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五月,曾国藩终于得到了所有翰林期盼的外差,出任当年四川乡试的主考。这意味着四川本届正副两榜七十四名举人都是他的门生,门生对于主考官,一向都有馈送,所以这一趟外差下来,曾国藩得到银子上千两,大大舒缓了他窘困的生活。
从五品官做乡试正主考是大清首例;副主考则由官拜翰林院侍读学士的赵楫充任。赵楫官阶倒比曾国藩高,为从四品,这又是自清朝开国以来没有过的事。
这应该是道光皇帝对曾国藩的爱怜吧。
当主考官是一趟很肥的公差。原来,钦命典试的官员不仅要从户部领取不菲的程仪:主考一般为二千两,副主考为一千两。乡试结束时,地方上还有一份礼金赠送。乡试主考一般由两榜出身的翰林公(也须四品以上的官员)或三品以上文职大员担任,自然是大名鼎鼎的写文章高手了。乡试结束后要由地方上集些钱来孝敬,一般为二千两银子,等于又拿了一份程仪;副主考就没有品级的限制了,但也要是文章出众的人出任,一般孝敬一千两银子,也和程仪相等。只是一个公开,一个不公开罢了。礼金多由一省的督抚或学政以辛苦费的名义转交,实际上带有贿赂的意思。
当时有这样的民谣:“一任主考WWW.soudu.org官,百姓吃十年”,“京官不外放,穷到能卖炕”。主要说的就是这种灰色收入。
其实,这种不成文的规矩早在康熙年间就出现了,只是还没有形成一定的数目。到了道光,这种现象,人们已经习以为常了,就和现在给主刀医生、麻醉师红包一样。
康熙年间,京官赴省主持乡试,有的省给一千,有的省给两千,还有的送五百,主要是看肥省还是贫省。那时的乡试主考官还没程仪一说,只是由户部出些往来盘缠,年终的恩俸略高一些而已。康熙帝为了杜绝考试中的腐败现象,让户部专门设了程仪一项。官员们自是三呼万岁,口称皇恩浩荡,但地方上孝敬的钱仍然照拿。否则这三年一遇的乡试就不能很好地完成;只是不再明目张胆了。
康熙帝出于体恤百姓之心采取的这项措施,自认为做了一件于国于民都有益的大好事,却未收到丝毫效果,反而国库倒成定例地每三年都要拿出老大一笔银子。
康熙帝的这种高薪养廉的做法,看来是行不通的。现在,也有人提倡为了杜绝腐败而高薪养廉,我看是于事无补。中国人穷怕了,总想往自己怀里捞东西,不管是不是自己的。如果靠高薪来杜绝贪污腐败,只会像康熙帝一样,给官员加了工资,他们还是照贪不误,国情和习俗在那里摆着呢,谁也没办法。
在西行的旅途中,曾国藩深刻体会到了人情冷暖,并且终生铭记在心。当曾国藩众人行走到河北保定时,他在河北途中患暑热后,好几天吃不下一粒饭,颠簸晃荡的轿子更是让他难以忍受,但同行者除劳崇光多方照顾外,别的人都好像看不见似的,闰七月,病了一个多月的曾国藩行走到西安时,已是昏昏沉沉,快没个人形了。当时,身为陕西巡抚的李星沅见国藩病重,就让他住在府中,百般照料,还专门飞报蜀中大吏,吩咐他们不光带巡捕,还要带上医师,来迎接这批考官。过了好几天,曾国藩的病情才渐渐好转。随后,才启启程进入四川。
曾国藩立志要像诸葛孔明那样,做出自己的一番事业,所以他一到四川,这位卧龙就成了他第一个凭吊的对象。他还曾在留侯张良庙流连忘返,对这位汉初的风流人物也是倍加景仰。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