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洞风云录》诗词赏析(一)


本站公告

    《古洞风云录》诗词赏析(一)

    •黄思文 杜江波

    《古洞风云录》里的诗词,我研读再三,并结合小说里面的内容反复领悟,觉得篇篇佳构,字字珠玑,引人入胜,耐人寻味。

    《楔子》《七律》诗曰:

    一线天阶开石扉,四围削壁紫霞飞。

    清泉汩汩流峰转,古洞幽幽化雁回。

    放眼千山云淡淡,萦思万缕意迟迟。

    瑶池今设蟠桃宴,玉液琼浆下翠微。

    全诗流畅明快,一气呵成,大有居高临下,俯视大千之势。

    作者描写的是一个鲜为人知,而又实实在在的景致,我多次去过石古寨,也上过那描写中的古寨,虽说有点夸张,但全部是实景,放在小说开篇的前面,确实有引擎的作用,不得不佩服作者的驾驭能力。wWw.

    水运宪先生《古洞风云录》《序》中提到:“小说每章前面都有一首诗或词,这种缘于古代小说传统却又独辟蹊径的手法,与文章的内容相得益彰,天衣无缝,是一个成功的尝试。”我看了唐柏佑先生的小说也有同感,小说里面的诗词尽得唐诗宋词之奥秘,律韵严谨,意境开阔,读来琅琅上口,韵味无穷。

    中国古典小说名著《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及各种白话小说,多以诗词开头,或穿插点缀,或总览结篇,可以说是五彩缤纷,气象万千。对引进、补充小说的内容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

    《古洞风云录》作者唐柏佑先生,博学广识,诗词创作功底深厚,风格独具,经常在省级国家级刊物发表诗词作品。

    先生天赋聪颖,加上孜孜不倦,博鉴群书,知识面广,他对诗词创作的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全面准确。总观他的诗词作品,有如下几个特色:一是韵律严谨。他善用“平水韵”,对于同韵不同部的字和古韵、今韵严格把关,颇有见地。二是声律整齐。他的诗词都严格按照平仄组合,抑扬顿挫,铿锵有声。三是对仗工整。对仗是律诗的基本要求,对仗又有正格、别格之分,还有正对、反对、流水对等等多种形式,然而,对仗要做到工整自然却是要下一番苦功的,而先生正做好了这一点,这是难能可贵的。四是粘接自然,拗救得体。律诗的粘接和拗救,是写近体诗词的一大难点,即每首诗词的后联出句与前联对句必须要平仄相粘,这一点,先生粘得很好,没有差错,特别是拗救,灵活多变,自然恰当。

    基于以上四点,特录其《七律•黄山道中遇雨》以领略其创作之真谛:

    千回百转上黄山,万级台阶临九天。

    云绕岭腰松破碧,身飘岚雾石生烟。

    琼楼隐隐三千里,野鹤翩翩一脉间。

    壑涧空蒙时雨至,衣衫凉透更陶然。

    这首诗无论从韵律,还是声韵、粘接、对仗等方面来说都十分工整自然,读起来琅琅上口,意境深远,不乏为佳作。

    先生在律诗的创作上有所造诣,而尤工于词,其风格是“俊逸潇洒,浓丽明快”。这里引其《临江仙•春犁》为证:

    蓑笠吆牛春意闹,几声布谷催欢。

    四围山色一围田。

    杜鹃红似火,浅草醉如烟。

    毕竟东风能作画,任描锦绣江山。

    和风细雨正扬鞭。

    山歌随口唱,笑语响云天。

    多么生动形象,通俗明白!不是亲历其境是很难写出来的。究其韵律、声律wWw.、格调等,没有半点疏漏。真像一坛陈年老酒,浓香扑鼻,甘醇可口!无怪乎受到中国最高纯文学刊物《词刊》编辑的青睐,荣获全国精短文学大赛一等奖。

