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鲁迅


本站公告

    我看鲁迅                   一

    最近看了一篇梁实秋的《关于鲁迅》,我以为他说出了部分的真相。

    反之,我在吴中杰,孙郁等所谓鲁迅研究专家的书里则几乎读到了那十全十美的鲁迅,既然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那么他们的论述便值得怀疑。我以为写杂文一旦涉及伦理道德领域便豪无意趣可言了。到底谁的道德高一些了,鲁迅还是雷锋?怎么判定呢?那玩意太抽象了,抽象得到文章里去捕风捉影,去断章取义,去穿凿附会都很难啊!因为文是未必如其人的,从鲁迅的字里行间里我们可以读出他旧学的深厚,文笔的老辣,和思想的犀利,但你如果就此推断出鲁迅道德的超群与人格的高迈,那便是扯淡!文章伟大并不能代表道德或人格的高尚。五四时期就有人指出鲁迅是睚眦必报的人,读他的杂文就知道,他喜欢含沙射影地讽刺别人,而且有些根本是不值一提的小人。谁知道他是出于经世济民还是天生性格使然呢?去掉鲁迅身上的袈裟,摘下鲁迅头上的光圈,客观公证地去认识鲁迅,是每一个鲁迅研究者都应注意的课题。其次,要认识一个人,光看正面材料是不行的,必须要注意那些反面的材料。五四时期的文坛,有两件关于鲁迅的新闻,鲁迅先是与林语堂笔战于前,再与梁实秋辩难于后,鲁迅直斥后者为“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这就涉及道德领域了,一旦涉及这种领域,偏激就难免了。既然是偏激的,你就不能完全相信鲁迅的话。梁实秋纵有千般不是但也并非一无是处的人,至少他在散文与翻译两个方面是卓有成就的。而鲁迅的杂文常常一棍子就将论敌打倒,还美其名曰:痛打落水狗!个人的好恶推动了整个文章的流程,如对刘和珍君他全褒,给我的感觉就是她是完美的女性,柔中带刚,百折不挠。如对梁实秋,他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给我的感觉就是梁某他一无是处,一文不值。可是事实是这样的吗?我看未必,刘小姐我无从查考,粱的《雅舍小品》可是举国闻名的,从文章中我们可以读出他高雅的情趣与不俗的气质。但是你非要把粱的文品与人品联系起来,而得出梁的作品是附庸风雅进而连同他的人品全盘加以否定,那么我也无话可说。

    二

    正是基于这样的批评理念,我读了梁的〈关于鲁迅〉,值得庆幸的是,梁的批评没有多少感情用事的成分,比之鲁迅,梁确实要冷静得多,观点不一定正确,但态度一定要端正,这一点梁实秋是好的。其次,写杂文虽没有什么特定的限制,但最好做到对事不对人,李敖常犯这方面的毛病,尤其是他的政论文章。这一点鲁迅也有待努力,杂文不可流于人身攻击而漠视事件或现象本身的存在,这也是鲁迅文章一个不太明智的地方。至于梁说:“鲁迅对一切都否认,却提不出一点正面的主张,”我以为那是太苛责了,鲁迅是文化医生,既然是医生,就只负责“揭出苦痛”,至于是否“引起疗救的注意”,就不在鲁迅的管辖范围了。从这一点上看,鲁迅是好的,他的小说,他的杂文都起到了“揭出苦痛”的作用。梁的批评有点求全责备了。再次,鲁迅的语言是有点问题的,他是文白夹杂着写的,他的旧学根底深厚,又受到西风东渐的影响,但是他没有在两股强大的力量之间寻找一个支撑点,而使新旧中文,中外语法融会掼通起来,为己所用。以鲁迅的大才,只试图在思想上寻找一个缺口却不能在语言上有所突破,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柏杨也说过:“鲁迅的杂文是高级知识分子的杂文,不是三教九流的杂文,语言的通俗性与可读性均不够。”话虽偏激,但事实上不无道理。如今喜欢鲁迅的人依然是很多的,但真正能读懂鲁迅杂文的人仍然是很少的,他们能喜欢鲁迅多少也是让人怀疑的,也许他们爱的是鲁迅的生名与地位吧。但愿我的结论下错了。

    三

    如今,在国内,就有一大群搬卖鲁迅古董为生的人。我也承认,鲁迅是块宝藏,里面包罗万象,但你搬运的时候不要搭进了自己的锋芒与个性,否则真是得不尝失啊!你搬运再濒繁再勤力,鲁迅还是鲁迅,你还是你,所以,与其用一百个例子证明鲁迅是伟大的,不如用一个例子证明你是有思想的!光有鲁迅的文坛是残缺不全的,鲁迅不是不可以批评的。至少在我抱读鲁迅的书后,得出这样一个令人泪丧的结论:鲁迅的杂文在强打度上是不够的,因为含沙射影的成分太多,许多话欲言又止,欲吐还休,没有给读者一种痛快淋漓的感觉。他的散文则近乎绝望与阴暗,这一点他自己也承认,他写的好的,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秋夜〉,有〈风筝〉,其他的一些我以为不怎么样,好的散文纵使基调与内容是悲凉的,但它总能透露出一点积极健康向上乐观的东西,从而对读者产生好的导向作用,而不是把满腔怒火传递给读者,把胸中块垒推给读者,让读者也跟着一起难受,甚至连喘息的机会也没有。而我在鲁迅的散文中极少读到这方面的东西。鲁迅真正写的出采的是他的小说部分,〈中国小说史略〉很有研究与收藏的价值,其他的短篇如〈狂人日记〉〈药〉〈阿q正传〉〈在酒楼上〉等均是上乘之作,他能把小说写成那样,我很佩服他。就我个人来说:我最喜欢的是他的〈故乡〉。他的小说比他的杂文好看的多,人物性格鲜明,跃然纸上,故事情节动人,结构设计精巧。这些都是好的,但我读他的小说仍然一点也快乐不起来,欲哭,却也无泪,他的小说相对来说要轻松一点,但仍然承重地很。值得再三推销,他的小说受时空与地域的限制,能留到下个世纪去的有多少,也值得怀疑,再者,他的小说是否合适眼下喝可口可乐长大的青春男女阅读,也是该化一个问号的。三者,鲁迅没有一部长篇小说,无论出于忙于应敌还是能力所限,都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如今,鲁迅已经长眠于地下多时。他生前已经够累了,他需要在死后寻找一点宁静。记得鲁迅自己也说过:我们这一代应该比上一代好,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有进步。但是,他若泉下有知看到当下一大群围着他遗作转的学者专家,又将做何感想呢?至少鲁迅自己是反对偶像崇拜的,我以为。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