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不是害怕,一个聪明人不会在没有看清楚情况之前盲目行动。杜伯不知道他心目中英明的王怎么会想起这件事,难道自己看错了王上,他本身就是一个暴君吗?这不可能!
宣王要的就是这种结果,看着沉默的杜伯宣王带着冷笑说道:“你好大的胆子,竟敢消极怠工,你是个奸臣!”宣王此时对杜伯彻底失去了信心,本来对于女鸠的话他还有些不太相信,但是现在他信了,一个对自己阳奉阴违的人勾搭自己的小老婆很靠谱。
宣王错了,他对他的臣下还十分的不了解,他不知道这两件事的关键词——“道德”。对他阳奉阴违是一位杜伯讲道德,不愿意扰民,不和女鸠苟合也是因为杜伯讲道德,不屑做这种苟且之事。这就叫辩证的看问题,同一件事关键看你怎么看!
但不管实情怎么样,宣王的这句话,说的分量就极重了,自己的头认为你在忽悠他,又给你定性成了坏人,想不死都难,必须的说两句了,杜伯虽然仍在慌乱之中但大脑还算清楚,他虽然不知道宣王为什么要找自己的麻烦,但他已经明白自己活不了了,不管宣王怎么想,到底明不明白,他当初做的这个决定有多么的糊涂,在死之前他决定要将事情的真想说出来:“我认为一个女婴不至于影响国本,如果因为这点小事大肆骚扰百姓,那才是祸乱的开始!”
“你说的很对!”宣王心中默念“但是不听我话的人就得死,这就是帝王之术,你不会明白的。”
杜伯的话并没有令宣王改变主意,在杜伯说完之后,他只是对着身旁的武士说了句:“把杜伯推出去,斩了!”
话音落地,朝堂立时鸦雀无声。在短暂的沉寂之后,一个人猛地站了出来对着宣王说道:“等一下!”
所有目光投向了说话的人——一个小官下大夫左儒,我个人对他有个评价,宣王时代忠义第一人!
此时的朝堂之上站满了公爵,侯爵本轮不上他这个刚入流的小官多嘴,但是我们中国人身上有有一种特有的品质,那就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当然这有一个前提为了正义和真理,纵观华夏民族的每一个朝代每一个种族诸如此类的人总是屡见不鲜,正是他们顶起了民族的脊梁。
左儒面无表情的站在朝堂中间,没有等宣王反应过来,左儒便开始了他那著名的“朝论君友”。
左儒站在朝堂中间朗声道:“我听说尧帝时天下发了九年的大水,尧照样做天下之帝;汤王的时候天下遭受了七年的大旱,汤照样做天下之王。天灾尚且不能亡国,何况妖言?”这话说的太唯物了,看来古人未必都迷信。
宣王对左儒的而言论很不屑,他不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所以他总用自己的标准衡量被人的道德水平,用句大家都知道的话来说就是“以小人心度君子之腹”。宣王未必是小人,但左儒肯定是君子,他们不是同一类人!
宣王冷哼了一声说:“你和杜伯死死党,这个我了解,你这是典型的重友轻君!”
看的了自己的人品遭到了王上的质疑,左儒气愤到了极点,他知道大道理人人会讲,而且那些所谓的君子比自己讲的可能更好,他准备使出自己的杀手锏,当然这一手只有真正的爷们才会用,那就是用自己的生命做赌注,后世的言官称这种行为为“死谏”。
左儒愤怒的看了一眼那些自命仁爱的贵族们,有看了一眼那个自命英明的王上,他几乎没有怎么思考便说出了一番足以被定义为犯上的话,他带着有些愤怒的口气朗声道:“如果君上是对的,朋友是错的,我必当得罪朋友而支持君上;如果君上是错的朋友是对的,我必当得罪君上而支持朋友。杜伯之罪并不至死,你若杀他,天下一定视王为昏君,我若不进谏,天下一定视我为不忠之臣。王上若一定要杀杜伯,我愿意和他一起去死!”我相信左儒说这句话的时候是抱着必死的决心。
左儒的话无可辩驳,可惜他并不知道宣王要杀到杜伯的真正原因,那个说不口的缘由。面对这满朝的诸侯,宣王有苦难言,怒火冲昏了他的头脑,宣王说了一句泼皮式的话:“我杀杜伯,如同拔根草,何必跟你费唾沫,把杜伯给我拉出去砍了!”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宣王还没有到疯狂的状态,至少他没有连左儒一同拉出去砍了。
杜伯就这样死了,就这样宣王犯下了一个他一生中最大的错误,没错对他来说杀一个人是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是必须有一个充足的理由。本来他已经找到了这个理由,但是却被左儒辩的丝毫站不住脚,在恼羞成怒的情况下他说出了一句很没有水准的话。
国王不是泼皮,他说这种话无疑是给了诸侯们一个错误的讯号,我今天可以没有任何理由杀掉杜伯,明天就可以没有任何理由杀掉你们中的任何一个人!几十年的辛苦经营毁于一旦。
回到家中的左儒在得到杜伯的死讯后,实现了自己的诺言,在自己的家里从容的拔出了宝剑,用一个武士的方式结束了生命,在生命即将结束的那一刻,他心中一定非常释然,杜伯你是对的,作为你的朋友我会和你共同捍卫我们的理想,在我们眼中没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只有属于自己的那颗良心,正是有了这些不畏强权品质高尚的人们,使那个充满欺诈和阴谋的春秋时代显得有一些温暖。
左儒用另一个不同的方式证明了他和杜伯同样高尚,杜伯为了大义赴死,左儒为了维护真理而死他们同样伟大!58xs8.com