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瑟流年


本站公告

    一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总觉得这样的诗句不是一个弱女子能写出来的,每次读起来都让我很感动,不是诗句,而是这首诗背后的人格。是怎样的勇气能让她一直支撑下去的呢,有时想想,真让自己汗颜,同样身为女子,既无她那样的才情,又无她那样的勇气,或许正如她自己所说的那样,“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永远觉得她是一个传奇--严蕊。

    二

    绿纱裙 白羽扇               静夜思 驱不散

    珍珠帘开明月满               风声细碎烛影乱

    长驱赤火入珠帘               相思浓时心转淡

    无穷大漠                  一天清辉

    似雾非雾                  浮光照入

    似烟非烟                  水晶链

    意绵绵心有相思弦

    指纤纤衷曲复牵连

    从来良宵短

    只恨青丝长

    青丝长  多牵绊

    坐看月中天

    已经是很久之前看过的一部电视剧了--《香粉传奇》,但我却更喜欢它的另外一个名字--《谁的莲衣》,谁的莲衣,谁的莲衣,那不仅仅是一种香粉,更是一部爱情的传奇,真是很无奈,男女主人公明明很爱对方,却总互相伤害着,直到终于明白了对方的心意,原来也和自己一样深深地爱着,可是却天各一方,屡次擦肩而过,不知道上天为什么总爱捉弄相爱的人,如果只是为了考验彼此的爱情,为什么不给他们一个好的结局,要让他们在对彼此深深却又无望的爱中走向死亡,梁祝是如此,《牡丹亭》中的杜丽娘亦是如此,更不用说这里的林一若和莲衣了。一个是翩翩佳公子,一个是冰雪玉佳人,无论怎么看,都该是很相配的一对,却总有这样那样的阻碍。其实看的时候,真的被他们那种为爱放弃一切的勇气给感动了。谁的莲衣,那是爱的证明。

    三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曾经为林则徐的这句话激励了很长时间,为的是他那腔先国后己的热血,以前只因虎门销烟而把他当成是民族英雄,听了这句话后,更觉得他可敬。因着这句话,我曾经激昂地在宿舍里宣布,我愿为我的国家奉献一切,乃至生命。如果有人侵犯她,那我会毫不犹豫地保卫她,先国后家,无国哪有家。虽然当时大家笑成了一片,但只有我知道,那是的我是认真的。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五四运动,我也亦然。但在这整个运动中,我关注的是学生,那时的他们也是弱势群体,却毅然扛起了启蒙国民思想的重担,那时的他们要有怎样的热血,怎样的激情,才能在军阀高压统治的思想下,还能组织大规模的游行,即使有人牺牲了生命,却仍是前仆后继,没有人退缩。很多人被他们所激励,所以游行的队伍是越来越庞大,很多人自发的参与进来,由此可知,那时的学生有多大的感召力。只要是有稍稍高起来的地方,不用可以去搭台,便可站上去,号召人们,那时的学生,不知道有着多大的魅力。其实有这样的感觉只是因为我也是学生,仰慕着前辈们,而又同时联想到自己,多希望我也生在那个时代,在那乱世中也能绽放出自己的一点华彩。

    四

    进得园来,一派画廊金粉半零星,池馆苍苔一片青,踏草怕泥新绣袜,惜花痛煞小金铃。春香(小姐),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这是青山)遍青山(这是杜鹃花)啼红了杜鹃,(这是酴醾架)那酴醾外烟丝醉软,(众花都开,那牡丹还早哩)那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闲凝眄,(那莺声叫得好听哪)声声莺语明如翦,呖呖莺声溜的圆。

    可怜的杜丽娘,生来只能在寂寞的香闺中度过那漫长而又无聊的时光,一生都直接地被父母,也可有说是封建伦理在制度下的社会所控制着,若她是个愚昧无知的女子,或可浑浑噩噩地过一世,亦是一种人生。无奈她知书达理,博学多才,这样的女子定不会甘于平庸,更何况她正值青春好年华,这个年纪的女子对爱情的自由向往是什么力量也不能阻止的,你不要说那杜府的高墙,便是这个社会,杜丽娘都会以死亡与之抗争。

