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什么是君子?(三)


本站公告

    读者朋友:

    请让我继续为您解读,君子的标准。

    十三)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8.4)

    曾老师有病了,孟敬子去看望他。曾老师对孟敬子说:“鸟将要死了的时候,它的叫声也变得哀伤;人将要死了的时候,他的话,就很诚恳。我衷心地给您留下一句话,对于一个君子来说,最重要的,要注意三个问题:第一,当你的感情,不能控制的时候,您不能粗暴地发脾气;第二,你要端正你的态度,表现出一幅诚信的样子;第三,你说话的语气,要文雅,不可以粗俗!至于祭祀之类的事情,自然有专门的部门去管理,你就不要去操心了。”

    曾子,就是曾参,是孔子的学生。这里称他老师,可见是曾参的学生记录的这段话。

    孟敬子,就是孟孙捷。他是鲁国的一位贵族,当然也是一个身居要职的官员。

    孟老师有病了,一个煌煌的贵族,一个有权势的官员,去看望他。这件事本身,就说明了两件事:

    第一,说明了孟老师是个著名的老师,就像今天“著作等身”带研究生的教授一样。

    第二,说明了“领导”,对文化的重视,对“文化人”的关怀。

    我们中国人,受儒家的影响很深。《论语》中记载的这件“领导关心教授,慰问病中的教授”的事情,现在还时有发生。

    一位“领导”,来看望自己,作为一个“教授”来说,孟老师是非常感激的。

    我推测:这个孟敬子,虽然“当了领导”,但是,修养不是很高的,平时动不动就要发脾气,说粗话,很不注意自己的“领导形象”。

    所以,曾老师就对他说:“鸟要快要死了的时候,叫声也是哀伤的。人快要死了的时候,说话也是诚恳的。孟敬子呀!你就听一听,我这个快要死了的人,对你的临终劝告吧!”

    孟老师的这段开场白,是感人肺腑的。对一个就要去世的人的临终遗言,无论什么人,都会去仔细听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曾子的这段话,也可以说,是孔子的“原始儒学”学派,对中国的政府官员们,留下的衷心愿望吧!

    那么,曾老师说出什么样的话来呢?

    曾老师说:“你们这些官员呀!”

    我把这段话中的君子,翻译成“官员”,因为,曾老师的这段话,是对孟敬子说的,也就是对“官员”说的。君子的意思,也有“官员”的意思,我在这里,根据“语言环境”,翻译成“官员”,是不会错的。

    曾老师说:“你们这些官员呀!你们知道吗?当官的原则,有三条呀!第一条,当你们控制不住感情的时候,不能粗暴、傲慢地发脾气呀!第二条,你们要摆出一付庄重的面容,表现出诚恳的态度;第三条,说起话来,不要野蛮、粗俗呀!这就是当官要把握的原则。其他,像祭奠和礼仪这类的事情,自然有专门的部门管理,你就不要去管了。”

    读者朋友:

    通过我的解读,您有什么体会呢?

    您一定会说:“我体会到了,对‘当官’的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个庄重的态度,要是态度、仪表不庄重,那还怎么‘当官’呀?”

    我说:“OK啦!你领会得很好呀!我可以往下解读啦!”

    十四) 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19.9)

    孔子的学生,子夏说:“一个政府官员,要有三种变化:老百姓远远地望见他,感到他很威严;走近了他,和他交谈,又感到他很亲切;听他说话,又感到很严厉。”

    夏这段话中,说得君子,就不是一般的老百姓啦!

    为什么啦?

    要是一般的老百姓,也有这“三变”,变来变去,就把人变糊涂啦!

    当官的就不同了,要会“打官腔”。“打官腔”,就是要摆出一付“官架子”来。让老百姓见了你,既感到威严、严厉,又感到亲切。这样,就把小老百姓“虎”住啦!

    读者朋友,一听我这么解释,就直撇嘴:“恒非呀,恒非!你这是说得什么呀?”

    我说:“我说得话,虽然不好听,但是,实际情况,恐怕就是这样吧!”

