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贸闯海关(3)


本站公告

    楚辞压抑住在心里燃起的火气,说话尽量以平和的语气:“请记住,我们之间是平等的,没有贵贱之分。海关关长和一个二流记者,他们肩负的使命都是神圣的!请原谅,我并非不尊敬您,我刚才有些冲动是性格使然。我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地要求见您,恰恰是我敬重您的过去,看重您的现在,钦佩您的为人。当然,也因为您确实知道得很多……”

    “如果你这样讲话……和这样认为,我无可奉告。你请便吧!”

    关长下了逐客令,这出乎楚辞的预料,他看见谈话无法进行下去,只好起身离去。刚走到门边,心有不甘的楚辞又回身来到关长面前。

    “关长,您有难处我可以理解……但是,您在刻意回避……回避,不是您这老军人的性格。海关是国门,您的天职就是守卫国门!如果国门不保……请原谅,我言重了……您可以不讲,难道您能容忍那帮蛀虫视国法如儿戏?放任这些所谓的公仆们蝇营狗苟、贪赃枉法?看着他们把你们头上的帽徽、领章,改变颜色?!”

    楚辞发自内心的最后几句话声色俱厉,震动了老关长,他望着窗外,沉默了。楚辞看见茶几上放有烟缸,知道关长吸烟,便掏出烟卷给关长一支。

    关长接过烟,点燃后狠狠地吸了几口,才吐出一串烟雾:“还有几个月,我就要离休了……我不想出什么事,给我一生划一个圆满的句号。你说得对,我是在回避,因为我今后还要在G市生活。是呵,我是在守国门……”关长兀地激动了:“不能让国门变成这些蛀虫的家门!”他走到写字台前,从暗抽中取出一份卷宗,放在楚辞面前:“这就是你想要的东西……”

    楚辞翻开卷宗,里面是海关己查获的一桩桩文物走私案,数量之大,精品之多,令人膛目结舌。其中除一部份是犯罪份子所为外,竟然也有一些政府部门和个别市府官员以礼品名义将文物报关。

    关长用手指敲着卷宗“这只是被我们查到的……”

    “此话怎讲?”

    “蒙混过关的,不在少数。”

    “应该加大检查的力度。”

    “检查文物,专业性很强,海关已经尽力了……”关长从卷宗中抽出一摞单据:“你再看看这些……手续齐全,有的还有文物管理局最高行政长官的签字,你能不放行吗?”

    楚辞不看则罢,一看他惊得目瞪口呆,几乎每张单据都是由G市文物管理局开出,其中大部份还有局长侯雨的签字。一瞬间,楚辞眼前闪现出侯雨的书房,琳琅满目的博古架。

    “怎么会这样?……”楚辞在问关长,也是在问自己。怵目惊心,他只能用这四个字来形容他所看到的一切。突然间,他感到自己找到了G市文物走私猖獗的症结所在。他向关长扬扬手里的手机:“可以吗?”

    关长信任地对楚辞点点头。

    楚辞将一份份资料在写字台上铺开,不停地按动手机上摄像的按键。

    楚辞回到宿舍,立即在灯下奋笔疾书。在他的眼前,老是闪现侯玉良被杀、黄谷与几个文物专家在滨海饭店、芙蓉亭形形色色的文物贩子、阿三论画等场面,以及曹平所提供孙云良的照片、有关“经理”、“老头子”的资料……写着写着,楚辞停住笔,他犹豫了。事情涉及到侯雨,他这篇文章一旦见报,对侯雨意味着什么。孟桐林子对这件事会怎么想,她能理解吗?

    楚辞贸然丢下笔,他要去见孟桐。

    在楚辞和孟桐常见面的咖啡馆,楚辞见到了风风火火跑来的孟桐。

    “这么晚了,有啥事非要见面……不能在电话里说?过几天,是我父亲六十大寿,我正在替他张罗。”孟桐圆睁杏眼,奇怪地盯着异常严肃的楚辞。

    “是这样的……”楚辞回避着孟桐的目光,寻找合适的词语:“我在调查滨海市文物走私……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牵涉……不,准确地说G市文物市场极为混乱的根源在侯市长……”

    “我父亲?”孟桐吃惊地看着楚辞。

    “是的。他在其中扮演了一个很不光彩的角色。”

    孟桐杏眼圆睁:“你凭什么这么说?”

    “我掌握了充分的证据。”

    “你想怎么样?”

    “我正在起草一篇文章,总编辑希望明天见报。”

    孟桐惊讶了:“你知道你在做什么吗?”

    “知道。所以我想见你,听听你的想法!”

    “我的想法……它能有用吗?如果让你选择,”孟桐紧盯着楚辞,眼里充满了期待:“如果你是我……”晶莹的泪,从孟桐眼里流出。

    看着伤心的孟桐,楚辞蓦然似乎又看见当年在北方小镇的林子,耳边又响起秦老对石英说的话:“在这个时代,你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你的一生不是大喜就是大悲,且悲大于喜……你既然选择了这一行,你就要以身相许,甚至以命相许。不怕车裂,不怕五马分尸,把事实的真象告诉民众……”

    楚辞避开孟桐的眼睛:“原谅我,我别无选择!”

    孟桐眼里噙着泪,失望地问楚辞:“没有缓和的余地?”

    楚辞默默点着头。

    孟桐拿起放在椅子上的小包,站起身来。

    楚辞抓住孟桐的手:“告诉你父亲,过生日的事……要低调处理!”

    孟桐甩开楚辞的手,哭泣着跑出咖啡馆。

    市是阿三的故乡。

    阿三在故乡举目无亲,甚至没有一个朋友,来往的都是文物圈子中的人。这些人尔虞我诈,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可以反目为仇,甚至动刀杀人。没人把他当朋友,他也是为了生存才与这些人为伍。因此,当他回家时在门上看见一张给他的留言条,约他晚上七点在芙蓉亭茶楼见面,落款是你的朋友时,不由好生奇怪。本来他是不想去的,在街市上转了几圈,鬼使神差地转到了芙蓉亭茶楼下面。既然来都来了,阿三也就只好拾级而上。

    茶博士看见是熟客,将阿三引到靠窗边他常坐的位置,顺手给了一份当天的G市日报给他。阿三将报纸放在在茶桌上,用茶盖搅动茶水,轻轻呷了一口,报纸头版头条通栏大标题吸引了他。他展开报纸,“五千年文化精粹将毁于一旦”的标题己够令人怵目,看罢副题“试论今日G市之文物市场”,阿三预感一场暴风雨将要来临,胸中顿时股股寒意惊心。读罢洋洋洒洒几千字的文章,阿三佩服作者的勇气和魄力,也感到震惊。作者竟然对G市文物地下黑市交易、内外勾结走私海外的情况了如指掌。更有甚者,他不仅揭露了某些政府官员在文物问题上的腐败、贪婪,还指出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造成G市文物市场混乱的根本原因,在于某些政府官员置国家利益而不顾,循私舞弊、贪赃枉法。为此,作者呼吁在惩治贪官污吏的同时,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在一定程度上放开民间收藏品市场。    文章写得有理有据,阿三认为这是投向G市的一颗炸弹。

    文章的可读性很强,加上文笔流畅,结构严谨,一气呵成,阿三竟有些不忍卒读。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