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洞风云录》诗词赏析(四)


本站公告

    《古洞风云录 》诗词赏识(四)

    熊石成

    我不会使用电脑,也没有买电脑,偶尔在孩子家的电脑上看到了唐柏佑先生写的章回小说《古洞风云录》。刹时,我被这部作品的精彩内容吸引住了,忍不住一口气读了下来。因为它不仅有独具匠心的构思,而且在每一回开头,都有一首像很多古典小说所特有的诗和词,画龙点睛地道出这一回的亮点,使人不忍丢下而继续拜读下去。我也不得不几度往返而卒其篇,且不畏其劳。

    那天,我读到的是《古洞风云录》的第二十二回,“金龙诱敌入深壑,渭王商议围义军”其篇头诗是:

    莫道山民不善兵,乔装妙计鬼神惊。

    官军器械皆收缴,狭路石桩尽斗争。

    障壑岚烟全御敌,竹签兽洞亦歼生。

    瑶家千古传佳话,说与后人仔细听。

    当我初看到这首诗时,被她那通俗流畅,形象生动的语言所打动,不觉眼睛忽然一亮,勾起了对少年时代的一段回忆。我少年时期就喜欢看小说,自己认字不多就看起了大薄头的章回小说。那些篇头诗词大部分语言生僻、涩晦,琢磨半天也不明白,只得一掠而过。到后来,书慢慢地读得多了一些,对诗词也能琢磨出一个大意来。但是,因为有的夹了一些晦奥冷僻的典故和文字,还有的生搬硬套地使用典故,令人百般费解,不但不能使人引起更大的兴趣,相反,像在滚烫的心头拨了一盆凉水,不得不走马观花了。当我看到唐先生的那首篇头诗,让我一扫儿时的那一段阴霾记忆,惊喜地发现了这运用自如地使用现代汉语、现代词汇、通俗易懂、明白如话的好诗,也是写小说的一种好办法,不但能引起读者的丰富联想,而且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诗是语言的艺术,人的思想感情是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的。一首好诗,就像一件艺术品,应该具有相当的吸引力,使人一看就想看。一看就明白,使人从中获得教益。有人说过,诗有三种表达方式:一是语言艰僻、涩滞,显得“晦”,令人费解。二是语言平直,平泛而无意蕴,显得浅而淡,读之乏味。三是语言明白流畅,通俗易懂,形象生动,贴近群众的生活,受到群众的喜爱。当然,这三种表达方式,第三种是我们所提倡的。唐先生的诗,就是用了第三种手法,运用了诗化了的、现代化了的语言,经过挑选、提炼、选择了最精炼、最优秀、最形象生动的艺术语言,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悠扬悦耳。这不正是我们所应追求的表达方式吗?说到这里,不禁使我想起了几十年前在学校读过的一些诗,大多已经遗忘了,但我却背得入学前父亲口授李白的那首《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细思之下,除了诗人写出的那独特的意境外,恐怕就是那通俗明白的语言了。可见,古代的大诗人也很重视通俗化,大众化,他们的那些杰作,也就能千秋流传而经久不衰了。

    回过头来再看唐先生这首诗。

    “莫道山民不善兵,乔装妙计鬼神惊”。出句就不凡,道出了赵金龙义军必胜的原因,乔装妙计惊鬼泣神。义军里面还是大有人才的,你看那“竹签阵”、“绳套阵”、“陷阱阵”等等,无一不体现了义军的机智,义军的用兵真是“神机妙算胜如神”!尽管那些官兵熟读兵法,然而大多数是马谡之流,纸上谈兵而已,真正到了大瑶山,那只有挨打之份了。因此,赵金龙才得以风卷残云般地取得了“祠堂圩大捷”、“猛攻新田城”的胜利。

    义军的声势和根据地发展到广东、广西、湖南三省二十多个县市,其声威震撼朝庭,迫得道光皇帝手忙脚乱,下令集五省兵力围剿,一时间,大兵压境,血战场场。然而,赵金龙自有他过人之处,对待大军毫不畏惧,他利用一切山地优势,与官军周旋,只用了一个“瘴气阵”,就把二万官兵消灭在无形之中。这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战列,说明了作者别具匠心的构思,也说明了赵金龙“别说山民不善兵”的智慧,当真不能小看这赵金龙了!当然,要实施这一计划,就必须把敌兵引入阵中,这就是“乔装妙计鬼神惊”,没有这一计策,山里的“瘴气阵”就无法实施。这就是赵金龙用兵之妙处,只要官军到深山里来,就要他们草木皆兵,“障壑岚烟全御wWw.敌,竹签兽洞亦歼生”。这首诗就把义军与官军战斗的情况作了全面的总结。这是朝庭和官军始料未及的,这就怪不得赵金龙要打胜仗了。

    这首诗的尾联是:“瑶家千古传佳话,说与后人仔细听。”这两句形似浅显,却明白如话,且具有吸引力,不禁使我联想到评书和章回小说的结尾:“且听下回分解”,在调动着人们的情绪,欲罢而不能,这岂不是作者写篇头诗的初衷吗?我近年退居在家,也学写几首歪诗,但由于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有时会感到力不从心。比如,有时有需要用现代语言表达的地方,用古语表达是很困难的,而且,有时为了加强诗词的艺术感染力,其语句需要有与散文以及古诗都不同的句法特点,诸如活用、错位、省略、紧缩以及格律等等,运用起来就很难自如了。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要写新事物、新思想、新语言,要写以广大群众为主的新题材,要写人民群众的言行,要贴近群众的生活,要体现时代的精神,这就需要我们不因循守旧,不一成不变地袭用古人的一套,走出一条用现代语言写传统诗的新路子,走出一条通俗易懂、雅俗共赏的新路子。近代诗词,是中华民族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是前人留给我们的伟大的精神财富。毛主席曾经说过:“旧体诗要发展,要改革,一万年打不到!因为这个东西能反映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特性和风尚。”唐先生的这些诗,不正是在作这样可喜的尝试吗?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