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学习的方法


本站公告

    读者朋友:

    我们知道了为什么要学习,也知道了学习的正确态度。下面,我将为您解读学习的方法。

    做任何事情,都要掌握正确的方法,才能把事情办好。学习,当然也不例外。

    十四) 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亦不入于室。”(11

    孔子的学生子张请教孔子,使人完善的方法。孔子说:“如果你不一步一个脚印地沿着道路往前走,你就进不了房间里去。”

    什么是“善人之道”?

    我的理解是:使人完善的方法。

    要使自己完善起来,成为一个有文化,有道德的君子,当然就需要学习,需要自我修养。所以,孔子的这段话,还是谈学习。

    孔子没有直接回答子张的问题,而是打了一个比喻:

    我们要从很远的地方,走进一个房间里,应当怎样走呢?

    唯一的方法,就是沿着通往这个房间的道路,一步步地往前走,然后走到了院门前,我们进了院门,就到了庭院。然后再沿着庭院里的小径,来到房门前,踏上门前的台阶,推开房门,就“登堂入室”啦!

    这整个过程,就是进入房间的方法。

    这个进入房间的过程,和学习的过程是一样的。所以,孔子拿这个过程来比喻学习的方法。

    那么,学习的方法是怎样的呢?

    我们知道,世界上的所有“学术派别”,都有它的基本思想。

    比如,儒家的基本思想有两个:

    第一、伦理思想:儒家的“伦理思想”是“仁”。“仁”的意思是“爱人”、“己所不欲,无施于人”。在“仁”的基础上,调整、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第二、政治思想:儒家的“政治思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社会为己任,为人民服务。

    这两条,就是儒家的基本思想,也就是孔子说的“迹”。我们只有“践迹”,也就是只有沿着儒家基本思想这条道路走,才能通过学习,了解儒家思想,了解孔子。

    这本书,就是按这个路子,一步步地解读下来的。

    读者朋友:

    如果您从本书的第一个字开始,仔细地阅读到现在。那么,我就应当祝贺您,祝贺您从很远的地方,沿着我解读的道路,已经走进了儒学的庭院。现在,您正沿着庭院中的小径,向儒学房间的房门走去。不久,您就会站在房门前的台阶上啦!

    我先预告一下:阅读完第十一卷,您就推开了房门,“登堂入室”了。以后还有九卷,可以使您对儒学,有更深一步的认识。

    沿着儒学的基本思想,一步步地学习,你就会“登堂入室”,真正了解儒学,了解孔子。这就是孔子提倡的学习方法。学习儒学是这样,学习其他科学,也是这样!

    顺便批评一下于丹教授。

    于丹教授讲《论语》心得,把儒学的两个基本思想抛到一边,自己讲了一套。

    虽然教授的口才很好,讲起来滔滔不绝,但是,教授的讲解,可以说和《论语》没有半点关系。

    教授的基本思想,我也总结了两点:

    第一、“快乐”:教授说,《论语》是教人快乐的。

    第二、阿Q精神:教授说,让人“暴打一顿”后,就要“改变看法”。这样,就快乐了。

    教授的这种“方法”,就是孔子说的:“不践迹,亦不入于室。”

    根本不知道《论语》在哪儿,就滔滔不绝地给大家讲《论语》心得,不是天大的笑话吗?对《论语》一无所知的听众,就大唱赞歌,顶礼膜拜。不也是天大的笑话吗?

    透过这个大笑话,我看到了传统文化的悲哀!

    十五) 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19.7)

    孔子的学生子夏说:“各行各业的工匠,在市场里完成他们的工作。君子在学习中,完成对真理的追求。”

    古代的手工业作坊,大多都建立在市场里面。前面是“门市部”,出卖生产的商品。后面是手工业作坊,工匠们在作坊里工作。

    所以,子夏说:“各行各业的工匠,在市场里完成他们的工作。”

    当然,子夏的这段话,只是个比喻。

    比喻什么呢?

    比喻“君子学以致其道。”

    就是:“君子在学习中,完成对真理的追求。”

    在这段话中,我把“道”,翻译成“真理”。

    读者朋友也许不十分理解,那么,我就再详细地解释一下吧!

    孔子的时代,是我国古代学术思想很活跃的时代。当时各个学派,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各个学派的思想、观点,都是不一样的,有些还是完全对立的。这种各自不同的思想和观点,就是“道”。

    所以,“道”,也可以解释为“学术思想”。

    举个例子:

    “儒家”的基本学术思想是“仁”,“仁者爱人”。所以,我们可以说,儒家的“道”,就是“仁”。道家杨朱派的基本学术思想是“为我”,“为自己”。所以,我们可以说,道家杨朱派的“道”,就是“为我”。

    “道”,在这段话中,就是“学术思想”的意思。

    夏说:“君子在学习中,逐步地掌握了老师的‘学术思想’,这就是学习的目的。”

    一个人,上了小学,上中学。上了中学,上大学。我们说,这些,都是基础的教育。可是,大学毕业之后,再上“研究生”,那就不一样啦!

    有什么不一样呢?

    “研究生”直接受到“导师”的指导,直接感受到了“导师的学术思想”。有时候,还要协助导师完成一些研究工作,也就是为导师打工。

    所以,正常的情况是:“研究生”应当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基本掌握了导师的“学术思想”,在导师的“学术思想”指导下,形成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项目。很多有成就的“学者”,都是在“研究生”的学习时期,确定自己的研究项目的。

    当然,我说的是外国的情况。我们中国,是不讲究这些的。我们的教育,基本上是“本本”教育。

    大学毕业了,就业困难,就再上几年“研究生”吧!多拿个“本本”,好找工作。什么“导师的学术思想”,谁去管它呀?

