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本站公告

    太尉举贤大禹继鲧治水

    恩师教诲妙策横生心头

    97

    大司空鲧自尽之后化作一条白龙遁水而去,太尉舜深感惋惜。原本,他想让鲧在哪里跌倒,再在哪里爬起来,继续为国家治水大业效力,没承想自己的计划落空了。

    尽管舜清楚地知道,鲧有好多人格缺陷,但他的治水本领和兢兢业业的治水精神,确实旁人无可比拟。现在鲧已经死了,舜好像失去左膀右臂一样。

    舜怀着悲痛的心情,处理鲧的丧事之后回到帝都,将鲧不忍苟且偷生而自尽的事向尧帝述说一遍,尧帝也为鲧的死感到惋惜,甚至怀疑当初对鲧的处罚是否太重了。

    经查,鲧修建三星堆的事,也不是他自愿做的,而是有人想借用此事,置鲧于死地。不过,这招没有用上,鲧就死了。尧和舜说鲧,是个一心治水、两袖清风的人。

    人死不能复生。国家黎民饱受水患之害,当下最重要的是选择一位可以继任司空一职的最佳人选。

    尧帝问舜:“治理水患是当务之急,现大司空鲧已经化龙而去,后继不可无人,卿看由谁继任为好呢?”

    舜与尧帝将帝都朝中的大小官员从头到尾过了一遍,就连勉强可以充任的人选都没能找出来。

    尧帝说:“既然朝中没有现成人选,不妨再来一次张榜选贤。”

    舜道:“那倒不必,现在为臣有一个合适人选,不知大帝意下如何?”

    尧帝说:“贤卿快讲。”

    舜道:“臣观鲧之子文命,于治水之道颇有研究,可以承担这项重任。”

    尧帝虽知道鲧有个聪慧儿子,但不知他的才学人品到底如何,但想到鲧的性格,不免有些担心,便问:“俗话说,有其父便有其子。文命能行吗?”

    舜道:“当初文命也曾向其父谏言,鲧不但不用其言,反而将其训斥一顿。现文命在郁华子仙师处已经苦学多年,倘若让文命继承父业治理洪水,必有成效。”

    舜见尧帝还有些不放心,便说:“倘文命治水无效,臣愿意和他一起受处罚!”随之又将与文命相会时的情景,以及对文命的赏识说了一遍。

    尧帝见舜说得在理,而且态度十分坚决,便说:“既然贤卿如此举荐,那就明日朝议定夺吧。”

    第二天朝议时,自然引起一场争论。有拥护的,自然也有反对的。

    司徒首先反对:“司空是国家要职,断然不可贸然重用!”

    舜问:“为什么?”

    司徒答道:“文命是罪臣之子,鲧虽不是朝廷所杀,但毕竟是受了朝廷惩罚之后而死的。任用罪臣的儿子担当治水大任,我们又怎么能够放心呢?”

    舜说:“朝廷治了鲧的罪,是因为他有过;大帝慈悲,赦免了他的死罪,是因事出有因。我们任用文命,是因为他有治服洪水的能力。选任司空一职自当任人唯贤,怎能计较前嫌呢?”

    司徒听了舜的话不再言语。

    司马又提出新的疑问:“就算朝廷宽宏大度不计前嫌,难道文命不因其父之死怨恨朝廷吗?”

    舜答:“不会。我曾与文命有过交往,知道他是一个识大体、有抱负的人。文命颇有贤者之风,必定愿意接受这项任务,为朝廷效力。”

    司马又问:“其父因治水死于非命,他难道不怕治水不成,受到惩罚?他敢子承父业吗?”

    舜笑道:“这个问题就更不用说了。文命从小就立下了治水的志愿,多年来也掌握了丰富的治水知识。再说,继承父亲没有完成的事业,也是鲧的遗愿。如他能将水患治平,也可立功补其父之过,岂不两全其美?”

    舜的答辩头头是道,句句在理。尧帝见众位大臣再无异议,便果断作了决定道:“那就任文命为司空吧!”

