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华说:“李贺说得好:\'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爵侯之位从来第一靠沙场猎取,谁见过靠文章封侯的?”
国荃说:“嘉庆年间,杨遇春不过是额勒登保手下一员武将,后竟拜陕甘总督,封一等侯。道光年间,马济胜一勇之夫而封二等男爵。靠的是什么,还不靠平叛的军功?”
弟弟们说的都有道理,但曾国藩考虑得更加深远。现在,从周寿昌的信上,曾国藩看到了希望。他与恭王、肃顺都有过多次接触。恭王才思敏捷,胸怀宽广,是皇族中最有头脑的人物。肃顺是郑亲王乌兰泰尔的第六子,敢作敢为,是满族中数一数二的拔尖角色,满朝文武中少有人比得上他的干才。有恭王、肃顺的信任,还怕朝中无靠山吗?曾国藩真的动心了。
郭嵩焘说“仁兄,你看看,如果你坚决不受命,恭王和肃学士会怎么想呢?”
曾国藩低头不语,过了一会儿说:“嵩焘,我跟你说句实话,我从未跟张中丞、潘藩台他们打过交道,不知道彼此好不好相处。湖南的情形是积重难返。我这人性子急,今后与湖南官场也难相处啊。”
“要说张中丞,他最爱才,为人又极坦诚。他的清廉,古今少有。潘藩台为人也忠厚本分。至于湖南的吏治,说来的确腐败。但是,眼下中国十八省,哪个省的吏治又不腐败?天下乌鸦一般黑。除非不做事,既要做事,就无可选择之地。”
曾国藩不觉笑起来,指着郭嵩焘说:“好厉害的嘴,你真是一点也没变啊。”
“你不要跟我兜圈子了,什么热孝在身,什么湖南吏治腐败,都不是你不出山的主要原因,我知道你的顾虑在哪里。” 郭嵩焘也笑着说。
“在哪里?”
“今世知你者莫过于我。”郭嵩焘狡黠地望了曾国藩一眼,“你是担心长毛不好对付,怕万一不能成功,半世英名毁于一旦。”
“哈哈哈!”曾国藩大笑起来,既不首肯,也不否定。
郭嵩焘将他思索很久的的认识搬了出来:“长毛起事有一个致命的弱点。他依靠拜上帝会,崇拜天父天兄;信耶稣异教,迷《新约》邪书;所过之处,毁孔圣牌位,焚士子学宫,和我中华数千年文明为敌,已经激起天怒人怨。凡是孔孟之徒、斯文之辈,都对他们切齿痛恨。就连乡村愚民、贩夫走卒,也不能容忍他们砸菩萨神灵、关帝岳王像的暴行。你出山之后,打起捍卫名教的旗帜,一定能得天下民心。天下人都归顺你的勤王之师,长毛还能不败吗?”
郭嵩焘的话使曾国藩心智大开:洪杨以民族大义争人心,我则以卫道争人心!
曾国藩三角眼中的光芒越来越亮,连声叫道:“好!贤弟说得好极了!”
“你一向抱有就天下苍生于水火的志向,现在可以一展抱负。你如果不抓住这个机遇,会使皇上心冷、朋友失望。你还犹豫什么呢?”
曾国藩满怀深情地说:“难得贤弟一腔热血。如果朝野文武都像贤弟这样忠于皇上,忧国忧民,哪来今日的洪杨作乱!就看在贤弟分上,也不由国藩不出。只是,国藩今日乃带孝之身,老母并未安葬妥帖,怎能忍心离家出山,况且也会招致士人的指责!”
郭嵩焘心里冷笑不止,说:“大丈夫办事,怎能过于拘泥!况且墨?从戎,古有明训。为保桑梓而出,为保孔孟之道而出,正大光明,何况又有皇上明谕,仁兄不必多虑,如果你还有不便的地方,可以由伯父出面,催促你出山,家事交给你的弟弟们。这样,上奉君命,下秉父训,名正言顺,谁敢再去议论?”
看着苦口婆心一心劝说自己的郭嵩焘,曾国藩也不好再说什么了。
第二天,郭嵩焘将昨夜的谈话禀告曾麟书。麟书是湘乡县的挂名团总,等郭嵩焘说完,立即满口答应。于是让曾国藩移孝作忠,为朝廷效力。
曾国藩安排了家中大小事情后,四个弟弟都要随哥哥离家参战,曾国藩只答应带曾国葆一人离家,叮嘱曾国荃、曾国华先在家守孝,等待时机。然后,他在母亲灵柩前焚烧已经誊抄尚未发出的“恳请在籍终制折”,并轻轻地对着母亲遗像说:“儿子不能尽人子之孝,庐墓三年了,为酬君恩,为兴家族,已决定墨?出山!”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