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130年-喋血玄武门3


本站公告

    李建成和李元吉为了铲除李世民的左膀右臂,还大肆拉拢秦王府的骁将。李建成先派人赠给尉迟恭一车金银器具。尉迟恭不但没有接受李建成的礼物,还将这件事告诉了李世民。李元吉便派杀手前来刺杀尉迟恭。尉迟恭事先得知消息,便故意将家门大开,自己安卧在床上不动。杀手多次来到庭院,却始终不敢走进寝室。李元吉见行刺不行,又在唐高祖李渊的面前谮毁尉迟恭。李渊下诏擒拿尉迟恭,准备处死。李世民坚决请求,尉迟恭才勉强保住了性命。李建成和李元吉又用同样的手段对付程知节和段志玄,并设法将房玄龄、杜如晦逐出京师。

    太子与秦王积怨益深,势同水火。李渊听信太子谗言,将秦王府幕僚尽贬而出,只剩下长孙无忌、高士廉、侯君集、尉迟恭数人。这些人人人自危,力劝李世民铲除太子一党,但李世民迟迟不能下决心,先后问计于名将李靖、李世勣,二人均是性情沉厚之人,没有明确表态,但其实立场已经倾向于李世民一方。历史总是不断重复,隋朝骨肉相残的悲剧再一次在唐朝上演,一场惊人的政变即将发生在太极宫的北门——玄武门。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正值夏天最炎热之时,长安突然盛传突厥将要入侵。太子李建成为了避免李世民重掌兵权,推荐由齐王李元吉领兵出征。李元吉趁机请求让尉迟恭、程知节、秦琼、段志玄随行,并挑选李世民手下的精兵充实军队,想借机夺去李世民属下的兵将。李建成和李元吉还密谋,等到饯行之日,便在昆明池设宴,乘机刺杀李世民。不料太子宫中的率更丞王晊将这一计划泄漏给李世民。李世民知道事情紧急,立即入朝将太子的阴谋告诉了唐高祖李渊。李渊一时愕然,难以相信,只说:“明天上朝时我要问问他们。”叫李世民次日早朝时再说。他知道三个儿子素来斗得厉害,也没有太当回事。然而,此时的李世民已经下定了决心。

    第二天一早,李世民先下手为强,率领亲信埋伏在太极宫北门玄武门。

    长安内城(包括宫城和皇城)通向坊郭的城门,东侧有延喜、景风二门,西侧有安福、顺义二门,正南有含光、朱雀、安上三门。北面有玄武门、安礼门以及至德门,其中,玄武门为北面正门。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玄武是一种龟蛇合体的水神,与青龙、白虎、朱雀合称四大神兽。玄武还与玄冥相通,最初的冥间在北方,因此玄武又代表北方,玄神是北方之神。玄武门居龙首塬余坡,地势较高,可以俯视宫城。因北墙外是禁苑——西内苑,没有居民生活区,出入比较方便,因而是太子入朝的必经之地。当天守卫玄武门的领班将领名叫常何,原为太子李建成的心腹,后被李世民收买,李建成对此却一无所知。

    当时,李渊与李世民的谈话内容已经被李渊后妃张婕妤密告太子李建成。李建成与李元吉商议对策,李元吉认为应该赶紧布置军队,装病不朝,以观形势。但李建成妄自尊大,认为一切都已经布置妥当,只要入朝打探完消息,便可置李世民于死地。于是,李建成与李元吉一同由玄武门入宫。到临湖殿时,兄弟二人发现情况不对,立即打马东奔,逃往太子宫。李世民在后面大声叫喊,李元吉张弓回射,但仓皇中竟然拉不开弓。李世民则抢先一步,一箭射死了对他威胁最大的太子李建成。

    此时,尉迟恭率领七十骑赶到,一箭将李元吉射下马来。李世民亲手射死兄长,神情极为不安,竟然跌下马来,再也爬不起来。李元吉只受了轻伤,赶赶过来,夺下李世民的弓,打算用弓弦勒死李世民。尉迟恭在后面大声呼喝,李元吉一时之间难以下手,便舍弃了李世民,逃向武德殿。尉迟恭穷追不舍,一箭将李元吉射死。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玄武门之变”。东宫和齐王府将士闻讯赶来,李世民心腹张公谨是个大力士,抢先将宫门关上。东宫和齐王府将士开始猛攻玄武门,形势十分危急。李世民一面组织随行士卒抵抗,一面派亲信尉迟恭带甲士入宫,取得李渊手谕。

    这时,李渊正在后宫中的海池里泛舟嬉戏,根本不知道外面正在发生兄弟手足相残的人间惨剧。海池位于太极宫的西北部,为整个宫殿群中最接近玄武门的位置。唐高祖竟然听不到玄武门的动静,可见太极宫的规模是何等之大。