    朝议之后,舜把大章找来,让他马上启程,前往郁华子仙师的紫霞宫,调文命走马上任。

    大章领命之后,不敢有半分耽搁,马不停蹄地向紫霞宫赶去。

    98

    紫霞宫本是当年颛顼与共工大战,战败了的共工怒撞不周山时,众多大小石块从山顶滚落下来自然搭在一起形成的。后来,被前来修行的郁华子仙师的师傅的师傅发现之后,略加修整并起名为紫霞宫。说起来,郁华子仙师已经是紫霞宫的第三代主人了。

    郁华子仙师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三教九流无所不通。虽然郁华子仙师不可能清楚地知道地震造成治水大堤溃口的详细情况和后果,但他早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这一天,郁华子仙师像往常一样,来到紫霞宫外的那片开阔地上仰观天象。

    这片紫霞宫周围唯一的一块开阔地,也是在共工怒撞不周山时,因山体错位形成的,下面便是万丈悬崖。这片开阔地既是郁华子仙师教授弟子们武功的练兵场,也是他拜日月、观天象的天文台。

    上午,正在与众弟子讲经论道时,郁华子仙师便有一种预感,感到下午时分可能会有一种奇怪的天象出现,所以他早早结束了讲授,独自来到天文台。

    奇怪的天象果然不出仙师所料按时出现了。

    只见首山上空的云层中,突然多了一股散发着淡淡香气的白色雾气。这团雾气忽而幻化成一匹白色的骏马,忽而幻化成一条白色的蛟龙,在天空的云层中盘旋穿梭,忽隐忽现。

    郁华子仙师望着天空中游弋的白色雾气,暗暗掐指一算便知端详。他长叹一声,让跟随他的小童叫来文命。

    文命刚跟随小童来到郁华子仙师身旁,郁华子仙师便说:“文命贤徒,今wWw.日清晨你不是说昨夜做了个噩梦,让为师破解吗?”

    文命眨眨眼睛反问道:“仙师,你不是说天机不可泄露吗?”

    仙师说:“此一时,彼一时。现在为师可以告诉你了,不过你要有个心理准备才是呀。”

    昨夜,文命在梦中感觉回到了儿童时代。他父亲带他上山考察山形水脉,突然山崩地裂,走在前面的父亲随着垮塌的山体坠入深渊,他站在边上大声呼喊而惊醒。醒后再也难以入睡,心中忐忑。等他问仙师时,仙师神情黯然,只说了句“天机不可泄露”。见到仙师的异样表情,文命便产生一种预感,难道父亲真的遭到不测?

    文命说:“仙师,请说吧,小徒承受得住。”

    仙师指着天上那股幻化成龙形的白色雾气说:“贤徒,给你父亲叩头吧。大司空鲧来看你了。”

    文命是个非常聪慧的人,他知道父亲遭遇了不测,便纳头跪拜。

    仙师双手合十,默默地对着天空说:“大司空,你就放心地去吧,文命将来一定能够完成你的遗愿。”

    那股白色的雾气好像听到了仙师的话,马上停止了云中的穿梭,将龙头点了三下,一转身隐没在云层之中。

    仙师见天象恢复了常态,便领着文命来到紫霞宫的正殿。

    文命深施一礼问道:“请仙师明示,我爹爹是否遭遇了不测?”

    仙师说:“你爹爹已经化龙而去了。”

    文命说:“请仙师细说端详。”

    仙师说:“贤徒不用着急,细说端详的人已经到了,他会详细告诉你的。”

    仙师的话音刚落,小童进来禀报有人求见。

    仙师说声有请,便招呼文命起身相迎。

    文命来到门前,一眼就见到了大章。只见大章头系白纱,手里捧着一个锦匣。文命急切地问:“叔叔快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大章并未马上回答文命的问话,只将锦匣打开捧到了文命眼前。

    锦匣内有一封书信和一个锦囊。

    文命拿起书信一看,原来是父亲留给他的遗书。文命用颤抖的双手打开遗书,一面读一面落泪,读完已经泣不成声。

    仙师和大章好生劝慰了一番,文命才止住哭泣。

    大章见文命情绪渐渐平和,便将发生强烈地震后,治水大堤发生溃口,导致下游发生水灾,以及尧帝如何对大司空鲧进行处罚,太尉舜如何安顿鲧,鲧如何头撞羽山等等详情一一叙说了一遍。

    大章说完,又从锦匣内取出那个锦囊说:“这是你爹爹用剩下的息壤,让在下交给公子,他说将来公子一定用得上。”

    文命一听“息壤”二字,马上气就不打一处来。他将锦囊一把扔到地上说:“爹爹就是太迷信息壤才惨遭杀身之祸,我要他何用!”

