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时间的称谓时间的别名光阴日月流年行年岁月日子昼夜工夫日常时间段称谓凌晨:零时到6时的一段时间。
黎明:天刚亮时。
拂晓:天快亮时。
清晨:日出前后的一段时间。
早晨:从天刚亮到八九点钟的一段时间。
上午:清晨到正午12点的一段时间。
中午:白天12点前后的一段时间。
下午:从正午12点到日落的一段时间。
晚上:日落到深夜的一段时间。
傍晚:临近晚上时。
黄昏:日落到星出前的一段时间。
午夜:夜里12点前后。
十二时辰及其别名十二时辰自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dié、晡bū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_4460.htm间09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soudu.org食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十二月的别称一月称“陬(zōu)月”、“正月”、“孟春”;二月称“杏月”、“如月”、“仲春”;三月称“桃月”、“寎月”、木暮春“季春”;四月称“清和月”、“槐月”、“余月”、“孟夏”;五月称“端月”、“榴月”、“皋月”、“仲夏”;六月称“荷月”、“且月”、“伏月”、“季夏”;七月称“桐同”、“霜月”、“相月”、“巧月”、“孟秋”;八月称“桂月”、“壮月”、“仲秋”;九月称“菊月”、“玄月”、“季秋”;十月称“小阳春”、“阳月”、“孟冬”;十一月称“葭(jiā)月”、“辜月”、“仲冬”;十二月称“嘉平月”、“腊月”、“涂月”、“季冬”。
为了更方便的了解我国古代的时间概念,我们简单了解一下干支,即天干地支。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用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等六十甲子顺序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已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已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已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已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已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已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何为十二生肖十二生肖是由十一种源于自然界的动物即鼠、牛、虎、兔、蛇、马、羊、猴、鸡、狗、猪以及传说中的龙所组成,用于记年,顺序排列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4、时间的纪法:现行的,国际通用的公元纪年,公元是“公历纪元”的简称,是国际通行的纪年体系。以传说中耶稣基督的生年为公历元年。
按以上纪年,我国秦始皇统一六国是前221年,当时已是秦王赢政26年。汉朝为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
我国历史上时间纪法:纪年法,主要有四种:(1)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如《左传。骰之战》:"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指鲁僖公三十三年。《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2)年号纪年法。
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如《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琵琶行》"元和十年"、《游褒禅山记》"至和元年七月某日"、《石钟山记》"元丰七年"、《梅花岭记》"顺治二年"、《后序》"德佑二年"、《雁荡山》"祥符中"("祥符"是"大中祥符"的简称,宋真宗年号)等。
(3)干支纪年法。
如《五人墓碑记》:"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丁卯"指公元1627年;《〈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辛亥"指公元1911年;《与妻书》"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辛未"应为辛亥。近世还常用干支纪年来表示重大历史事件,如"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赔款"、"辛丑条约"、"辛亥革命"。
(4)年号干支兼用法。
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如《扬州慢》"淳熙丙申","淳熙"为南宋孝宗赵昚(shen)年号,"丙申"是干支纪年;《核舟记》"天启壬戌秋日","天启"是明熹宗朱由校年号,"壬戌"是干支纪年;《祭妹文旷乾隆丁亥冬","乾隆"是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年号,"丁亥"是干支纪年;《梅花岭记》"顺治二年乙酉四月","顺治"是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年号,"乙酉"是干支纪年。
纪月法我国古代纪月法主要有三种:(1)序数纪月法。
如《采草药》:"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指南录〉后序》"德祜二年二月","是年夏五","五"就是五月。《谭嗣同》今年四月,定国是之诏既下","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
(2)地支纪月法。
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称十二个月,每个地支前要加上特定的"建"字。如杜甫《草堂即事》诗:"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建子月"按周朝纪月法指农历十一月。庾信《哀江南赋》:"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金陵瓦解。""建亥"即农历十月。
(3)时节纪月法。
如《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孟冬"代农历十月;陶渊明《拟古诗九首》"仲春遘时雨","仲春"代农历二月。
举例: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的《兰亭序》,开头写到:“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永和九年——东晋穆帝确立“永和”这一年号的第九年,也是“癸丑”年。两种纪年方法一般单用,这里叠用有清晰纪年的作用,但更重要的要算是音韵上的作用。“暮春”是用孟仲暮纪月法纪月,即:三月。“纪日法我国古代纪日法主要有四种: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