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什么是君子?(一)


本站公告

    现在的中国人,都会把“君子”、“小人”,这两个词,挂在嘴边上。什么“正人君子”,什么“无耻小人”。

    两千多年前,原始儒学对人评价的标准,可以说,已经深入人心了。

    那么,我们问一句:“什么是君子?什么是小人?”

    读者朋友,您如果阅读了前面 第六卷,第四章 总结,这个问题,就好理解啦!

    孔子的原始儒学,有伦理思想,政治思想,两个部分。

    凡是符合孔子伦理思想的人,孔老师就说:“这个人好,是君子!”

    凡是不符合孔子伦理思想的人,孔老师就说:“这个人不好,是小人!”

    问题,就这么简单!

    读者朋友也许会说:“那我就要问一句了,你能说得详细一点吗?”

    我说:当然可以啦!

    孔子的伦理思想,要求人们:

    第一,要有爱心;

    第二,要有品德;

    第三,要服务社会。

    所以,能做到这三点的,就可以说是君子了。

    当然,儒家的“君子”,还有其他两个意思,一个是指“贵族”,一个是指“做领导工作,做理论工作”的人。

    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孔子还是在伦理道德方面,要定义君子的。

    孔子对君子的议论,可以说,相当得多。也可见孔子对君子的重视。

    还是让我们翻开《论语》,看看孔老先生,是怎么说得吧!

    一)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 (7.26)

    孔子说:“圣人,我没有缘分见到他们了,我能够见到君子,也可以啦!”

    儒家学派的圣人,可以说,有五个人。

    最早的圣人,是远古时代的两个帝王:尧帝、舜帝。

    在孔子看来,这两个帝王,都是了不起的人物。他们实行“民主的禅让”制度,缔造了一个文明和谐的理想社会,孔子就给他们戴上了圣人的帽子,作为帝王们学习的榜样。

    第三个圣人,就是孔子了。

    孔子自己,并不把自己当成圣人,但是,历代的“皇上”,都让他当,孔子自己也没办法。

    第四个圣人,就是宋朝的朱熹了。

    朱熹为什么能当上圣人呢?

    他的伟大贡献,让他当上了圣人!

    读者朋友,也许要问:“这个朱熹,有什么了不起的贡献呀?”

    朱熹的贡献就是背叛了孔子。

    朱熹“六经注我”,乱解儒家经典,把原始儒学,改造成了“宋明理学”。皇上看了很高兴,他也就成了圣人啦!

    最后一个圣人,是康有为。人们叫他康圣人。

    这个圣人有点小功劳:他从孔子的经典中,找到了根据,要在中国实行“变法”。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康圣人的主张,颇有点要回归到原始儒学,在中国实行“民主”的味道。

    再加上,帝制在中国很快被推翻,儒家也在中国没了地位。康老先生,成了中国的最后一个著名的“儒者”,大家就送他顶圣人的帽子。

    煌煌中国五千年,总共出了五个圣人,要一千年才有一个。

    你说,少不少?

    太少啦!

    当圣人,主要在于“碰运气”。一般人是当不成,也碰不到的。

    所以,孔子说:“我没缘分见到圣人,能见到君子就不错了!”

    所以,儒家不用圣人的标准来评价人,只用君子的标准来评价人。

    中国人,受儒家的影响,也是这样!

    如果,有人说你是君子,那是对你的赞扬。

    如果,说你是圣人,那就不是什么好话了。

    经典的骂法是:“你真是个圣人――的鸡子,文皱皱的。”

    二) 子曰:“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11.21)

    孔子说:“我们应当赞扬说话诚恳的人,但是,也要分清楚:他是君子呢?还是一个表面庄重的人?”

    说话诚恳,是好事。但是,不是所有说话诚恳的人,都是君子。重要的,还要看他的行为。听其言,观其行。

    所以,我们对老实诚恳的人,也要保持一份警惕。很多人,不都是被表情庄重的骗子欺骗了吗?

    所以,评价一个人,不是只是看他怎么说的,还要看他是怎么做的。

    三)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2.13)

    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怎么样才能算个君子。孔子回答:“如果要做什么事情,先把事情做出来,再去说,那么,就是君子啦!”

    我们如果要做一件好事,或者自己有什么伟大的计划。孔子告诉我们,你先别到处乱嚷嚷,做了以后再说。

    这不但表现了自己的稳重,也使自己不会在众人面前丢丑。

    那些夸夸其谈的人,很多都是没有认真做事的能力的人。正人君子,不应当是这样。

    四)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14.27)

    孔子说:“君子感到羞耻的事情是,自己的语言,超过了自己的行动。”

    自己说过的话,就要做到。自己承诺的事情,就要完成。儒家讲究的就是诚信,如果自己承诺的事情,超过了自己的能力,那么,就是言过其实啦!

    作为一个君子,就应当感到羞耻。

    五)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4.24)

    孔子说:“君子说话的时候,要多加考虑,别忙着说出来。但是,在行动上,就要勤快、敏捷。”

    讷的意思是,说话不流利。“君子欲讷于言”,就是君子在说话的时候,话到嘴边上了,还要停留一下,别忙着说出来,要“三思而说”。行动上,就不一样啦!要敏捷地行动。

    为什么要这样呢?

    《道德经》上有句话:“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你随口就答应别人的事情,实际做起来,就很难兑现你的承诺,因为你没有考虑周到。你把什么事情,都看得很容易,你实际做起来,就会很困难。因为你没有为做这件事,做好充分的准备。

    读者朋友,是不是呢?

    六) 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7.33)

    孔子说:“说到文化知识,可以说,我不比别人差。但是,说到在实际行动中,做一个君子,我还没有做到呀!”

    学习文化知识,是容易的。夸夸其谈,说得头头是道,也是容易的。但是,真正地去做,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却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博学多才的孔子,说自己还没有做到。我想,也不只是一句谦虚的话吧!

    孔子的伦理思想,政治理论,大部分都停留在理论的阶段,能在当时社会上实现的,可以说,几乎没有。

    但是,这不能说,孔子是一个空谈的人。他的这段话,正说明了,他重视实践。

    总结:

    孔子的原始儒学,是一个重视实践的学派,同时,也是一个讲究诚信的学派。

    孔子对人评价的第一标准,就是实践和诚信。

    学用一致、言行一致,是君子的第一标准。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