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掩之门,缱绻之情


本站公告

    虚掩之门,缱绻之情

    ――序《虚掩之门》                       一 闲暇也读诗词,出唐入宋之余,发思古之幽情。虽为几百乃至几千年前的诗歌,于今读之,仍觉字字珠玑,虎虎生风,吟到得意之处,唾沫横飞,声震瓦砾。固一时之景象也。 诗歌起源于春秋战国之前,那时候基础薄弱,创作无力,表达法单一。但文字之优美,思想之尖锐则不容忽视。《诗经》里形容古代庄姜之美,用了“美目盼兮,巧笑倩兮”八个字,形神兼备,流光溢彩,转动照人,可谓“一字不着而风流尽得”者也;再如《硕鼠》里连用“彼君子兮,不素餐兮”等三个反问诘问高高在上的“正人君子”,也体现了强烈的批判勇气。 诗歌转入汉朝以后,变为辞赋,辞赋突破了诗歌单一的表达法,但在中国的诗歌史上仍然是发育不全的怪胎,诗歌转入隋唐五代南北宋之后,才出现了鼎盛繁荣之景象。到了近现代,俞平伯等仍提倡写旧体诗,但已难挽旧体诗大颓之趋势,随着现代派代表诗人戴望舒与新月派代表诗人徐志摩的异军突起,新体诗从旧体诗的手中抢过接力棒,继续辉照一代文坛,但由于小说、散文、戏剧等其他文体的发展,诗歌不再受主流媒体的青睐,虽然仍有余光中,郑愁予等诗人振臂急呼,也只是杯水车薪。诗歌要求有很高的文字技巧,一般的作者和读者吃不消它。

    二但是,好的诗歌仍有其销售的广泛市场,比如余光中,舒婷的诗集无论在诗歌市场如何凋敝萧条之际,仍然可以坚持销量在数万册之上。如今,网络上也蛰居着一群优秀的诗人。深通古典诗词,偏爱顾城的天纵老总李星影先生,四川著名诗人上官平先生,专事现代诗,平易近人的谭君女士。他们均默默耕耘着属于自己的一方净土,有朝一日,必能大放异彩!今日有幸蒙谭女士恩准,嘱我写序。几次开了头,便煞了尾,一如项子期的《思旧赋》。尴尬之情,难以言表,搁笔彷徨,不知如何是好。乃选一清晨,轻装上网,遍读谭编之诗,成熟之气,如微风徐来,沁入心扉,齿荚噙香,顿有如沐春风之感。谭君的诗宁静,飘逸,灵动,在平易近人之中蕴涵着感人的力量。而且截取的意象颇美,雪、秋色、百合花,融景入情,融情于景,绝无半点矫揉造作,无病生吟之态,一如出水芙蓉,浑然天成。这方面的佳作有《成都雪》、《秋色醉舞》、《百合花开》等。还有一类贴近生活的诗作,尽显女性的关爱、细腻与柔情,笔调清新、自然,叙述别开生面,读来也令人掩卷。这方面的佳作有《如枫,你是妈妈的永远》、《玫瑰花开的庭院》、《天涯知己》、《心灵如雪》。                       三也许是特殊的生活经验与崎岖的心路历程,无形之中给了女诗人特定的生命体验。她的诗没有少年才子的意气风飞,激扬文字,指点江山,不可一世,但更多地集中了女诗人饱经风霜后的成熟,矜持与稳重。书名定为《虚掩的门》,颇堪玩味。人与人之间都有这么一道虚掩的门,呈半开半合之状,既不拒人于千里之外,也不使人心与己心之间隔一层皮以及各种各样的代沟,当然人心叵测,我们也不能将心门开得过大。门是虚掩的,里面有盎然的生机与缱绻的柔情,想倾听女诗人的絮语,不可破门而入,而要轻轻地在虚掩的门框上拍打几下,不能太重,以免吵着女主人不俗的雅兴。轻轻的,推开虚掩的门,让我们携手走进女诗人多姿多彩的生命旅途吧。曹极,3月22日于临海三峰别墅,以一小时作。

    。

    、

    起点中文网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