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挑战性那些事儿(3)


本站公告

    28

    好电影是用钱砸出来的,这个我现在一点都不持反对意见,赵本山说不差钱,但拍电影最差的就是钱。

    电影开拍没多久。剧组人员的车费,道具花消,电费,房租……渐渐地让追随的朋友用尽了最后几块生活费。先前签约说好给我们后期赞助的中国联通,也毁了约,这雪上加霜的打击不但没有摧垮我们挑战性的信念,更是助长了我们必胜的决心。

    在见识了一个又一个冷眼商家的奸诈后,在伤感落寞过后依然只能选择继续前进。大家下定决心,哪怕挨饿也要实现自己对青春这次许下的诺言。

    我清楚地记得有一天,我和**剪片子剪到半夜出去吃晚饭时,两个人身上加起来总共凑了一块五毛钱。但所有这些,丝毫没有影响我们继续走下去的决心。就在这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关头,一个又一个身边的热血朋友走进了我们的剧组,陪我们一起用青春感受那从0跨越100挑战性的滋味。身边认识的和不认识的同学,朋友,被感动过的,在此刻都伸出了自己的双手,慢慢地,我们缓过了那个危难时刻,但毕竟都是学生,无论对谁来说,也就那么两块钱的生活费,好多都来自农村,并不怎么富裕。无奈之下,我向学院领导伸出了求助之手,尽管给我的那一千块钱在通过几道手续经过几个人最后转到我手里时只身下800块,但总是感谢,感谢在领导的帮助下,我总算又一次度过了难关,剧组的工作一直在往前走,穷困不是理由,因为我们都还年青,我们有理由战胜一切。特殊的场地,特殊的道具,一个又一个先前没有预料到的难题,随着拍摄的进度都出现了,为了借用场地,借用道具,我们一次又一次和一些商家和路人打着交道,有的用微薄的金钱做着交易,有的被我们的热情感化,免费给我们用。

    那段日子,我们几个人成了众所周知的乞丐。不过欣慰的是,就因为此事在那中途于小曼和学校院报的另一个记者来找我们搞过一次采访。

    29

    电影杀青的那天,我们剧组来了第一批当地报社的记者们。

    来的时候,他们有的说是被我们的举动震撼,有的说是为我们的执着惊叹,也有的说是被我们的精神感动……只有老麦最直接,他说主要是想看看我是在什么条件下,如何做着他当时想了但没敢去做的事情,当然也不排除抓个新闻回去换点积分多挣点稿费把老婆养胖。

    老麦来时,给我带了两盘DVD,贾樟柯的片子,一盘《小武》,另一盘《站台》。

    他说,老贾最近赚了不少,又从国外捧了一座奖杯回来了。

    那我们恭喜先!我说。

    我嘴里恭喜老贾,其实心里何尝不想从国外捧了一座奖杯回来的人是我张悦而不是老贾。

    可是那个想法只能当作是自*慰。

    我和老麦就这样算是认识了。

    那天接下来的时间就是我们冒着大雨,在秋风扫落叶中,拍摄《青春攻略》的最后一场戏“鸶鹰得知自己身患绝症后悄悄地独自离校出走,他的三个好兄弟早就知道了已经等在路口,先是于飞二话没说冲上去把鸶鹰一拳灌倒在地,之后在鸶鹰躺在地上口里一边吐着血一边挣扎着往起来爬……。整个过程,其它三个兄弟轮流说完了长达十分钟痛骂他懦弱,不够义气等等的台词,然后在那段时间里,鸶鹰却还是使劲爬使劲爬但最终硬是没能再爬起来,他们三个只得跑上去扶着他半蹲着完成四个人最后一次载一起的抱头痛哭……”,演员在戏里哭,剧组的兄弟们在戏外哭,大片大片的梧桐叶在他们头上飞来飞去,很像纸钱。

    有几个女记者眼泪哗哗地流,以至于让我都不敢相信真是泪水还是雨水。

    她们告诉我,这一幕,她们永远记在了心里。

    我说没事儿,都别往心里去,回去都记在你们报纸上就行了,如果不能发专版的上个头条也成。

    她们又都破啼为笑。

    晚上,老麦给我发来了白天拍摄现场抢拍到的的照片,还有一篇长长的名为《他们用青春做了什么?》的报道材料。看到老麦的这个标题让我想起了曾经看到某报在当地持续干旱几个月下雨后写的一篇通讯的标题“干了三个月,终于湿了”和一次在入室抢劫事件后另一家报纸写的“昨晚发生一起严重性抢劫事件”的事。

    看来记者就是记者,用标题就可以诱*奸读者的眼球。

    我问老麦什么时候上?老麦说应该明天,但我还在和主编“交流”这事。

    兄弟们都在等着看自己的新闻呢?明天最好加印3000份,要不不够买。我开玩笑说。

    老麦说,这个我一定会尽最快安排的,你就等我好消息。

    那个晚上,老麦和我在网上聊了很久。

    从报纸聊到记者,从记者聊到政府,从艺术聊到女中 文首发人,从女人又聊到生活,又从生活回到艺术。

    30

    老麦虽说是个名记,但不少人却都认为他更是个“愤青”,后来很多人这样告诉过我,我一直不觉得,我觉得他是一个真正的人才。

    2002年的时候,他闲的发慌,就把当时网络上很火爆的《大学生自习室》改成了本地方言版,放到网上,结果一炮走红。据说本地只要有耳朵的都多多少少的听过。当时我一个搞人像摄影的朋友听的兴奋,把音响抱到店面口,音量开到极限,准备与路人一起分享。结果运气不好,文化局的“衙役”从门前路过,上纲上线的批判他有违背“创建文明新城市”的行为,吓的他忙把东西收进店里。那之后他就只能一个人偷偷地听。

    说到老麦是个记者,我突然想起了一句话很老套的话“记者是无冕之王”。

    于是想老麦现在从事的这个职业应该是这个时代的前锋,对炒做是了解非常透彻的才对。但事实上他却一直反对艺术走商业路线,他的镜头永远停留在那些拣破烂或者沿街乞讨的人身上,当然偶尔也客串一下扫黄打黑,地下赌场,跳楼放火,缉毒抓匪什么的。他始终坚持认为丢掉自己最善良的本性是绝对不可以容忍的。老麦有好几个乞丐题材的作品都拿了国外的奖,有一次还搞了个什么学术交流的东西,好象也是围绕要饭这个话题的,那次他连人都去了国外。所有这些都让我对老麦越来越崇拜且更加坚信他是个人才。

    我认为没钱的情况下,我是拍不成电影的。这一点他同意我的看法,我也同意他的看法,但是谁都没想到的是我最后还是拍成了。这就像当时5.12地震后他没被领导批准随赴川赈灾大部队同行而自己偷偷地爬上别人开往灾区油轮然后徒步进入映秀写报道拍照发照,后来在新华社编辑出版的一组抗震新闻摄影集中关于他自己的摄影作者单位他都一律用了别的报社的名字。这事我觉得就跟我当时没钱也拍了电影一样地让我们吐血。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