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困境


本站公告

    困境

    蒙熬一早派出的细作到了半下午才有两个活着回来的,他们禀报说赵军主力正在亲沁河一带王?军恶战,但具体情况无法探明。蒙熬一听跺脚大叫“唉,某误事咦!”他急忙传令两万部队先做试探性进攻,其余大军准备全线攻击丹河壁垒。随后他又立即派遣亲随绕道到丹朱岭向王?通报军情。一向老成稳重的蒙熬这次多少是吃了保守的亏,虽然他也嗅到了一些赵军异样的味道,但一直等不到命令得不到消息,他一直迟迟不敢有所动作。其实,他更担心的是怕自己的盲动中了赵括的圈套被其击败而坏了全局。而大多数细作的有去无回,更让他不得不更加小心谨慎。

    前面的部队很顺利地就攻上了壁垒,壁垒上的赵军已经不可能组织起什么有效的防御了,毕竟人太少了。一名裨将一面带领部属做最后的拖延,一面急忙派人前去向赵括禀报丹河壁垒即将丢失的消息。

    蒙熬虽然以最快的速度占领了丹河壁垒,但还是错过了夹击赵括的时机。谨慎是每个将军必须具备的,但有时候谨慎的过了头就会错失良机,甚至会带来灭顶之灾。他本来有机会让白起的中军少损失几万兵马,但更重要的是,接下来秦军还要为歼灭赵军付出更大的代价。

    当蒙熬在丹河壁垒里巡视了一番后不由得暗自佩服赵括的才干。他知道自己是被赵括的疑兵之计迷惑了,现在赵括肯定正带领着自己的主力象正面的秦军发起了最后的也是最凶猛的攻击。他知道赵括敢置丹河老营而不顾,就一定做好了最后的也是最坏的打算,他此次主动出击一定是保定了决死之心。

    其实,蒙熬并没有错,而是赵括的行动太出乎寻常了。不但是他没有预料到,就连白起也失算了。战争就是这样,变数太多、太快,对于错胜与败往往只在毫厘之间,只在分秒之间。从全局来看他是对的,在立足未稳、情况不明的时候贸然行动是极有可能被敌人击败而导致整体作战目的的失败的。事后白起丝毫没有要责怪他的意思,也证明了这一点。

    赵括带领着骑兵刚刚走出二十多里路就迎面碰上了前来报信的士兵。不用他们禀报,赵括已经知道了结果。他本来就是冒着丢掉丹河壁垒而被两面夹击的风险和白起决战的,所以在他看来能不能击破白起的中军丹河壁垒都会丢掉的。不过赵括还是很庆幸,秦军没有在他最脆弱的时候对他进行两面夹击,如果他们联络及时的话恐怕现在自己已经岌岌可危了。他默不作声地掉转马头带领部队反了回去。

    没能击破白起的中军,赵括并没有表现出什么沮丧来。反倒他的心里异常的平静和冷静,他非常清楚眼下能做的就是突破丹朱岭由长子退往邯郸,但他还清楚这将是很难做到的;另外就是占领有利地形坚守,一面等待理论上可能来的援军,一面期望秦军能来进攻从而尽可能多地杀伤秦军。丹河壁垒他太了解了,要靠自己现在不足十万的兵力去拿下它实在是太困难了,更何况还要同时对付另两路秦军的进攻。而丹朱岭壁垒因为刚刚在匆忙之间建好,又经历了赵军的几次攻击,其防御能力要比丹河壁垒差很多。

    赵括带着他的部队连夜向丹朱岭进发,在四更的时候到达了离丹朱岭十几里的峙庄,在那里扎下了营寨。

    日上三杆时分,赵括留下三万部队看守大营,并向东向西南各派出了一路人马监视两边的行动,然后他带起余下的所有部队向丹朱岭进发。

    赵中 文首发括将攻击点选在了丹朱岭壁垒的西侧。这里在几天前还属于赵军根本不可能攻击的地方,所以壁垒修的比其它地方要差很多。

    攻击从一开始就不很顺利。虽然赵括仅剩的几架发石车对秦军造成了不小的杀伤,但当攻城的部队刚迫近倒弓箭的射程时,壁垒上就忽然涌出了密密麻麻的弓箭手。箭不停地从缝隙里钻进去,让盾牌手不断地有人倒下;而巨箭则是干脆有时候就连人带盾牌一起洞穿了。当有的地方盾牌手被射倒了,跟在后面的其它部队一时间失去了保护,立即就有象飞蝗一样的箭飞过来。

