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干票大买卖


本站公告

    “兄弟们,咱们要干就干票‘海’的,够养他娘的一辈子才行。”

    张口来雄心万丈冲独眼龙他们说道。

    “大哥、咱们听你的,不知大哥可寻着目标?”

    独眼龙一听张口来的话,立马兴趣倍儿浓地问道。

    “河北遵化清东陵。”张口来话一出口立即让独眼龙他们吓得目瞪口呆。

    “大、大哥,我没听错吧!干皇帝老儿的‘业务’。”

    独眼龙惊讶得话都抖不利索。

    “没错、大哥我这次可是绞的‘尖口’,你们想想,那清妖多可恨,搜刮那么多好东西放进堆堆里,咱们何不给刨出来换成郎板花。”

    张口来充满自信对独眼龙他们说道。

    “但是大、大哥,那皇帝老儿的堆堆整得很结实嘞!咱们能成吗!”

    秃子激动地说道。

    因为他知道要是这票干成的话,别说今世享不尽的荣化富贵,就是再有下辈子也不愁没钱花了。

    “兄弟们放心,此事我早有准备。”

    张口胸有成竹地回答道。

    其实他重返北平那天起,他的心中一直就在盘桓着这件事,虽然不是有十成把握,但也绝对值得一试。

    “大哥、咱们听你的。”

    独眼龙见张口来说得如此自信,他积极响应着说道。

    秃子、瘸子、哑巴自然没有异议。

    张口来用一天时间买来他所要的盗墓工具,第二天就雇辆马车往河北出发。

    张口来都买了些什么呢?

    除了平日盗墓用的工具外,他还从卖军火的刘老大那里买来两箱手榴弹。

    北平离清东陵大约二百五十多里地,马车跑了整整一天才到达清东陵所在的遵化县。

    打发走车夫后,五人当夜找间客栈住下。

    次日天刚蒙亮,张口来吩咐秃子、瘸子、哑巴他们仨留在客栈看守好物品,自己与独眼龙前往清东陵踩点。

    清东陵真是一处绝佳的风水宝地,就连丝毫不懂风水学的张口来,也感觉处到此地到处充斥着的灵异奇妙。

    先北面一座昌瑞山做后靠如锦屏翠帐。

    南有金星山做朝如持芴朝揖。

    中间有影壁山做书案可凭可依。

    东有鹰飞倒仰山如青龙盘卧。

    西有黄花山似白虎雄踞。

    东西两条大河环绕夹流似两条玉带。

    群山环抱的堂局辽阔坦荡,雍容不迫,真可谓地臻全美,景物天成。

    当年顺治到这一带行围打猎,被这一片灵山秀水所震撼,当即传旨"此山王气葱郁可为朕‘寿宫’。

    从此昌瑞山便有了规模浩大、气势恢宏的清东陵。

    东陵自1661年开始营建,历时247年才告结束。

    最早的建筑物距今已近400多年,最晚的建筑物距今也近百年,不仅反映了从清初到清末陵寝规制演变的全部过程,同时也从一个侧面记录了清王朝盛衰兴亡的历史。

    在清东陵下葬人物中,有对清代乃至整个历史都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物。

    如辅佐世祖、圣祖的清初女政治家孝庄文皇后。

    开创“康乾盛世”的圣祖康熙大帝和高宗乾隆皇帝。

    清末两次垂帘听政,统治中国达48年之久的慈禧皇太后等。

    这些人物在清代历史舞台上都扮演过重要角色,主宰国家命运,叱咤风云,在国内外都有极高的知名度。

    张口来虽惊叹于东陵的物华天宝天工造物。

    但他最感兴趣的还是地下埋葬的宝贝。

    与独眼龙绕东陵走了半晌,来到昌瑞山中部,瞥见一破落土坯房。

    东陵自建陵以来,一直设有护陵机构守卫,那里有管陵人员,并驻有旗兵、绿营兵守护,还有宗人府、礼工部等机构分别承担陵寝一切事务。

    但是自1914年(民国三年),经内务部将东陵红桩以内地区划归清室管辖后,守陵人员就以薪饷无着,解决旗民生活困难为名,由护陵大臣报请清室,准予开垦土地,用来维持生计。

    此后,对东陵土地和林木的破坏逐渐升级。1921年,直隶省(今河北省)省长曹锐以查办天丰益铺商盗买陵树为名,派兵一团查抄没收天丰益在东陵地区的一切财产,并设立垦植局。

    至此,东陵完全落于北洋军阀之手。

    垦植局实际上是公开盗伐陵树的机构,东陵陵树多次遭劫,“仪树”和“海树”被盗伐一空,昔日群松蔽日、苍翠郁郁的青山,至1928年已变成秃山了。

    当其冲受害者就是当地一带的原著人民,他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遭遇毁灭性的破坏,致使他们生活极度维艰,不得已许多人纷纷举家迁移外出谋生。

    所以像这种被遗弃的土坯房随处可见。

    张口来走进屋里,见除了四面土墙头立着外屋内空空如也。

    “太好了,咱们就选择这里安顿下来。”

    张口来兴奋打量四周说道。

    “那咱们赶快回去叫秃子他们把东西搬来。”

    独眼龙接口说。

    “不要太着急,先回去商量再说。”

    张口来冷静对独眼龙说道。

    张口来同独眼龙回到他们居住的客栈时天已经黑下来。

    饥肠辘辘的二人与留下的仨伙伴吃过晚饭后回到房间。

    经过小半夜的密谋策划,一个惊世骇俗的‘打堆堆’勾当已初具雏形。

    第二日张口来他们雇了几个本地山民,搬上经过伪装后的各种器具,向昨天踩好点的昌瑞山进发。

    “各位大爷!你们这是干啥?咱地儿的人都往外跑,你们却选这地儿安窝。”当地的山民迷惑不解冲张口来他们问道。

    “唉!老乡有所不知,咱们老家在东北,那一带匪患猖獗,每天都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真说不准啥时候这吃饭的家伙就得搬家,此地虽然贫苦些,但也总不至于饿死人。”

    张口来与山民绞口说道。当然他的话不会引起这些纯朴山民们的质疑。

    很快他们就像许多外出逃生的人群一样,开垦出一些土地,像模像样地种上庄稼。

    半月不到,当地一些没走的山民就与张口来他们打得火热。

    原因也很简单,张口来他们的热情加上在当时完全算得上奢侈品的白酒二锅头,使得这帮山民都争相与之接近。

    逐渐张口来便从一位年老的山民口中探知,当年参于修建清东陵的一位张姓石匠还健在,就住在遵化县某个地方。

    由于这老爹与那老石匠是远房亲戚,依稀还记得老石匠住址,他两口火烧下肚后,就毫不隐晦说出老石匠住址。

    当然谁也不会怀疑这五人中有四人带残疾的、居然是打清东陵主意的盗墓贼。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