    从以上两首诗词可窥唐先生诗词非同一般,他的独到之处就是重在一个“情”字,情深而味重则味浓。古人云 :“感人心者,莫先于情”,感情是诗词的灵魂。先生的诗词往往是有感而发,脱口而出,情感动人,回味无穷,有其显著的特点 :一是立意构思新颖,不落俗套。二是题材广泛,形象生动。三是通俗易懂,明白流畅。

    古洞石羊是新田八景之一,群峰耸翠,峰峰插云,素有“小桂林”之称。石古寨是群峰中的一座,此山陡峭险峻,高耸入云,顶上人工修建的古寨,直到现在还雄姿英发,这首诗写的就是这一奇异的景观。正如小说中描述的:“直上一千九百九十九级台阶,有一个寨门,全用石头砌成,两边是石柱,石柱上刻着一幅对联,上联是:‘云蒸九派雀开路’,下联是:‘浪下三吴风入松’。石门四面全是陡峭的石壁,猴猿难攀,真有‘一人当关,万夫莫开’之险。寨门亦用全石制成,用机关开启。进寨门后盘旋而上三百台阶,就到达古寨。说是古寨,却没有一间房屋,中间是一个大石洞,沿石阶而下,是一个宽广的大厅,可容纳七八百人,有石桌石椅,钟乳玲珑,还有一股不知从何而上的清泉。寨顶有棵大树,正好把洞口遮盖,确实是避祸的好地方。”

    诗的起句就不凡,用“一线天阶”把古寨推上了天堂,真有“难于上青天”的意境。再用“四围削壁紫霞飞”作为陪衬,显得高峻而又雄伟。只聊聊十四字,就把一幅奇峰峻岭图展现在了人们面前。不过,这只是表面上的东西,接着作者深挖细究,揭示出山顶上的内幕,“清泉流峰转”,这真是“高山有好水,”一个“转”字,把这水给写活了,试想一想,在这样陡峭的高山上有一股清泉飞流直下,那壮观的场景怎不引人入胜?再看群峰上下,千岩万壑之间,嘉树乔林,荆丛蔓附,飞禽走兽,自由自在,这又是一幅多么和谐宁静的生态图景!“古洞幽幽化雁回”,这是虚景,想力非常丰富,“衡阳雁去无归路”,他却有归路,“朔旧踪”,这样的美景怎么不令人流连呢?可见,先生的诗,虚实相间,运用自如。“汩汩”、“幽幽”用得恰到好处,一静一动,动静结合,景物可触,绚丽多彩。

    颈联一转,作者融入自己的感情,登临绝顶,一览众山,入眼者,只不过“云淡淡”而已。“云淡淡”三字言词简明,却寓意深刻,大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之感概。“萦思万缕意迟迟”,迟者,慢也,慢慢地思,慢慢地想,“千山”、“万缕”,真是心潮澎湃,思绪万千。不得不把千百年来石羊古洞的历史事件记录下来。然而,尽管械斗也好,和平也好,古洞的沧桑,整个历史事件,只不过如此而已,而已而已。

    “瑶池今设蟠桃宴,玉液琼浆下翠微。”结句更是想象丰富,不同凡响。以这一神话般的语言,把《古洞风云录》推向了风云变幻的峰尖,你说古寨高与不高?小说中的“盂兰会”、中元节等等故事大概缘于此。

    读到这里,就提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在这样高峻险陡的山峰上去修建一座古寨呢?

    这就引出了全篇故事,这就是楔子。

    原来石羊古洞不但纠纷械斗连绵,而且时有兵患匪患侵扰,为了躲避兵匪,勤劳、勇敢、充满智慧的石古寨人民,就在这山上修建了这样一座石古寨。这就是小说的起因,也是本章的重点,于是,先生以画龙点睛的诗的语言把这一事件揭示了出来。

    总的说来,这首诗气势恢宏,意义深远,大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之气概。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