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日后毁誉参半,一生充满传奇色彩的周宣王因抢救无效死亡,他所留下的除了一个还算富强的帝国,还有他亲手制造的隐患。顺便说一句,有人认为宣王的死是个迷,甚至还附会出一些传说,但本人不干苟同,我觉得他的死很正常,一个六七十岁的老人,身体的各种机能已经不再适合进行如此剧烈的轰动。由于剧烈活动引发心脏猝死活着是脑溢血之类的急性病都很正常。要说唯一有可能存疑的就是,是谁向宣王提出的这个打猎的计划,如果是宣王自己提出的为什么没有人劝住,毕竟一个老人要去打猎不是一个明智的决定。不管怎样,作为一个戎马半生的君王,死在战车上要比死在软软的床上体面的多。
看到姬静死了大家是不是有些迫不及待的等着幽王出场,不好意思大家在等一下,没错,还是总结,宣王时代作为西周末期一个重要的时代必须要总结一下。姬靖出生在一个令人瞩目的家庭之中,那是周帝国的第一家庭,可以说他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不仅如此他还非常幸运的成为了这个家族的嫡长子,也就是说只要他不夭折他就是未来的王,一切看起来很美,没有残酷的宫廷斗争,没有阴谋横生的夺嫡之争,然而这一切都在厉王三十七年,随着那次史无前例的暴动而结束。单纯的姬靖开始了他一生中最为阴暗的时光,苦难和挫折对任何人来说都是最好的财富,正是这十四年,姬静从一个养尊处优的王子蜕变成了一个政治家,他学会许多老师不曾教过他的技能。经过了十四年的磨难他终于登上了王位,于此同时他的政治才能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处于强势的诸侯在他的威慑下又夹起了尾巴,内部安定之后他开始了自己光辉征程,尽管起点并不完美是一次惨烈的失败,但是他很快就从新振作起来迎接了即位后的第一次胜利。
自此以后姬静便一发不可收拾,周帝国的军队在他的调遣下南征北伐几乎无往不胜,使已经危机四伏的周帝国安定了下来,而周宣王凭着这个闪光点被扣上了“宣王中兴”的帽子。除此之外,周宣王同志的水平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乏善可陈”,他在政治上没有更大作为甚至不如他的父亲,那个想搞改革的周厉王,纵观周宣王一生他不是一个好国王,也不是一个好人,只能勉强算是一个军事家,姬靖只是一个普通的守成之君。
宣王死了,大周帝国还得凑合活着,他的新一代掌门人就是周幽王姬宫湦(湦一作涅、湼) 。周幽王这个人,在中国昏君榜上绝对可以排的进前十名,我也曾一直这样认为。从小学到初中,所有的老师都告诉我这哥们如何为了一个女人丢掉了江山和性命。
但是随着我年龄的增长,知识的丰富发现,有时候大人们的话是信不得的。他们的看法大多来自刻成铅字的书本,而书本这东西有时候是最让人信不过的!
如果你有兴趣可以研究一下,几乎每一位末代帝王好像都是糊涂蛋,这好像已经变成一条规律,但是有两个例外,明朝的崇祯皇帝和清朝的光绪皇帝(溥仪懂事的时候,清帝国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对全国的控制权,唯一剩下的就只有一座孤零零的紫禁城)。他们两个为什么会一个例外呢?我个人认为是因为这两个朝代距离我们现在的时间比较近,因此留下的史料也会更多一些。由此我们大致可以推断出,那些被史书誉为蠢货的末代帝王中,有几个是名副其实的呢?他们之所以会得到这样的评价我觉得教育意义更大于现实意义,于是在以史为鉴这个招牌下很多人被列入了坏人的行列,他们中的大多数并不糊涂,而是由于历史的客观原因,整个帝国发展到了这里必须有一个人出来当替罪羊,这就不能怪社会只能愿自己命背!周幽王就是这样一个倒霉蛋。
宣王四十六年(公元前782年) ,宣王自暴自弃的死去以后,身位太子的宫涅顺利的掌握了这个已经日渐衰落帝国的王权,幽王比起他的父亲要幸运的多,至少在他即位时没过多久,几个权臣就相继去世。此时年轻气盛的幽王颇有点不识愁滋味的状态,为了在诸侯中树立起威信,他决定要办一件被人们已经议论了很久的事情——为杜伯平反。
杜伯作为一个相对的小人物,我想在他活着的时候,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会有这么大的影响。
为杜伯平反,这不是一个糊涂的人能办出来的事,至于为什么他会做出烽火戏诸侯这种令人很娱乐的事,我想一定会有着更深层的原因,毛主席说的好“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这件事做得虽然很正确但是对幽王来说却不一定是一件好事。对于一个政治家来说没有什么事是正确的,只要对自己有利坏事可以做尽,对自己不利正确的事别说做,就是想一下也会给你带来麻烦。
幽王刚刚即位,显然他连个政治家的边都粘不上,和他的父亲比起来,他的磨难太少了,从小生活在完美的环境中没有任何威胁和迫害,自己的老师每天总是教育自己什么是正义,什么是天理,却从来没有人教他什么是权谋,什么是王道。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