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汉唐经学和宋明理学[下]


本站公告

    从汉朝开始,佛教就传入了中国。

    佛教的教义,可以说,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可以说是“宗教迷信”。什么“六道轮回”呀!什么“因果报应”呀!“什么地狱、佛国”呀!都是这类的迷信。

    这些东西,是用来“教化”没什么文化知识的人的。虽然都是瞎编的东西,但是,出发点还是好的,目的是教化人们,多做好事,别做坏事。

    另一部分,称为“佛学”,是关于“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学问。

    佛学,不是迷信。它讲得都是“道理”,务必让人“信服口服”。都是古代印度“哲学”的成就。所以,佛学,也就是“佛教哲学”。

    中国在唐代,创立了自己的佛教派别――禅宗。禅宗,是佛教各个派别中,佛学水平最高的派别。禅宗的创立,表明了中国的佛学水平,已经达到了“世界水平”。

    到了宋代,佛教更加“本土化”了,也更加符合中国人的口味。

    这时,“官僚士大夫”阶层中,有很多人,都喜欢禅宗。和禅宗“和尚”交朋友,学习、研究佛学,成了社会的时尚。

    这样,佛学就成了一个热门的学问。

    有些研究儒学的“大儒”,学习、研究了佛学,被佛教的“佛教哲学”所折服,佩服佛教哲学的“博大精深”。反观自己的儒学,深深地感到自己的“浅薄”。他们就把禅宗的佛教哲学,“依葫芦画瓢”,移植到了儒学里来,为儒学的理论,寻找到了“哲学根据”。

    这个哲学根据,就是“理学”。因为它产生、兴旺在宋朝和明朝,我们就称之为“宋明理学”。

    有的朋友会说:“中国就没有哲学了吗?还要等到印度的佛教哲学传过来?才产生了‘宋明理学’?”

    我说: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也产生了哲学。道家学派的《道德经》,就是一部优秀的哲学著作。儒家学派的《易经》,也是一部伟大的哲学著作。

    孔子晚年,刻苦地研究《易经》,写了阐发《易经》原理的哲学文章,现在还保存在《易经》这部书里。汉朝人就是采用了《易经》的哲学思想,来研究儒学的。

    但是,中国的这些哲学,和佛教的“佛教哲学”比较起来,就是“小巫见大巫”了。远远地没有佛教哲学那么“博大精深”。所以,人们就“借用”佛教哲学来研究儒学。就这样,宋明理学,在佛教哲学的影响下产生的。

    这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一个实例,对生活在今天的中国人,也有借鉴意义吧!

    “宋明理学”有很多流派,各个流派,也各有不同的名称。但是,它们的理论,都是大同小异的。

    那么,它们的基本理论是什么呢?

    他们认为,宇宙中,存在着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这个东西,称之为“理”,或者“天理”。它是宇宙的“本原”。宇宙中所有的事物,都是这个“天理”的表现,或者说,是这个“天理”转化而来的。

    比如:天上的日、月、星辰,是天理的表现,是天理转化而来的;

    地下的山、河、湖、海,也是天理的表现,也是天理转化而来的;

    人也是天理的表现,是天理转化而来的。

    那么,人的道德标准,比如,忠、孝、节,这样的道德观念,是从哪儿来的呢?

    当然也也是天理的表现,也是由天理转化而来的。

    他们认为:天理是永远不变的,所以,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是永远不变的。人间的一切事物,也是永远不变的。人的道德标准,也是永远不变的。

    这种“一切都不变”的观点,明显是错误的。

    现代科学已经证明了,宇宙中的各种天体,每时每刻都在变化,一些天体消灭了,一些天体正在形成中。我们现在观测到的宇宙,也正在不断地膨胀着,不断地变化着。

    我们的地球,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地质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地壳的运动,形成了陆地和海洋。地壳现在还在不停地运动着,新的山、河、湖、海,在形成中。在自然的风化作用下,一些山峰变矮了,消失了,一些湖泊变成了沼泽。

