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北方来的商人


本站公告

    赶马人是个小伙子,头戴棉帽耳套护耳,说起话来客客气气,此外无更明显的特别之处。他告诉我姥爷,他们走的路是进彝区山地通往身毒国的主道,是几千年前许许多多神秘胆大的原始先民世世代代用脚走出来的。

    我姥爷说,“我从北方来,呢抹,北方都是大马路,比这个马帮路好走多了。”

    赶马人说,“我们四川的马路其实也多得很,你没发现嗦?”

    我姥爷说,“呢抹,我从川陕路来成都时,是经过了一段马路,从绵阳到成都,很短。”

    赶马人说,“成绵马路不短哦,有272里长。民国15年就开始修了,是断断续续分段修的,没得通盘计划,两年就修成了。其中几段是28军和29军的防区军路。”

    我姥爷说,“呢抹,我们北方的大马路比成绵路早得多。”

    赶马人对我姥爷发出的呢抹,每听一次都怔一下,慢慢才不再见怪。他说,“我们四川也有修得早的马路。成都到灌县的成灌路就是第一条路,有110里长,修了12年,到民国14年冬才修成。这条路一修好,四川到处都开始修马路。”我姥爷觉得对方只顾说自己家乡的马路好,不明白一条110里的路修了12年是好还是坏。于是,他说起北方四通八达的交通,说起修马路怎样才算修得又快又好。赶马人听着听着似乎明白了什么,叹气中 文首发说四川山多岭大,江河也多,修马路当然又少又慢。

    赶马人忽然说,其实从成都去雅安可以坐汽车而不必走马帮路。他朝赶马人指的远方望去,远处果然好像有一辆若隐若现的汽车在移动。我姥爷做布生意来成都也好,去西昌也好,首先要搞明白的就包括马路运输问题,没想到成都去西昌就有一段马路。这下,他围绕着那条看不见的马路开始一个劲地问来问去。

    赶马人说,那条路叫川康路,也叫成康路,是为军运修的,又叫军路。最初是民国元年,把清朝四川总督赵尔丰修的沿边大道扩宽到12英尺,本来要修拢雅安,只修拢新津就停了。后头的10年中,这段路没球得人管,洪水一冲,路面破烂,只好恢复石板路,变宽的地方又变回农田。民国14年成灌路修成后,刘成勋重新修这条路。那年子秋天,他在成都南郊武侯祠举行开工典礼,然后分段修,1年修了土路80里。再往雅安修时,刘成勋被刘文辉战败,路又修不成了。刘成勋没修完,刘文辉又命张致和接到修,10个月后,张旅奉令移防,其他人又接手修。反正这条路经过两个防区,管事的人和修路的人变来变去_38605.html,光总办就换了4次,用了5年半才修好,总长300里。

    听起来,四川的马路都是各支军队为打仗修的防区路,所以叫军路。我姥爷很高兴赶马人能知道四川马路的事情,话题又转到交通工具上。赶马人也高兴有人向他打听,而且所知甚多,讲起来头头是道。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