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正言不讳”到“从俗富贵”


本站公告

    从“正言不讳”到“从俗富贵”

    一,孟子的选择千百年前,孟轲先生就提出这样一个重要的议题:“人到底该怎么选择?”在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况下,在生命与道义不可两全的夹缝中,孟先生选择了后者。正如他所说:“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大丈夫不因有牺牲,有危险,就畏葸不前,大丈夫大步流星,一任风雨;大丈夫舍生取义,血荐轩辕。当然,大丈夫也有“屈”的时候,但他的暂时的“屈”是为了以后的“伸”耳!大丈夫或不见容于当道,但是在以后的千秋万代,名山大河之中,历史将有定论。孟先生深明此理,所以一直坚持到最后。                   二,屈子的选择同样的人生选择也发生在屈原的身上,以屈原之才,若肯低首下心,谄媚当道,一定前途无量,若肯趋炎附势,见风使舵,一定财富滚滚,可惜他宁“正言不讳”而不肯“从俗富贵”,最后只得流落到江边发出“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千古悲叹。屈原,一个被流放受排挤这么深的人,却受到了中国历史如此高的亲睐,中国文学史上的悲剧啊总是以喜剧的方式来结尾,真让人哭笑不得。屈原虽“溺江而死”,但是他的死却鼓舞了后代的仁人志士在追求正义自由的道路上前赴后继,死而后已。巴金说:“人不可单为了面包而活着”,可是为面包而活着的人又似乎太多了一点,在中国浩瀚的古典文化中,我们仍可以看到许多第一流的知识分子为谋生而挣扎,案牍牢形却不得三餐温饱的悲惨境地,时代恶待他们却又要他们写出第一流的作品不是强盗逻辑又是什么呢?当然,第一流的知识分子,他们不希冀时代能回馈给他们什么,他们只在意自己能为这世间存下多少正义与信史。不是什么逆境出天才,而是天才总像海明威笔下那“不能被打败”的人。时代可以毁灭一个天才,但时代永远战胜不了他。

    三,曹操的借刀杀人三国有名的狂士祢衡,他也做出了宁“正言不讳”而不“从俗富贵”的千古抉择,他的后果比上述两人简单明了得多,他被一个不读书的叫黄祖的大老粗给杀了。杀他之前,他先是得罪了曹操,但曹操说此人虚名太盛,杀之恐得害贤之名,便把他推给了刘表,刘表也是有水准的人,不肯杀他,把他推给了黄祖,黄祖不管三七二十一把他杀了,结果落得个骂名万代。在凡夫俗子的眼光来看,祢衡的选择是疯狂的,是不可理喻的,但是在志士仁人看来,你不能说他的选择有什么错,大丈夫“患有所不避也!”尤其对以求真理寻正义打抱不平为己任的人来说,祢衡还是值得我们肯定的一个人物!八十年代,王小痴劝李敖勿做当代的祢衡,李敖的答案是:“劝我勿做祢衡,为什么不劝国民党勿做黄祖?”

    四,茅盾,郭沫若的“从俗富贵”东方文学史越向前发展就越叫人失望,在古代,不见容于世而特立独行的知识分子多如杨贵妃的体毛。可是在现代,在当代,这种文化人却少得像曹极口袋里的钞票,偶尔有一二梁遇春、遇罗克辈也只有淹没在哞哞的羊群中。在现当代商业大潮的冲击下,文人或弃文从商,或降格取媚,或随波逐流,甚至连茅盾等也不能免俗。钟桂松先生在《茅盾在1957年》一文,介绍了茅盾1957年在批判大会上批判玎玲和冯雪峰的发言。茅盾说:“我不明白丁玲为什么不愿意彻底坦白交代,回到党的怀抱,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对丁玲的态度,我实在很失望。他今天的讲话很不老实,他还企图用抵赖的方法蒙混过关……”他对冯雪峰的批判也让人触目惊心:“冯雪峰在上海的反党的阴谋,是骇人听闻的……原来上海文艺界不团结的现象是雪峰的野心与胡风的野心互相勾结互相利用的结果。”茅盾有什么权利指责丁玲“狡赖”,“企图蒙混过关”。有什么权利逼着丁玲“坦白交代”?茅盾的才华,我表示有条件的欣赏,但是茅盾在文革中那许多倒行逆施,只顾自己诽谤别人的下流龌龊的表现,我曹极一个字都不会饶他!和茅盾相同的是,郭沫若也是个政治的牺牲品,相当年,初出茅庐的郭沫若如何地意气风发,一篇《女神》,哪个老头不自惭形秽?可惜功成名就后的他,没能洁身自好。这一点他自己也承认,他曾经说过一句略带忏悔性质的话:“自《女神》以后,我就已经不再是纯粹的诗人了。”茅盾与郭沫若的中途变节,“从俗富贵”告诉我们:文人原是软弱的,尤其是中国的那些文人,他们都是娇滴滴的,很容易杀伤的。从“正言不讳”到“从俗富贵”的选择中,中国人多做了弱者。形势比人强,这句话对中国是再适合不过了。

    五,高尔基的愤怒与谴责

    介乎文坛与政坛之间的文化人,多多少少都不能保持为人为文的独立性,为投群众所好,必须降格取媚,为讨政府欢欣,必须乱拍马屁。所以当官在中国也不是什么特别幸福的事情,对上要拍马屁,对下要搞好关系,最好的选择其实是做有钱的老百姓,可惜我这样说没有什么说服力,在中国,官迷的思想一直很严重,大家都乐此不疲,我也就无话可说了。然而有一个人他也处在文坛与政坛的边缘线上,但是他一直坚持了他做为文化人的独立与尊严,这个人就是苏联的高尔基。在苏联一系列的肃反运动中,高尔基愤怒的呼喊:“我不仅要谴责个人恐怖,我更要谴责国家恐怖。”他为拯救伯烙克,古米廖夫等诗人而展现出的高分亮节一点也不逊色于他在文学上的成就。虽然高尔基的做法可能是吃力不讨好的,但是他不在乎,他选择了这条路也就一直坚持走了下去。两相一比较,我们总该觉悟到一些什么,我们中国文化最缺乏的到底是什么?                  六,总结

    从“正言不讳”到“从俗富贵”的选择里,中国人历经了时代的变迁与历史的沧桑,度过了几番风雨几度春秋。孔夫子感叹“逝者如斯”,但是在“逝者如斯”的当头,我们总是得做出一翻选择,你的选择或是惊世骇俗,或是随波逐流,或是流芳百世,或是遗臭万年,对汩汩的历史大河来说,‘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志士仁人或者不见容于当代,但是在未然的名川大河里,将有定论。他们若泉下有知,必能无悔于自己的人生选择。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