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极语录(191,200)


本站公告

    曹极语录(191,200)191

    八十后文坛已初具规模,初显成效,但多半归于媒体炒作之功,八十后距离真正的文学成绩,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三国的赤壁之战前夕,形势对孙刘联军来说,“万事具备,只欠东风”,楚汉战争,刘邦被项羽分封到一处穷山恶水,刘邦不气馁,励精图治,养兵蓄锐,以待天时。当时的情景也是“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刘邦太需要一个用兵如神,呼风唤雨的大将军了,而韩信的背楚归汉,遂使刘邦羽翼成矣。八十后文坛发展到今天,也太需要一个呼风唤雨的风云人物,引领风潮,造成时势,深入民心。

    在喝可口可乐长大的浑噩的八十后生人里,只有曹极具备这样的笔力、胸襟与气魄。曹极的文章已经有难以逾越的老辣、犀利与洒脱。是否成大师,有待于时间的检验。

    192

    关于韩信,世俗对他的评价不准确。项羽看走了眼,刘邦也判断失误。只有张良对韩信的把握最准确,张良认为韩信只是热衷于求功名而没有称雄世界的那种野心的人。虽然兵精将锐,但对汉王的事业并没有构成绝对的威胁,因为汉王对他有知遇之恩。韩信的弱点就在这里,韩信的悲剧也伏机于此。伴君如伴虎,纵然功盖寰宇,依然惨遭杀戮。而张良是读书人,早已看透了世态炎凉,他早就看透了刘邦是个能共患难却不能共享福的人。但他依然为刘邦出谋划策,因为真名士确实有施展才气的周期性需要,但他不说破,在张良的心里,刘邦只是个土气的皇帝,是他的领导和上级。而范增才是自己的知己,虽然各为其主,依然惺惺相惜。当得知范先生告老还乡的消息后,他潸然泪下。可是他是否为当年失意而困顿的刘邦流过一滴眼泪?不可能,因为张良只负责出谋划策,听得进去是刘邦的福气,听不进去是他的霉气。张良并不怎么往心理去。士为知己者死,真正让张良动容的永远是韩信的死,是范增的离别。

    193

    法律在中国的定义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用来约束被统治阶级的言行、举止。对违反规则的下层人士绳之以法,却为上层人士保驾护航,网开一面的一种明文条款。什么“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那是愚昧的被统治阶级对统治阶级一厢情愿的迷梦。在中国,官对付民,易如反掌;民要告官。难如登天。昂贵的诉讼费、复杂的法律手续、官官相护的政治潜规则。无一不击中你的要害,击毙你企图维护正义的愚蠢心态。

    194

    每个政党的内部都存在派系斗争,没有一个政党的内部全都是和谐的声音。堡垒是从内部攻破的,然后里应外合。从短处看,一个政府不为民众说话,不为民众做实事,似乎有利可图。但从远处看,你不为老百姓喊话,不为老百姓做实事,势必失去老百姓的支持与信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旦内部传来不和谐的声音,两种声音或多种声音。哪个声音最入百姓之耳,哪个声音将得到百姓的激烈响应,最终哪个声音将是胜利者。

    195

    政党多不一定民主,政党多且势均力敌的国家一定民主。只有两个半斤八两的政党,才最需要第三者――小老百姓的助力。为收买老百姓起见,会对他们好一点,更多尊重一点。

    关于民主,我常作这样简单化的解释:民主国家,就是政府为收买公民,而给予更多关心与尊重的国家。不民主国家,就是政府不必收买公民,而给予更多冷漠和蔑视的国家。

    196

    论述一下曹极的伟大。

    在经济全球化,人人为钱忙活,并且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的大时代背景下,我曹极依然不为所动,我行我素,大唱反调且乐此不疲。

    想想鲁迅他们所处的水深火热的年代,出一两个叛徒、英雄又算得了什么。但是曹极的横空出世却告诉当今的中国人,即使是太平盛世,也可以出这样子的末路英雄。他冷眼观世,热心救世,霹雳手段,菩萨心肠。他的心与古今中外的有识之士一起,在有生之年,一定将偏激与叛逆进行到底!

    197

    和许多读者一样,我也常为自己的勇气、霸气和才气所折服,而对其他作家的作品嗤之以鼻:“你们这些马屁阵阵讨人欢欣的著作,让我一再联想到厕所里的卫生纸!”表面挺光滑,挺细致,实际用途呢,只限给人擦屁股一种啊!

    198

    我再一次告戒21世纪的中国人,如果际遇允许,一定要做好人,要做有力量的好人,要做让坏人害怕的好人。笼统地说做好人难是错误的,你做一个被人欺负的好人有什么难度?做有打击力又有智慧的好人才叫难,一头猛虎,有力量而无智慧,能免于挨饿,却不能免于猎人的枪口。一头聪明的老虎,既能免于挨饿,又能免于猎人的枪口。亲爱的读者,你在现实生活里,会选择扮演哪只老虎的角色呢?

    199

    对身体强壮的小伙子们的一句忠告:不要轻视智慧的力量。智慧有时犹如太极,四两拨千斤。

    200

    有人喜欢给整个文坛,整个传统,整个民族挑毛病,有人却专门给身边的人挑毛病。前者是有大情怀大抱负的人。后者是小气巴拉的,爱计较小斤小两以及背后放冷箭的人。与鼠肚鸡肠的人共事,他对你独特的见解与魅力不感冒,却对你生活作风上的懒散、邋遢等一些小细节虎视眈眈,整天用放大镜盯着别人,却用显微镜朝向别人。这个人就叫应遇海,我在这里点名批评一下,以敬效尤.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