    那杜府花园里绝美的春光,正如丽娘的青春年华一样,被锁在这重重高墙里,无人得见。“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如此美妙的景致,年复一年地绽放着,却只有这几块山石,几片屋瓦看着,无人知晓,若不是春香无意中发现,“哪里知道世上有这样的好去处”,“美妙圆满不可言”,“观之不足”,而自己,不也如这大好的春光一样,到老,到死,也只是由一座高墙移到另一座,哪里能知道自己会碰到什么,即使想做什么,也只是无可奈何,此时的丽娘正是“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谁能理解这少女怀春的心情呢?花园虽隐秘,但却仍是等到了我这样的知己,可自己呢?所以才会心生怠意,再美的景致也不能留住她的眼睛,所以才会想离开园子,因为再多看一眼,便会怕忍不住自己的悲伤。怀春伤己,实在是不愿多想,杜丽娘的那一句“可怜妾颜色如花,岂料命如一叶”,是在道不尽她心有不甘,但又不能不屈服于命运的心情。是啊,丽娘的生命却如春光一样美好,一个年轻、美丽、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女孩子,什么样的好事情临到她头上都是有可能的,可是呢,幸运之神始终没有来敲她的门,那一场美好而又无望的春梦,耗尽她一生对于爱与自由、希望的幻想,那一刻的她是幸福的,她的勇气是可与那喊出“须作一生拼,尽君今日欢”的女子相比,只有过之而无不及,是男权社会下女性的呐喊。在所有的爱情在漫长的等待中经历时,损耗的是她的形体,而爱情与自由的渴望却在这等待中不断地加强、深化,所以黛玉才会在临死前大叫“宝玉”,所以丽娘才会在重病之中挣扎着起来描镜自画,这是她唯一活过的凭证,她希望她的情郎有一日会发现这世上原来真的存在过这样的女子,而画像的题字“他年得傍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则是她对自己那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亦是一生中唯一一次的爱情最后的感叹,真好,她还相信爱情。

    五

    午夜寂寞的花丛 有一只蝴蝶飞动

    好大的月亮爬上 树梢飘荡在水中

    是谁轻轻招手  在午夜的梦中

    隔着月色的帘栊 咳嗽一声

    胭脂沾满了露水 转眼萧萧枫叶红

    满地黄花留不住 那一个赶考的书生

    是谁妩媚风中  似水流年如梦

    洒满花影的西厢 月落无声

    缠绵的花腔飘散在夜空

    落幕的舞台唤不醒千年旧梦

    昨夜的莺莺   昨夜的张生

    洗去胭脂    何去何从

    寺外的官兵早已是观众

    汹涌的掌声留不住戏子笑容

    做一回莺莺   做一回张生

    涂上胭脂    活在戏中

    这是关于张生与莺莺的传奇,不同于《牡丹亭》,它含蓄而又静谧,带着浓浓的才子佳人的味道,而正是这样,才让人觉得值得探索。如果说《牡丹亭》是由“欲”到“情”,《西厢记》就是典型的由“情”到“欲”,因为男女主人公之间先有了那种彼此的好感,才会让他们有进一步想共结连理的心愿,这也是大家所普遍能接受的情感,然而我却觉得,这样的处理虽然让大家觉得的很容易理解并认可,却少了那一种心灵的震撼力,莺莺虽然也渴望爱情,但当爱情来的时候,她却本能地去拒绝,去怀疑,以至去伤害爱他的人,但当发现爱情快要离开自己的时候,却又着急去挽回。这样的性格,让我就确实很不喜欢,当然,她是为了保护自己,在那样的社会,女子如果错付终身,那是要用一辈子来悔恨的,她很谨慎,然而太谨慎。

    换到了自己,或许也会如她这般,因为不是每个人都那么好运,一下子就遇到自己命定的张生的。面对爱情,不如就糊涂一点,何必计较是不是真爱,但自己的个性却又不容许自己这样,总是考虑的太多,总是怕自己会得不到想要的。越是看着这样的故事,越想去拥有,就越是害怕。何必去考验爱情,它原本是个脆弱的东西,只要你现在拥有着,就不要再去考虑以后了吧。

    六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年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两匆匆,何去何从。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共?

    有时候想,什么是传奇?人生该活的像个传奇吗?虽然羡慕别人在舞台上的风光,但轮到自己时,却又怕瞬间的光芒用尽了一生的力量,该让自己这样耗费掉所有的美丽吗?年又复年,日又复日,每日从重复着同样的行为,又是怎样的感觉呢?像现在这样,单调但又没有规律,每天一点小小的意外就能改变生活所有的色调,觉得这样或者才会比较真实一点。

    人生有两条路,一是如流星般滑过天空,美丽的让人惊叹,然后留下永恒而又不朽的传奇;一种是简简单单,跟蝼蚁一样,茫茫人海扫过去,几乎看不见你的身影。这两种生活模式的矛盾一直在我脑中徘徊,不断的纠结,我深知我并没有流星的潜质,却又不甘于之作平庸的蝼蚁,在个性越来越张扬的时代,越觉得自己不能就这样无为地老去,但该怎样去体现人生的价值呢?这又是个让我很头疼的问题。不知道自己以什么样的方式活下去才是去好的,既不能选择流芳百世,也不能选择遗臭万年,因为自己并无那样的机会和力量,所以希望自己能够以别种方式活下去,即使不能像流星,也要让别人记得,我曾经发过光,散过热。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