    仙师见状,连忙让小童捡起来。

    仙师说:“此乃仙家之物,弃之可惜,徒儿既然不要,为师可就不客气了。”说着,命小童将装有息壤的锦囊交与自己。

    其实,父亲的得失之因,遗书中已经说得明明白白,文命只是借此发泄一下而已。

    文命见父亲的遗物转眼之间变成仙师的东西,但自己的话已经出口,岂能出尔反尔再往回要。

    大章见仙师将息壤重新装回锦匣,便又掏出一封书信递给文命。

    文命接过书信一看,原来是新任太尉舜写给他的。

    信的内容很简单,只是说太尉舜联合四岳,推荐他继任司空一职,希望他子承父业,完成先父遗愿,救天下万民于水火。尧帝已经同意了他的举荐。

    文命看罢,一时拿不定主意,便将书信交给了郁华子仙师。

    郁华子仙师看罢,将太尉舜写给文命的书信扔到地上,厉声说道:“说得轻巧!大司空鲧尸骨未寒,这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岂能再去当什么司空?”

    在场的所有人听了仙师的话,都愣住了。

    99

    大章见仙师这样说,以为刚才自己没说清楚,便解释道:“仙师是否听错了,在下刚才不是说了我家主人是自尽死的吗,何来杀父之仇?何况尧帝赦免主人还是听了太尉舜的提议呢。”

    仙师厉色说:“如果不是尧帝以死相逼,你家主人能自尽吗?这不是杀父之仇是什么!太尉舜的提议也是心口不一,只是为收买人心而已。”

    文命非常清楚父亲的秉性,知道即便是尧帝赦免他的死罪,他也不会苟且偷生的。死是他的必然归宿。同时,他也与舜有过交往,认为舜不是口是心非的人。

    文命在仙师面前从来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对此仙师总是称赞有加。他觉得仙师今天的话有些不对头,便对仙师说:“仙师,先父犯下天大罪过,尧帝竟赦免了他的死罪,实乃恩重如山,怎么能说成是不共戴天的杀父之仇呢?再说,舜乃当今大贤,并非心口不一之人。小徒与他也曾有过交往,他虽对先父迷信息壤,一味筑坝阻水的做法不甚赞同,但对先父的才学还是钦佩的。”

    仙师听了文命的话,脸色开始回暖,便问:“这么说,贤徒一定要应太尉之约,去帝都当那个司空了?”

    文命略加思索,然后斩钉截铁地说:“当初小徒与太尉舜交谈之时,曾相约共为国家社稷一展才学,今日他贵为太尉仍不忘前约,实在难得,况且子承父业继续治水也是先父遗愿。有职才能有为,小徒只有担任司空承担治水大任,才能告慰先父在天之灵。”

    “可是,你不怕重蹈父亲覆辙?如果那样,你就不会有父亲那么幸运了,只有用死来接受处罚呀!”仙师担心地说。

    文命略加思索,然后斩钉截铁地说:“父亲治水,是为了苍生。那么多的生灵因为洪水涂炭,我就是死了,也不过是一个人。再说,有恩师的教导,有了父亲的教训,绝不会再失误造成祸害,一定能够治水成功的!”

    仙师听罢文命这席发自肺腑的话,立即高兴得喜上眉梢。他像老顽童一样连连击掌道:“说得好,说得好!真不愧我的好徒儿。”

    文命见状,吃惊地问道:“仙师,您刚才……”

    仙师开怀大笑:“傻徒儿,为师刚才是在考你。哈哈哈哈……”

    文命和大章这才恍然大悟。

    仙师继续对文命和大章解释说:“大司空鲧失败,罪不在息壤,而在于太依赖息壤,且秉性偏执。息壤非凡间之物,得之不易,你要好生收好,将来必有大用。”说着,命小童将装有息壤的锦囊重新交给文命。

    文命如获至宝地接过去,说:“多谢仙师点拨。这么说,仙师让徒儿去帝都了?”

    仙师说:“国家有难,匹夫有责。贤徒,这几年你已经学业有成,该是为国家出力的时候了。”

    文命听言,便说:“多谢仙师教导之恩,不知还有什么吩咐?”

    仙师说:“前面的路需要你自己去走,光听为师吩咐又有何用?要想治水成功,起码得有两个条件:一是还要有明君的大力支持。现在有尧帝和太尉舜的支持,贤徒已占其一;二是要有得力的帮手,虽说令尊手下的大章、竖亥等人可为你用,但他们毕竟是凡夫俗子。为师这里有四员地将,可随你去,定会助你一臂之力。”

    文命在紫霞宫跟郁华子仙师学艺这几年,和紫霞宫上上下下的关系都处理得很好。他性情开朗,乐于助人,所有的人都愿意和他交朋友。在这些朋友当中,自然少不了这四员地将。

    这四员地将分别是鸿蒙、章商、乌涂和犁娄。此四人之所以被称为地将,就是因为他们不仅武功精深,而且身怀绝技,有土遁之术,与人交战时可神出鬼没,还可潜入地下查明十几丈深的地质构成。