    正当李渊玩得高兴时,尉迟恭突然全副武装地入见,按照惯例,这已经是杀头的大罪。李渊见尉迟恭手握兵器,来势汹汹,大惊问道:“今日乱者谁耶?卿来此何为?”尉迟恭说:“秦王以太子、齐王作乱,举兵诛之,恐惊动陛下,遣臣宿卫。”当时名臣萧瑀、裴寂、陈叔达等人均在场。李渊十分惶恐,便问裴寂说:“不图今日乃见此事,当如之何?”裴寂本是太子一党,此时见李世民得手,惊惧不安,不敢答话。还是一直暗中支持李世民的萧瑀、陈叔达出面圆场,说:“建成、元吉本不预义谋,又无功于天下,疾秦王功高望重,共为奸谋。今秦王已讨而诛之,秦王功高宇宙,率土归心,陛下若处以元良,委之国事,无复事矣!”(《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一》)李渊见一旁的尉迟恭手按剑柄,咄咄逼人,大有一言不合便要动手的架势,只得勉强表示同意,并下达“诸军并受秦王处分”的手令,才算平息了这场事变。

    李渊又召见李世民安抚。李世民跪在地上,吮吸李渊趾头,恸哭许久。即使有做作的一面,但也显示他心中着实难安,这种不安也保持了终生,所以才有后来他临死前向著名僧人玄奘询问因果报应一事。李渊见事已至此,不得不顺水推舟,立李世民为皇太子,并且下诏:“自今军国庶事,无大小悉委太子处决,然后闻奏。”

    据说这以后,李渊便被李世民软禁起来,到了八月,被迫正式禅位给李世民。李渊则以太上皇的身份搬到位于太极宫之北的西内苑大安宫,不再预闻国事,从此退出唐朝的政治舞台。李渊在历史上并没有留下太好的名声,只给人平庸的印象,实际上,这是因为他夹上历史上最著名的两个皇帝之间的缘故,他之前有大名鼎鼎的隋炀帝,他后面则有鼎鼎大名的唐太宗。

    武德九年(626年)八月,李世民在东宫显德殿(隋时称嘉德殿,唐初更名为显德殿,后因唐中宗李显为太子住东宫,避其名讳改称明德殿)即位,时年二十八岁,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还进行了一场大清洗,杀尽李建成、李元吉的子女,其他同党同谋一概不予问罪。太子洗马魏徵之前见秦王李世民功高,暗中多次劝李建成除掉李世民。李世民登基后,责备魏徵离间他们兄弟间的关系,声色俱厉,在场众人无不惊惧。魏徵却从容答道:“太子早从徵言,必无今日之祸。”李世民对其耿直的气度非常赞赏,转怒为喜,弃怨用才,任命魏徵为詹事主簿,充分展现出广阔的胸襟和不凡的气度。

    玄武门之变后不久,李世民派人抄捡东宫时,意外得到庐江王李瑷(李渊侄)与李建成的书牍若干封,其中大多涉及李建成与李世民的储位之争。李瑷当时官任幽州(治所蓟城,今北京大兴县西南)大都督,幽州为中原北边门户,是突厥南下的重要通道。李世民心有疑虑,立即派中书省通事舍人崔敦礼前去召李瑗入朝。李瑗性格懦弱,一听入朝便已经心虚。又听说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都被李世民杀死,更是惶恐不安,于是向右领军将军王君廓问计。王君廓为唐朝开国名将,战功显赫,被李渊认为是将帅之才,所以专门委以重任,负责辅佐李瑷守卫幽州。李瑷也对王君廓也非常尊敬,不但真心倚仗,还与他联姻。王君廓为人狡桀,有些无赖。他先是以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的下场怂恿李瑗起兵,引诱李瑗起兵造反。李瑗亲信以王君廓反复无常为由,劝其铲除王君廓,但李瑗没有听从。就当李瑗扣押崔敦礼、征集亲信军队时,王君廓带人出其不意地抓住了李瑗,将其勒死,上报朝廷。朝廷以王君廓有平叛之功,任命王君廓为左领军大将军兼幽州都督。史书记载说王君廓这样做是为了攫取功名,实际上,王君廓曾经跟随李世民四方征战,几次危难之时,得李世民亲自率军援救。毫无疑问,王君廓是李世民一派。这从之后李世民登上皇位后论功行赏就能看出来:王君廓加左光禄大夫,赐物千段,食实封一千三百户,与长孙无忌、尉迟恭、房玄龄、杜如晦相同,可见其在李世民心目中的地位。

    庐江王事件是李世民掌权后的第一桩大公案,究其根由,与玄武门之变不无关系。尽管玄武门之变只是一场宫廷政变,不过是李氏皇族的“家事”。然而,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却是以这一事件为起点。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