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功盖天下者不赏


本站公告

    知足者常乐,事事要求完美是不可能的,朱慈煊自己劝着自己,过分的要求,脱离了实体,必将令人失望,而且使自己始终处于焦虑不安的状态。

    自己相对于其他穿越者来说,有优势也有劣势,劣势是时机不对,大明处于覆没的边缘,自己面临着生存危机。优势是自己有名正言顺的身份,有大义正统的名义,还有一个相对来说在外部威胁下还算比较团结的小集体。

    不能要求过高,一步步慢慢来吧,朱慈煊的脸上又恢复了沉稳、自信的笑容,这已经是他的下意识举动了,这样对民心士气应该有稳定作用吧?

    “启禀殿下,入蜀信使已经返回,夔东十三贤具本上奏,愿奉殿下号令。”大学士张佐宸上前奏道。

    “待孤看来。”朱慈煊欣喜的接过奏本,仔细翻看起来,慢慢的又皱起了眉头。

    与大顺军联合,并不是始于永历,从南明隆武起,朝廷中的官绅大多数是把联合农民军作为权宜之计,内心里往往对农民军深怀敌意,私下甚至在某些公开场合仍斥之为“贼”。每当形势危急之时,他们把农民军推到第一线,喘息方定就以种种借口支开农民军,有限的财力都用于培植杂牌“官军”和召募“亲兵”。

    “看来,他们还是有顾虑呀!”朱慈煊缓缓合上奏本,说道:“唐太宗说过:王者视四海为一家,封域之内,皆朕赤子,朕一一推心置其腹中,孤王当效之。”

    “太子殿下。”吏部尚书江国泰上前奏道:“十三贤莫非嫌官爵不厚,赏赐不丰?”

    “非也。”朱慈煊轻轻摇了摇头,“众卿当知与大顺军联合,非于吾朝始,然很多人却将之视为权宜之计,对李闯攻破北京恨恨不忘,每每斥之为贼,又怎能怪十三贤心存疑虑?收人当收心,孤当以亲笔信释其疑,使其归心大明。”

    “殿下英明。”御使黎维祚上前说道:“臣愿往蜀,说与十三贤,精诚团结,共抗清军。”

    “卿_4460.html能力超群,公心无私,此去孤王很放心。”朱慈煊赞赏道:“孤还将派一个参谋团帮助赞画军机,另外,卿要谨记,不得插手干涉十三贤的军事行动,卿要将精力专注于地方治理,百姓安置,各部团结等事,如此方可不令众家疑惧分心。”

    “臣谨记殿下教诲。”御使黎维祚躬身施礼。

    ………………………….

    根据入蜀使者报告,十三家中的刘体纯素骁勇,有方略,颇以威信御众,且李闯王的妻子高皇后也在其营中,因此各路农民军将领共推他为首领,并愿听他节制。

    虽然刘体纯等尚有疑虑,但朱慈煊依据历史知道这些人大多都坚持抗清到最后,是值得信赖的。而且,以原大顺军余部为主体的夔东抗清斗争坚持了二十年之久,他们的挫败也标志着大陆上公开以恢复明朝为旗帜的武装抗清运动的结束。

    加封刘体纯为忠明王,李来亨、马soudu.org腾云、党守素、塔天宝等为国公,封高皇后为一品忠贞夫人。除此以外,朱慈煊还亲笔写信,希望用自己真诚的态度来解除十三家的疑虑。

    明太祖之初,定制袭封:亲王、郡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另有大量赐田,有的亲王竟至数千上万顷。

    明朝又阅前朝之制,列爵五等以封功臣外戚,后革子、男,只留公、侯、伯三等,并定制:“凡爵非社稷军功不得封,封号非特旨不得予。”爵分两种,一是只授终身(不世),二是可以世袭(世),世与不世,以军功大小而定,均给诰券。与前朝不同的是,明朝的公、侯、伯只有爵号和食禄,井无封邑。

    此时,授爵为王的除李定国受封亲王外,还有郡王白文选,再加上刘体纯,现在的南明朝廷就有三位了。在朱慈煊的心里,第四位、第五位也已经有了人选,至于什么时候封,就要看他们的表现了。

    “唉,孤王现在穷得也只剩下这些空爵位了。”朱慈煊写好信,盖上自己的私印,无可奈何的叹息道。

    “此为无上之荣耀,祖宗之光彩。”吕留良在旁笑道:“要是以后封无可封,殿下又该烦恼了。”

    “封无可封?”朱慈煊重复了一遍,皱眉说道:“吕先生此话好生耳熟,

    有句话说: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是不是这个意思?”

    “殿下聪慧。”吕留良欠身答道。

    在古代,一个为人之臣的,如果才智、能力和功劳都大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他也就性命难保了。为什么呢?因为所谓君臣关系,诚如韩非子所言,是“主卖官爵,臣卖智力”。双方的关系之所以能够维持,全在于人君手上有足够用于封赏的官爵,而人臣的智力又总是不够用,或总是有用武之地。如果某个人臣的智力和功勋已大得赏无可赏,这个买卖就做不下去了。因为,再下一步,便只有请人君让出自己的交椅,这是任何一个稍有头脑和稍有能力的君主都断然不能接受的。汉时的刘邦和韩信的关系便正是这样。所以,刘邦非干掉韩信不可。

    “这是不对的。”朱慈煊望着吕留良缓缓的说道:“功高震主这个糟粕观念要从孤这一代彻底杜绝,你看着吧!”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