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培养官员


本站公告

    二十六) 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

    孔子说:“如果,学生在我这里学习了三年,还不考虑‘做官’拿俸禄。那真是不容易做到的呀!”

    什么是“谷”?

    谷就是我们每天都要吃的“粮食”,在这里引申为“俸禄”的意思。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工资”。

    “不至于谷”,就是还不想“做官”拿“工资”的意思。

    孔子说:在我这儿学习了三年,还不想出去打工(当官),挣钱,那就很不容易啦!

    我在前面讲述过,孔子所处的春秋时代,“平民阶级”发展起来了。这个阶级的优秀分子――“士”,开始在各个诸侯国之间“游说”,希望得到贵族们的赏识,猎取荣华富贵。因此,专门培养“士”的“平民学校”就产生了。

    孔子开办的这所“平民学校”,也是培养“士”的学校。

    “士”的人生目标,就是成为一个“官员”。孔子向他们传授,“当官”所必须具有的知识、才能和道德品质。

    用今天的话说,孔子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官员”。

    孔子说,学了三年,还不想出去“当官”,就很不容易了。

    由此,我们知道,孔子教育的“学制”,一般是三年。学习三年,就毕业了,可以出去“找工作”,“挣钱”了。

    可是,有很多学生,长期跟着孔子学习,又怎样解释呢?

    我认为,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有些学习优秀的学生,担任了“助教”的工作,协助孔子教学。他们不但不用交学费,而且,还可以领取一些“生活补助金”(仅仅是我的猜测),所以,可以长期跟随孔子。

    另一种是:学习毕业以后,找到了工作(当了官),以后,又回到学校,接受“再教育”。这种情况,可不是我猜想的啦!

    二十七)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19.13)

    孔子的学生,子夏说:“当官,当得好,就去学习。学习,学得好,就去当官。”

    什么是“当官,当得好,就去学习。”呢?

    这有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这个“官员”,是个贵族,没有上过什么学,也没什么文化,就当上官了。 没想到,还干得不错。于是国君就要重用他,让他到孔子那儿学习去,好“混个文凭”。

    前面提到的儒悲,就是这样的人物。

    另一种情况是:通过学习,学得很好,毕业了,也找到了“好工作”。这就是“学而优则仕”了。当了一段时间的官,又感到能力不足,又回到孔子的学校,继续学习。这也是“当官,当得好,就去学习。”

    无论那种情况,我们可以肯定:孔子的教育目的,就是“培养官员”。学生们的学习目的,就是“为了当官”。

    在孔子所处的春秋时代,“当官”是一种“高收益”的职业。

    所以,我们就不难理解孔子下面的话了。

    二十八)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15.32)

    孔子说:“有道德有文化的人,学习和研究‘治理国家的理论’,而不是想着怎样混口饭吃。你要是种地,那么,就陷入贫困之中了;你要是学习呢,就能得到很多钞票。所以,有道德有文化的人,担忧的,是自己学习不好,没有掌握‘治理国家的理论’,而不是担忧目前的贫困生活。”

    “道”,这个词,在中国古代的学术界,有各种各样的解释。在这段话中,我翻译成“治理国家的理论”,比较接近孔子的意思。

    “君子”,我翻译成“有道德有文化的人”,孔子在这段话中,是指“士”这个阶层的人。这样翻译,也接近孔子的意思。

    孔子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平民子弟,生活恐怕都不是很富裕。贫困者,也不在少数吧。所以,生活的压力,一定让他们感到忧虑,这就可能影响他们的学习情绪。

    孔子就开导他们:

    你们不要为暂时的困苦生活忧伤呀!你们好好的读书,将来学成了,有了“治理国家的理论”和知识,就可以“游说”诸侯,得到个“官”做,那么,钞票不就来了吗?

    我告诉你们,你们如果在家务农,那么,贫困就要找上你们。如果在我这儿学习,钞票就会找上你们。

    所以,你们担忧的,是你们学没学到“治理国家的理论”,而不是生活的贫困。

    “学习就是为了当官,当官就是为了钞票,现在穷一点,没有关系。但是,一定要学习好。”――这就是孔子对他学生的劝告。

    “哎,呀呀!”你一定要说:“孔老师的教导,是不是太直白了呀!就这样赤裸裸地说,学习就是为了赚钱,多么不高尚呀!”

    我要说:孔子的这番话,在自命清高的人看来,是有点“不高尚”。但是,却是“实话实说”,今天仍然有效。

    今天,无数的家长,也是这样劝告正在读书的孩子。无数贫困地区的孩子,也把读书作为自己摆脱贫困的手段。

    所以,我说,孔子对学生们的这翻劝告,真可谓“金玉良言”。

    如果,了解了这一点,就不难理解孔子下面这段话了。

    二十九)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 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至矣,焉用稼?”(13.4)

    孔子的学生樊迟,向孔子要求学种庄稼。孔子说:“我不如老农民,没法教你。”樊迟又要求学种蔬菜。孔子又说:“我不如老菜农,也没法教你。”樊迟出去了,孔子说:“樊须呀,真是个出大力的!如果当权的人注重礼制,那么,老百姓们还敢不恭敬、和睦呢。如果当权的人注重仁义,那么老百姓们,还敢不服从他吗?如果当权的注重信誉,老百姓还能不感激他吗?如果,真得能做到这样,那么,四面八方的老百姓,都会抱着自己的孩子来投奔你。你还用得着种庄稼吗?”

