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总结


本站公告

    读者朋友:

    《论语》解读到这里,孔子的“原始儒学”的基本思想,可以说都解读到了。以后的解读,还会有很多重要的内容。

    为了帮助大家巩固已经得到的知识,我把已经解读过的内容,做一个小小的总结。

    大家可以在这篇总结中,回忆,复习前面的知识,巩固学习的成果。

    孔子的“原始儒学”的基本思想,有两个:

    一)伦理思想

    二)政治思想

    这两个思想,虽然是属于两个不同的领域,但是,他们有密切的联系。

    我先讲“伦理思想”:

    一)孔子的伦理思想

    伦理思想,是关于人们伦理道德方面的思想,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也就是人们说得“社会公德”。社会公德自觉地约束人们的行为,保障社会的安定与和谐。

    原始儒学的根本伦理思想是――仁。

    “仁”有两个意思:

    1)爱人

    自己不愿意的事情,就不强加给别人。

    用“仁”的思想,去处理人际关系,就是要协调好五种人际关系,儒家称为“五伦”。五伦及其内容,如下:

    夫妻关系――夫妻有情。

    b)父子关系――父慈子孝。

    兄弟关系――兄友弟恭。

    君臣关系――君礼臣忠。

    朋友关系――朋友有信。

    在五伦之外,还有一种人际关系,就是个人和社会的关系。儒家把这种关系,称为“众”,也就是个人和“人民群众”的关系。

    f)个人和群众的关系――个人“当了官”,有了政治权利,要为群众谋福利,让大家得到好处。“达则兼济天下”,这就是“惠”。

    儒家的伦理思想,包含两个重要的观念:

    [1]人人平等

    [2]个人服务社会、国家。

    用“仁”的思想去对待自己,就是“爱自己”。

    爱自己,就要“克制自己”,加强自己的道德品质的修养,儒家称为“修身”。修身有以下内容:

    志

    b)智、勇

    明、达

    觉、虑、忍

    直、耻、恒

    f)信

    中庸

    温、良、恭、俭、让

    惠

    k)恕

    l)慈、孝

    礼、忠

    ?

    俭

    p)无怨

    r)刚

    敬

    宽

    庄

    敏

    y)慎

    逊

    这些优秀品质,孔子认为,都是“仁”的表现。儒家统称为:“德”。也就是我们通常说得:“道德品质”。

    孔子认为:一个人,学习文化知识,固然重要,但是,道德品质的修养,更加重要。

    这些,在后面的解读中,我还会逐步地为大家解释。

    有的朋友会说,这么多的内容,我怎么记得过来。你能不能简化一下,用几个字概括一下,我们也好掌握呀!

    我说,:我还真考虑了这个问题,也许,可以用这样六个字吧!

    [1]志

    [2]仁

    [3]文

    [4]武

    [5]德

    [6]良

    我想,大家记住这六个字,细心地体会,也许就掌握了,以上的内容啦!

    大家细心体会吧!我就不做进一步的解读了,留下点思维的空间,来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孔子的教育目的,就是培养官员。孔子培养学生,让学生具备这些优秀的品质,让他们成为一个“为人民服务”的官员。

    “修身”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

    所以,孔子还有“治理国家”的办法。这就是孔子的“政治思想”

    二)孔子的政治思想

    孔子的政治思想,也就是怎样治理国家的思想,有两个:

    1)礼――国家的法律和制度

    乐――音乐、歌曲

    用“礼”来治理国家,孔子有两个治国方案:

    为国以礼

    b)礼让为国

    孔子的这两个治国方案,就是我们今天说得“依法治国”,加强法制建设。

    孔子的治国思想,包含了“民主共和”的因素,是我国古代,最早提出民主思想的学者。关于这个问题,在以后的解读中,我还会详细地论述。

    用“乐”来治理国家,就是为了在等级社会里,用音乐沟通人们的思想感情,陶冶人们的情操,减少人和人之间的隔阂和误解,促进社会的和谐。

    前面几卷,解读的内容,主要就是这些。

    我总结出来,帮助大家记忆和复习。

    有的读者朋友会问:“你总结的这些内容里面,怎么没有‘淡定’呀?怎么没有‘在改变不了现实的时候,改变自己的看法”呀?”

    我说:

    什么“淡定”?

    什么“在改变不了现实的时候,改变自己的看法”?

    这些都是于丹教授,对青年的误导!

    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读者朋友,孔子的原始儒学里,根本没有这些内容。《论语》里面,更是没有!

    这些,都是于丹教授流行杂志看多了,从一个叫“阿Q”的农民哪儿搬运来的。

    在中国,这已经不是什么新东西了,其正式的名称是:“精神胜利法”。这个精神胜利法的经典台词是:“儿子打老子”。当你受人欺负,又无法改变这个现实的时候,在被打肿的脸上,再自己打上一巴掌,然后,骂上一句:“儿子打老子!”那么,你就“淡定”啦!什么烦恼也没有啦!

    具体的情况,在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中,有详细的描写。要学习“淡定”和“改变看法”的朋友,可以读一读鲁迅的这本小说,我保证一学就会。

    再说下去,于丹的粉丝们,又要骂我了。我知道,他们是“淡定”不下来的。

    不说了!

    不满意的朋友,骂我几句。

    满意的朋友,赞扬我几句。

    可别都不说话呀!

    请大家留言,这里,我先谢谢啦!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