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地盘,有了粮食,姬段已经十足一副军阀像了,当然还需要点时间准备一下,造反吗毕竟不是吵架,只要兴头所致就可以立马开炼。从种种迹象来看,在姬段接手京城的那一刻起,十一岁的小孩仿佛一夜之间长成了大人,所有造反事宜看着井井有序,轰轰烈烈。
面对这一切寤生在干嘛呢?什么也没干,依旧是每天开开会,逛逛街十分的悠闲,仿佛弟弟只是在准备搞地区军演。
事实上呢?只是阴谋进行中……
寤生不慌,可是有人慌了,谁?亲戚“公子吕”。前文我曾经说过春秋人物姓名的问题,他们中大多数都不是以姓加名的形式出现,比如这位公子吕,吕是他的名字,而公子是他的身份,公子表示他是一位诸侯的儿子。庄公现年十四,就算有儿子也不可能这么大,所以他只可能是武公或桓公的儿子。
春秋时期能在史籍上出现的公子,都不会是普通角色,绝对都是地区海选前十名。要了解这些人的作用,我们必须知道春秋时的一种现象“卿大夫”,是现象不是制度。春秋时期开会但凡能列席的都是大夫,但是大夫和大夫是不一样的,他们中混得好的通常会被君主称作卿(《礼记·王制》“上大夫曰卿。”)
卿的可贵更在于他的稀少,在《周礼》中只安排了六个卿的位置,是按照天、地、春、夏、秋、冬排列的,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郑庄公和他老爹就是地官司徒,在六卿中排第二。这六卿明显不够用,于是又出现了上卿、客卿之类的许多卿。六卿的官位是只要不发生断子绝孙,政变造反(成功自然不稀罕这个了,失败了小命不保还谈什么高级干部)之类的意外时间基本上是可以世袭,如雷贯耳的周公、召公就是这种角色,一般点的郑伯也是这种角色。
当然卿的实际意义更在于他的权利,只有成为卿以后,你才脱离了地主,成为官僚地主,不要小看了官僚这两字,和后来的官僚资本家一样,那是很牛×的。要想给自己某点福利,当了官以后是很方便的,因为成了卿以后你就可以决定一些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这就是卿一个大夫中的特殊阶层。
从公子吕报的这番猛料来看,再加上他是寤生的血亲,我有理由相信,此时的公子吕应该是郑国的一位卿。公子吕,请记住这个名字,在以后的戏中他还有重要的角色。
义愤填膺的公子吕见了寤生就是一通发泄:“说好了你一个说了算,现在搞出来两个,你到底想搞什么?你要是不想干了,我就跟他混去!你要是还想干下去,就早点干掉他,别让老百姓整天想东想西的。”
如此重要的一个角色,提出如此尖锐的一个问题,我想当时的形式已经让郑国人分不清东西南北了。
不过不要紧大家晕了才好,只要一个人不晕就行。
寤生看着这个满脸暴怒的亲戚,心中忍不住的狂喜,自己的计划终于有点成功的苗头了,在外人看来,郑国上下或许只有两个人不想干掉姬段,一个就是寤生自己,另外一个不提也罢,就是用脚大家也能想出是谁。
不过忍耐力超强的寤生,依旧没有陪着公子吕愤怒,只是淡淡的说了句:“用不着,他早晚会被自己玩死!”说罢还是袖子一摔走人。
公子吕无奈的摇了摇头,开玩笑等着一个壮汉自己病死,唯心到这种份上就是老祖宗文王复活,恐怕也得被你羞死回去。
公子吕没有祭足的智慧,他无法看透寤生的内心,他所看到的只是一位优柔寡断的君主。
其实公子吕不懂寤生的心。寤生比他还要着急,但是一切都得慢慢来,姬段造反要准备,寤生灭亲也要有准备,不光舆论,光靠嘴皮子是打不赢战争的。
通过一系列的观察他找到了两个得力的助手,祭足和公子吕。但这还远远不够,年轻的寤生深谙他爹纵横列国的原因,那个不错的邻居“周”。
这个诸侯的共主虽然混得比较背,但是名誉的有时也很牛叉,毕竟这件衣服还是不错的,尽管有些旧,但遮个羞还是没什么大问题。寤生在教育自己弟弟之前他必须做一件事“挟天子以令诸侯”。只有办好这件事,才不至于在自己收拾家事的时候,有人使坏在背后捅他一刀。经过不懈的努力,寤生这个总理干的实在比他爹强多了,就连齐国这个样的超级大国想要见一下平王都要走郑庄公的后门(左传·隐公八年》载:“郑伯以齐人朝王。”),打工打成这样才叫真正的打工皇帝。
寤生在洛邑忙的不亦乐呼,没有羁绊的姬段也没闲着,随着年龄的增长姬段的能力竟出落的和他长相一样出色,郑桓公优秀的遗传基因同样传给了他,有是我甚至在想,如果是姬段最后赶跑了寤生,郑国是不是会更强大呢?
每天早起的姬段,看着自己治下的京城,心中豪气满天。望着新郑的方向他总是默默的想着,我的哥哥我要用事实证明我和你一样优秀。
姬段终于开始放手大干了。在收拾了西鄙、北鄙连个边防司令后,事情并没有结束,没有将地盘牢牢控制住,你就不算是拥有了此地,姬段以惊人的耐力开始梳理手中的土地,也许此时的姬段并不打算造反,因为没有人会为造反准备二十二年。在姬段懂事后,我相信他只做了一件是,即是管理好自己的土地,我甚至有理由相信,强行接受二鄙之地,并不是他的真实想法,道理很简单,那时他才十一岁,“霸占”这个次他还不懂。在寤生有意的纵容下,姬段错误的认为这两块地方本来就属于他。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