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场灾祸来得突然而惨重,盘王寨一共牺牲了三百二十五人,基本上都是些十六到五十岁之间的男子,受伤的更是有将近六百人,残疾的也有八十多人。对于盘王寨这样的大寨子来说,也是一次伤筋痛骨的损失。
这三百二十五人都是因为意外伤害而死,不是自然老死,而是属于横死,按照苗人的风俗是不能进祖坟的。大巫师和村子里几个为首的族老商量之后,决定重新开拓一片坟地,专门埋葬着一次死难的族人。送葬仪式要和以往的葬礼一样齐备。
张道真尽展心中所学,找到一块风水不错的山坡,充当这次死难者的坟地。村民们按照张道真所指示的方位、朝向等注意事项,在山坡上挖好了三百二十五个墓穴。
在历代苗人的传说里,苗人的死亡不是从此就结束了生命,而是生命的又一继续。他们死后的世界里没有美丽的天堂,也没有恐怖的地狱,他们还将继续人间的悲欢离合。他们身着先辈的衣裳,背负起沉重的行囊,行囊里面有用糯米饭做的干粮、一双草鞋、一顶草帽和一把防身的长剑。他们在亲人们的一片哭泣声中,踏上了一条遥远的返乡路……他们要穿梭时空,穿越历史,沿着一条凭着一代代人用心灵记忆下来的路,前往一个如今已经不知道具体地名也不知道坐落何处的家园。与其说是前往,不如说是归去,是回到祖先生活的地方,回到所有苗人的家园。
村寨中央的大祠堂受损不严重,早已经修葺好了。此时的堂屋内,按男左女右分两侧摆放着三百二十五具棺材。每一具棺材都是头靠堂屋后壁,脚朝大门,大门自死者入棺后直到抬上山之前才可以关闭。棺材的脚部前方位放置一个香炉,香炉里插满了点燃的香。这香从死者入棺后必须保持燃烧,不能熄灭。棺材的头部上方的后壁上挂着一把木制弓箭、一个牛嘴笼,一条鱼、一枝柳条、一个铜制烟盒、一个冬帽和一张洗脸帕。牛嘴笼是用于装糯米饭给死者在返回家园的路上吃的,柳条的意义是提醒死者路上遇着柳树时,要记得停下来休息吃糯米饭。鱼是通行证,据说返乡的路途要经过一个城门,门下守着一条狗,要记得把这鱼扔给狗吃,门打开了才可以通过。弓箭是用于路上打猎用的。
堂屋神龛的左下方放置一个大皮神鼓呵一面铜鼓,位于两个鼓与棺木之间摆着一张八仙桌,桌上倒扑着三个碗和一节一分为二的竹卦。桌下放置一个酒坛,一个炒锅,锅里装有一锅炒熟的黄豆。这些都是供饭用的,供饭分早、中、晚三餐。供品就是白米饭、炒黄豆和酒。每次供饭时先供白米饭,后供炒黄豆,再供酒。供每样供品时,都得从头到尾把供词唱完。供时半个小时。
靠近皮神鼓的后壁墙脚,斜靠着一把长剑,这是“开路”时用的。棺木上方天楼上垂挂满了蜡染的青色布,蜡染布是自制的,布面印有白线纹的花、鱼和蝴蝶三样图案,搭在棺木上方代表“棂房”。
整个堂屋的“棂房”显得很清冷,上述的这些丧事用物几乎没有占据多大的空间,尤其是那具裸露的棺木,突兀的横躺于堂屋的黑暗角落,令人顿生战栗的凄凉。
大巫师将亲自担任此次葬礼的祭师,这些天一直都在祠堂里唱供词。阿秀在祠堂里负责安排供饭,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工作,一点差错都不能出。每餐供饭之前,还要有专人在门外朝天放三响铁炮。
