。

    第二回就不同了,他看见人家小尼姑好欺负,就当着众人的面,去摸人家小尼姑的头。小尼姑刚剃了头,细皮嫩肉的,能随便让人摸吗?

    小尼姑受委屈了,哭了,骂他:“断子绝孙的阿Q!”

    阿Q乐了,说:“和尚动得,我就动不得?”

    看热闹的人,也乐了。

    但是,高兴劲过了以后,阿Q回想起尼姑光滑的头皮,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性欲”了。再想想小尼姑骂他的话,就更坐不住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怎么办呢?

    阿Q就去调戏“赵老太爷”家的女佣吴妈。

    这能有好果子吃吗?结果被“赵老太爷”的公子“假洋鬼子”一顿暴打。

    我们说,阿Q虽然“流氓”了几回,但是,他的出发点还是好的。阿Q考虑的还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还是讲“孝道”的。所以,他当“快乐派”的开门祖师爷,还是满有资格的啦!

    但是,阿Q成为“快乐派”的祖师爷,不是因为他“懂儒学”,知道“男女授受不亲”,知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是因为他知道怎样“快乐”。无论在什么艰难困苦的情况下,阿Q都能使自己的“快乐”起来。

    他是怎样做到的呢?

    他发明了一种能使自己永远快乐的方法。

    中国的大文学家鲁迅先生,是阿Q的同乡,对阿Q也很了解。鲁迅先生不忍埋没了阿Q这样的“人材”,就决定为阿Q作传。

    先生写了一篇震惊所有中国人的小说,名字就是:《阿Q正传》。

    在这篇小说中,鲁迅先生,把阿Q的这种能够“永远快乐”的方法,取名为“精神胜利法”。

    此“论”一出,让所有的中国人都感到汗颜。

    为什么呀?

    人人把自己和阿Q对照,发现自己的内心里面,也有一个阿Q。

    阿Q的“精神胜利法”,不是阿Q自己独有的,几乎每个中国人的心里,都或多或少,有“精神胜利法”的影子。几乎每个中国人的身上,都有阿Q的影子。

    所以,“评论界”评论:鲁迅先生,以阿Q这个艺术形象,深刻的揭露了中国人思想上的疮疤,中国人精神上的癌症。

    这个疮疤,这个癌症,就是“精神胜利法”。

    那么,什么是“精神胜利法”呢?

    原来,阿Q的生活非常的痛苦。

    孤身一人,没钱没势。白天为人“打工”,勉强混口饭吃。夜里就到一间名字叫“土谷寺”的破庙里栖身。生活的困苦,可想而知。但是,贫困只是阿Q生活的一个方面,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是精神上的痛苦。

    阿Q的无助,成了很多闲人侮辱和取乐的对象。

    阿Q会无缘无故地被“暴打”一顿。

    读者朋友也许要问:“阿Q可以反抗呀!起码要寻求解决的办法呀!”

    我要告诉大家,阿Q没有反抗,也没有寻求解决的办法。

    他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

    他在被闲人打肿的脸上,又狠狠地抽了两巴掌,骂道:“什么世道!儿子打老子!!”

    就在这一瞬间,刚才还耀武扬威,把自己“暴打”一顿的人,都成了自己的儿子了。阿Q想到这里,立刻就高兴起来。刚才被“暴打”的屈辱,就一扫而光啦!

    这就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

    阿Q的艺术形象,是社会上“弱势群体”的一个缩影。

    阿Q是值得人们同情的,但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又是让人憎恨的。

    鲁迅先生,含着泪水,塑造了阿Q这个艺术形象,写下了“哀其不幸,怒其不挣”八个字。

    时光在流失,社会在发展。

    我们已经进入了二十一世纪,中国的社会,已经不是鲁迅时代可比。经济发展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也空前提高了。中国人,正向着文明、和谐、繁荣、富强的美好社会迈进。

    但是,我们还要看到,从总体上看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文化素质,还很不平衡。社会上还存在着所谓的“弱势群体”,他们的文化素养,生活质量,都低于社会的平均水平。这些人徘徊在社会的低层,就难免心情不愉快。

    在“先富裕起来”的人群中,也出现了问题,这些人虽然衣食无忧,但也难免遇到一些烦心的事,有时也会无缘无故地不快乐。

    所以,社会上,有很大一批人,生活得不快乐。

    怎么办呢?

