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儒家思想的利与弊


本站公告

    按语:近几年,看过一些抨击儒家思想的文章,综观古今中外历史,确实很有感触。经过几年的思索,现在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写下来,与有兴趣的朋友探讨。另外申明,本文就历史讲历史,绝对没有宣扬“大汉族主义”。

    从春秋时期孔丘创立儒学,后经孟轲、荀况、董仲舒、王阳明、朱熹等人的发展,2000多年来,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甚至至今都长期处于独尊地位,现在仍影响到每一个中国人的人生。

    先说说儒家思想的精髓:

    一、儒文化的一个基本概念是“仁”。“仁者,人也”,就是说“仁”是人的本性。对人的本性的探讨既是儒文化的独特起点,又是儒文化的主要内容。儒主要探讨的是人的本性中的“人情”,即“仁者爱人”。人情中,儒是从亲情入手进行探讨的,仁以爱父母亲为大,这就是“孝”。亲情是情的起点,这是人的本性,这是仁;父子之情母子之情是亲情的起点,这也是人的本性,这也是仁。一个人不爱父母怎么会爱其他人呢?“孝”作为人的本性是儒文化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亲情从爱父母延伸到爱兄弟就是“悌”。由爱父母爱兄弟延伸到爱夫妻、爱亲情中的所有成员,延伸到家中的每一个成员。“家”在儒文化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齐家”是儒生的必修课。中国人的家观念更是根深蒂固。儒文化对人性人情的探讨在亲情和家这个点上告一段落――这就是“仁爱”。儒文化对人性人情的探讨是为了研究人类共生共存的问题,是为了研究人与人的关系问题。因此,亲情中的爱,亲情中的人情还需向家之外延伸扩展。“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将仁爱和人情延及到家之外,延及到朋友,延及到社会,延及到国家,延及到天下,这就是“仁义”。

    二、德与礼是儒文化的重要内容。“导之以德,齐之以礼”。德与礼都是一种规范一种规矩。德注重的是个人性、自觉性、和民间契约性的规范;礼注重的是公共性、强制性、和政权制度性的规范。德注重个人的修身养性。礼的基本要求是“遵秩安位”,或者说是“秩序”和“定位”,也就是时间性和空间性的约束。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先后秩序不能乱,上下位置不能错。

    三、中与和是儒文化的归宿。儒文化中的规律或以“道”称,或以“诚”称,或道诚并称。《论语》的“十五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在总结寻求人生成长的规律;《大学》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探讨人生事业发展的规律;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则是在摸索人生个人修养的规律。儒文化在探讨宇宙人生规律的方方面面中,最精彩、最具智慧的是对人的本性和人情规律的探讨。天生具有的趋势是人的本性,自然状态下的人的本性就是规律。喜怒哀乐等人的感情没有发出来,处在静态平衡就是“中”,发出来刚刚好,处在动态平衡就是“和”。因此“和”在中国人人生中是一个矢志追求的目标: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和和气气,和为贵,和平共处,政通人和,和谐社会等。儒文化不走极端,不搞唯一和绝对化,而是在宇宙人生的动态中把握和寻求平衡点,把握和寻求“度”,以保证人类共生共存的自然通达和畅通。

    简要的说完儒家思想的主旨,再谈谈本人的一些看法。从孔子创立儒家学说开始,在“利民”上确实功不可没。首先,孔子打破了只有贵族子弟才能受教育的桎梏,把文化学习带到了平民阶层,使广大的中下层百姓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隋唐推行科举制度后更为明显)。其次,被儒家尊为“亚圣”的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至今仍为民主社会的不二准则。再次,荀子提出的“人定胜天”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现在看来都非常科学。(当然,而后孔子的后继传人王阳明、朱熹等人把儒家的思想断章取义扭曲了,导致了危害国人千多年的“礼教”盛行,这就不能把账全算在儒家思想上了。)总之,从儒家思想的精髓来看,如果作为一种思想哲学理论,或者是象道教、佛教、基督教等作为一种宗教学说,对个人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自然)的关系,确实是一种非常科学合理的“和谐”理论。所以我认为,儒家思想利民不殃民!

    但是,儒家思想拿来治国,就确实祸国了。进化论讲: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历史上,孔子在他的春秋时期很不得志。他在鲁国从基层小吏做到司寇(国家司法长官),被权贵赶下台后,一边开办私塾,一边周游列国游说。他那套“仁义道德”中庸学说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根本没有市场(韩非的法家思想倒是统治者的主流思想),连贤明如齐景公的宰相晏子都对孔子很反感。而后的孟子等人也没有被统治者赏识。直到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中国(主要是汉民族的)历史就走上了一个不归路。《论语》提出的“国虽大,好战必亡”;“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我们知道,在中国2千多年历史里,每到草黄水涸的季节,休生养息完毕的少数民族就会杀到中原来“打秋风”,以中原大地作为他们的牧马场,“收割”汉人的生命和财产,中原笼罩在一片膻腥之气下,而我们的统治者受儒家思想支配屈辱退让。难道真的“国虽大,好战必亡”吗?古今中外,希腊文明南征北战,四处掠夺,国家持续了2000多年;罗马帝国纵横万里,国土连接亚非欧,把地中海称为“我们的海”,国家持续了1千5百多年。而我们汉民族建立的国家最长的周朝也才500年(其实东周名存实亡,到战国后期已彻底灭亡)。再看看,大英帝国把印度次大陆、美洲、非洲踩在脚下,没见到受何天遣,反而因此强大;西班牙消灭了整个玛雅文化,不见的因此崩溃;张伯伦对希特勒绥靖政策反而招来耻辱。和柔政策真的很好吗?我怀疑。我们汉民族嫁出了一个个女儿,去和亲,也不见的因此减少了少数民族的凌辱。