    说到我们自己,大家知道,人是从人猿变化来的,将来还会变得更完善。

    我们的道德标准,也在变化。

    封建社会,理学的道德标准是:臣子要对皇帝“效忠”。皇帝要你死,你就必须死。叫着“君让臣死,不得不死。”臣子服从皇帝的命令死了,就是“忠臣”,是很光荣的事。现在,帝制被推翻了,皇帝也没有了,也没有效忠皇帝一说了。

    封建社会,理学的道德标准是:女子要为丈夫“守节”。女人死了丈夫,要“守寡”,不许再嫁人。最好是跟着丈夫也死,这叫着“殉节”,也是很光荣的事情。有钱的人家,还要立个牌坊。现在,这样的道德,早被人们抛弃了。

    理学把他们的这种道德标准,称为“天理”。并且说,是永远不变的。

    人都是有欲望的。人生最大的欲望,就是求生的欲望。

    孔子说:食欲和性欲,是人的两大欲望,是由人的本性决定的。

    所以,皇帝让臣子死,做臣子的就去死,真是太难了。

    所以,女人死了丈夫,要“守寡”,也是太难了。如果“殉节”,就更难了。

    怎么办呢?

    理学给出的答案是:“存天理,灭人欲。”

    为了宇宙间永世长存的天理,要把人的一切欲望都抛弃。其中,包括生的欲望。就是说,为了天理,让人去死。

    给大家讲个故事:

    一个老儒生的女儿死了,他就劝说女儿殉节。女儿在他的劝说下,自杀了。这个老儒生,不但不悲伤,反而很高兴。大声喊叫:“死得好!死得好!!”

    后来,他看到,有人劝说死去丈夫的女儿,不要悲伤,要好好地活下去。他后悔了,可是,一切都晚了。

    这个故事,大家一定都知道吧!是我国一部著名古典小说中的一个故事。

    宋明理学在哲学上,是有成就的。它开阔了中国人的哲学视野,提出了很多有启发性的哲学命题。在认识论上,也有可供借鉴的地方。

    但是,它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却是错误的。

    人们评论说:这是杀人的礼教!

    我说:这样的评论,是有道理的。

    孔子创立的“原始儒学”,经过“汉唐经学”,发展到“宋明理学”已经走进了死胡同。成了一种扼杀人性的学说。和孔子的创立的儒学,已经是水火不相融了。

    就在“宋明理学”扼杀人性的时候,远离我们中国的欧洲,正进行着一场人类历史上伟大的运动。

    这个运动,称为“文艺复兴”运动。也称“启蒙运动”。

    “蒙”,就是迷迷糊糊,不懂道理。“启蒙”,就是开启人的智慧,让人清醒过来,懂得道理,成为一个现代人。

    那么,要懂得什么道理呢?

    第一,人权。要认识到,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最值得尊重的,就是人。我们要尊重每个人的人格,要尊重作为人应当享有的权利。

    第二,平等。无论种族、男女、职业,人人都是平等的,没有贵贱之分。

    第三,自由。一个人,在遵守法律,遵守社会公德的情况下,享有自由。

    第四,博爱。这也是孔子的主张。孔子说:“仁者爱人。”可以说,儒学,就是建立在博爱的基础上的。

    文艺复兴运动,使欧洲国家摆脱了封建制度的约束,进入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

    资本主义的发展,要到海外去寻找市场,寻找殖民地。闭关自守的还处在封建社会的中国,被资本主义强国的大炮轰开国门。

    西方文化也进入我们中国。

    中国人知道了平等、自由、博爱。

    中国人也知道了人权、民主、科学。

    中国人还知道了,要想使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兴旺、富强,就必须向西方学习,学习西方文化。

    在学习西方文化的同时,中国人认识到了“宋明理学”的错误。在一片“打倒孔家店”的呼声中,随着清政府的灭亡,儒学也退出了中国的历史舞台。

    一切都结束了吗?

    读者朋友:

    感谢您在繁忙之中,阅读到这里。

    下面,我将为您论述儒学发展的第四个阶段,题目是:新儒学。

    在论述过程中,将说明:《论语》是教导人们如何提高道德品质的修养,成为一个“君子”的书。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