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章回乡办学
1人_4460.htm在上海,心系乡下
在1926年秋天的一个礼拜天,钟士康来到同村族人soudu.org钟学霖的家里。
在一家石库墙门里,有着搁几大座气派豪华的的客厅里,钟士康和穿着长袍的四十几岁的钟霖谈起来了。
钟学霖到上海做生意已经十多年了,他开着一家很大的洋布店。也是士康的邻居,家里颇殷实。
钟士康对钟学霖说:公公,没有想到您家住在这里,要知道我早就来找你了。
钟学霖要比钟士康大三辈,是太爷辈,因此士康就叫他为公公。
钟学霖说,士康,你今天来这里倒是怎么找着的?以后尽管来。那天我听孩子说他们学校有个训育老师也钟的,我问他是不是宁波人,他说听口音和我差不多,我想说不定上是我们宁波西乡钟村人,我对他说,有空请你们老师到我家来坐坐。没有想到竟是你。士康,当年我还和你父亲儒江一道在私熟里读过书呢。一忽你长这么大了,还是你爹福气好呀。听说你是从上海远东大学毕业的,育材中学也是你办的?不简单,不简单哪。
钟士康告诉他,这学校不是我一个人办的,是我和王臻善、胡耕辛等几个朋友一起办的。教学上我们是奉行陶行知先生的主张行事的。
钟学霖听了点点头说,是和你这些朋友一起办的?陶行知是著名教育家,这我也有点知道,怪不得学校办得这么好。我的两个孩子在你们中学读书,说学校课程都是新的,又学国文又学数学,还学英文,课外还唱歌、跳舞,还做体操锻炼身体。孩子们回到家里又弹琴又唱歌很活跃。我把儿子送到你们学校读书算是送对了。孩子在你们学校读过书气质就不一样了,人就显得活跃能干。好,好,你们学校办得好!
钟士康听了高兴地说,学霖公公,办得还不够好,还请你们家长多提提意见。
钟学霖说:“嗯,好,好,人家都说我家的孩子在你们学校读书大有长进,如今我的几个朋友的孩子也想到你们育材中学来读书呢。”
钟士康高兴地望着钟学霖说:“欢迎,欢迎,尽管叫他们来读!学霖公公,我们是按照国外进步国家的教育模式那样办学的,又积极贯彻陶行智的教育思想,和陶行知自己办的育才中学差不多,也可以说是上海的样板学校之一。”
钟学霖说:“办得好!办得好!孩子读书很重要的。中学读得好,将来才能有机会进国立高等学校。上了高等学校,孩子将来就会更有出息。”
钟士康说:学霖公公,您很有远见。教学是立国之本,对于一个青年来讲,也是立身之本。本着为国家培养人材,我和王臻善、胡耕辛先生才办这所育材中学。可惜我们家乡还是老样子。我回家看看,现在钟村孩子们读书还在私塾里读,和我们小时候读书时一模一样,一点也没变化,我想到农村去办些学校。让农村里的孩子们也像上海的孩子一样到新式学校来读书,学白话文,学算术、学自然常识,学音乐美术、上体操课锻炼身体,跟上时代的步伐,学出后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材。
钟学霖对士康说,你这想法好呀,如果也按照你办育材中学那样模式去农村办学校,大家会欢迎的。可是你如今人在上海,怎么到乡下去呢?你哪有那么多精力呀?
钟士康对他说我礼拜天可以去的。
钟学霖说,哪好,我赞成你到乡下去办学。你们把育材中学办得这么好,你到乡下去办,也一定会办好的。现在城市进化了,乡村是也应该进化的。你说得对,过年时我回去到钟村看看,如今乡村私塾还学一些老东西。是跟不上时代了。孩子出来都是呆顿顿的,也应该变一变了。可是你要去乡村办学困难是很多的,校舍、老师,怎么想办法?还有书本
钟士康告诉钟学霖,校舍问题不大,他说,我想过了,村里祠堂不是空着嘛,我回去给宅长公公说说,把祠堂腾出来,校舍不就有了。老师可以到范学校去请的,现在我考虑的是经费问题。办学经费是个大大问题。
钟学霖说,经费倒可以大家想想办法的。
钟士康望着钟学霖高兴地说,学霖公公,看来你是个热心人,也赞成办教育事业,到时候您能帮助我们一些吗?
钟学霖说,好啊,你要是也能把乡下学校办起来,我一定尽力支持你!我生意做得不大,但一年拿出几百元大洋还是可以的。能帮助家乡办学出点力这是光荣的事情。
钟士康非常兴奋,高兴地对钟学霖说,公公,你真热心!有你这句话我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到乡下去办学了!我先替家乡父老乡亲们和乡下的孩子们谢谢你啦!
