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远率队到铁山脚下的时候,果见铜、铁铺林立,私家作坊与公家作坊并列。
古时盐、铁均为国营,私人是不能开采和经营soudu.org的,但像家常用的铁器、农用器具等,也允许私家铁匠铺打造,至于开采,则一律由国家垄断。
姚远到达后,即下令将铁山、铜绿山一带控制了起来。命魏延、薜远二人在东、南两个方向布防,东防江东孙权之兵,南防长沙韩玄之兵,远远派出哨探,日夜巡逻。
至东汉末年,铜绿山铜矿已经开采得差不多了,两座最大的冶炼炉早已停工,只余下一些小炉仍在工作。采矿场内的大矿坑有十几个,小矿坑数不胜数。而铁山的铁矿却开采了没多长时间,且多用露天掘取法,采掘的均是地表露头铁矿体,地下品质好的铁矿还没有被开采。
姚远见状大喜,马上找来有经验的师傅组成探矿队和采矿队,由探矿队探好矿后再由采矿队打下井去,用地下凿坑法沿着矿体采掘矿石。由于工程量太大,姚远把铜矿那边的工人组织了起来,一起采矿,江北逃难来的难民,也组织了起来,干一些不需要技术的体力活或辅助工作。
由于采用了新的采掘方法,采矿量日益增加,铁矿的冶炼与加工便成为了瓶颈。
姚远越来越感到官府的那几个冶炼炉和兵器加工作坊已经远远跟不上进度,但自己建新冶炼炉,花费太多,姚远他们没那个钱。于是便与魏延、薜丰商议,准备放开冶炼禁令,让民间商人也投资钢铁的冶炼,自建冶炼炉,但炼出的所有铁坯均由官府统一收购。
魏延道:“自古盐铁均为官营,德兴此谋虽好,也需请示一下主公方可。”
魏延在人前虽称姚远为姚大人,但私下里,在姚远的再三坚持下,仍以“德兴”称之。
姚远放起军鸽,请示刘备建铁炉之事,不几日,刘备回信:“诸事请德兴酌情自处。”
刘备这是“用人不疑”之意,虽然如此,但姚远遇有紧要之事,仍是要请示刘备。毕竟,这道程序绝不能废。
江北逃难来的难民不只有贫民,也有大户,姚远的告示贴出去没几天,就有几家大户找上门来,要建炉冶炼,也有一些当地的大户要求参与,姚远均一口应承下来。
私家建炉效率极高,当地有的是逃难来的难民,招募人员不成问题;由于此地历来为冶矿基地,设备和技术也都不成问题;江南鱼米之乡,养活这些劳力更没有问题。因此,不长时间,铁山上就多出了十几座私家冶炼炉,铁坯产量剧增,铁山脚下的铁匠作坊也随之增加了不少,有很多还是外地迁过来的。铁山很快就成了当时江南的冶铁中心,铁山脚下的小镇也渐渐繁荣起来。
由于产量过多,姚远组织输出了一部分品位较低的铁坯,主要用于交换马匹,因为古时马匹和铁一样,是极为重要的战略物资,刘备军本就缺马,自当阳一战后,骑兵几乎损失殆尽,以铁换马也比较划算。
除此之外,还换来了一些诸如绢帛、米肉之类的硬通货。须知在战乱时代,铜钱、白银、黄金、珠宝之类的“一般等价物”是远不如与衣食相关的货物受欢迎的。姚远就把这些“硬通货”作为军饷、采冶矿人员的工钱下发。
但是有一点姚远把握的很好,就是坚决不能输出兵器,甚至家用、农用铁器也不行,他深知,在这个时代,今天你卖出的兵器明天就有可能用来对付你。
采矿、冶炼的问题解决了,剩下的就是铁器――特别是兵器加工的问题。这是个技术含量最高的活儿,不是随随便便找个人就能解决了的,可把姚远给愁坏了,因为官府作坊打造的那些个兵器,根本就入不了他的眼,比1800年后他爸妈用的王麻子菜刀都差远了。
来铁山后不久,姚远的腿伤就好利索了。一天,把跟随的亲兵都遣回军营后,姚远身着便装在铁山镇上闲逛。他在一间间的铁器作坊中流连,仔细观看他们的作业流程,发现都大同小异,只是在一间名为“元家钢刃”的铁铺中见一老铁匠的煅造方法有些与众不同。