    四员地将听仙师说让他们助文命完成治水大业,个个手舞足蹈,欢快跳跃。在仙师门下学艺多年,今日可算有了用武之地,何况还是辅佐好朋友文命。

    文命回想自己寻师的过程中遇到的风险,尽管有章雷相伴,但毕竟人单势孤。现在仙师命四员地将相助,自然非常高兴。

    文命谢道:“感谢恩师大德,小徒一定尽心竭力,不负所望。”

    仙师又说:“贤徒此去,任重道远。欲平治水患,测量地势光靠肉眼是万万不成的,为师再送你一件宝物。”

    文命高兴地问:“什么宝物,是伏羲氏所创的规矩吗?”

    仙师笑道:“贤徒果然聪明。”

    仙师说着,让小童将规矩交给文命。

    文命虽然早就听郁华子仙师说过,伏羲氏所创的规矩是件稀世之宝,但从来没看见过。今日一见,原来这个名叫规矩的宝物其实就是一柄小巧玲珑的玉简。

    文命把玩良久,看着上边标有的刻度,实在不知它有如何神通,便问仙师说:“此宝如何神通,还请仙师明示。”

    仙师说:“贤徒,此宝上可量天,下可量地,宇宙万物无不可量度,还可穿山透水,即使你不亲临其境,也能准确量出所需距离。”

    文命没想到这规矩竟有如此神通,但看着这不足一尺二寸的宝物,实在不知如何用法。

    仙师看文命面有难色,知他不会使用,便说:“别看规矩只有一尺二寸,但使用起来欲长则长,欲短则短。为师现在教你一句口诀,望牢记于心,且不可忘记。”

    文命将口诀牢记于心,并当场念动口诀试了一下,规矩的长短变化果然如他所想。文命将规矩藏于身上,连连向仙师稽首致谢。

    次日,文命在仙师的催促下,带着大章父子和四员地将,难分难舍地离开了紫霞宫,前往帝都赴任。

    100

    文命等人晓行夜宿,经过数日奔波,终于远远地看见了帝都的城郭。

    帝都城门前聚集着十几个人,为首的一位就是舜。舜接到探报,知道文命一行今日抵达帝都,便率几位亲随前来迎接。

    文命没想到当朝太尉出城来接,立刻感到心里热乎乎的。两人由于好久不见,文命不免有些局促。但舜则犹如老友重逢,欣喜若狂。

    舜抓住文命的双肩,左右端详半晌,哈哈笑道:“文命老弟,这段日子重华想得你好苦呀!”

    文命见舜虽然贵为太尉,但还如以前一样平易近人,刚才的局促之情立即云消雾散。但他依然十分理性地说:“现重华兄贵为太尉,小弟不敢造次,既然同殿称臣,万不可因私交而坏了规矩,小弟还是称你太尉吧。”

    舜点头:“也好。你我如何相称倒没什么,关键是如今尧帝有命,委你继任司空之职平治水患,你我可以一同为天下苍生效力,岂不痛快!”

    文命也欣喜异常地说:“小弟一定不负尧帝和太尉的重托,尽心竭力完成治水大业。”

    舜将文命一行接进帝都,暂安排在驿馆歇息。次日便派人请文命觐见尧帝。

    尧帝见到文命,WWW.soudu.org见他相貌不凡,谈吐不俗,心中便有几分欢喜。

    尧帝问:“洪水泛滥数十载,天下黎民百姓饱受洪涝之苦。为解民于倒悬,经初举孔壬,又举令尊大人,但终究治水无功。现经太尉四岳等举荐,欲任你担承司空一职,希望你当此重任?”

    文命答:“承蒙太尉荐举,大帝厚爱,小可当以继先父之遗志,立功赎罪,死而后已!”

    尧帝点点头,又问文命:“现在令尊所筑大堤发生溃口,其他水系也泛滥成灾,普天之下到处都是洪水,你有何治水之策?”

    文命胸有成竹地说:“依小可之见,治水应顺水之性,不可与水争势。”

    尧帝称赞:“好个顺水之性!众位贤卿有何疑问,可询问无妨。”

    司徒首先问道:“天下治水大事,岂能用区区‘顺水之性’四字所能概括?下官愚钝,还请赐教。”

    文命在见尧帝之前,舜就事先提醒过,此次觐见尧帝,也是初会百官,就相当于一次殿试,对今后的事业开拓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文命对司徒等可能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已经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文命思忖一下,从容笑答:“当然不能仅用这四个字来概括。但要细说又一时说不清楚。”

    司徒以为文命答不上来,便说:“既然说不清楚,何以充任司空一职?”

