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倔强女人


本站公告

    张国顺的“病情”已经逐渐好转。除了偶然有些头疼恶心之外,其它和常人无异。

    经多次私下里的磋soudu.org商、争执、讨论之后,最后形成一项决议:全体人员包括“雪莲”在内统统上炕睡觉。这是一个特殊时期,又处在一种特殊环境,必须得用一项特殊的方法来处理当_4460.htm前的问题。这项“提案”的发起人是丁宁,由于她的一再坚持所以才把问题摆到桌面上。说起来也是,又不是一天两天,睡在冰凉的地板上时间久了恐怕也真不是件事。

    麦换子的炕很大,十个人都宽宽有余,问题是男女有别,挤在一个炕上怕弄出事非。丁宁既是首先发言,也是由她最后定夺,她说: “什么叫影响,什么叫是非?关键是事在人为。这是什么时候,大家还为这些陈规陋习而烦恼,一是没必要,二是不值得。世间万物人是最主要的,搞出病来对谁好?我敢保证这样的事即便是登在报纸上也不会有人笑话我们,而我们自己还在这儿穷讲究些什么呀。对此我首先要批评的是张聚仓同志,是他的思想守旧、顽固,才导致今天这样的局面。另外崔老师作为一个有知识的人,不坚持正确立场,事事附庸张聚仓,也在批评之例……”

    瞧瞧这一番话,水平可以吧,到底不亏是当过“政委”的人!

    麦换子狡黠地“嘿嘿”笑着,只是一个劲的点头。其他人自然也没啥话说,我都受“批评”了,还能有什么高见?此事已决,不再复议。

    此事过后,丁宁在小分队全体成员中的威望又提高了不止一个档次。麦换子自打存有那份私心之后,处处唯丁宁马首是瞻,这也自在情理之中。丁素华是她的亲侄女儿,俩小伙吃着她做的可口饭菜,由此可见丁宁在我们这一伙中的地位是无人可以替代的。而我却与众人不同,我开始暗暗打探丁宁这个女人不被人知的秘密。

    这确实是一位不同凡响的女人,一个神奇而又充满传奇色彩的女人。

    丁宁的原名叫丁爱华,文革时搞串联,去了一趟北京回来就改成了丁要武,丁宁是她插队落户后为了表示要永留乡下时改的。丁宁的个儿不是很高,至多也就是一米六一到一米六二的样子。眼睛大大的,脸儿圆圆的,眉毛弯弯的,鼻子直直的,不用猜年轻时长得肯定很漂亮。丁宁生于一九五零年,十六七岁中学刚毕业就当了造反团的政委,手下怕有几百口子人哩!丁宁的文凭不高,但她的文采极好,会写诗作文,编剧本。加上她身材苗条秀丽,又有一副好嗓门,所以一直是业余演唱队的台柱子。丁宁的思想跟了她的性格,事事争强,不甘落后。学校里她是第一个报名参加插队下乡的,而且发誓永不返城。但是事过半年不到,有人就开始利用关系陆续回城了。她始终没有动摇,而且她害怕自己动摇,就嫁了个当地社员。

    她的丈夫名叫王九成,大她三岁,几乎没有什么文化,好歹认识自己的名字罢了。九成是个老实厚道的农民,嘴笨口拙,但种庄稼是把好手,又懂得疼人爱人,两口子相处得也算和美。唯有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是,他们一直没有生养过,其中原因羞于启耻,责任完全在王九成一人身上。九成小时候屙大便,被村里的一条狗从屁股下边咬掉了他的一个小蛋蛋。

    回城潮一拨又一拨,不是她没有机会,也不是她没有抓住机会,而是她根本就没有想这个机会。她说话算数,抓个钉子就是铁,“扎根农村闹革命,今生今世不回城”。口号是她编的,誓言是她带领大伙宣读的,她决不食言。虽然她结了婚,但离婚的条件她俱备,王九成那种病到哪里都能说得通,但是她不,她决不。

    改革开放之后,那时父母尚健在,老人家几次三番央求她回城,并且都给他的丈夫王九成在城里找好了值班看门的工作,还说要把他们老俩口的房子继承给她,她也没有答应。

    从插队下乡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四十几个年头了,这是她第一次要回城去过春节,没料到最终又让一场大雪给强留了下来。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