    樊迟是孔子很亲近的一个学生,《论语》中多处记载了他和孔子的对话。

    这一次,樊迟要学习种庄稼,又要学习种菜,孔子都说自己不会。樊迟离开后,孔子说了一句话:“小人哉,樊须也!……”

    孔子的这句话,给他招来了两个“骂名”。

    第一个、孔子瞧不起“劳动人民”。

    第二个、孔子骂想学种庄稼、种菜的学生,是“小人”。

    我认为,这两个“骂名”,都是不能成立的。

    樊迟要学种庄稼,孔子谦虚地说:“我不如老农民。”

    樊迟要学种菜,孔子又谦虚地说:“我不如老菜农。”

    所以,孔子对老农民、老菜农,是尊敬的,自己承认在农事方面,不如他们。

    那么,孔子不教樊迟种庄稼,种菜,还说樊迟是“小人”,又怎么解释呢?

    “小人”和“君子”,在“论语”中,是两个重要的概念。有着各种各样的解释和内涵,因为,我将在以后的章节里,还要详细叙述,现在暂时不作深入的探讨。我只想分析一下,在孔子的这段话中,“小人”是什么意思。

    在“论语”里,很多时候,“小人”的意思是,“做具体工作的人”。君子的意思是,“做管理工作的人”。

    做什么具体工作呢?

    也许是种庄稼,那么就是农民。

    也许赶车,那么就是个车夫。

    也许制造物品,那么就是个工匠。

    总之,不管是农民、还是车夫、工匠,凡是做某一项具体的工作,都叫“小人”。

    的名称,虽然没有出现在这段话里,但是,孔子也说到了君子。

    是不做具体工作的,是做“管理工作”的。

    管理什么呢?

    管理一个国家,就叫宰相。

    管理一个仓库,就叫委吏。

    管理一个牧场,就叫乘田。

    总之,做管理工作的人,不管是宰相、还是委吏、乘田,都叫“君子”。

    孔子开办的学校,是“培养官员”的学校,也就是培养管理人员的学校。只要你用自己的知识、才能,管理好国家,让老百姓安居乐业,那么老百姓就会感激你,投奔你。你做好自己的管理工作,就行了,没必要干具体的工作了。

    孔子说:“小人哉,樊须也!”也只不过是说,樊迟是个做具体工作的人,不是做管理工作的人。也没有轻视、侮辱的意思。

    或者,您会说:“也许你的分析,是对的。也许孔子还有其他的意思吧?”

    我说:“孔子也许还有其他的意思,可是,孔子没说。孔子的一个学生,帮孔子说了。这个学生,说得对不对,我就不知道啦!”

    三十) 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19.4)

    孔子的学生子夏说:“虽然是一种小小的技巧,但是,也有很高深的学问在里面。如果,想以这样小小的技巧,来达到远大的理想,恐怕就难以做到了。所以,有道德,有文化的人,不屑去做这样的事情。”

    话说,过了一段时间,樊迟不知怎么知道了,老师说他“小人哉!”。心里有点不高兴,就去找他的师兄子夏,要问个明白。

    樊迟说:“我要学种庄稼,要学种菜,老师不教我,便也罢了。为什么还说我小人呀?”

    夏说:“你要学种庄稼,种菜,也没什么不好。这虽然是个小小的技巧,但是,里面也有大学问。但是,如果想凭这点小技巧,去实现‘治国平天下’的远大理想,那就不行啦!老师说你是小人,就因为,你没有‘治国平天下’的远大理想,只想学什么种菜。”

    樊迟听了子夏的解释,说:“谢谢你的指教,我明白啦!”

    《论语》中,记载了孔子和他的学生的言论,但是,有一个缺陷。就是,对于说话时的情况,也就是当时的“场景”,一般都没有记录。这就给我们理解这些话,造成了很多障碍。子夏的这段话,也是这样的情况,我们不知道他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也不知道因为什么事情说的。

    我研究了这段话,觉得这段话,和樊迟想学种菜的事情有关,就“推测”出上面的情节。解读了子夏的这段话。

    我的推测,是否正确,已经无法考证了。只有等待考古的新发现,来证实了。

    “樊迟学种菜”的事情,已经过去两千多年了。我们现在的社会,科学和技术,已经高度的发展了。已经不是孔子时代可以想象的了。

    如果说,孔子时代,知识分子的出路,只有“当官”一途。那么,我们现在的知识分子,就不是只有“当官”一条出路了。

    很多知识分子,都在农业生产上,做出了自己的成绩。为国家做出了贡献。实现了自己的伟大理想。

    我想,孔老师如果生活在今天,他一定不会说樊迟是小人了。

    三十一)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9.8)

    孔子说:“你说我有知识吗?我说我没有。有个乡下人请教我,我脑子里空空的,不知道怎么回答,我就模棱两可地应付过去了。”

    孔子是个老实人,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

    孔子研究的都是“治国平天下”的大学问,乡下人的柴、米、油、盐,他当然不清楚。

    那么孔子的学问具体是什么呢?

    也就是,他拿什么来教学生呢?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