钟学霖笑着说,哎呀,我还没有拿钱出过呢,士康,不要谢。就是到时候我能帮你一些,这也是应该的。过去你爹在乡下修桥铺路造凉亭做了很多好事。我们很钦佩你爹的,那时我家不富裕,无能为力。如今我在上海做点生意,日子好过一些,我也当尽我一点绵薄之力为乡亲们做点好事,这是应该的。拿出几百元我多卖一些布就有了。
钟士康站起身来感激地说,学霖公公,我这就走了,到时候我会来拿的。
“没有问题。钱什么时候要用你什么时候来拿都可以。――你先不忘走,来了饭吃得去。
钟士康说,那我也不客气了。
<> 他就在钟学霖家吃中饭。吃好饭钟学霖还把他送到门外。
后来经过钟学霖介绍,他又去找了同村在上海的商人钟茂林公公,在钟学霖的带动下他也愿意为家乡办学捐款。钟士康对回乡办学的信心就更足了。
2说服族长把祠堂做校舍
到乡村办学的经费有了点眉目,钟士康就到乡下来,想办法找校舍。在农村,校舍只有祠堂庙宇可以动动脑筋,于是他就想把钟村祠堂为做学校的校舍。
1925年秋。他又趁礼拜天来到在钟村宅长家里。
六十多岁穿着长袍马褂的老宅长正坐在有着搁几大座的客堂间里的靠背椅上,手捧水烟壶,滋啦滋啦地吸着水烟。钟士康穿着西装坐在旁边的一把靠背椅上,面向着宅长,恭敬地对老宅长说:宅长公公,您老身体好呀?
钟士康比宅长小好几辈,按辈份也应该叫他为太公,但习惯了就叫他公公,这样叫也亲切一点。
老族长向士康点点头说,你不是在上海教书嘛,今天怎么会有空到乡下来?
士康告诉宅长公公,我是在上海教书。今天是礼拜天我是回家来休息的。
老族长点点头说,喔,今天是礼拜天。――你爹在家好呀?
钟士康说,我爹身体还好。谢谢公公关心。
老族长请士康坐下后对士康称赞地说:你爹过去为乡里和村里的事情倒是老来找我,给村里一会弄这一会弄哪,老叫我帮忙。他专门为村里和乡里赊粥粥茶修桥铺路做好事,我给他帮忙也很高兴。你爹可是个大好人哪,他为我们村里乡里做过不少好事,为了乡里的事情把家都折腾穷了。现在他年纪也大了,就管得比较少了。你是很少来找我的,今天难得你来我家,有什么事吗?
钟士康诚恳地告诉他说,今天我是也有事来向公公求告呢,过去我爹老请您帮忙,这回我也是来请您帮忙的。是这样:我看我们村里祠堂老关着大门,空着没有用,我想把祠堂门打开办个学校怎么样?
“啊,你要办学堂?村里不是有私塾嘛?你还要办学堂?”老族长感到有点诧异。
钟士康对族长公公说,这私塾已经过时了,上学的人不多。私塾收费又贵,只有本族的孩子和有钱人家的孩子才能进去读,穷人家孩子和外姓人家孩子就进不去。再说私塾先生教来教去《百家姓”、“千字文”的,也不上常识课、算术课,只识几个字,孩子们学出来没有什么用场的。现在已经是民国了,孙中山先生早就提倡新学,学生不但要识字还要学习科学技术,还要锻炼身体。长大了有文化懂科学,体魄健全,这样的人材才有用哪。
老宅长听了说,你讲的这些道理,我不大懂。你是在上海读过大书的人,做的事情总是有道理的。听说你在上海办洋学堂,就是办这种学堂吗?但要在乡村办成像你在上海那样洋学堂可不容易呀,这里要什么没什么,可不比上海呀。
钟士康望着宅长公公说,事在人为,我想,在上海能办成,在这里也应该能办成的。我已经和在上海的学霖公公和茂林公公谈过,他们也高兴帮助我呢,而且这里有您和家乡父老乡亲们支持,有些事情比在上海会更好办一些。
老族长听说在上海的学霖和茂林也同意十高兴地说:呵,你还去找过学霖和茂林了?听说他们在上海开了两家很大的洋布店,要是他俩肯帮你,这就好办了。“可是还有教书先生呢?还要许多桌儿板凳杂七杂八东西呢?就是这个祠堂给你做校舍,别的需要的东西还多着呢?”
钟士康一听老族长这样说,看来他是同意祠堂给他办学了,就高兴地对老族长说:这教师和课桌我再想去想办法。您只要同意把祠堂让给我这就好办!
老族长心里明白,现在是国共合作时期,上面也支持,你不同意也不行,所以他顺消失推舟地对他说,祠堂让给你们办学堂,我看族里也不会有太大意见,到时候我给族里干事们讲一下就行了。只是你把房子腾出来后,祠堂里原来的东西不要毁坏掉。上横头的神位牌千万不能动它们呵!动了神位,村族里的人会有意见的。房子里门窗设施也不能乱动乱搬。奉年过节祠堂总还要祭祀一下祖宗嘛。三月高桥会、七月兰盆会也要在祠堂里做佛事。到时候你们得要让一下。
钟士康忙高兴地答应说,好,好,公公,这个我晓得。神位牌决不会随便搬动它,祠堂里原有一应东西我们会给公家好好保管的。族里要在祠堂里做什么事情派用场时,我们随时随地可以腾出来。
老族长听了点点头说,这就好,这就好,我别的也没有什么意见。不过这么大的事情我总得给族里干事们讲一讲。
钟士康对族长说,好,好,我下礼拜天我再来您家听您的回。他就从族长家里走了出来。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