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历史人物――张叔夜


本站公告

    张叔夜(1065-1127)北宋末将领。字嵇仲,永丰(今江西广丰)人,张耆曾孙,年轻时就喜欢谈论兵事。以门荫调兰州录事参军,兰州靠近边境,依靠黄河构筑防线,每年黄河结冰期间,不得不严加戒备,士卒连续数月都不得不处于临战状态,非常辛苦。

    张叔夜说:“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不把守要地,而让敌军紧逼黄河沿线,这非常危险。”

    有个叫大都的地方,位置正在夹在五路(路是宋代行政区划,接近于现在的省。)中间,羌人进犯时,一定会先到那里集结,然后商议攻击目标,因此他们一来五路全部受到惊扰。张叔夜观察了那一带的地理形势,出奇谋攻占了那里,在那里新建了西安州城,从此兰州再也没有受到羌人的侵扰。

    后来他曾经担任过襄城、陈留二县的知县,又做了颍州的通判,历任舒、海、泰三州的知州。大观中,召对,除库部员外郎、开封少尹,迁右司员外郎。四年,赐进士出身(《嘉靖永丰县志》卷一)。其从弟为御史,曾经弹劾蔡京,后来蔡京恢复相位后,找茬将其贬去看管西安州仓草场。后来又被召为秘书少监,擢中书舍人、给事中。进迁吏部侍郎,为蔡京所忌,以徽猷阁待制出知海州,历知宣州、济南府、青州。

    张叔夜出使辽国时,宴会时射箭为乐,他一发中靶。辽人惊叹不已,请求看看他的弓,张叔夜因为此前没有先例,所以拒绝了。回来后,将辽国的山川、城郭、服器、仪范记录,分为五篇,献给了宋朝皇帝。

    那时官吏人浮于事,只要不是上面下达的命令,都是能拖就拖,甚至形成了一种制度,张叔夜上书要求对此改革,因此获得升迁,担任礼部侍郎。

    张叔夜一生中最有名的事迹,应该是平定宋江起义了。

    听说他们要来之后,张叔夜派间谍观察他们的动向,贼军(这里沿用吧,当时确实就是贼寇啊。)前往海边,抢了十几艘大船,用来装载抢掠来的财货。

    于是张叔夜招募死士上千人,在城附近设下伏兵,而派出少量军队前往海边,引诱贼军出战。在此之前,张叔夜预先在那些海船附近埋伏下少数精兵,等贼军被引诱走之后,他们放火将船全烧了。贼军听说后,都没了斗志,伏兵乘机大举杀出,抓住了宋江的副手,宋江就投降了。

    担任济南知府时,山东群盗突然杀到,张叔夜估计打不过,对属下说道:“如果什么都不做,只知道等待援军,百姓就要被抢光了,必须想办法拖延一下,只要缓上三天,就一切都没有问题了。”

    于是张叔夜取出以前的赦贼告示,让人在郡里到处张贴,贼军听说后,果然稍微松懈。张叔夜又在城楼上聚众会饮,以安定民心,并派出官吏向贼军宣读旨意。

    贼军意见不统一,开始争执起来,到晚上还没决定下来是战是和。张叔夜派出五千军队,乘贼军懈怠时出击,贼军溃败,他率军追杀,斩首数千级。因功升为龙图阁直学士、知青州。

    靖康元年,金人南下,张叔夜上章要求统率骑兵,与诸将合力截断金军的退路,没有获准。被降职派往邓州。四道置帅,叔夜领南道都总管。金兵再次打来,接到钦宗的手札后,张叔夜自己率领中军,儿子张伯奋率领前军,另一个儿子张仲熊率领后军,一共三万人,翌日上道。路上遭遇金军游骑,击退后继续前进。

    十一月抵达汴京,钦宗来到南薰门视察,见军容甚整。召来张叔夜面见,他们敌军锐气正盛,希望皇帝像当年唐明皇躲避安禄山那样,暂弃京城,先退到襄阳以图再起。钦宗很高兴。加封他为延康殿学士。闰月,钦宗登城,张叔夜陈兵玉津园,铠甲光明,拜舞城下。钦宗更加高兴,升他为资政殿学士,命他率军入城,进入枢密院工作。

    之后张叔夜与金人大战四天,斩杀金环贵将二人。不过开封城还是失陷了,张叔夜受伤,父子三人依旧并力死战。

    钦宗准备出城向金人投降,张叔夜谏阻,钦宗说:“朕为生灵之故,不得不亲往。”,张叔夜与将士属下抱头痛哭。

    金人准备立异姓之人为中原的皇帝,张叔夜准备死谏,就上书金军的两大统帅,请求立太子为帝以顺应民心。金军统帅大怒,命人将其押往北方,在过界河(应该是黄河)时自尽,时年六十三。死后封号什么的,我就懒得提了。

    张叔夜与本书关系其实不大,之所以要整理出他的资料,是因为他是一个典型的“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将领。中国历史上这种将领很多,所以很值得进行分析。

    张叔夜的大局判断力很不错,几次建议都很正确,但皇帝不听那就没办法了。他平乱时很厉害,善用计谋,不过这些计谋都是与他熟悉当地情况密切相关,而当他到了相对陌生的汴京后,他就只能死战了。而因为对自己的谋略过于依赖,他的军队真实战力相当有限,从他五千官兵都没信心正面打赢几千盗匪就看得出来了。

    在对敌军缺乏了解的情况下,计策是很难派上用场的,所以张叔夜在面对金军这个陌生的敌人时,失去了他最有力的武器。他不得不用自己最弱的地方,去和金军最强的地方硬碰硬,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至于为什么会对金军如此缺乏了解,原因很简单,古代中国人太骄傲了,他们根本不屑于了解外面的世界。波斯被阿拉伯帝国吞并了几百年,中国人还认为那是两个国家;日本离我们这么近,可直到明朝的时候,中国人都不知道日本有天皇,实行的是分封制而不是中央集权。所以,中国之所以会衰落,蛮族入侵是一方面,自身的痼疾也是一方面。在古代大国里,中国大概是最自闭的国家了,可能这与中国本部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

    张叔夜的记载还说明了另一个问题,对他来说,抵抗金军主要还是为了赵宋皇室尽忠。而即使是儒家,也曾经有过主张“尊王攘夷”的思想,为什么后来会发展成纯粹的为皇帝尽忠呢?在我看来,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破坏了“华夷之辨”的血缘根基,而隋唐统治者因自身血统杂驳不纯的原因,压制冷却与淡化“华夷之辨”,破坏了它的思想根基。于是,此后中国人只知忠君,而不知爱国。而没有了民族凝聚力,在面对外族入侵时,那战斗力是弱得可怜的。

    到了元朝时,因为蒙古的残酷压迫,“华夷之辨”再次得到中国人尤其是汉人的推崇,并依靠其产生的民族凝聚力将蒙古人赶回了草原。但是,天意弄人,满清借着如同摸中彩票般的运气,入主了中原,这才有了后来中国几百万军队被不到一万洋人打败的屈辱。要知道,为了征服利比亚的一个小小的省份里夫,他们就动用了四十万大军!而鸦片战争,英军参战部队才区区八千人;即使是后来的八国联军,也不过几万人而已。这就是当时西方人眼中中国军队的战斗力......

    这一切,直到朝鲜战争时才扭转了过来。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