    我认为,对“弱势群体”,应当加强社会求助,帮助他们提高文化素质,摆脱贫困。这是国家和社会应尽的责任。

    对那些有钱但不快乐的人,应当让他们去看心理医生,矫正自己不正常的心理。在富裕社会里,有心理疾病的人很多。我们的社会,正慢慢地进入富裕社会,有心理疾病的人,会慢慢地增加。心理医生也会成为一种时髦的行业。

    在这样的社会背影下,于丹教授在“解读《论语》江湖”,创立了“快乐派”。

    教授奉阿Q为“快乐派”祖师爷,高扬“精神胜利法”的旗帜,开门收徒。无数“心灵不快乐”的“粉丝”,趋之若骛,都归在了“快乐派”的门下。

    但是,于丹教授是个有文化的人,要是直接传授阿Q的“武艺”,说:“让人‘暴打一顿’以后,再打自己两巴掌,骂一句,‘儿子打老子’,你就快乐了。”恐怕没有一个人听教授糊掰啦!

    所以,教授先要把阿Q隐去,找个名人,来吓唬一下“小老百姓”。

    教授找来找去,找到孔子。

    孔子是中国的名人,也是世界的名人,名头可以说,够大的了。但是,孔子的言行集《论语》,却属于“古典文献”,其中使用的古汉语,今天的人们已经不用了。如果不是专门学习过古汉语的人,就是“大学生”,“研究生”,也看不懂《论语》了。

    既然懂的人不多,那就好办啦!

    教授就打着孔子的旗号,借讲《论语》之名,把阿Q的“精神胜利法”堂而皇之地搬上讲坛啦!

    教授是这样讲得呢?

    我把教授讲述的逻辑推理,概括如下:

    1)社会发展了,不快乐的人却越来越多了。为什么呢?

    2)为什么有的人快乐?有的人不快乐?他们的生活水平,真得差距那么大吗?

    3)当然不是!

    4)原因是心里的想法不同!

    5)你心里想什么?你看见的就是什么?

    教授的逻辑推理到了这一步,就让“粉丝”们佩服得不得了啦!教授又举出了佛教禅宗的故事来印证,让粉丝们一个个都佩服得要下跪啦!

    按照正常的逻辑推理,教授该请出祖师爷阿Q了。

    6)你如果让人“暴打一顿”,怎么办?

    7)一般人只会想:“我被人打了!!”因此耿耿于怀,所以,他们不快乐!

    8)我们“快乐派”祖师爷阿Q先生,却不这样想。他再在打肿的脸上,抽上两巴掌,趁着脸上还火辣辣的时候,说:“儿子打老子!”

    就在说话的这一刻,打他的人,都成了他的儿子啦!他还有什么不愉快的吗?

    9)这就是思想素质的不同。素质低的人永远不快乐;素质高的人,永远快乐!

    当然,以上的推理,是我按于丹教授的逻辑,推导出来的。于丹教授自己不会这么说。更不会暴露自己的祖师爷是阿Q先生。

    教授的说辞很玄妙,让粉丝们似懂不懂,又感到无限的高深。

    什么“淡定”呀!什么“调性”呀!什么“率性”呀!都是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词。这些都是文字游戏,无非是迷糊人的戏法而已。

    阿Q的“精神胜利法”在于丹教授的口中,有了另一种说法,叫着“改变看法”。

    于丹教授说,人在社会上,总会遇到一些使自己不愉快的事情。有些事情,是自己的力量改变不了的。

    与其自己不愉快,还不如改变自己的看法使自己快乐。

    怎么改变呢?

    可能于教授对阿Q被打后,又能立刻高兴起来,有特别的钦佩心理。所以,教授也举了被人“暴打一顿”的例子,只是没有说出阿Q这个名字。

    让人暴打了,都能改变看法,让自己快乐,那么世界上还有什么事情能让你不愉快呀?

    在“快乐派”的代表作《于丹“论语”心得》中,讲述得就是这些内容。书中引用的孔子的话,借用的一些小故事,通通都是起到的装饰作用。

    《于丹“论语”心得》这本书的基本思想,就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这样的思想,和孔子没有任何关系。

    那么,有的读者朋友会问:“既然是这样,‘快乐派’为什么能在‘解读《论语》江湖’走红呢?为什么有那么多的粉丝呢?为什么‘快乐派’的风头盖过了其他三个派别呢?”

    读者朋友:

    我暂时就解读到这里,下一章我再回答您这个问题。

    谢谢您的阅读!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