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山逶迤。
大河与远山之间夹裹着鸣沙湾的滚滚沙丘,纵横交错,编织出黄土高原的轮廓线:雄浑、苍凉、悲壮、凄美……从遥远无际处而起,向神秘莫测处延伸。一副永恒的风景,一卷永恒的风情。
这是一片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
也许是历史与自然磨难过深的缘故,那千丘万壑苍老深沉的褶皱,那九曲黄河豪放悲壮的轰鸣,以及那隐现在波峰浪谷中星星点点的凄绿,无不楔刻着历史沉痛的记忆。这里曾是一块水草丰美的风水宝地,然而近百年来,这位远在天边的明媚处子,在人类的野蛮撕扯和蹂躏中,已完全失去了往日的风姿,彻彻底底地荒裸了。
黄河,这条孕育了一个东方大国古代文明和灿烂文化的母亲河,是乳汁、是血液,更是经济发展的大动脉,而鸣沙湾每年倾入黄河的泥沙占到黄河泥沙总量的八分之一。母亲河面临着日益加剧的“肠梗阻”与“动脉硬化”。
据上世纪1991年10月20日世界60多个国家首都(包括北京)同时公布的《保护地球――持续生存的战略》文件称:在近200年中,地球已失去了600万平方公里的森林,土地流失使注入世界大河中的泥沙量比前一个世纪增加了两倍。
地球上有六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荒漠沙区。我国有三分之一的沙漠和沙漠化土地,四亿人口生活在受荒漠化影响的地区,而沙漠仍以每年2100平方公里的速度向外扩张。
沙漠,是农耕文明的结果,更是人类文明的天敌。
在沙漠中行走,常常有这样一种感觉,当你走的时间久了,就会有一种企盼萦绕心头,希望沙海中能有一群飞鸟、一个村落、一片绿色,而当这种渴望达到极致快要疯狂时,村庄就会出现,绿色也有了,鸟儿也飞来了,但等到跟前一看,才发现,那不过是一片更为浩瀚的沙漠罢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那种幻景,大漠中另一种别具特色的“海市蜃楼”。
一个去罗布泊考察回来的人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天清晨,他从帐篷里出来,突然发现一只麻雀站在眼前,见他出来也不飞,而是冲着他蹦来。他咬下一块苹果喂它,它没命地吃,他又喂了它些水,它这才叫出声来。当他们即将离开的时候,这只麻雀却在他们的车前飞来飞去,求生的欲望使它向人类求救。他说,他一生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没把那只鸟带出来,它是无论如何靠自己的力量飞不出沙漠的,它当初就是受了那种蜃景的诱惑,才误入这死亡之域的。
然而,当欧阳置身于鸣沙湾沙漠深处的时候,却被一种精神深深地打动了。一批有着远见卓识的企业家,正以全新的理念致力于沙草产业的伟大实践。
“生态建设不以绿色划句号”就是一个大型民营企业提出来的。这家企业过去一直以生产羊绒制品为主,后来发现发展羊绒业是以牺牲草原为代价的,便在鸣沙湾重点实施了沙柳产业生态富民工程。概括起来为“三生”、“五增”、“四个一”。所谓“三生”,就是恢复沙区生态、发展沙区生产、提高沙区人民的生活水平;“五增”,是让沙漠增绿、沙柳增值、农牧民增收、企业增效、地方增税;“四个一”,是指上一个项目、带一片产业、兴一地经济、富一方百姓。鸣沙湾目前WWW.soudu.org有300万亩沙柳基地,已覆盖了3wWw.个县15个乡,使20多万农牧民受益。还有一家企业魄力更大,以沙漠生态资源为载体,以中草药现代化产业为核心,在沙漠实施复合沙漠生态“七个一”工程。即一百万亩甘草产业化工程、一百万亩速生丰产林产业化工程、一百万亩沙柳柠条产业化工程、一百公里生态旅游风景线……
令人欣喜的是,沙草产业理论与实践,改变了过去人们单纯“为治理而治理”的思路,把人与沙漠的关系拉近了,为人类与沙漠的和谐相处奠定了感情基础――化敌为友;将生态理论与广大农牧民发家致富的实践结合起来,为人类长期治理沙漠找到了一条有效途径――变废为宝;科学地揭示了沙漠的可利用价值,变过去“散兵游勇”式的分散治理为产业化综合开发,加大了科技与知识的含量――以精代广。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