夏历六月十八的夜晚很是热闹,整个寨子和祠堂附近挤满了前来帮忙的人,七手八脚的忙于赶做夜饭。
山丫口上时不时地响起了荡切山谷的鞭炮声,那是外地苗寨的亲属们听闻消息后赶来的一支支开孝队伍。自死者入棺后,每天都有人来开孝,直到“放客”的前一天止。在这段时间内来开孝的都是内亲,开孝时只带一碗糯米饭和酒来供死者。在“放客”的那一天,所有的亲戚和朋友都来了,人很多,而且有的还挑粮来。
“放客”,即“出灵”之意。那天,所有的亲戚和朋友必须在中午之前赶到,中午就砍牛,牛倒地后马上“开路”,“开路”完毕就“出灵”。
死者入棺后丧事人家就开始杀第一头猪,全寨共杀了将近四百头猪,用于接待这些天来开孝的内亲。孝子不能吃猪油和肉类,直到“出灵”之后。
接下来的两天里,都在做“放客”和砍牛的准备工作。除了这些准备工作外,每天主要的是贡供、中、晚饭。大巫师又安排苗武带了几十个人上山砍竹子,用于出灵时捆绑棺木。安排另一个弟子带着几十人在寨子里劈柴,明后日要用大量的柴火。
夏历六月二十,又一个远方的大苗寨的开孝队伍也来了,同来的还有葬礼上必备的两位砍牛师。砍牛师也是苗人中很受尊敬的人,因为他们主持着葬礼上重要的砍牛的环节,一般都是由死者嫁出去的女儿请来,这一次的集体葬礼,是由盘王寨的族老们向远方的一个同样庞大的苗寨重金请来的。
守夜的晚上,来自四面八方的苗人们跳起打糍粑、打鼓等舞曲,唱苗歌,用喜庆来冲淡哀伤。堂屋内外,是哭孝的死者家属。
夏历六月二十二,葬礼终于正式开始。凌晨刚过一刻,大巫师身穿长衣,头戴冬帽,提着一只活的小猪放置死者头部,唱起诗歌,供小猪给死人吃。这是整个葬礼过程最重要的起始环节,也是祭师们开始穿长衣,行古代礼节的开始。每一具棺材前方,都有一个人同样举着一只小猪,做着和大巫师同样的事。
唱了有半个小时,供小猪的诗歌才唱完,立即一剑砍断小猪头,鲜血淋淋。草草除毛后,及时破肚取猪肝,串成三串鲜肉立于饭箩里,挂在棺木头上方,作为死者上路的晌午饭。被割断了头和被破小肚的小猪也挂在棺木头上方的墙壁。
此时已经不用再供饭,阿秀站在张道真身边,幽幽的道:“爷爷他们回家园路是不是很危险,听说有好多高山、大河、大雪、烈火。”
张道真安慰道:“那条路虽然危险,可是你们苗人的祖先不也是从那条路走过来的吗?你爷爷他们能回到祖先的家园,一定是很开心的,不会害怕任何危险,而且还有这么多人一起走呢。”
终于等到太阳出山,大巫师命令堂屋内帮忙的青壮们打开棺材盖,由每一个死者的家属亲自为死者穿上草鞋。张道真看到,死者们都是身穿长衣,头戴冬帽,静静躺于棺内。大巫师再堂屋内竖起一根棍子,棍子上绑着一根麻绳,麻绳的另一头系在门外的牛鼻子上,表示死者是牵着牛的。这根麻绳很长,一直拉到砍牛场地。
布置好以后,大巫师站在堂屋门口,开始唱起供词,要把牛交给死者。唱了将近一个小时,供词才唱完,即时鸣放铁炮三响,又一次震醒了黎明的山谷,迎来山谷顶上一轮紫红的太阳。在唢呐声、鞭炮声中,大巫师率队送牛到砍牛场地,并系在叉状的杉木桩上。在砍牛场地上鸣放铁炮三响后,送牛队伍在鞭炮声、唢呐声中绕牛三圈,烟雾弥漫了砍牛场地。之后,各自散去,吃早餐休息,准备后续的葬礼。
