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过班引见(1)


本站公告

    有了穆彰阿做靠山,加上自己刻苦修业深造,曾国藩在翰林院果然一帆风顺、步步高升。

    曾国藩和同行的人经过漫漫征途,在道光二十年(1840年)正月廿八日才来到北京,刚开始在长沙会馆居住,二月初一日转到宣武门外南横街一个叫千佛庵的庵堂里住了下来。

    在翰林院庶吉士见习期满的,照理都该过班引见。可是,中国自有中国的特色,要想早些被引见,请客吃饭送礼是在所难免的,这是老祖宗留下的习惯,也是国人的风俗。

    家境是比较好的庶吉士,在临近过班引见的日子,都是今天请礼部堂官,明天请吏部郎中,连宫里的一名在御膳房当差的太监,也要送五十两银子。

    但是曾国藩就不行了。他出身农家,至今尚未还清进京赶考时借的银子。还有,他平时木讷不太擅长交际,考虑到庶吉士的还贷能力,百两以上的银子钱庄和会馆都不肯借贷。当然,十两二十两的不在此例,却又办不了事。无奈,曾国藩只能干耗着。

    转眼,翰林院庶吉士陈启迈、白殿壹、洪洋、刘向东等基本都被引见,被分发江西,广西,湖南,湖北等地当知县。曾国藩当然是一个例外。

    好在曾国藩不急不躁,当然着急也是没有用的。他每天照常去翰林院当值,却每天都盼着引见的通知,可连吏部知示的影儿都看不见。

    曾国藩知道这是不打点出现的结果。的确在中国这样一个讲究礼尚往来的社会,不送礼是很不好办事的。

    吏部不上报,皇上又日理万机,如何能知道还有一名该引见的庶吉士没有引见?吏部耗时日,往后拖引见的日子,说穿了,就是干耗庶吉士的银子。

    此刻的曾国藩真是度日如年,他最大的逍遣便是背书、写字,背《大清律例》,练楷书,写诗词。

    当中收到刘向东的来信,信中说自己已经见过湖南抚院,近日抽闲便告假去湘乡代他看望家人云云。短短一封书信,看得曾国藩两行眼泪流了下来,满嘴什么滋味都有。的确,看到昔日同窗已经施展拳脚,自己却还窝在翰林院无所事事,其中甘苦,真是一言难尽。

    不过,曾国藩不恨自己家贫,只恨这个作弄人的世道:在金钱和权力面前,真才实学有时候会一分不值。

    该来的还是会来的,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四月十七日,散馆的题目是《正大光明殿赋》,曾国藩认真作答,第二天揭榜,他列二等第十九名。

    千盼万盼,吏部通知引见的文书终于下到翰林院。引见的时间是明日午后。

    看到吏部文书,wWw.曾国藩往日的愁容不见了,兴冲冲回到会馆,茶房看见曾国藩如此高兴,不禁追问:“翰林公今天眉开眼笑,有什么大喜事吗?”

    曾国藩笑着回答:“明日午后过班引见。”

    茶房也跟着高兴起来,“这可是大喜事!小的可得通知伙房,晚饭给翰林公加个菜!”

    晚饭桌上,会馆果然免费给曾国WWW.soudu.org藩加了个猪杂碎。

    曾国藩知道这是会馆的老例,也就不客气,趁着好胃口,风卷残云般吃了个精光。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