别人对铁坯和熟铁的锻打,只要几次就完成了,而他和他的徒弟则对一块铁坯不断地反复加热,烧烧打打、打打烧烧,重复无数次。姚远知道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百炼钢”技术,在民间,只有少数铁匠能够熟练掌握。
其实所谓“百炼钢”,就是在打制器物的时候,有意识地增加折叠、锻打次数,一块钢甚至重复上百次,所以称之为百炼钢。百炼钢碳分比较多,组织更加细密,成份更加均匀,钢的品质较高,主要用于制作宝刀、宝剑。
姚远还注意到,在淬火时,别人对钢的淬火只是一次完成,这位老铁匠却淬火两次,先用清水,后用浊水。这使姚远大为惊奇,因为他知道,“双液淬火法”直至南北朝时才由綦毋怀文研制出来。
所谓“双液淬火法”,即在工件温度比较高的时候,选用冷却速度比较快的淬火介质,以保证工件的硬度;而在温度比较低的时候,则选用冷却速度比较小的淬火介质,以防止工件开裂和变形,使其有一定的韧性。
双液淬火法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淬火工艺,在古代没有测温、控温设备的条件下,完全依赖操作经验,非常难以掌握。
姚远知道眼前的老铁匠不是一般人,忙上前施礼道:“敢烦老人家,在下想要打造一把腰刀,需多长时间、多少钱?”
老铁匠上下打量了他一下,说:“对不住客官,姚大人有令,私家铁铺若无官府文书,不得打造兵器。”
姚远笑了一下,指着快要成型的一块钢材道:“此非‘环首刀’而何?”
老铁匠也笑了,道:“这是军营的魏将军拿着姚大人的批文来小店定做的。”
姚远也想起来了,前几天是有这么一回事,魏延说想要一把好刀,自己让人选了一块上好的铁坯到外面去做了,没想到是在这儿,看来这家铁铺确实很有名。
姚远坐在铁炉旁的一个木墩上,借口是外地来做生意的商人,与老铁匠攀谈起来。
通过交谈,他知道魏延这把刀要用“百炼钢”的技术“卅湅”,也就是三十炼,即要将钢材折迭锻打达三十次之多。锻造这样一把刀,需一月时间,价值绢十匹。
姚远闻言吃了一惊,十匹绢的价值当时可是魏延一年的饷禄啊,怪不得见他平时那么节俭。同时,姚远也深深的自责,作为主官,_4460.htm官府作坊的兵器质量不好毕竟是他的责任。武将视刀如命,如果官家刀达到要求,他们是不会自己花钱打造的。
经过半天的序话,他已经知道老铁匠姓元,名辑,祖籍益州,世代以打铁为生,是远近知名的“百炼钢”能手。
姚远道:“您老打造的‘元家刀’与曹公的‘青釭剑’比,何者锋利?”在当阳之战中,他亲眼见赵云用青釭剑砍杀曹兵,真可谓“削铁如泥”,因此印象深刻。
元辑呵呵笑了起来:“据老夫所知,曹公命有司制作宝刀三把、宝剑两把,共用三年时间。宝剑一名‘倚天’,一名‘青釭’,均百炼而成。老夫如造一百炼之刀,锋利恐不下于它。只是一需时日,二需上好铁坯,三需好的助手。”
姚远忙问道:“铁山之铁若何?”
元辑笑道:“铁山之铁是为上品,闻姚大人加大开采,故此江南名匠纷聚于此,非但为赚钱,实是想造出名刀、传之后世啊。”
姚远闻言心中一亮,急道:“您老应是江南名匠中最出色的吧。”
元辑哈哈大笑起来:“老夫可不敢当。”
遂用手指向斜对面的一家铁铺道:“‘蒲家制铁’若不自认第一,江南匠人就无人敢承第二了。”
姚远见上书“蒲家制铁”四个大字的木匾在街边迎风晃荡,心中抑制不住地一阵激动,他一把抓住元辑,急问:“那是不是蒲元开的铁铺?”
姚远心中激动,是因为他清楚地记得,三国时代最有名、最出色的制刀能手就是姓蒲,名元,今天若能在此地遇到他,非但兵器制作问题将迎刃而解,而且还有可能通过他改变三国兵器的制作史。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