一个小时以后,大巫师和砍牛师穿着青布长衣,头戴冬帽,双手握着一把砍牛大刀,并立于灵堂中央,面对大门跪拜三下,动作神圣、肃穆。死者男性家属也都面朝大门,静跪于灵堂中的棺材旁。大巫师跪拜礼毕,行步到男孝们头前,弯下腰用手轻抬男孝们的额头,意为请起。男孝们起身后,与大巫师排列一纵队,大巫师手握大砍刀在前引路,孝子们紧跟其后。一列队伍肃静不语地走向砍牛场地。到达目的地后,两个砍牛师站立于场地的东方位置,先面向东方三鞠躬,之后再向南、西、北三方向各鞠躬三次。礼毕,手拿一瓶酒,洒向牛三次后,二人放开歌喉开始唱颂着神圣远古的《砍牛经》。
将近中午的时候,《砍牛经》唱颂完毕,砍牛师回寨中休息吃中午饭。
半小时以后,葬礼继续。唢呐队吹奏唢呐引路,男女孝子列队紧跟在后,一行队伍在鞭炮与唢呐交响声中走向砍牛场地。绕牛三圈后,族老们牵住牛头,扶着牛背,七手八脚扳开牛嘴,往牛嘴里灌酒,往牛嘴里塞进几团糯米饭。就在塞糯米饭的那一瞬间,死者的女性家属们当即哭倒在泥地上,由年轻的女人扶起,幽哭着举步艰难地迈向家里去。此时,沉闷的皮鼓也敲响起来。
然后,大巫师充当见证,族老们与砍牛师签订一份口头上的协议:第一,砍牛时出现的各种怪现象和某些意外,由砍牛师自己负责;第二,不能砍断牛绳,也不能砍着牛角;第三,拴牛的柱子不牢,捆牛的绳子不固,由主家负责。此协议内容由大巫师站立宣说,砍牛师站立应声同意。宣说完毕,大巫师授予砍牛师两顶“冬帽”,并亲自为其戴好,意为交权。族老亲自授予砍牛师两段丝绸,并为其系在右手臂上。整个礼仪在庄严的氛围里进行。
正午,盘王寨死者家属与大巫师带着众祭师、砍牛师圈立于灵堂中央,在大巫师的“昭示”下,众人双膝着地跪拜三下,两个砍牛师起身,行步到神龛前,手握砍牛大刀,整齐并立,先三鞠躬,再三次跪拜。整个过程都是在悄无声息中进行,现场很安静,只听到动作时衣袖摩擦的“嚓嚓”声。砍牛师起身,行步到孝子与祭师们的头前,弯下腰,用手轻抬着孝子与祭师们的额头,意为请起,随即,砍牛师转回身,走出门外,威严地朝砍牛场地迈去,孝子门起身紧跟其后,唢呐队跟在孝子们之后。祭师们留守灵堂,敲响挂在灵堂中央的铜鼓,皮鼓伴奏。
铜鼓敲响,祖先的灵魂已经在天宇召唤。弥漫于山谷的亲朋好友和邻近苗民们听到了铜鼓声,一下子涌往了砍牛场地,神圣与庄严的围观砍牛仪式。
牛被砍倒地,孝子们蜂涌而上,挥动大刀斧头,讯速砍断牛角、牛尾、牛蹄,穿在竹杆上,将拿与死者一道出灵,意为死者把牛带走了。
下午,各种“出灵”的“手续”已准备就绪。大巫师手持长剑,脚踩犁口和锄具,站立于神龛前,唱颂着《开路词》歌谣,告诉死者有关“家园”先辈的事迹,并为死者指明一条归去的路,路上的各种符号,路遇的各种难题,该如何去解决,最后才得以顺利到达“家园”……
两小时后,《开路词》歌谣唱颂完毕。孝子立即把篾片编制的小竹筏架在棺材盖上,当即抬出门外,即“出灵”。所有孝子都跪拜在“出灵”要经过的路途上,有的掩面绝泣,有的嘴唇轻含着从眼角滑落的泪珠,有的因为痛苦而麻木,目光呆滞……
亡者们终于出门,他们已经踏上了一条永不回盘王寨的路,他们等待了千百年,盼到了今天终得以背起沉重的行襄,带着亲人们准备好的糯米饭干粮,在一片片的哭泣声中依依惜别了亲人,惜别了村寨,前往祖先的“家园”。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