    此前,舜特意让他提防司徒的刁难,现听司徒话中有话,便带些讥讽地说:“治水乃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光靠嘴说恐怕也是徒劳无功,还是看实际行动吧。”

    舜见司徒听了文命这句带刺的话,心里有些不快,生怕文命初来乍到就与司徒结怨,便出来打个圆场说:“虽说治水大事以做为主,但说明自己的主张也是必要的。既然司徒问你,你就将你的治水方略说明白,让大家心中有数。”

    文命顶撞司徒之后也有些后悔,现在舜给他一个台阶,他非常感激,便顺势而下地说:“承蒙太尉指点,依小可之见,欲治天下洪水,须依水性,顺地势,遇高则凿而通之,遇低则导而疏之,疏堵兼用,以疏为主,多余之水则入泽归海。以上所言,尚够不上方略二字,只是一些想法而已,还有待于今后实践加以验证。”

    101

    原来,这些年,文命将孔壬、鳖灵和父亲的治水方法都进行了仔细研究和比较,发现他们的最终失败,根本原因是对天下水势没有看清。

    前几任司空主要治的是黄河水系,他们不管主流和支流,只要发生水患就筑堤坝堵水,结果下游水道不畅,上游之水越堵水位越高,即便是父亲用息壤筑成的堤坝也难逃溃口之灾。文命认为,如能将阻水山峦凿通,使主流与支流相连,让支流的水顺畅归入主流,洪水就能畅通无阻地流向大海了。

    众大臣听了,都觉得文命确实与其父不同,感到所言很有创意,也很有道理。

    司徒见众位大臣暗暗点头称赞,刚想再找个题目难为文命,但一时又找不到合适的话题。

    司徒正在左右为难,掌管农业的后稷问道:“真如你所说,让洪水都汇入大海,水害倒是没有了,百姓农桑种植该怎么办,万物以水为生,到那时五谷不收,六畜不旺,天下百姓将如何生存呢?”

    文命答:“小可所说河流归海,并非全部纳入大海。治水必要审时度势,在疏堵结合的同时,还可将原来高处修得更高,低凹处掘之更深,积水成为湖泽,再使诸多大小湖泽与各条主流或支流相接,则可形成涝可蓄水、旱可灌溉之势,到那时岂不就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了吗?”

    后稷点头赞道:“所言极是,真是除水害、兴水利的良策!”

    文命觐见尧帝之后,一回到馆驿就奋笔疾书,整整熬了个通宵,天不亮就把治水方案写完了。

    第二天一大早,这份治水方案已经放到了太尉舜的案头。太尉舜如获至宝地将治水方案捧在手里,一口气读了三四遍,又经反复推敲琢磨,越看越高兴,不禁拍案叫绝。

    太尉舜将文命提交的治水方案上报给尧帝,尧帝立即召集文命和众位大臣再次进行朝议。

    朝议时,文命将治水方案简要作了介绍,尧帝又将治水方案交给众位大臣传阅一番。

    尧帝甚为感叹地说:“文命小小年纪,在治水研究上竟有如此造诣,足以胜任司空一职!众位爱卿还有何意见?”

    众位大臣见在短短的一夜之间,文命就拿出这样一份完备的方案,可见平素的积累之深,钻研之精,众位大臣无不佩服得五体投地。

    众位大臣异口同声地说:“大帝得此人才,真是国家之幸,百姓之幸!”

    尧帝见众位大臣都对文命称赞有加,便当堂宣布任文命为司空,并正式以“大禹”称之。

    文命接过司空的印玺,恭恭敬敬地谢恩说:“大禹一定不负大帝所望,以治水为己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为万无一失,大禹又将一切计划、准备与太尉等仔细商酌之后,决定即刻启程,赶往石门山疏通黄河主流。

    尧帝见治水大业后继有人,平治水患有望,心中感到十分欣慰。他听说大禹就要启程,便倍加关心地说:“治水虽然要紧,但也不必如此着急。令尊辞世,你又多年学艺未归,还是回家先与老母小住几日再前去治水不迟。”

    大禹对尧帝的体贴关心感激涕零。

    太尉舜还特意为他准备了探母所需的一应之物。

    为不耽误治水大事,大禹命大章带着礼物先回家禀报老母,自己带着其他人随后就到,探母之后便按照原来计划的路线向石门山挺进。

    大禹送走大章之后,也带着队伍离开了帝都。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