    仗一直打倒快天黑的时候,赵括一共发动了四次疯狂的进攻,但都被王?拼命挡住了。

    王?是绕道强行军了一夜才带着两万人马赶到这里的。一路上他必须用呵斥和怒骂士兵才能稍稍平息一下自己肚子里的不满。一天的恶战刚结束还没有喘息一下,就又接了这苦差使。为什么就不能叫王翦去?难道蒙骜就真的占领了丹河壁垒了?难道赵括就不会去夺回丹河壁垒,非要去丹朱岭?他想不明白,也不想多想。更让他气愤的是:刚接管了丹朱岭大营,还没有合上片刻的眼,赵括还就真来了,而且是不要命的一通强攻。

    白起并没有急于采取什么行动,而是在静观其变。他并不太担心王?的防守能力,他反倒希望赵括能多攻击几次,能多在壁垒下多消耗几天。蒙熬传来了一个即重要又是他预料中的消息:赵军的粮仓里除拉黄土外什么都没有。真正的兵家不但能运用常人想不到的东西来防御敌人的进攻,还能使用无形的利器来消灭对手。时间已经成了白起手中的利剑,它不但让赵括和他的军队每分每秒都为之流淌自己的鲜血,而且能让白起和他的部队为达到他们的目的而少牺牲很多的生命。

    到了第四天的时候白起的五万部队和蒙熬的五万部队才出现在了赵括大营的附近。这一次白起打出了自己的帅旗,得到报告时赵括没有一点的惊讶。从第一次和秦军交手后,他就一直是把对手当作白起来看待的,现在只不过是验证了他的猜测而已。在佩服白起的耐心之余,他更坚定了要和白起拼命到底的决心。

    四天的攻击并没有取得什么实质性的进展,赵括无奈将部队收拢准备对付秦军对他的攻击。他真的很希望这时白起能来围攻他的大营,他已经对救兵和突围不抱什么希望了,他内心里最大的奢望就是能在崩溃之前更多地杀伤一些秦军,能让自己象一个勇士一样最后战死在阵前。

    但他很快又失望了,因为两路秦军很快就退走了。他们分明是不希望在不利于进攻的地域和赵括做更多的消耗。白起又将兵力做了调整,两万部队绕道去加强丹河壁垒和丹朱岭壁垒结合部的防御,三万部队绕道补充给了王?。

    赵括马上也作出了反应,用仅有的几架发石车不分昼夜地攻击王起。他一方面是期望攻击能起到意料之外的效果,能打通丹朱岭壁垒;而实际上他更希望的是能通过对王起施压而让白起来和他再次决战。而王起则用巨箭进行还击。赵括的攻击收到了一些效果,壁垒上的秦军伤亡了一些,到了下午王起为了减少伤亡将被攻击地段的士兵撤出了射程外,只留了少量士兵监视赵军。

    白起没有来,倒是王起举措让赵括有了一个大胆的计划。从下午到傍晚赵括的发石车一直没有停止攻击,到了天大黑下来的时候,赵括的攻击部队悄悄集结在了离壁垒不太远的地方。他亲自带领还有的一千多名羽翎尉做前锋后面是一万名骑兵,再后是后续的步兵。前面的骑兵每个人除拉必要的装备外,都带了很大的一布袋土。布袋是士兵们用自己的战袍或是帐篷等简易做成的。

    发石车以最快的速度开始了攻击,骑兵开始以最快的速度向壁垒冲去。当王起开始组织兵力向赵军的攻击点运动的时候,赵括已经开始指挥人马将他们所携带的布袋往壁垒下堆放了。前面的扔完了布袋就开始用弓箭阻击秦军的攻击,后面的则不停地将布袋传过来。当壁垒上下阵亡了几百人的时候,壁垒下已经堆好了宽十余米的一个斜坡。羽翎尉率先骑马冲上了壁垒,并开始把秦军向四面驱赶。缺口越来越大,赵军已经开始往壁垒的另一面堆布袋了。

    王?的失误让他面临了他一生中最严峻的考验,要么将赵括打回去,要么自己战死,要么被赐死。他已经没有什么可考虑了,他唯有催动全军不惜一切地向缺口涌去。

    杀过了一个山头,前面已经没有了秦军的阻拦。山峦叠嶂之中不要说看到邯郸的影子,就连赵国的一草一木都没有踪影。但冥冥之中他又分明是受到了什么力量的感召,一股强烈的欣喜和一些隐隐的悲怆顿时涌上了他的心头。身后的士兵也禁不住欢呼起来“将军我们冲出来了、、、、、、”但欢_38605.html呼声还没有落下来,就有人喊道“将军,后面的被截断了”

