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历史本就建立在虚构之上。谁能保证我们对历史的认知,一定和当时发生过的一模一样?所以,与其相信随机的、巧合性质的第一种解释,我更信任第二种假设。假设商王朝在那样一场大旱面前,没有攻打蜀国,那么原因是什么?无非又是这样几点:一,认为蜀地不祥,不能攻打。二,认为蜀地已经变得物资匮乏,没有攻打的价值。三,自己无力攻打。可以说,三种原因的可能性都有,而且几率相当。但前两种我们找不到证据,都是对商王朝统治者心理的一种揣测。而第三种,就显得有迹可循多了。”
他端起杯子,不紧不慢地喝了口水,仿佛接下来要说的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
“为什么不攻打蜀地?那是因为,商王朝也正在经历着一场旷日持久的严重旱情。”
白先文讲起了那个著名的典故。
商汤王灭夏之时,正逢国内旱情爆发。汤王没有听从众人的劝告,去抗旱救灾,保证庄稼的收成,而是执意发兵灭夏。商汤十八年,汤王取得中 文首发天下,在亳(今河南郑州)建都。然而旱情却没有停止下来,反而愈演愈烈。关于这场旱情,《今本竹书纪年?卷上》的记载很简略,也正因为简略,才如此触目惊心:“商汤十九年,大旱。二十年,大旱。二十一年,大旱。二十二年,大旱。二十三年,大旱。二十四年,大旱。”差不多持续了近七年的旱灾,使河干井枯,草木枯死,庄稼无收,白骨遍野。
咄咄逼人的旱灾,震撼着整个商王朝。那时的人们都认为是天帝所为。卜辞中就有“贞(问):不雨,帝佳旱我”的记载。意思是,不下雨,是天帝给我的旱灾。而那些沉迷于胜利的功臣们却还在醉生梦死,于是汤王下令,大旱期间不准弦歌鼓舞。同时,还在郊外设立祭坛,派人举行祭礼,祈求天帝除旱下雨。这就是“郊祭”:他们燃烧木柴,用牛、羊、猪、狗等家畜作上供的物品。祭祀时,史官手捧三足鼎,鼎内盛有牛、羊等作供品。
史官受汤王之命,虔诚地向天地山川祷告,说了六条责备自己的事,以求天帝鬼神赐福降雨:“是不是因我们的王政事无节制法度?是不是使人民受了疾苦?是不是因官吏受贿贪污?是不是因小人谗言流行?是不是有女人干扰政事?是不是宫室修得太大太美?为何还不快快下雨呢?”
然而,祭祀没有效果。尽管商汤命史官祭礼,苦苦哀求,天帝依然无动于衷,没有赐福降雨。
这样一直到了第七年。商汤命史官们在一座林木茂盛的山上,选了一个叫桑林的地方设了祭坛,他亲自率领伊尹等大臣举行祭祀求雨。但是祭祀之后也不见下雨,商汤就命史官占卜。
史官们占卜后说:“祭祀时除了要用牛羊作牺牲外,还要用人作祭品。”
汤王毫不犹豫地答道:“求雨是为了人民,假如一定要拿人来祭天,那就让我来吧。”
举行盛大求雨祭礼那天,汤王穿着一身粗布衣服,披散着头发,身上捆_38605.html了一束容易引火的白茅,坐着车子,由人们护送到桑林。而此刻,那里已是人山人海了。祭师走到跪在神坛下的汤王跟前,拿出剪子,剪下汤王的头发,又剪掉他的指甲,丢在祭盆里烧掉。
汤王向上天祷告说:“我一人有罪,不能惩罚万民;万民有罪,都在我一人。不要因我一人没有才能,使天帝鬼神伤害人民的性命。”祷告完毕,便由两名巫师搀扶,登上了高高的柴堆。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