    俗话说:“天地大剧场,剧场小天地。”

    我们每个人,都要在这个“天地大剧场”中,扮演一份自己的角色。不管他是有意的,还是无意识的。

    “政府官员”,这个角色,比起其他角色来,就比较难演。因为,他要“领导”别人,因此,就必须要得到别人“尊敬”,让别人“信服”你。要是做不到这一点,谁还服从你的“领导”呀?

    所以,“政府官员”们,就必须摆出一幅官员的样子来,时刻注意自己的语言和态度,不要把自己等同于一般的老百姓。这是“官员”这个“职业”的需要。

    如果,从这个角度上说,摆“官架子”,也有它的合理性,必要性啦!

    夏的这段话,我们可不可以,这样来理解呢?

    读者朋友:

    我解读到这里,就要进入“正题”啦!

    十五)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1.8)

    孔子说:“君子如果不庄重,那么,他就树立不起威信来,学习的知识,也不会牢固。对一个君子来说,要以忠诚和诚信为本,不要和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做错了事,不要怕改正。”

    孔子这段话中的“君子”,我们可以理解为“官员”,但是,孔子这段话,不只是对官员说的,一般老百姓,也应当从这段话中,受到教益。

    一个人,活在社会中,最应当注意的是什么呢?

    我说:最重要的是,应当尊重你自己。

    “为什么呀?”有的朋友会说:“我让别人尊敬我就行啦!我尊敬我自己,没听说过!”

    我说:朋友,你想让别人尊重你吗?那么,你就必须先自己尊重自己,只有你自己尊重自己了,别人才会尊重你。你如果自己都不尊重自己,那么,别人怎么会尊重你呢?

    怎样才能表现出自己尊重自己了呢?

    就是,你一定要“庄重”!

    绕来绕去的,我说起来,也觉得像“绕口令”似的。大家读起来,也一定感到别扭吧!没办法,读者朋友,只好麻烦你多读几遍啦!

    我们老百姓要庄重,“政府官员”更要庄重。

    为什么官员更要庄重呢?

    我举个实际的例子,您或许就明白了。

    就举“周老虎”,这个例子吧!

    话说,有个姓周的农民,拍了个假照片,里面有个假老虎。

    有位朋友,指出老虎是假的。这位朋友这样做,也只不过想引起“领导”的注意,把这个事搞清楚。

    但是,出人意料的是,这个“领导”,好像是个“半吊子”。他拍拍胸脯,说:“我拿我这个局长的位子担保,照片是真的。”又拍拍自己的脑袋,说:“我还拿脑袋担保,照片是真的。”

    如果是马戏团的小丑,这个表演是精彩的,会引得满堂喝彩。

    但是,一个地方政府的领导人,搞这样的演出,就是忘了自己是个官员啦!忘了自己尊重自己了。

    就是,不庄重啦!

    不庄重,让“领导”威望扫地,让老百姓也看他不起了。

    于是乎,一场闹剧开场了:“呵呵!你拿脑袋担保,我也拿脑袋担保!”

    中国还是个“官本位”的社会,官员在老百姓的心目中,还是受尊敬的。但是,这位官员的表演,可以说,丢尽了官员的颜面,让官员威望扫地。

    所以,孔子说:“君子不重,则不威……”

    “如果一个官员忘了自己的身份,表现得不庄重,那么,他就没有了威信。”

    读者朋友,是不是呀?

    孔子接着又说:“学则不固。”

    “自己学到的知识,也不巩固。”

    孔子的这句话,就不好理解了。知识巩固不巩固,和庄重有什么关系呀?

    我说:关系很大呀!

    孔子的原始儒学,是一个讲究“学用一致”,“言行一致”的学派。孔子教导他的学生,“学习,就是为了应用。”

    孔子在课堂上讲:“君子要庄重!要庄重!!”

    如果,他的学生都不实际去实行,那还有什么用呢?那学了不就等于白学了吗?还谈得到巩固学到的知识吗?所以,孔子说:“你学了知识,不去应用,就巩固不了。”

    一个官员,要建立自己的威望,尊重自己,态度庄重,是很重要的。但是,还有更重要的东西。

    第一,自己的品德要好。

    所以,孔子又说:“对一个官员来说,要以忠实和诚信为本。”

    第二,要和好人交朋友。

    一个官员,如果交了很多坏朋友,他的身边,不是流氓,就是小偷,他还能有威望吗?

