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变革军制(2)


本站公告

    曾国藩为了使新建的湘军身上不再有绿营兵的种种恶习。他规定了湘军士兵的挑选条件:不收绿营兵,不要集镇码头上的油滑之人,不要衙门当差的滑吏,最好是山村朴实的农民。总之,他要求湘军士兵要忠恳、质朴、身体健壮。

    至于湘军军官的人选,曾国藩更看重他们是否具有书生的“血诚”,只有这些外表木讷,而心志高远,没有沾染当时一片浮华的社会风气的血诚书生,才能给军队一种全新的风气。他说:带兵的人,第一要有才能治理人民;第二要不怕死,第三要不急于名利,第四要吃苦耐劳。可见,曾国藩用人的标准是以德为主,然后看他的才干,并让他们在以后的战斗中不断磨炼出来。

    为了消除绿营兵在作战时兵不知将,将不知兵而导致军心涣散的弊端,曾国藩在建立湘军之初,即实行营官由统领挑选,哨弁由营官挑选,什长由哨弁挑选,勇丁由什长挑选。勇丁们受到营官挑选的恩德,如同受到私人恩惠一样,一定会忠心报答,打仗的时候就会共生死,同患难。

    这样,湘军在体制上形成了浓厚的家族化色彩,依靠乡邻、姻亲、师友等关系形成一定的凝聚力。这样,一级服从一级,如同一家之中父亲、兄弟的关系一样。这种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族式管理,强调下级对上级的绝对服从,带有很强的儒家文化色彩,凝聚力和战斗力都大大增强了。

    另外,针对当时清王朝军纪败坏,民间甚至有兵不如匪的情况,曾国藩在一开始就制定了严厉的军纪,就扎营、开仗、行军、守卫等各个方面都有规定。当时绿营兵吸食鸦片、赌博成风,曾国藩明令湘军禁止吸鸦片、赌博,一度连喝酒划拳都在禁止之列。

    同时,曾国藩苦口婆心地向士卒讲说做人的道理,要他们勤于操练武艺,忠于长官,于国家危亡之时建功立业,像他这样对士卒进行系统的思想教育,在历代的名将中也是少见的。

    还有,曾国藩为湘军规定的饷章与绿营军相差极大。他认为良将精兵是国家的命脉,训练经费与军队的待遇都应当优厚。但开始时国家不拨经费,他四处挪借,也发给练勇高饷,后来国家正式承认了湘军,他制定的饷章也就更高了。

    绿营军的待遇却很低,守备部队每人每月只有一两银子,作战的军队是一两五钱银子,骑兵每月是2两银子,咸丰年间货币贬值,这点军饷已经不够吃饭了,绿营军只好经常靠离营做生意赚钱养家,所以这也是战斗力极低的一个原因。而湘军的饷银士兵每月是6两,营官的月薪是每月260两,分统、统领月薪是400两至520两,统带万人以上者月薪650两,这个数字仅是规定,加上办公银、训练费等,实际上更要多。

    这样一来,当时的穷苦农民、知识分子,甚至有功名的秀才、举人等看着湘军的待遇高,都争着投入湘军。看来,适当的金钱奖励,无疑是调动军队战斗力的一个绝招,曾国藩是深谙此道啊。

    清朝本来是重文轻武,武人武官待遇低,但是湘军兴起之后,改变了这个局面。文人、文官往往踊跃投入湘军,使湘军的文化水平增高,兵源充足,部队的素质提高,战斗能力强,是湘军屡败屡起,最终打败太平军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总的来说,曾国藩改革军制对统治阶级来说是成功的,但却是中国近代军阀的开端,为以后中华大地的混乱割据埋下了祸根。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