    放走了赵军王起肯定是活不成了!秦军象潮水一样向缺口处涌,后面的步兵很快就被挡住了去路。赵括犯了一个错误,他没有用骑兵向两边扩展缺口而是急于向前打通通道了。

    赵括身后的士兵都眼巴巴地望着他,有等待也有期待。向前和向后一个向生而去,一个是赴死。

    赵括狠狠地望了一眼远方,瞬间便拨转马头大呵道“我赵括决不丢下一个弟兄。

    他一面喝令乐羊带几个士卒回邯郸通报战况,一面挥动长戈杀了回去。

    王?并不是等闲之辈。他一面指挥部下对赵括进行新的包围,一面逐渐将夹在中间的士兵撤到了两边。包围只是三面的,赵军来的路王?还给赵括留着,但这三面的包围已经成了铁桶一样。

    壁垒里面的赵军眼见的越打越少,而外面的却无法得到必要的空间而参与进来。无奈之下,赵括只有原路杀了回去。

    风在静静地吹着,月光轻轻地披在人的身上,赵括依旧从容地坐在大帐里。身陷绝地反而让他更加冷静,绝望还没有降临。

    西面白起只是象征性的布置了一些监视的部队,南面的情况还不太清楚,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个方向也没有秦军的主力。

    他的大脑在飞快地运转着、苦想着。

    向西是没有出路的再怎么跑也在秦军的包围中,因为向西再向北的话将依旧陷入晋阳一线秦军包围;而向南的话如果用半天的时间悄然渡过沁河,再折向东到陵川,再向北由壶关出峡谷。只要不被堵上,他就可以带着残兵退入赵国的领土。

    白天的侦查结果让赵括很高兴,在南去的方向上根本没有什么秦军的踪影。

    骑兵做先导,步兵随后跟进,大营留了1000多士兵,赵括告诉他们如果天亮得不到消息就可以向秦军乞降。赵括的马跑的很快他身后的马队被他拉下了半里多,而马队又将步兵拉下了有十雨里。

    眼看就要到沁河了,忽然哗哗的水声逐渐大了起来。一股不详的预感窜上了赵括的心头,等再走近些他真的绝望了。沁河的上游已经下了很多天的大雨,其实这正是白起不在南面布防的原因。河水很大很急,足以将一个水性好的人卷入水底。

    好在退回大营还算顺利。

    王?挡住了赵括向北逃跑的去路,但同时也就意味着他的补给在很大程度上也被赵括阻隔了。

    眼见着粮食快吃完了,王?一面派人去催促粮食,一面派出几千人马到各处去希望能“弄”些能充饥的东西回来。天大黑了他们才悻悻地回来了,但除了剑上沾满了百姓的血外,他们一无所获。王起已经不是第一次这样做了,三年下来当地的百姓直接死在他手里的有多少,他根本说不清楚了。

    王?还是沉不住气了,他风风火火地跑到了白起那里,一方面再次强调粮食应该先照顾他那里,一方面强烈要求出兵早日解决掉赵括。白起在他的再三请求下同意了,他知道王?是有背景的人物,太不给他面子也不太好说,还有就是自己取代了他现在答应他的一点要求多少可以给他找回一些心理上的平衡,况且打一下也并不一定就是什么万万不可的事情,最少可以试探一下赵括的虚实。但他还是给王?约法三章:必须最少留三万部队防守,必须出战前事先通知蒙骜让蒙骜出兵协防丹朱岭,如果攻击不利必须撤退不可有过大损失。

    王?痛快地答应了。赵括现在最多不过只有五、六万残兵败将了,如果能最终一举击败他,那么这长平三年来的头功最少也应该有他的一半吧!至于白起不同意其它部队一起总攻赵括,他不但不在意反而在心里更希望他们别参与。

    攻击开始前蒙骜如约亲自带着五万大军出现在了他的侧翼,这让他完全可以没有任何负担地去攻击赵括了。

    秦人的弓箭的确是很厉害的,一通弓箭射过后,赵军就躲在那些看上去很简陋又有点古怪的公事后面再没人敢露头了。

    一万盾牌手和长戈手组成的前锋部队很顺利就攻入了赵括的大营,而且很快又顺着赵军给他们让出的空隙向里渗透开来。

    赵国人的弓箭也开始表现自己的威力了。他们的射程不如秦人,但两三下就能射倒一个。他们弓箭不及秦人的锋利,但他们拉弓射击的速度比秦人要快的多。前面的赵军虽然被突破,但并没有溃败,更没有被歼灭。他们十几个、二十几个聚集在一起依托着他们那些简陋但颇有效用的公事进行着顽强的抵抗。更要命的是他们的核心总有一两个一直在拉弓射箭的家伙,而其他的士兵又总是宁可牺牲自己却要拼死不让这一两个人受到攻击。

    混战在继续着,但局势对秦军越来越不利。被围住的前面的赵军互相依托着做着艰苦的抵抗,他们就象刺一样卡在秦军的中间。而赵军的骑兵象风一样在他们的外围冲过来冲过去,一阵一阵地让他们付出代价。终于当秦军被消耗到一定程度时,赵括的步兵也开始了反击。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