    所以,孔子说:“不要和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

    官员要建立起自己威望,庄重、忠实、诚信、朋友,这四项,一样也不能少。但是,还有一项更重要的。

    那就是:“过,则勿惮改。”

    孔子说:“官员如果犯了错误,就不怕改正。”

    我们普通人,犯了错误,不要怕改正。对于政府官员来说,更应当是这样!

    闹得沸沸扬扬的“周老虎事件”,说到底,不是官员们犯了什么大错。老百姓也没有谁认为官员犯了大错。

    让老百姓气愤的是,官员死不认错!

    让官员威望扫地的,也不是官员有什么大错误。让他们丢尽颜面,威信尽失的,也是官员死不认错!!

    十六)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19.21)

    孔子的学生,子贡说:“官员的过错,就像日食和月蚀一样:他的过错,人们都看见了;他改正错误了,人们会敬仰他。”

    贡的这段话,我也无须多解释了。

    孔子的“原始儒学”学派,允许人们犯错误,更鼓励人们改正错误。这个观点,已经被中国人所接受。我们常说:“犯了错误不要紧,改了就好!”

    对于一个官员来说,更是这样。

    正如子贡说得那样,由于官员特殊的身份,使他们的错误,像日食和月蚀一样,天下的老百姓都能看到,是隐瞒不过去的。但是,如果,他们改正了错误,老百姓们,也会看到,会更尊敬他们。

    如果,官员们知道这个道理,为什么不把“周老虎”事件,向老百姓说清楚呢?

    十七) 子贡曰:“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19.20)

    孔子的学生,子贡说:“商纣王的错误,不像人们说得那么严重。所以,君子不愿意处于不利的地位,如果处于不利的地位,那么,天下人的错误,就都加在他一个人身上啦!”

    商纣王,是商朝最后一个国王。中国历史上,把他称为“暴君”。

    他真得那么坏吗?

    贡说了:“商纣王虽然不好,可是,也不像人们形容得那么坏。他之所以,被说得那么坏,是因为,他被周武王推翻了,他所处的地位,太不利了。所以,天下人的错误,都加在他的头上啦!

    “所以,君子可不愿意,把自己搞到不利的地位上去。”

    中国有句俗话:“墙倒众人推!”

    一座墙要倒了,大伙都想上去,再推上一把。一个人要是倒霉了,说他什么坏话的人,都有啦!

    所以,忠告君子,可不能让自己处在被动挨打的不利地位呀!

    大家知道了这个道理,就明白孔子说的“过,则勿惮改。”的意思啦!

    对一个君子来说,如果犯了错误,就会受到人们的指责。如果,这位君子是个政府官员,那么,更会惹来很多非议。很明显,自己处于不利的地位了。

    孔子的聪明之处就是,勇敢地承认自己的错误,得到人们的谅解。把自己不利的地位,变成有利的地位。

    世界上的大政治家,社会名流们,都知道这个道理。他们也时常上演这样的节目。

    最近发生的“艳照门”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一位香港的艺人,和很多女艺人“快活”。快活就快活吧,万不该把快活的经过还拍成了照片。一不小心,照片“流落”到社会上了,引起了轩然大波。这个艺人也倒霉啦!成了人们攻击的靶子。

    可是,这个艺人是聪明的,他知道“过,则勿惮改”,几次召开记者会,表示自己悔过的诚意。还说自己要“退出香港演艺圈”。退出不退出,那是另一回事了,现在,公众是已经原谅他了,他也已经变被动为主动了。如果,没有新的情况,这场风波,就会很快平息了,他本人,也不会有什么影响。

    反观“周老虎”事件,我们有什么感慨呢?

    是不是觉得,我们的官员,在处理“突发事件”上,还不如一个艺人呢?

    也许真是“政治上还不成熟”?

    谁知道呢?

    好了,把以上的解读,做个总结:

    “君子不重,则不威”,作为一个君子,一定要庄重。对“官员”来说,尤其重要。

    庄重,首先表现表现在对待人的态度上。

    另外,也要有优秀的品质作为基础。

    最重要的,是犯了错误,不怕改正。

    我们的传统文化上,把这称为“君子自重”。君子的第三条标准,就是:“君子自重”。

    读者朋友:

    谢谢您的阅读。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