    纵观整个华夏历史,自汉以后,不过是一次次被少数民族征服的历史。汉以后是南北朝的异族入侵,打走了异族建立了隋唐两朝,安史之乱又使唐朝衰落,其后是五代十国的的大混乱,刚出现个北宋有统一的征兆,接着又是南宋和辽、金、西夏的对峙,最后宋朝又被蒙古征服,建立元朝。汉族好不容易摆脱了异族的统治建立了明朝,又被另一个异族征服建立了清朝。每次被征服时,我们的科技水平、政府体制都比游牧的征服者先进,可为什么一次次我们被征服?那就只能在国家、民族的指导思想上找毛病。我们汉民族的思想上生了病,而且病得不轻,一个老是安于现状,没有血性的民族,一旦别人的力量大过你,等待你的命运只有毁灭和被征服。(纵观历史:战国时期,大部分国家推行法家思想,国力军力都比较强,象秦国、赵国、燕国等用相当于现在一个省份的国力,也能抵御匈奴等少数民族的进攻;汉初刘邦实行“老庄之道”进行休生养息,经过文帝景帝,才有了汉武帝时期的强大,卫青把被匈奴往北方赶了数千里,霍去病把匈奴祖坟都给挖了;唐朝前期也是推行道家思想,才有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东征西讨,建立高丽都护府、西域都护府等使汉族的疆土达到了顶峰;宋朝人口相当于西夏、辽、金、蒙古的几十倍,而且火药已经用于军事上,但是在儒人卖国政策下,先是靖康之耻,最后灭国;明朝人口是满人的90多倍,哪怕满人全民皆兵,明朝的总兵力也是他们的十几倍,而且还从欧洲买来火力强大的大炮,自己又仿制了“红衣大炮”,照样被清兵入关亡国。而征服中原的少数民族在冷兵器时代所需的武器、铠甲可都是受汉人政府控制、非常贫乏的呀!总之儒家的读书人是“内斗内行,外斗外行”。到现代,蒋介石受儒家思想影响更深,国难当头,还叫嚣“攘外必先安内”,结果除了把红军追得东奔西跑,打起小日本来百万国军除了极少数胜仗之外,几乎是每仗必败,从东北一泻千里到崇山峻岭的大西南,有时仅仅是日军一两万人就可以使数十万国民党军顷刻土崩瓦解。甚至拥有几十万驻防大军的国军抵不住几万日军的进攻,为了在后方有时间构筑新的防御工事竟然拔开黄河“花园口”大堤,日军没有阻挡住,却活活淹死了上百万无辜的百姓,并让数百万百姓无家可归,任凭滔滔黄河水使皖、苏三省四十四个县尽成泽国,田庐村陌皆付流水,历时近长达九年。而毛主席手下的解放军将领,大部分出身贫寒没什么文化,最后反而把蒋介石用“仁义礼智信”教导出来的黄埔高才生赶出了大陆。)反之,不但是汉民族,凡是后来推行儒家思想治国的少数民族政权,也由于儒风大行其道导致亡国灭种。如:西夏李元昊、辽国耶律阿保机等打下了偌大的疆土,后来宣布儒教为国教,没要到几十年就亡国了;元朝在汉人大臣的“马背上可以得天下,马背上治理不了天下”的鼓动下,推行儒教治国,虽然对国家进行强权统治,没收民间武器,曾经有几家人合用一把菜刀的历史记载,结果这个曾经打到黑海的彪悍民族也短短几十年就被明朝取而代之;清朝曾经悍不畏死的八旗子弟,在被儒家思想洗脑后,不思进取,坐井观天,妄自尊大,最后近百万清兵被几万欧洲列强打得屁滚尿流......也许会有人说,日本也信奉儒教,咋没有出现这种情况。我只能说,他们是单一民族,四面环海,易守难攻,而且法家思想、武士道和一些本土的思想并举,所以一个天皇维持了上千年。

    另外,儒家思想不光危害国家军事,而且禁锢经济、科技发展。“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他们把商人和技术工匠列入下九流,“君子不言利”----鄙视商业发展;把能工巧匠的发明创造蔑称为“奇技淫巧”(历史上除了几个象祖冲之、张衡、徐光启之类的当官的科学家进了史册,象改良印刷术的毕升等绝大部分科学家只能出现在野史和文人笔记里面)。

    新中国建立后,砸烂“孔家庙”,破四旧,打破一切封建传统,民族思想大解放,从一个备受欺凌的东亚病夫变成了百战雄狮,敢于以一己之力挑战美国、苏联以及后来欧美列强支持的印度、越南,可说是打出了中国人的志气。而今,沉寂多年的儒家思想又开始泛滥,孔子的n代子孙到处招摇,好多城市教孩子“旧学”的学校盛行,到处歌舞升平,传唱“盛世”浮华......也许某一天,其他的“异族”----东倭、美利坚、英吉利、俄罗斯、欧罗巴等等,又会来中国“打秋风”了!!!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