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以及朱元璋各子的命名是在吴元年(1367)十二月,其年朱元璋已有七子,并自立为吴王,封长子标为世子。
洪武三年(1370)四月,朱棣以及朱元璋诸子受封亲王,朱棣得封燕王。九年(1376)二月,燕王随太子离开南京前往凤阳,十二年(1379)正月始回。
洪武十三年(1380)三月十一日,燕王朱棣率两护卫将士五千七百七十人,背负着“慎固边防、羽翼皇室”的重任,离开南京前往封地北平(今北京),其年朱棣整二十一岁。北平曾经是大元帝国的都城,被称为大都,其时虽已不是全国统治中心,但在军事、政治上仍然占有重要地位,明朝建立以后,退往塞外的元朝势力屡次犯边,而朱元璋也命徐达等数次北伐,双方各有胜负,呈胶着状态。
燕王少年悍勇,落落有大志,好游侠善骑射。就藩后,先后多次协同朱元璋或者独立挂帅北征蒙古。自历次战斗中显现出不俗的军事才能。
洪武二十五年(1392)四月,太子病死,同年九月,立朱允?为皇太孙。
洪武三十一年(1398),朱元璋崩,死前祝福朱允?“燕王不可忽”。朱棣得朱元璋死讯,欲带兵入京,被僧道衍劝阻。同年闰五月十六,朱允?即位,年号建文。
同年,建文帝听从黄子澄与齐秦建议,开始策划削藩。短短数月,周王、湘王被削。
建文元年七月,燕王朱棣控制北平,以靖难为名起兵造反,史书称为靖难之役,历时四年,于建文四年攻克南京。
次年,朱棣改元永乐,正式称帝。朱棣即位之初,对洪武、建文两朝政策进行了某些调整,提出“为治之道在宽猛适中”的原则。他利用科举制及编修书籍等笼络地主知识分子,宣扬儒家思想以改变明初嗜佛之风,选择官吏力求因才而用,为当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和组织基础。
朱棣在位期间进一步强化君主专制,他对建文时逆命诸臣,残酷屠杀,大肆株连。永乐初,曾先后复周、齐、代、岷诸王旧封,但当其皇位较巩固时,又继续实行削藩。周、齐、代、岷诸王再次遭到削夺;迁宁王于南昌;徙谷王于长沙,旋废为庶人;削辽王护卫。他还继续实行朱元璋的徙富民政策,以加强对豪强地主的控制。永乐初开始设置内阁,选资历较浅的官僚入阁参与机务,解决了废罢中书省后行政机构的空缺。朱棣重视监察机构的作用,设立分遣御史巡行天下的制度,鼓励官吏互相告讦。他利用宦官出使、专征、监军、分镇、刺臣民隐事,设置镇守内臣和东厂衙门,恢复洪武时废罢的锦衣卫,厂卫合势,发展和强化了专制统治。
朱棣十分重视经营北方,永乐初即改北平为北京,设行在六部,增设北京周围卫所,逐渐建立起北方新的政治军事中心。永乐七年在女真地区,设立奴儿干都司。与此同时,八年至二十二年,朱棣亲自率兵五次北征,巩固了北部边防。追击蒙古残部,缓解其对明朝的威胁。永乐五年派兵统一安南(今越南),在河内设立了交趾布政司(行省),进行直接统治。永乐七年开始了营建北京天寿山长陵,以示立足北方的决心。十四年开工修建北京宫殿,十九年(1421)正式迁都北京。朱棣为保证北京粮食与各项物资的需要,于九年疏浚会通河,十三年凿清江浦,使运河重新畅通,对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对其他边疆地区的统治也得到发展。十一年平定思南、思州土司叛乱后,设立贵州布政使司,为加强对乌斯藏(今西藏)地区的控制,朱棣派遣官吏迎番僧入京,给予封赐,尊为帝师。他还于四年设立哈密卫,并多次派遣陈诚、李达等人赴西域(今新疆),加强了政治、驻军和贸易往来,全国统一形势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巩固。
朱棣注意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认为“家给人足”、“斯民小康”是天下治平的根本。他大力发展和完善军事屯田制度和盐商开中则例,保证军粮和边饷的供给。派夏原吉治水江南,疏浚吴淞。在中原各地鼓励垦种荒闲田土,实行迁民宽乡,督民耕作等方法以促进生产,并注意蠲免赈济等措施,防止农民破产,保证了赋役征派。通过这些措施,永乐时“赋入盈羡”,达到有明一代最高峰。同时组织学者编撰长达3.7亿字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
为开展对外交流,扩大明朝的影响,从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起,朱棣派郑和率领船队七次出使西洋,所历三十余国,成为明初盛事(见郑和下西洋)。永乐时派使臣来朝者亦达三十余国,中亚的帖木儿帝国也与明朝多次互派使者往来。?泥王和苏禄东王亲自率使臣来中国,不幸病故,分别葬于南京和德州。四年朱棣派兵征安南,次年安南内属,于其地设交?布政使司。
永乐时全国范围阶级矛盾相对缓和,但由于国家支出过大,赋役征派繁重,使有些地区发生了农民流亡与起义,十八年山东发生的唐赛儿起义是其中规模较大的一支。
永乐二十二年朱棣死于北征回师途中的榆木川(今内蒙古乌珠穆沁),葬于长陵,庙号太宗,嘉靖时改成祖。谥号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