    中国要成为科技大国,就必须改变这种教育观念。

    “君子学以致其道”,我们应当理解这句话,实践这句话。

    十六)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15)

    孔子说:“只学习,不思索,就要迷糊。只思索,不学习,劳累而没有结果。”

    有句格言说:“学习,是学习。运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

    我们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去,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但是,一般的书本中,只是讲述知识,没有告诉你怎么去运用这些知识。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每个人所处的生活环境,遇到的具体情况,都是千差万别的。任何书本,任何老师,都不能预料到这些情况,所以,也就无法教你怎样去实际运用。所以,怎样去实际运用学到的知识,没有人能教你,全靠自己去摸索,去学习。也就是,全靠自己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去思索。

    所以,孔子说:“你如果只学习,不思索,虽然学了一大堆东西,不知道怎样运用,其实还是个迷糊。”

    学习,思索,运用。再学习,再思索,再运用。这就是学习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但巩固了学到的知识,也使知识在我们的头脑中融会贯通,成为我们整个知识结构的一部分。

    要是光思索,不学习呢?

    孔子说:我整天不吃不喝,不睡觉,光去思索,还不如学习啦!

    你光思索,能思索出什么东西来呢?

    现在已经是“原子”时代,你就是思索一百万年,也造不出“原子弹”呀!看来,要有知识,还要学习。

    所以,孔子又说:“不学习,只思索,劳累而没有结果。”

    十七)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7.22)

    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行走,必然有我值得学习的人。我选择他们优秀的地方,做为学习的榜样,选择不好的地方,做借鉴,改进自己。”

    有些人,片面地理解学习,认为,学习就是听老师讲课,就是捧着本书仔细地读。其实,我们大部分的知识,都不是这样得来的。我们大部分的知识,特别是有关为人处世的知识,都是来源于我们的实际生活。

    生活本身,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一个人,来到了我们这个世界,可以说,从他一睁开眼睛,就开始了学习。他学习的第一个对象,就是学习自己的母亲和父亲。因为,这是他最先遇到的人。孩子慢慢长大,就开始向他周围的人学习。

    人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据说,孟子小的时候,总是模仿他周围人的行为。孟子的母亲为了让孟子有一个好的成长环境,搬了三次家。最后搬到一座学堂的旁边,使孟子养成了学习的习惯。

    这就是“孟母三择邻”的故事。

    我们在幼年的时候,接受周围人的影响,可以说,还是无意识的。但是,当我们长大成人,能够自主地学习的时候,我们就应当以我们周围的人为榜样,在实际的生活中学习。

    我们向优秀的人学习,汲取他的优点,成就我们的人生。

    我们也可以向不好的人学习。比如:罪犯、小偷、失败者、道德品质有问题的人。这些人就像一面镜子,照见我们的灵魂,让我们反省。

    十八)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4.17)

    孔子说:“见到贤惠的人,就想向他们学习,要像他们一样。见到不贤惠的人,就要把这样的人当一面镜子,自己反省一下。”

    在上一段话中,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从“人人都可以成为我们的老师”,这个角度,说明在实际生活中学习的重要性。这一段话,孔子又从个人的角度,说明在实际生活中学习的重要性。

    在实际的生活中,我们见了好人,就向好人学习。见了不好的人,就要以他为“借鉴”,反省自己。

    这两段话,实际上,说的是一个意思。

    十九)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己。”(2.16)

    孔子说:“学习片面,是有害处的呀!”

    孔子的教育,是全面的教育。孔子教授的课程很多,几乎包括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我在本书的第一卷里面,已经解读过了,大家可以回头复习一下。

    人在社会中生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在古代社会,“咨询、代理行业”可能还不发达,很多事情,都要自己去做,尤其需要全面的知识。

    现代社会,行业越分越细,很多行业以前听都没听过。“专业”把人分割成了互不相识的人群,隔行如隔山。虽然我们在生活中遇到难题,可以咨询专业人士,寻求代理。但是,要想在现代社会中生活,不被人蒙骗,还是需要各个方面的知识。

    所以,作为一个现代人,要有专业的知识,也要有广泛的各个方面的知识。

    记住孔子的话:“学习片面,是有害处的呀!”

    二十)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2.11)

    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从中又有了新的收获,就等于又有了一位老师啦!”

    我们复习学过的功课,不是只简单地复习一遍,往往在复习中,会有新的收获。以前没有领会的东西,现在领会到了。以前仅仅是记住的东西,现在融会贯通了,成了自己可以自由运用的知识了。

    这样的收获,不是很大吗?不是好像有了一位好老师,又教了我们一遍吗?

    所以,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就等于又有了一位老师啦!”

    我在这里解读《论语》,对我来说,《论语》是我过去学过的功课了,我这次解读,只是复习罢了。

    但是,在这次的解读中,《论语》中的很多章节,我都加深了理解,有些还改变了看法。和以前相比,我更加深了对《论语》的整体认识。这些,都是新的收获,都是这位新老师教我的呀!

    最后,让我把学习的方法,总结一下:

    一)学习,要抓住学习的基本思想,才能一步步地“登堂入室”。

    二)学习,要思索,要结合实际,学用一直,才能“融会贯通”。

    三)学习,要向实际生活中的人学习,“见好人,学好人;见了巫婆,可别学下神。”

    四)学习,要全面,“学习片面,是有害处的呀!”

    五)学习,要复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读者朋友:

    谢谢您的阅读!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